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溝林區

大溝林區

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座落在秦嶺山脈南麓以東,位於丹江口市北端,東北與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盛灣鄉交界,西北與鄖縣梅鋪、白桑關、安陽三鎮接壤,東南與習家店、蒿坪兩鎮毗鄰,是溝通兩省三縣(市)經濟、文化技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

建制沿革


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所在地,解放初稱油瓶觀鄉,1953年分為大溝、油瓶觀兩個鄉;1956年兩鄉合併稱為“中蘇”鄉;1958年改稱為大溝管理區;1961年改稱為大溝人民公社,均屬習家店區公所管轄。1975年撤區並社,由大溝、柿子坪、曹家店三個小公社合併為大溝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設在瓦房槽村祁家埡。1984年6月設區建鄉,大溝公社分為大溝、柿子坪、曹家店三個小鄉,均屬於習家店區公所管轄。1987年9月撤區並鄉,大溝、柿子坪、曹家店三個小鄉合併為大溝鄉人民政府。2000年6月大溝鄉更名為風凰鄉人民政府。2010年5月鄉鎮機構改革將風凰鄉撤併為習家店鎮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2005年8月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丹江口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委員會(正科級單位)至今。

行政區劃


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下轄油瓶觀村、瓦房槽村、柿子坪村、楊峪河村、曹家店村、稻田坪村。機關單位駐地瓦房槽村祁家埡。

地理位置


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其地理坐標東經111054ˊ03",北緯32050ˊ48"。區域面積86.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6826畝,山場面積12萬畝全區最高海拔1049.3米,最低海拔230米,平均海拔612米。

氣候說明


大溝林區屬大山區,山高氣寒,全年無霜期250天,年平均氣溫150C左右,降雨量792毫米,易遭風、旱、澇、寒潮、冰雹、暴雪等災害。

水系說明


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的主要水係為楊峪河,該河猶如從體的主動脈,大小分支河流有10餘條,河境內分佈大小泉眼,據不完全統計有80眼以上,且水源沒有經過污染,礦物質含量高,不須處理可以直接飲用。

楊峪河

楊峪河發源於大溝林區油瓶觀村西岔腦,該處與鄖縣交界,上游為西岔小溪流,流經大溝河,小溝河,石家溝河,下游經柿子坪、楊峪河流入河南省滔河,在大溝境內全長27.5公里,流域面積24.8平方公里,河流寬15米,現在流量平均為1.5立方米/秒,楊峪河常年水流不斷,沿河風景宜人。

橫嶺河

橫嶺河發源於曹家店村火龍觀腦,三溝五岔小溪注入橫嶺河,境內約有20多個泉眼,該河四季常流,河兩岸大部分水田旱地種植農作物,下游注入河南省淅川縣滔河,境內長約10公里,寬15米,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現在流量平均為0.5立方米/秒,該河以從河南一座橫山延伸大溝境內,故名橫嶺河。

鄧家河

鄧家河發源於稻田坪村的賽嶺溝腦與蒿坪鎮交界,此處山高谷深,四季雨量充沛。境內河流長約8公里,寬約10米,流域面積1平方公里,該河流系四季長流河。很早以前,此處居住鄧氏家族,人財興旺,此河流以鄧家命名。

岩屋河

岩屋河發源於大溝林區曹家店村銅鑼寨山下,此處山大人稀,樹木叢生,四季雨量充沛,有五條小溪入注岩屋河,下游注入習家店鎮大柏河,境內河流全長8公里,寬10米,流域面積1平方公里,該河四季長流。此地有一石岩很象房屋,傳說早年曾住過人,因此故名岩屋河。

大溝河

大溝河發源於大溝林區油瓶觀村劉家溝腦,此地枝繁葉茂,植被豐富,三條小溪流入下游,下游注入習家店鎮金樁堰水庫,境內河流全長10公里,寬8米,流域面積0.5平方公里,該河山大溝深,常年水流不斷,故名大溝河。

塘灣水庫

塘灣水庫位於大溝林區油瓶觀村方家溝口下的塘灣處而得名。該水庫具有灌溉、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庫始建於1969年,1971年8月建成,成雨面積3平方公里,有效庫容10萬方,灌溉面積100畝,該水庫為黃土芯牆堆石壩,主壩長90米,壩體高20米,頂寬4米。

雞冠石水庫

雞冠石水庫位於大溝林區瓦房槽村楊峪河流域的雞冠石坡下河溝處而得名。該水庫具有灌溉、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庫始建於1986年,1988年7月建成,1988年8月裝機160千瓦並投入發電,年發電量20萬千瓦。2004年10月經丹江口市發改局批複50萬元由市水務局進行除險增高加固,2005年元月竣工,該庫成雨面積約8平方公里,有效庫容10萬方,灌溉面積200畝,該水庫為水泥混凝土石壩,主壩長78米,壩體高20米,頂寬2米。

經濟概況


大溝林區被丹江口市委批准成為林區,被譽為“山野菜之鄉”。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全區林區資源品種有100餘種。
近幾年來,大溝人民借退耕還林這一政策實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柑橘、核桃、蘋果、板栗、大棗、木瓜等經濟林,充分利用山場資源,開發天麻柴胡夏枯球決明子、連翹、丹參等名貴中草藥。荃菜、葛花槐花、冷豆遍布山林地間。初步形成萬穴天麻、萬畝草(龍鬚草)、萬頭牲畜、萬隻禽,千畝油菜、千畝葯、千畝青茶、千畝果的特色產業格局。隨著大溝林區境內生態系統的改善,原有難覓蹤跡的珍稀動物紅腹錦雞獐子、草鹿、山貓、野豬、飛鼠果子狸已現大溝山林。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漢白玉大理石、重晶石方解石、黃金、石煤、磁鐵礦,開發潛力巨大。

風景名勝


大溝林區境內較有名氣的山峰有銅鑼寨、雞冠山、犁耙寨、風凰山、金龍寨、女花寨。

銅鑼寨

在大溝林區曹家店村與稻田坪村之間,有一座海拔1049.3米的山峰叫銅鑼寨,號稱江北第一峰,他壁如斧劈、峰如刀削,一年四季除冬季冰天雪地之外,平時鳥語花香,美不勝收,是眾多珍惜野生動物的棲息之地。他與道教勝地武當山隔河相望,遙相呼應。提起銅鑼寨在民間有這樣兩個傳說。
傳說之一:相傳早年間,銅鑼寨主峰下的大草坪上,建有一座大寺院,寺院內住著不少出家人,這些出家人大多都是在各地寺廟犯了戒規被趕了出來的,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武藝高強。其中有個和尚被少林寺趕到銅鑼寨后仍色心不改,每到夜深人靜她就下山去翻牆入室姦淫民女,弄的不少好端端的家庭妻離子散。但因他武藝高強,對他欺男霸女的行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年久日長,人們忍無可忍,就聯名上書,把他告他官府。一位清官把這個和尚緝拿歸案,並親自押著和尚登上銅鑼寨主峰,將他推下萬丈深淵,使其粉身碎骨,死無全屍。官府為民除害的消息傳開后,當地百姓拍手稱快,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聚會在山頂除害的地方打起銅鑼,築起山寨,一來慶賀從此平安,二是防禦外來的侵略。這個山寨就此誕生。
傳說之二:銅鑼寨上早年住著一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山神,周圍不管哪一家有了紅白喜事,若需用碗筷,只需在家向山神燒上兩柱香,磕上兩個頭,第二天到銅鑼寨背後的石洞穴口去拿為你備好的碗筷就行,用筆把碗筷洗刷乾淨,再在家裡燒上兩柱香。磕兩個頭,碗筷自然就會物歸原主。山神此舉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久而久之,有些沒有良心人,碗筷用完一不洗、二不刷,殘缺了也不賠償,後來惹惱了山神,山神在主峰上敲了三下銅鑼,發出告示,從此不再出借碗筷。同時也告戒人們做事要憑良心,否則就會遭到報應。打那以後,山神擊鑼的山峰就被人們叫作銅鑼寨

雞冠石

雞冠石(山)位於大溝林區瓦房槽村境內,西北與鄖縣交界,距林區機關祁家埡3公里處,海拔934米,面積2平方公里。此山以石為主,樹木稀少,只長雜草。該山有一座巨石,形狀酷似雞冠,且面向東南有鳴叫之狀,故名“雞冠石”。傳說一:宋神宗年間,山下村莊出了一名探花,探花回鄉省親,首先到雞冠石下叩拜,並在“雞冠”上系一紅布,以示尊敬。故後人又稱此山為“探花山”。傳說二:乾隆十年,乾隆微服私訪,遭到強盜追殺,乾隆被迫藏到雞冠石,半夜子時石雞鳴叫,驚醒乾隆,他立即逃走,不到半刻時分,強盜到此查無此人而罷休。後來乾隆回京后,下旨在雞冠山石頭上刻下雞冠石。
乾隆16年間,均鄖兩縣為爭雞冠山歸屬權,常發生糾紛,官司打到鄖陽府,知府大人翻史查證,發現宋朝這位探花戶籍在均縣(今丹江口市)所轄,並派人在岩石上刻下“均鄖兩縣,杜絕爭端”,字跡至今清晰可辨。

犁耙寨

犁耙寨位於大溝林區油瓶觀村東側2公里處,與瓦房槽村交界,海拔988米,面積約0.5平方公里。周圍雜草叢生。傳說很久以前,這裡的人經常遭受外地土匪搶劫襲擾,為了人身安全,當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部落族長毅然帶領本族全體人員修建能抵禦外敵的石頭寨圈牆,所有族人便在寨里生息勞作,由於土地貧瘠,充滿石沙的土地使農具磨損極大,於是寨主召集眾人商議,拿出現有財物打造了一副金犁金耙,日子略有好轉。後來寨內人口增多,資源匱乏,外界往來有限,加之管理混亂,生活難以維持,眾人紛紛要求將金犁金耙賣掉換成糧食布匹用於生計,可寨主早已看出大家心思,秘密派人挖出一口深50米深的大坑,將金犁金耙連同打坑人一起埋入坑底。從些該寨四分五裂,人們遠走他鄉。據說,民國36年,國民黨軍隊到此,聽說此事,立即命令士兵進寨尋找金犁金耙,在挖地三尺的瘋狂尋找,毫無收穫。此後該寨故名為犁耙寨。

風凰山

風凰山位於大溝林區位於大溝林區瓦房槽村境內,距祁家埡村部3公里處,海拔880米,面積約0.5平方公里。此山上植物以松杉、樺栗樹為主,植被豐富,枝繁葉茂。傳說三國時期,蜀國為擴大疆域,軍師諸葛亮派大將關羽帶兵出征,打進現在大溝山中。兵至瓦房槽溝口,關羽見地勢險要便駐兵觀察,想到進溝擔心遭埋伏,溝兩側山峰是否都有埋伏,舉棋不定,囤兵半日。響午時分,關羽瞭望東山,見山頂一隻巨大的五彩斑斕的鳥立在一棵松樹上,並不時發出悠閑而悅耳的聲音。關羽於是大喜,速命向此進軍。打敗魏軍后,關羽又特來到這棵樹下,向部下說,是樹上這隻鳥王——風凰給我們帶了信,並欣然在樹上刻下“風凰樹”三個字。幾百年後,這棵樹竟長成象只大鳥展翅之勢。因此被稱為風凰山。

金龍寨

金龍寨位於楊峪河東側1.5公里處,與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交界,高780米,面積0.2平方公里。傳說早年夏季常遭遇狂風暴雨,雷光電閃,山寨出現一長電光呈金龍似樣而得名。

女花寨

女花寨位於楊峪河流域柿子坪村以東3公里處,與曹家店村王營交界,高830米,面積0.1平方公里,山寨周圍雜草叢生。傳說很早以前有一貌美女土匪在此安營紮寨,後來日本侵略中國,在與日本鬼子的交戰中,不知所蹤,傳說是被戰死,此寨故名女花寨,讓人們記著此寨曾有位美貌的女子。

蝙蝠洞

蝙蝠洞位於大溝林區楊峪河村以西3公里處,與鄖縣梅鋪鎮交界的大山中腰部。在一片刀切岩石下有一個只能供一人進去的半圓形洞口,進洞5米處呈現高約10米,直徑5米左右的大空間,洞內有大小洞5個,大溝深不可測。洞內石壁銀白流利,冬暖夏涼,數百隻蝙蝠在此息生,尤其是夏季寒氣襲人,白霧繚繞,看上去像天宮仙境一般。據說文革期知青數人手持手電筒進洞探險,進洞後步入大洞10米處投石聽聲音有深潭而止步,於是知青在石壁上刻下:深洞危險,探險止步。

鵓鴿洞

大溝風景
大溝風景
鵓鴿洞位於大溝林區柿子坪村境內,金龍寨半山腰石崖中,洞口半圓形,高5米,直徑3米,洞深約100米以上。早年一位勇士進洞探險,看到洞壁上奇形怪狀石形無法搬動,很多鵓鴿在洞內生息游飛,進洞5米處有一口垂直而下黑洞,深淺不知,於是這位勇士出洞向當地百姓借來24擔捆柴的繩子連接起來,繩子一頭綁牢一塊石頭放下洞內,繩子到頭仍未探到底。該洞一年四季成群鵓鴿白天從洞內飛出,晚上進洞生息,故名鵓鴿洞。

曹家店楊朝均舊宅

位於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曹家店村三組,始建於清末明初,古宅為二進院。因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現存正堂和廂房,面積約為200平方米。雕樑畫棟,飛檐翹壁,兩間廂房模仿炮樓及供奉祖先的祠堂附屬設施,宅內青磚鋪底,木柵隔牆,院外,后依青山,前臨長河,有後人。

王營陳守義舊宅

位於大溝林區曹家店村王營組,始建於清末明初年間,青磚土木結構,二進院。文革期遭到破壞,現存三間正堂,木柵內牆,造形精美,有後人。

王營楊幫傑舊宅

位於大溝林區曹家店村王營組,始建於清末明初年間,青磚土木結構,二進院。文革期遭到破壞,有後人。

和尚塔的傳說

在大溝林區曹家店村石棗園裡有一個石塔,該塔為假7層,高7米,為六菱形。第一層為和尚的墓葬,第二層為塔門,塔門上方石刻“永垂不朽”,門兩側刻“時乘白鶴雲山來,敢坐青牛函谷去”。再上一層刻有富、祿、壽、喜和塔建立的時間與立塔人的姓名。此塔建於清朝光緒44年,在文革期間最上面的二龍戲珠頂被毀壞,其他保存完好。
說起這座和尚塔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呢。
清朝光緒年間,湖北鄖縣的櫻桃山溝里有一座寺廟,廟裡有弟兄二人趙大、趙二任主持。他倆仰仗在少林寺學的一身好功夫,在當地行兇作惡、強搶民女。但因他們功夫了得,大家只好忍氣吞聲地過著。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趙大、趙二的惡劣行為終於驚動了京城,京城裡派出了3000大軍披甲騎馬,日夜兼程來到櫻桃山溝寺廟,抄了全部寺廟。小和尚死的死、傷的傷。趙大、趙二縱然功夫了得,但因寡不敵眾。眼看大勢已去,弟兄二人負傷而逃。趙二逃亡到河南省淅川縣大土地嶺,后因傷勢過重,加之飢餓勞累死之路旁,招來惡狼啃屍。趙大負傷逃到大溝林區的曹家店村的石棗圓。為了防止官兵的追捕,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陳來真,當地百姓看他傷勢很重,就請來了老中醫為他治療,並挖中草藥為他敷傷。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趙大的傷日益見好。
通過這次的遇難和眾百姓的熱心照看,趙大猛然醒悟到多行不義必自斃。自此,陳來真開始為民辦好事。誰家有困難他就會盡全力幫尤其是當時河南方向的土匪到當地侵犯,他便會利用功夫把打得打打得荒而逃。後來再也沒有人到本地欺負老百姓了。就這樣石棗圓有一位功夫了得的樂善好施使,都相約來拜訪他。因拜訪人人員較多所以人員就沒法居住。陳來真就召集大家捐獻銅錢修建了太山廟。因陳來真名氣大,朝拜香客的人絡繹不絕。他就把朝拜的貢品和錢物分給大家,使大家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現在遺址和公德碑都還依稀可見。
大清光緒36年,陳來真病逝。當地百姓甚是悲痛,都自願出錢找來了能工巧匠為他修建了塔,就取名為“和尚塔”。該塔雖然遭受了文革期間的破壞,但在當地百姓的極力保護下,該塔基本保存完好。引來了不少旅遊者爭相參觀。

花石埡土地廟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溝林區中灣村與鄖縣梅鋪鎮楊營村的交界處有座廟,叫花石埡廟。此廟佔地面積30平方米。廟的選址在兩地界中。廟前有兩棵一抱粗的皂莢樹。廟內有一尊土地爺神像。
該廟位於一省兩縣交界處便地都是花崗岩石,這些石頭上的花紋你把他想成什麼形狀,它就是什麼形狀。有珍禽走獸、人物樹木、潺潺流水形象逼真。隨著歲月的洗禮,這些石頭不僅沒有毀壞,而且使各種圖象更加清晰。在此建廟古而取名為花石埡土地廟。
根據當地老者介紹說:早年兩地的百姓為了田邊地界、水利以及經濟利益每年都會發生打架鬥毆。最為厲害的是有一次雙方都上了百號人對打起來,雙方都有傷亡。為此,各處的當地官府到一起進行了協調和解決。但收效甚微。兩地的仇恨眼看越來越深。不能把仇恨帶到下代。雙方的老者們也很著急。就通過上級在交界中栽了石界碑,但為了利益,石界碑不是被砸毀,就是被拔掉。這招不行,當地的老者又給當地的官員出板眼說:在交界處建一座廟,因為在當時百姓都還比較對神崇拜。大家不會為一點利益毀掉廟吧。官方也認為是個好辦法。就定了好日子利用了半月建造了廟。從上集(今河南淅川縣)運回幾尊土地神像。並從廟的中間劃了交界線。自此,雙方再沒有發生糾紛。到後來還有很多對上好親戚的呢。
據考查:解放前後,也曾有拆毀廟的行為,有的老爺像也被砸壞。但每到此時,雙方的百姓都團結一心,堅決制止破壞廟宇的現象。所以至今廟宇保存完好。廟的上樑寫有該廟建於大清光緒三十年五月八日甲辰期。湖北均鄖首人泥木仝立等字樣。該廟自建成至今,每年農曆二月初十凌晨開始舉行廟會,丹鄖淅三縣(市)約有1000餘人前來上香祈禱,燒紙、放鞭炮,香火旺盛。

集鎮

大溝林區機關單位駐瓦房槽村祁家埡現在人口1200人,一條300米的環形路連接東西兩條街道,集鎮大橋貫穿東西,橋下三處人工湖相連,湖上曲橋、拱橋、湖心亭成為集鎮靚麗風景,集鎮水、電、路燈、綠化帶等功能逐步完善,水源規模能滿足2000人的用水需求,衛生院、福利院兩棟大樓座落集鎮大橋東西兩端,九年制中小學座落在環形路南端。現有機關單位按照農村綜合配套改革設置基本配備,集鎮現在百貨商店6家,飯店2家,可以同時接納100餘人用餐,50餘人住宿。

道路

大溝林區現有出口公路3條。一是茯大路,即大溝林區集鎮經瓦房槽村、油瓶觀村至習家店鎮茯嶺橋與丹鄖S337省道連通,全長18.2公里,大溝境內15公里。二是大滔公路,即大溝林區集鎮經柿子坪村、楊峪河村至鄖縣梅鋪鎮草毛峪村與河南省淅川縣滔河路連通,與209國道接軌,大溝境內16.3公里。三是楊稻路,即習家店鎮楊家堡釩礦經曹家店村十條溝至大溝林區稻田坪村部,全長12.4公里。

特色村落

瓦房槽村青茶基地
瓦房槽村位於丹江口市大溝林區西北部,林區機關、單位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全村區域面積11.33平方公里,1100餘人,平均海拔700米,山間雲霧繚繞,空氣溫度晝夜溫差較大,極適宜發展高山無公害綠色有機茶。
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瓦房槽村大力實施以茶葉種植為主導,深化加工增值,實現“一村一品”經濟發展戰略。2005年來,村兩委會帶領全村群眾利用夏掛戰,秋冬農業開發的有利時機抽槽開發了1000畝茶葉,基本達到人平1畝高標準茶園的目標。茶葉已成為全村特色支柱產業。
從2005年開始,瓦房槽村發展特色產業主要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抓產業規劃,拓展茶業發展空間。依據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徵,注重特色,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了《瓦房槽青茶產業規劃》。二是抓科技培訓,強化茶產業人才支撐,積極主動聯繫有關科研單位,邀請技術專家在本村舉辦茶農培訓會,共培訓茶農250人次,發放實用技術資料200套,引導茶農實施無公害管理,創建了綠化食品生產基地。三是抓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茶經濟發展根基。投資80萬元修建一處佔地3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房和品茶賞茶的旅遊休閑設施。四是抓組織管理,提高茶產業經濟利潤。村兩委會組織群眾成立了茶葉產業協會,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經濟運行模式,構築產、加、銷一體化茶業產業鏈條。2010年芽茶售價300元/公斤。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