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毛澤東、朱德徠等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在江西省永新縣龍源口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四次“進剿”的作戰稱為龍源口戰鬥。又稱七溪嶺戰鬥或龍源口大捷。這次戰鬥殲敵一個團,擊潰敵兩個團,打破國民黨軍向井岡山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此後,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範圍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三個縣,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以及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地區。
圖中站立者為龍源口戰鬥總指揮朱德同志
1928年6月,駐
江西省國民黨軍第3軍第9師和第31軍第27師共5個團,由第9師師長楊池生擔任
總指揮,對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紅四軍得悉這一情況后,主動由永新退回根據地中心區域寧岡,進行反“進剿”準備,同時組織地方武裝襲擾進犯永新之國民黨軍。6月中旬,楊池生率部由吉安進佔永新。22日,以2個團留守永新及其附近地區,以3個團分兩路進至龍源口和
白口,企圖分經新、老七溪嶺合擊寧岡,消滅紅四軍。據此,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特委和紅4軍軍委決定,由
軍長朱德、軍委書記
陳毅率紅4軍主力在新、老七溪嶺阻擊國民黨軍,然後相機轉入反攻,求殲國民黨軍一部,以打破其“進剿”。23日上午,紅四軍第29團和第31團第1營在新七溪嶺擊退國民黨軍左路1個團的多次進攻,守住了陣地;紅4軍第28團向進佔老七溪嶺
制高點的國民黨軍右路2個團發起多次攻擊,戰至下午,攻佔了老七溪嶺制高點,隨即乘勝追至白口殲其一部,並直插龍源口,切斷國民黨軍左路的退路。此時,紅29團等部將左路國民黨軍1個團擊潰,並跟蹤追至龍源口,在紅28團和地方武裝的協同下,將其全殲。接著,紅軍乘勝再占永新城。這次戰鬥,紅4軍殲國民黨軍1個團,擊潰2個團,打破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
1928年6月22日(這天正是農曆
端午節)拂曉前,紅四軍各部隊分別向指定方向開進。同日晨,敵人也分別由龍源口和白口向新、老七溪嶺進犯。當敵左路1個團進至新七溪嶺時,第二十九團和第三十一團第一營已先敵佔領制高點。敵向紅軍陣地發起連續猛烈的迸攻,阻擊部隊在朱德指揮下,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衝擊,殺街大量敵人,守住了陣地。敵被迫停止進攻,
戰鬥遂形成對峙。
龍源口戰鬥中 紅軍使用的軍銅號(1928年)
第二十八團進抵老七溪嶺時,制高點已被敵右路先頭部隊佔領,第二十八團為奪取制高點,幾次對敵發起進攻,但均未奏效。午後,紅軍乘敵疲憊鬆懈之際,隱蔽接敵,發起突然進攻,終於突破敵防禦陣地,攻佔了制高點。敵倉慌向白口潰逃,第二十八團居高臨下,乘勝猛追,殲其一部。敵右路兩個團及第二十七師指揮所逃向永新。第二十八團迅速經白口向龍源口迂迴。與此同時,扼守新七溪嶺的迦紅軍部隊,乘勢轉入對左路之敵的進攻,左路敵已形成孤立,不利再戰,紛紛向龍源口潰退。紅軍跟蹤追擊。當敵人退至龍源口時,第二十八團已先佔領龍源口有利陣地,切斷了敵之退路。敵人在紅軍前後夾擊下,無力抵抗,迅速被全殲。
第二套人民幣三元上印有龍源口大捷橋
龍源口戰鬥后,紅四軍乘勝向永新城進擊。永新之敵畏殲,撤回吉安,紅軍第3次佔領永新城,至此,江西敵人的第四次"進剿"又被粉碎。
這次反"進剿",紅四軍在
赤衛隊、暴動隊的有力配合下,成功地運用了毛澤東等總結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取得殲敵1個團,擊潰敵兩個團,繳槍700餘百支,打破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的重大勝利,根據地人民讚揚說:"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
此次戰鬥后,紅四軍第二十八團進至
安福邊境,第二十九團進至蓮花,第三十一團進至吉安境內,分兵發動群眾,協助地方黨和政府進行建黨、建政和建設
地方武裝等工作,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龍源口戰鬥遺址——久大橋
龍源口現有龍源口大捷橋、龍源口大捷紀念碑(朱德親筆題詞)、望月亭(歌曲“十送紅軍”原唱地)、秋溪鄉黨支部舊址(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親手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毛澤東同志舊居、秋溪暴動隊舊址、龍源口村古街、紅軍戰鬥遺跡、龍源口湖、
阿育塔、綏源山自然保護區等景點。
龍源口戰鬥遺址位於永新縣龍源口鄉龍源口村西南200米處。該處有座獨孔拱橋,名稱“久大橋”,青磚砌成,長33米,高9.2米,寬2.5米,橫跨龍源口江。橋頭兩側岸各立有兩根高1米,直徑0.2米的鐵柱,上面鑄有“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建”。
龍源口戰鬥紀念碑
在徠新七溪嶺上還有座望月亭,系
朱德當年的指揮所舊址,已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紀念龍源口大捷的勝利,永新人民在龍源口橋邊的
東嶺山上修建了龍源口大捷紀念碑。碑正面用白色大理石鑲嵌,上面鐫刻著朱德於1965年1月15日題寫的“龍源口大捷紀念碑”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碑基部正面有用大理石鑲嵌並鐫刻有龍源口大捷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