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愛傑的結果 展開
- 哈工大教授、博導
-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中博樂分校黨總支書記
- 中科院研究員
王愛傑
哈工大教授、博導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21年11月,榮獲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王愛傑,女,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際水協會會士。現任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環境微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兼任國際水協會兩個分會的專家組成員,國際水協會中國厭氧分會副主任,Appl.Environ.Microbiol.,Nature子刊Sci.Rep.等4個國際期刊編委等。2000年博士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碩-博連讀),1997年作為優秀博士生提前留校(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2002年至2007年曾先後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從事訪問研究。長期從事水污染控制生物技術研究,發展了微生物過程優化調控理論,提出了難降解污染物定向生物轉化原理和方法,形成了系列核心工藝和廢水處理集成化技術,實現了大規模工程應用。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20餘篇,科學出版社專著3部,編製國家標準1部;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2010年和2004年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第四),2007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六),2015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第一),獲省部級科技獎9項(其中3項第一)。
1991.09~1995.07 哈爾濱師範大學生物系,理學學士
1995.09~2000.06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工學博士
2000.10~2002.08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市政工程,博士后
2000/07~2002/07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講師
2002/08~2005/07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2005/08~ 至今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2002/09~2002/12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2006/07~2007/07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2007/07~2007/09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訪問學者
污染物定向生物轉化及資源化;廢水生物處理耦合資源循環利用新原理、新方法與新技術;生物電化學輔助強化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定向轉化理論與技術;有機廢物(剩餘污泥、廢棄生物質等)梯級利用定向生物轉化及資源化;工程系統微生物生態學理論及方法。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2年)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研究獎)
第七屆黑龍江青年科學技術獎
第三屆黑龍江省留學人員報國獎
第十五屆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2010年-至今:Applied Environ. Microbiol. 編委
2011年-至今:J. Environ. Analytical Toxicology 執行主編
2011年-至今:J. gene Technol. 編委
2012年-至今:Energy Emission Control Technol. 編委
2012年-至今:《可持續能源》主編
2010年-至今:美國微生物學會駐華大使(ASM Ambassador to China)
2009年-至今: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兼職教授(Adjunct Professor)
2009年-至今:國際廢棄物循環利用協會理事
2009年-至今: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專業委員會理事
2011年-至今: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9年-至今:國家環境保護製藥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1年-至今: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
1998年,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水解-酸化-好氧工藝處理染料廢水的中試研究,第4
2002年,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處理成套技術,第4
2003年, 建設部華夏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濃度有機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第4
2004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濃度有機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發與示範工程,第4
2006年, 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理論與技術”
2007年,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乙醇型發酵生物產氫技術,第6
2009年,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複合型生物絮凝劑產業化技術研究,第4
2009年, 黑龍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有機廢水碳氮硫同步脫除回收單質硫集成技術,第1
2010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有機廢水碳氮硫同步脫除新技術及工程應用,第1
2011年,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有機廢物梯級利用定向生物能源轉化關鍵問題,第1
2021年,榮獲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電催化-水解酸化耦合強化難降解廢水預處理新工藝及機制(51078100),2011-2013,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質梯級利用產氫MEC系統中功能微生物主導的電子/質子產生與傳遞特徵(50878062),2009-2011,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機廢水梯級利用生物電化學產氫新工藝及微生物產氫行為研究 (50678049),2007-2009,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脫硫脫氮工藝系統的分子微生物學診斷與調控對策(50208006),2003-2005,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與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聯合資助國際合作項目,生物質高效轉化及脫毒水解液產氫微生物體系構建(51111140388). 2012-2013. 負責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基於微生物分子生態學診斷技術的廢水同步脫硫脫氮工藝調控研究(NCET-2005-02). 2005-2009. 負責人
教育部產學研項目. 處理含氨氮廢水的新型耦合厭氧生物技術研發與工程示範(2009B090300299). 2009-2011,負責人之一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科研基金(20102302110055),生物電化學輔助難降解廢水預處理工藝及機制,2011-2013,負責人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城市生活垃圾兩相濕式厭氧生物制氣設備研發與示範工程(2010BAC67B02), 2010-2013. 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城市污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組合技術研發及工程示範(2009AA064702),2009-2011,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課題. 污水碳氮硫共脫除強化單質硫回收關鍵技術(2011AA060904). 2011-2015. 負責人
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生物電解產氫系統功能微生物的細胞通信機制解析(JC-2010-03). 2010-2012. 負責人
國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城市水質轉化規律與保障技術(51121062), 2008-2011,學術骨幹
國家科技部應急科技專項課題,松花江污染江段多介質中硝基苯的分佈、遷移轉化與釋放規律(2006BA618A-01).2005-2007,第2
國家環境保護部計劃項目,製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編製 (GB21904-2008). 2005-2008,第2
發表SCI收錄論文70餘篇,平均影響 因子3.5,被SCI他引近500次,H因子16. EI收錄論文90餘篇。
1、Liu Wenzong, Aijie Wang*, Cheng Shaoan. Geochip-based functional gene analysis of anodophilic communities i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al mod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19): 7729-7735
2、Aijie Wang*, Gao Lingfang, Nanqi Ren, Jifei Xu.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igella flexneri G3 for effective cellulosic saccharification under mesophilic condition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1, 77(2): 517-523
3 Aijie Wang*, Cheng Haoyi, Liang Bin, Dan Cui, Nanqi Ren, Na Lin. Efficient Reduction of Nitrobenzene to aniline with a biocatalyzed catho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 23): 10186-10193
4 Aijie Wang*, Dan Cui, Cheng Haoyi, Nanqi Ren. A membrane-free, continuously feeding, single chamber up-flow biocatalyzed electrolysis reactor for nitrobenzene reduc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12, 199/200: 401-409
5 Lei Zhao, Guang-li Cao, Aijie Wang*, Hong-yu Ren, Nan-qi Ren*. Enhanced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Immobilized Clostridium sp. T2 on A New Biological Carri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162-166
6 Dan Sun, Douglas F. Call, Patrick D. Kiely, Aijie Wang*, Bruce E. Logan. Syntrophic interactions improve power production in formic acid fed MFCs operated with set anode potentials or fixed resistances.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12, 109(2): 405-414
7 Liu Wenzong, Aijie Wang*, Dan Sun, Nanqi Ren, Yunqing Zhang, Bruce E. Logan, Jizhong Zhou. Community analysis duing the anode biofilm reformation in a two-chamber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157: 628-632
8 Bin Liang, Qian Yao, Haoyi Cheng, Shuhong Gao, Fanying Kong, Dan Cui, Yuqi Guo, Nanqi Ren, Aijie Wang*. Enhancing decolo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zo dyes in a combined process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and aerobic bio-contact oxidation. Environ. Sci. Pollut. Res. 2012, 19(5):1385-1391.
9 Cristiano Varrone, Barbara Giussani, Giulio Izzo, Giulia Massini, Antonella Marone, Antonella Signorini, Aijie Wang*.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of biohydrogen an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rude glycerol by enriched activity slu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21): 16479-16488.
10 Liu Wenzong, Shihching Huang, Zhou Aijuan, Liu Chong, Wang Aijie*. Hydrogen generation i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feeding with fermentation liquid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13859-13864
11 Zhou Aijuan, Peng Jing, Chen Zhaobo, Du Jingwen, Guo Zechong, Ren Nanqi, Wang Aijie*.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for enhanced naphthalene degradation by TiO2/Fe3O4-SiO2 photocatalyst. Int. J. Photoenergy. 2012
12 Lei Zhao, Guang-Li Cao, Jing Yao, Hong-Yu Ren, Fang Ma, Nan-Qi Ren, Ai-Jie Wang*. Optimization of Immobilization Parameters of 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 W16 on a New Carrier for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RCS Advances. 2012, 2(19): 7391-7395
13 Qun Yan*, Yongcan Li, Bin Huang, Aijie Wang*, Hua Zou, Hengfeng Miao, Rongqing Li. Proteomic profiling of the acid tolerance response (ATR) during the enhanced. biomethanation process from Taihu Blue Algae with butyrate stress on anaerobic sludg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12, 235-236: 286-290. IF: 4.173
14 Ru Liu, Chongyang Gao, Yang-Guo Zhao, Aijie Wang*, Shanshan Lu, Min Wang, Farhana Maqbool, Qing Huang.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teroidal drug industrial effluent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the microbial fuel cel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23: 86-91
15 Aijie Wang*, Dan Sun, Nanqi Ren, Bruce Logan. An Integrated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of Dark Fermentation,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 and Microbial Fuel Cell (MEC) from Cellulos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 4137-4143
16 He Liu, Jin Wang, Aijie Wang*. Chemical inhibitors of methanogenesis and putative application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1, 89(5):1333-1340
任南琪, 王愛傑.《廢水厭氧處理硫酸鹽還原菌生態學》(專著), 科學出版社, 2009
任南琪、王愛傑. 《產酸發酵微生物生理生態學》(專著),科學出版社,2005
王愛傑、任南琪等.《生物電化學系統:從胞外電子傳遞到生物技術應用》(譯著). 科學出版社. 2012
王愛傑、任南琪. 《環境中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化工出版社,2004
任南琪, 王愛傑等. 國家標準,《化學合成類製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4-2008)
任南琪、王愛傑. 《厭氧生物技術原理與應用》,化工出版社,2004
Ren Nanqi, Wang Aijie.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 Chapter in Environmental Anaerobic Technology. 2010.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Wang Aijie, Chen Chuan, Liu Chunshuang. An Innovative Integrated Reactor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Carbon, Sulfur and Nitrogen Based on Biological Niches. Chapter in Water Infrastructure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China and the World. 2010. IWA Publishing, London, UK
Wang Aijie, Cao Guangli, Liu Wenzong.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naerobic Fermentation. Chapter in Biotechnology in China III: Biofuels and Bioenergy to be published in 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2012. Springer
Wang Aijie, Li Wenwei, Yu Hanqing. Advances of Biogas Technology. Chapter in Biotechnology in China III: Biofuels and Bioenergy to be published in 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2012. Springer
環境生態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三大技術基礎課程之一,雙語授課,2004年列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課程建設項目,使用原版英文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課程的核心內容包括兩部分,生態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生態因子、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等)和環境生態學基本任務及應用(生態監測、環境污染的生態對策、生態修復等)。目前,生態學超越了一門課程的範疇,發展為一種思想,甚至從微觀到宏觀滲透到不同學科領域中,並派生出很多新興領域,如經濟生態學、工業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等。因此,對於環境專業本科生而言,學習環境生態學課程,不僅僅是掌握教材涉及的核心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建立起生態學的意識和概念,運用生態學原理方法認識人為干擾下環境生態系統的內在變化規律、判斷生態系統的受損程度、提倡環境系統功能恢復、重建和保護的對策等。
分子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選修課,其核心是遺傳學基礎和基因組信息學,是一門系統闡述環境生物基因組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分配等內容的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基因組信息結構的複雜性及遺傳語言的根本規律,解釋環境生物的遺傳語言,為研究環境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等奠定理論基礎。課程還結合環境生物學研究實例,介紹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前沿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授課教師:王愛傑、岳秀麗
系統生物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和微生物學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課程重點介紹如何在系統水平上認識和解析生物學系統,利用何種原理和方法學來闡釋分子行為與系統特性及功能的關係,通過何種計算生物學方法來定量闡明和預測生物的功能、表型及行為,從而揭示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與運行規律,並反映出生物系統的真實性。課程講授的核心內容是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學、代謝物組學、蛋白質組學、相互作用組學、表型組學、生物信息學等。授課教師:邢德峰、王愛傑
現代環境生物技術: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採取專題講座形式以雙語授課。課程結合環境污染防治中的熱點問題,重點介紹生物技術原理與方法,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診斷,環境污染的過程與效應,污染防治的技術及調控等,目的是使學生全面了解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學會針對污染及污染物的特點進行方法選擇、生物工藝設計、生物過程分析等,為從事環境污染防治的相關研究奠定專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