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

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目

麥子,單子葉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按播種期分冬小麥和春小麥

子粒主要制麵粉,皮可作飼料,麥稈可用於編織等。

小麥屬於禾本科的小麥屬,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

物種簡介


麥子
麥子
小麥屬於禾本科的小麥屬,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總產最高、貿易額最多、營養價值最高的糧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有43個國家,有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小麥子粒含有豐富的澱粉、較多的蛋白質、少量的脂肪,還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B,小麥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品糧。
小麥種類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后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穫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栽培技術


播種前期栽培

1、小麥種植品種的優選:要根據小麥種植地區的土壤條件、種植環境、氣候特徵來對應選擇能夠適應種植環境條件的小麥品種。
麥子
麥子
2、小麥種子處理技術:|小麥種植在播種之前要進行相應處理,將病菌清除,促進種子性能優化提升,進而實現提高發芽率的目的。
3、種植土壤的優選:種植土壤條件也是小麥生長質量與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小麥種植土壤條件需要滿足以下幾點: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壤營養環境條件優良,有機營養成分要充足;土壤保溫、保濕能力要強;種植土壤水利條件要便利。
4、整地及基肥處理:在種子、土壤方面準備妥當后,要進行播種前的最後一項工作,整地及基肥處理。整地技術主要是進行深耕、翻地,優化土壤條件,在整地的過程中將基肥施用到土壤當中,並攪拌均勻,不要使肥料聚集。基肥施用的種類主要以有機肥料為主,然後在施加適量的化肥。根據土壤本身的營養情況以及種植土壤面積來合理的控制基肥肥料施用量。

小麥播種技術

小麥播種的時間點控制是關鍵,小麥播種后的發芽、生長都有固定的時期,要保證小麥生長至各個不同階段時期時,能夠對應在適宜的氣候環境中生長。播種的時間過早會導致苗種發育過旺,營養吸收過多,易使病蟲害多發;播種時間偏晚,則會導致幼苗生長的速率降低。小麥種植的時間需要根據地區的氣候季節特點來確定,在山東地區一般小麥種植都是在10月份進行。小麥播種技術還包括播種方式的掌控,如今山東地區小麥種植已經進入機械化模式,種植期間對行距、深度、密度都能進行合理調控。

田間管理技術

小麥栽培期間,田間管理技術的應用是核心環節。小麥出苗之後,要對出苗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若是有沒有出苗的情況要及時的補苗,保證出苗整齊性;在幼苗生長期間需要對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土壤的情況進行適時鋤地,避免土壤出現板結情況。幼苗生長期間對營養的需求量較高,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追肥處理;在小麥生長至返青階段,要補充土壤水分並施加適量尿素促進幼苗更快更好的發育。
肥水的管理工作是保證小麥健康茁長生長的重要環節。在小麥生長期間要根據生長時期對營養需求的變化進行適時追肥處理,尿素和有機肥料是常用的追肥肥料,要合理控制肥料施用量。在小麥生長期間要隨時了解土壤水分含量,進行及時的補水和排水處理,小麥生長對水分需求量較高,土壤水分含量至少要在65%以上,才能滿足小麥生長需求,在氣溫較高、雨水較少的時節要增加灌溉量和次數,在降雨量多時需根據情況進行排水,若是遇到強降雨要做好防護和排水處理。

病蟲害防治措施

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為了保證小麥健康、安全生長,避免病蟲害在小麥種植期間發生和蔓延,使小麥種植經濟效益受到損害。對於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需要“對症下藥”,對小麥的常見病蟲害種類進行明確,然後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
麥子
麥子
化學防治技術應用的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好,例如,利用辛硫磷乳油拌種,可防治蠐螬金針蟲;抽穗前,是小麥鏽病發病高峰期,稀釋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對麥苗進行噴灑,小麥蚜蟲發生時,用水稀釋40%樂果乳油,噴灑在麥苗上。化學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化學農藥噴灑在小麥葉片或土壤當中,對病菌與病蟲進行防控,但是化學防治措施在應用的過程中容易將農藥成分遺留在土壤當中,會產生破壞土壤和生態環境的作用,因而在小麥病蟲害防治期儘可能減少化學防治技術的應用。
栽培要點
麥子圖片
麥子圖片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后才種。春小麥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北。所以要種春小麥要看地區。天津市春小麥播種一般可掌握在3月上旬前結束,施肥時一是要施足底肥。由於春小麥比冬小麥對磷素更為敏感,而且春小麥生長發育快,三葉期開始穗分化,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並進,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所以,在播種時底肥一定要施足,要特別重視增施磷肥和鉀肥。在施肥方法上要掌握淺施肥,深度以7—10厘米為宜。可採用雙箱播種機,前面播肥後面播種。或單機重播,先播肥后播種。二是要巧用肥水。注意澆水追肥,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碳酸銨35—45公斤。如果春季沒有澆水條件,可在播種時,一次施入尿素20—30公斤。在黃淮。若冬麥區秋季雨水大,有大量湖窪地、棉田地等因秋季積水或因倒茬晚便會延誤了小麥種植。不少農民朋友來電話諮詢有沒有春季播種夏季成熟,而又不耽誤夏季作物種植的作物。春小麥是比較適宜的作物,但據筆者所知,黃淮冬麥區適宜種植的春小麥品種很少。筆者就如何利用半冬性品種種好春小麥談點意見,供農民朋友參考。
麥田圖片
麥田圖片
一、了解品種冬春性小麥的種子在土壤里萌動以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起身拔節發育形成結實器官,這段時間叫做小麥的春化階段。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3℃,歷時40~45天。半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一般為3℃~6℃,經歷時間為10天~15天。半冬性品種在8℃以上也能通過春化,但植株抽穗比較慢。春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溫度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過春化。因此,在沒有適宜種植的春性品種的情況下,選用半冬性品種為宜。
二、解決春化問題為了使小麥儘快通過春化,及時成熟,可採用下列方法:
1.早播種。春節前後,遇到氣溫較高的時段,當地表化凍6厘米深左右時,即可抓住時機播種。在以後冷暖交替的情況下,小麥種子萌動通過春化,一般能夠及時成熟。
2.在播種前將萌動種子在0~5℃低溫下處理10~25天,然後播種。冷處理時注意種子通風透氣,不宜用塑料布等不透氣的東西裹的太緊,因為種子萌動以後呼吸強度加大。
三、認識春小麥的生育特點
1.生育期短,春小麥從播種到收穫約90多天。
2.營養生長期短,春小麥春播氣溫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長,通過春化階段很快就進入光照階段,從出苗到單棱期約20天。
3.分櫱期短,從出苗到拔節經歷的時間很短,分櫱少,分櫱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淺而弱,後期易因脫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葉即進入二棱期,5葉小花分化。
四、春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1.條施肥,肥托種。在播種前,把肥條施在地下9厘米深處,然後把種子播到3~4厘米深處,麥苗在三葉期麥粒養分耗盡時,恰好肥料供應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準備,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磷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達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準備,每畝施標準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標準磷肥30~50公斤,鉀肥及微肥適量。
3.適時早播,縮小行距。春小麥播種越早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能力較好,一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櫱少,個體較小,採取密植更能獲得高產。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種量依據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及畝穗數而定,一般畝穗數35萬穗左右為宜,這樣播種量20公斤左右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適當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麥3葉期胚乳養分用盡,又值穗分化和分櫱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季雨水少,麥苗覆蓋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麥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分櫱。二葉一心灌頭水,地力差的結合澆水追施碳銨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遲到起身拔節期。原則上頭水后二水要緊跟,間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緩,一般在第二節間定型、無效分櫱死亡后再灌三水。
5.澆好灌漿水。灌漿期注意雨天、大風天不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揚花后按間隔15天左右澆一水。
6.注意病蟲害防治。由於春小麥莖葉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要加強病蟲害防治。

常見問題


秸稈還田問題

秸稈還田在小麥種植業中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但秸稈還田為土壤帶來了植株病原菌的積累,還收到機械粉碎的影響,秸稈粉碎的程度不足,影響後期播種質量。同時秸稈還田后,秸稈腐熟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秸稈與小麥爭奪氮素的過程,常造成小麥田苗黃、苗弱,嚴重時還會導致小麥幼苗死亡。
解決方法:提高秸稈還田質量
小麥秸稈還田要想達到理想效果,不僅要選用新型農機設備,使機械粉碎較好,便於深翻掩埋,還要考慮粉碎后的秸稈的腐熟問題。適用秸稈腐熟菌和尿素是促進秸稈腐熟的有效辦法。在深翻前,撒施尿素一方面可以促進秸稈的腐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為小麥幼苗不同必要的養分。從而實現最大程度還田,有效改善土壤的土質。

播種量問題

適宜的播種量是實現小麥高產的前提,但在實際生產中,農戶為了保苗率,盲目的增加小麥的播種量,是小麥基本苗數過大,生長空間擁擠,個體發育較弱,群體生長質量較差,不僅容易倒伏,更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但不科學的減少播種量,則會導致小麥缺苗斷壠,因群體不夠而影響產量。
麥子
麥子
解決方法:確定合適播種量
小麥播種量受環境和區域影響較大,在播種過程中藥綜合考慮會土壤、水分、氣候和品種等因素,確保播種量的適宜性。

整地質量問題

隨著現代化農機的發展,整地質量在不斷提高,但是整地的深度卻嚴重下降。目前農戶普遍使用懸耕機進行翻地,這種耕作方式翻地效果遠遠不如深翻效果,造成土壤表層土壤養分富集,而下層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使得小麥根系生長嚴重受到影響,根系較淺,抗旱能力減弱,容易出現倒伏現象。下層土壤板結更容易影響土壤的蓄水能力,最終導致小麥產量下降。
解決方法:改善土地耕作質量
小麥是深根系作物,在小麥整地時,要主要對土壤進行深翻,提高翻耕深度。提高同時注意翻耕質量,避免土地翻耕后含有大量土塊,要保障翻耕後土壤細化,做到“整、平、齊、虛、墒”。以促進麥田的土壤的整地水平,便於後期水肥管理和農事操作,從而保證小麥的產量水平。

水肥問題

水肥是小麥生長的必備條件。在實際生產中,大水大肥的管理模式容易引起小麥徒長倒伏,最終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解決方法:合理水肥管理
小麥的水肥管理是建立在小麥生長需肥需水關鍵期上,要根據小麥的整體生長情況和苗齡綜合考慮小麥的情情和苗情來確定,一般越冬水的澆灌時間通常確定在平均日氣溫為7~8℃時,並在3~5℃夜凍晝融時結束,返青水澆灌時要配合拔節肥進行施用。返青后水肥管理要做到“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緩一緩”,以促進控苗、壯苗的效果。在控制好不同時期的小麥澆水量的同時,合適施用拔節肥和灌漿肥。
生長調節劑問題
通常來說,生長調節劑是小麥生長過程中必備品。生長調節劑不僅可以起到壯苗、促進有效分櫱的、提高產量的作用,還可以減弱植株生長頂端優勢,防治倒伏。但是現階段的生長調節劑種類繁多,而質量參差不齊,不僅影響到小麥的正常生長,對小麥的提質增產更是起到副作用。另外生長調節的用量和噴施時期,也是目前農戶難以把控的方向。噴施量過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長,影響作物產量;噴施量過小,效果不明顯。
麥子
麥子
解決方法:生長調節劑的安全施用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以注意不同生長調節的作用、施用量和使用時間。

分佈範圍


國內小麥產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裡冬小麥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這裡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冬小麥在國慶節左右播種,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
大豆在收完小麥后,6月下旬7月上旬播種,國慶節左右收割。
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種,八月下旬可收穫;秋玉米最遲不能遲於7月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穫。
春小麥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種,7月中下旬收穫。

國外

全世界有43個國家,有35%-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要糧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4年統計,全世界小麥收穫面積32.36億畝(1畝約為667平米),單產193.8千克/畝,總產6.27億噸,單產較高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