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子泥

自然風景區

條子泥位於東台市沿海東北角,因其港汊形似條狀而得名,區域總面積約50萬畝。條子泥黃海生態區涉及中國、朝鮮、韓國,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潮間帶濕地(300萬公頃),是全球最重要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區域。條子泥濕地位於黃海生態區南側,是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濕地,也是黃海生態區內面積最大的連續分部泥質潮間帶濕地。

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審議,條子泥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核心區,順利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全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江蘇省世界自然遺產空白。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範圍分五個區域,其中三個區域(東台條子泥市級濕地公園12746公頃、東台市條子泥濕地保護小區1644000公頃和東台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濕地保護小區27326.39公頃)均位於東台沿海,面積129萬畝,佔總面積45.6%。

濕地的形成


黃河長江等一系列大河攜帶入海的沉積物在特殊的水文條件和歷史變遷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泥灘、沙灘、沼澤等生境。(歷史上,長江每年輸送達到4億噸的泥沙,黃河每年輸送了超過10億噸泥沙,罕見地貌-輻射沙脊群)這裡擁有全世界最特殊的海底沙脊群,稱為“海上迷宮”。南北延伸200Km東西橫跨140Km,共有70多條水下沙脊,各條沙脊高低不等,形態各異,沙脊之間有深槽相隔,深槽坡陡水深。
輻射沙洲潮間帶濕地,在漲潮時淹沒,落潮時出露,潮灘貝類資源豐富,如泥螺文蛤等;水邊線附近蝦類和小魚豐富,是遷徙鳥類的重要食物。鹽城黃海濕地植被群落演替層次分明,由海向陸依次分為光灘、米草沼澤、鹼蓬沼澤、獐毛草灘、白茅草灘或蘆葦沼澤。

重要性


條子泥濕地作為潮間帶灘塗,粉砂淤泥質海岸,周期型的被潮水淹沒,是海岸帶最具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的地帶。因特殊的地質構造,條子泥濕地孕育了數百種底棲生物,是經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和鳥類棲息地。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食物來源、穩定海岸、防止風暴事件發生、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且經常是社會活動中心。

國民經濟角度

100多種魚蝦蟹和豐富的底棲生物不僅養育了眾多漁民,是漁民賴以生存的維持生計的場所,為人類提供了供給服務。

生物多樣性角度

它維持了植物、水鳥軟體動物與魚類等生物多樣性,為世界8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EastAsian-AustralasianFlyway,EAAF)上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這些候鳥在春秋兩季遷徙往返於南北半球,條子泥濕地是候鳥重要的中轉站,如同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尤其是對於全球極危候鳥勺嘴鷸,勺嘴鷸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僅在極少數的凍土層地帶上繁殖,全球估計種群數量為360-600隻。條子泥濕地是其重要的覓食地、停歇地。全球超過50%勺嘴鷸會來到此地,覓食、換羽停留長達3個月。因此,這片濕地的存亡,關乎著勺嘴鷸種群的存亡。

地質學角度

江蘇沿岸近海的條子泥-東沙淺灘,是中國沿海一片獨特的地貌景觀,不僅具有作為候鳥棲息地的生物學價值,也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輻射狀海洋地質學構造有著突出的地質學價值。

物種


條子泥濕地是原始和典型的淤泥質灘塗,自然植被保持自然演替狀態,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潮間帶濕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也是世界8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遺產地區域內有鳥類405種,分為:
遷徙鳥類,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鳥類為代表,如勺嘴鷸、小青腳鷸鴴鷸類。
候鳥類,以鶴類雁鴨類等為代表的冬候鳥,如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大天鵝等珍稀鳥類,其中,丹頂鶴最受關注;以黑嘴鷗等為代表的夏候鳥
留鳥類,以震旦雅雀、灰椋鳥、鷺類為代表。
有17個物種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里,他們是:1種極危物種(勺嘴鷸);5種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東方白鸛,丹頂鶴,小青腳鷸,大濱鷸);5種易危物種(黃嘴白鷺,卷羽鵜鶘,鴻雁,寡婦鷗,黑嘴鷗)和一些近危物種(紅腹濱鷸,半蹼鷸,黑尾塍鷸,白腰杓鷸,斑尾塍鷸震旦鴉雀,彎嘴濱鷸,鐵嘴沙鴴,蒙古沙鴴,翻石鷸)。
據研究,勺嘴鷸、小青腳鷸、大濱鷸、大杓鷸等幾種鳥類的生存非常依賴於東台濱海濕地及其鄰近地區。極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也極度依賴當地的海岸海洋系統。全球極危候鳥勺嘴鷸估計種群數量為360-600隻,超過50%的勺嘴鷸會來到條子泥覓食、換羽停留長達3個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這裡成為黃(渤)海濕地多種瀕危鳥類遷徙期最為青睞的棲息地,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利用情況


條子泥已建成生態淡水養殖區2.33萬畝,海水養殖區1.06萬畝,種養結合農業示範區1.88萬畝,土壤改良示範區0.74萬畝,生態濕地0.36萬畝,保留原狀生態用地2.1萬畝,完成植樹造林0.102萬畝,生態恢復及綠化工程0.088萬畝。項目區初步形成田成塊、塘成方、路成網、林成帶的總體布局,墾區內呈現一片魚歡蝦躍、水鳥飛翔、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在美麗的黃海之濱繪製了一幅萬物和諧、綠色發展的生態畫卷。
主要做法:
1、規劃指引:在全面開發前,按照“近期養殖開發,中期綜合利用,遠期預留髮展空間”的思路,建設三大生態種植、養殖區以及海、淡水育苗中心,配套建設大型水產品交易市場、水產品綜合加工中心、水產品美食城、高科技研發中心等二、三產業設施;2017年將大宗淡水養殖區調整為種養結合區。
2、科技指引:與上海海洋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省農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研究土壤改良、水產養殖、農業種植、生態環境保護,以科技指導實踐。
3、生態指引:加強生態修復,總投資6150萬元用於增殖放流,增加海洋生物資源,已實施500萬元,計劃實施800萬元;建設佔地面積0.38萬畝生態公園;種植樹木0.102萬畝,道路兩側、溝渠邊種植草皮防止水土流失;加強生態管理,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組織生產;養殖用水採用二級凈化,確保達標排放。
4、示範指引:引進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東營金川水土環境工程公司、上海正大桑田公司進行土壤改良試驗,總結三家單位改良試驗成果,在條北種養結合項目區推廣;引進五倍體銀鯽進行育苗養殖試驗並在條南養殖區推廣。

開發情況


生態公園

條子泥生態公園佔地面積3870畝,規劃建設以“生態立園”為基本指導思想,嚴格遵守“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規劃重點為濱海灘塗濕地的保護、水禽棲息地的保護與修復,以保護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濱海水禽棲息地為核心,增加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維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嚴格保護條子泥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構建入海的水生態安全屏障,維持水量調蓄、生物凈化以及水質自凈功能,發揮生態公園前置庫的生態效益和調節功能。
公園將在3個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國沿海地區起到示範作用:
1、對江蘇沿海地區濱海鳥類及越冬候鳥不同生境類型的保護與修復。
2、以條子泥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為核心,保護濱海種質資源庫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修復濱海生態濕地。
3、通過觀鳥、護鳥以及科普宣傳,提高普通民眾保護濱海濕地、重要水禽棲息地的的生態意識。

土壤改良

該項目位於條子泥條北墾區,系種養結合項目的先行科研試點項目,待鹽鹼地土壤改良技術成熟后,大面積推廣種養結合項目。根據條北墾區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土質較沙、淡水資源相對不足的現狀,2016年,公司通過招標、招商投資等方式,引入了包括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東營金川水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大桑田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運用先進的濱海鹽鹼地土壤改良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創新性地試行土壤改良對比試驗,改良試驗區主要分為暗管改良集成改良試驗區、暗明灌排綜合改良區和水庫+傳統渠系的引排改良試驗區。經過一年的改良培肥、降雨或淡水引灌洗鹽,基本形成旱改豆麥輪作、水改稻麥或稻與綠肥輪作的改良耕作模式,水稻平均畝產量在500斤左右,完成了當年改良當年收穫的目標。
2017年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不斷調整改良種植措施,根據不同土壤條件,針對性制訂水稻種植方案,採取邊種邊改、篩選耐鹽水稻品種增加成活率,配合施有機肥、控釋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與農機生產合作社、植保服務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組織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充分利用多方技術特點,降低田間管理成本,提高田間管理效率,成效明顯。10月31日,條子泥墾區土壤改良種植試驗區水稻收割全面結束,生態有機稻和傳統稻實現雙豐收。根據鹽城市農委耕作專家現場測產和全部收割完成後總重量核算:條子泥墾區土壤改良試驗項目生態有機水稻大田最高產量達1201斤/畝,平均畝產840斤,較2016年度平均畝產增長了70.7%;傳統稻田共收穫稻穀306.5萬斤,去除水分雜質平均畝產880斤,較2016年增長了145.13%。

開發進程


2010年至2014年項目產項。匡圍工程施工。2013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後,墾區休養生息,生態涵養一年,進行圍墾後生態環境調整。匡圍面積10.12萬畝,建成海堤總長27.16KM
2014年到2015年基本完成墾區內部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具備了農業生產基本條件
2015年到2018年土壤改良,水產養殖,飼料經營等生產經營工作全面鋪開
2018年到2020年打造集沿海灘塗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生態保護為一體,獨具“條子泥”特色沿海現代農業產業化,科技創新型示範企業。

濕地區域


東台市級濕地公園

北接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南界,東臨東台市高泥淤泥質海灘保護小區東界,南至條子泥墾區南界往東延長線,規劃範圍總面積約12746公頃。公園設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坐標位置N32°43′53″-N32°52′57.16″,E120°53′58.38″-E121°3′13.06″。

濕地保護小區

2018年10月,經東台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條子泥濕地保護小區。
東沙淺海水域濕地保護小區位於東台海域,大豐區海域南側、箱子泥東北側,面積15627.20公頃。由66個沙洲組成,南北長約90公里,其中零米以上的露灘面積1268平方公里,因其地處東台海域近百個沙洲東端而得此名。西端最近處離陸域僅12公里,是沙脊群中面積最大的部分。
東沙因特殊地域構成了豐富的海洋生物鏈,是魚、貝類等海洋生物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被譽為海上的“天然牧場”。海生生物有1200多種,其中魚類400種,甲殼類50種,貝殼類40種,鳥類210種,爬行類4種,海生哺乳動物15種,海生植物近300種,以文蛤和泥螺最為出名。
高泥淤泥質海灘濕地保護小區位於條子泥海域東南側,西蔣家沙北側,面積27326.39公頃。高泥其實是東台海域的高泥沙洲,當地漁民習慣稱之為沙洲島,100多年前高泥海域還是深水區,東台海域是長江、黃河、太平洋三水交匯之地,長期以來,泥沙在海潮的搬運之下,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模樣。近100年之間,這裡淤漲,升高,逐漸形成了沙洲。潮落以後,水深在10-20米之間。

系列產品


豐條農業
1.高品質海灘富硒米
2.海灘富硒有機米
3.海灘富硒米(活力包)
4.海灘富硒米(風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