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魚,漢語常用字,讀作yú,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一種水生脊椎動物(魚),即《說文解字》所謂的“水蟲也”,后引申為形狀像魚的東西等義。

字源演變


魚
魚,象形字。早期甲骨文中的“魚”字從形體上可看出有魚吻、魚眼、魚身、魚鰭、魚鱗和尾巴,像魚的形狀,線條雖簡,但樣樣俱全。在第一期甲骨文(圖1)里“魚”已被簡化,只剩魚鰭。到了周代早期,在“伯魚簋”里,“魚”又恢復了圖形文字的形體,且已較為繁化了。周代晚期,在“毛公鼎”上的“魚”字,還是走上簡化的道路。秦代統一文字,“書同文”后,小篆中的“魚”字的字形,頭尾都已失形,身與鰭合二為一,變成圖(5)的樣子了。隸變后,隸書的“魚”字形(圖6)體發生很大變化,魚鰭省略了,魚體魚鱗變為“田”,魚的旁鰭和魚尾化作下四點(灬)。以後便循此發展為楷書的“魚”字。

詳細釋義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魚形。本義:一種水生脊椎動物)
2.完全水生並在水中呼吸的有頭冷血脊椎動物,包括圓口類、板鰓類和具有軟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鰓水生脊椎動物[fish]
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說文》
豚魚吉。——《易·中孚》
魚木精。——《論衡•指瑞》
魚十有五。——《儀禮•特牲禮》
魚網之設。——《詩·邶風·新台》
鮮魚曰脡祭。——《禮記•曲禮》
魚上冰,獺祭魚。——《呂氏春秋
白魚躍入王舟中。——《史記•周本記》
3.又如:魚鯇冠兒(女道士戴的魚腦骨似的尖形帽子);魚鱗冊(「魚鱗圖冊」的簡稱。官府為征派賦役而編造的土地薄冊);魚爛(像魚鱗那樣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魚軒(用魚皮裝飾的一種車輛,為貴婦乘用);魚膾(切得很細的魚肉。特指生食的魚片);魚市(批售魚類的市場);魚質龍紋(外貌似龍,而實質為魚。比喻虛有其表);魚米(魚類和米糧);魚秧(比魚苗稍大的小魚);魚魚雅雅(形容威儀整肅的樣子。因為魚貫行,鴉飛成陣)
4.某些像魚的水生動物[aquatic animal resembling a fish]
魚甲煙聚,貝胄星羅。——《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5.又如:魚甲(鯊魚皮鎧甲);魚須(鯊魚的須);鯨魚;鱷魚;甲魚;鯢魚
6.兩眼白色的馬[horse with white eyes]
7.中醫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趾)後方的掌(或跖)骨處有明顯肌肉隆起,狀如魚腹的部位[fish]
大淵,魚后一寸陷者中也,為腧。——《靈樞經》
8.唐代作為符信用的銅魚符[copper-fish tally]。如:魚契(魚形的符信);魚符(意同魚契)
9.古代木製成魚形的信函[wooden-fish box]。如:魚素(書信);魚書(書信);魚沉雁杳(比喻音信斷絕);魚腸尺素(指書信);魚鴻(代指送信人);魚幅(書信);魚封(書信)
10.姓
詞性變化
● ● 「漁」的古字。打魚,捕魚。
以佃以魚。——《易·繫辭下》
公將如棠觀魚者。——《左傳•隱公五年》
拋掉一官如糞壤,好隨魚舸此中間。——宋· 孔武仲《自實豐倉歸》
● ● 又如:魚罟(魚網);魚戶(捕漁之家);魚船(釣魚或捕魚的船隻);魚釣(釣魚);魚榔(捕魚時用來驚魚入網的木棒);魚舸(漁船。又作「魚舲」);魚罩(捕魚竹罩)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魚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魚部】魚
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凡魚之屬皆從魚。語居切〖注〗《說文》作。,古文。

康熙字典

《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並御平聲。《說文》:本作“?”,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註:徐鍇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韻會》:隷省作“魚”。《易·中孚》:豚魚吉。註:魚者,蟲之隱者也。《儀禮·有司徹》:魚七。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又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又《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豬,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為弓鞬步叉者也。
又《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又《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為飾。
又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
又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於多魚。
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又《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
又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為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修魚氏。
又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
又葉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喻》: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又葉語鳩切,音牛。庾闡詩:鍊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陰,忽見東嶽魚。

基本信息


魚
【簡介】
魚是一類十分適合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動物,它們身上有鱗,可以抵禦水中有害小生物的侵害;身體里有鰾,可以控制身體的沉浮自如;身體各部位的魚鰭,則保證它可以在水中以各種靈活的姿態活動、覓食。所以它們只能分佈在各自適宜的環境之中。全世界有魚類數萬種,其中最大的是鯨鯊,大小相當於一輛大卡車;最小的是蝦虎魚,只有幾厘米長。

書寫演示

魚

書法欣賞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魚蝦、帶魚、小魚、魚片、魚網、甲魚、金魚、魚竿、墨魚、釣魚

相關成語

魚帛狐篝、魚帛狐聲、魚腸尺素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粵語:jyu4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ŋa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語居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九魚ŋi̯woŋĭoŋiɔŋiɔŋɨʌŋiɔŋɨə̆yu2ngiongiv說文曰水蟲也亦姓出馮翊風俗通雲宋公子魚賢而有謀以字爲族又漢複姓二氏左傳晉有長魚矯史記有修魚氏語居切十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ꡝꡦꡟxÿuɦy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魚模撮魚模陽平撮口呼iu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牛居四魚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四諸主著陽平鱗物

古體字


金文
金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篆體
篆體
魚[漢語漢字]
魚[漢語漢字]
字源演變

魚的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漁歌子》 (唐)張志和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南》漢樂府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詩經·小雅·南有嘉魚》

偏旁部首


以“魚”為偏旁的字大致有以下規律:
①魚類動物名
【例】鯉 鯽 鱘 鮁 鰱 鯿 鱤 鰍 鱔 鰉 鯰 鱸
註:鯨、魷、鱉、鯢等並不屬於魚類,由於它們生活在水中,且與魚類有相似的地方,古人才錯誤地將其划入魚類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