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諤
王諤
王諤(公元15-16世紀初),明代畫家,字廷直,奉化(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從藝活動約在成化、弘治、正德間。孝宗弘治元年(1488)以繪事供奉仁智殿。山水人物師同里蕭風,凡奇山怪石、古木驚湍盡摹其精妙處,畫樹石多著煙霧之態,勢如潑墨。孝宗朱祐樘愛好馬遠畫,曾贊王諤為“當世馬遠”。
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時王諤任錦衣千戶,后以病乞歸,年至八十餘筆力仍勁拔。亦長於人物,姜紹書曾見其所畫《秋成圖》,寫田家樂事。
王諤(1462—1544,又一說1457—1530,古籍皆稱他“年逾八十而卒”),明代畫家。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世居奉化城內西錦里。
弘治(1488-1505)初以繪事供事仁智殿。嘗師里人蕭鳳,盡其術,乃肆力於唐、宋名家。凡奇山怪石,古木驚湍之類,盡摹其妙。以畫名東南,其畫樹石多著煙靄之態,勢如潑墨,而無四面枝幹叢生疏密之意。明孝宗好馬遠畫,亟稱曰:“王諤今之馬遠也。”武宗朝(1506-1521)升至錦衣千戶,欽賜圖書花帶,白金文鏹。后以疾乞歸,家居年至八十餘。筆力益勁。先時營壙城西,與家人訣。盛備儀仗,親族送至葬所,不歸。宋懼、盧鎮皆師諤。懼所作山水、人物與諤無二。鎮字硯溪,能畫美人。鎮子沛,字小溪,亦工畫。
一生主要學習馬遠的畫法,就其畫法當屬浙派。長於人物,畫格出吳偉之上。明代成化、弘治到嘉靖前後的時期,是院體派和吳門派畫風並存的時代,同時也是兩派興衰交替的時代。以林良、呂紀為代表的宮廷花鳥畫包含了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的不同風格。王諤則以山水畫被孝宗朱瞻基稱為“當代馬遠”。弘治正德中官錦衣千戶。工山水,師南宋馬遠。他的畫較之馬遠筆觸更細,稍有放筆,體現了明代中期院體的時代風格。
王諤之畫,構圖上大膽取捨剪裁,主景往往僅取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且置於一隅。畫面上讓出大塊空白以突顯主景,跟主景形成虛實相生之狀,予人以玩味無盡的意趣。這就是所謂南宋大畫家馬遠的“馬一角”風格。用筆上,王諤的山石用的是恰到好處地“斧劈皴”,水墨俱下,有稜有角,飽含質感。
南宋馬遠及今的八百年間,把“馬一角”風格技法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除了馬遠,惟有王諤了。歷來品評者多認為,作為後來者的王諤,不光秉承南宋院體畫衣缽,還從馬遠殼裹中擺脫而出,使之更為纖巧妍麗而富有氣韻。明代宮廷畫家的署款比較簡單,通常只在邊角落上姓名字型大小款了事。這為一些字畫作假者打開了方便之門。他們為牟取更大利益,每每把“王諤”名款改為名氣更大的“馬遠”,且令行家裡手也常常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