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圖

元代馬君祥及其子馬七等人創作的一幅壁畫

《朝元圖》是元代馬君祥及其子馬七等人創作的一幅壁畫。三清殿中的“朝元圖”壁畫,泰定三年(1325年)由馬君祥等人繪製而成,描繪了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徠故事,以8個帝後主像為中心,周圍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場面開闊,氣勢恢宏。這些壁畫為我國古代壁畫中的精典佳作。

作品內容


朝元圖為永樂宮壁畫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典範。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原在山西永濟縣永樂鎮,相傳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宅,因黃河水利工程改遷到芮城縣。永樂官內,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四處均繪有壁畫,總面積約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畫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成就。壁畫表現眾神朝拜老子及呂洞賓、王重陽傳教施法的宗教故事。內容豐富,大部分保存較好,具有高度藝術水平,在我國壁畫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朝元圖畫在三清殿內,四壁及扇面牆兩側均繪壁畫,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馬君祥父子的題名。

畫作特色

朝元圖內容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構圖宏闊,氣勢磅礴,個個神采奕奕,表情動作無一雷同。壁畫以八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後土、金母)為中心,前畫青龍、白虎二星君,後有天蓬、天猶二元帥,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畫像394身。他們之間有的對語,有的沉思,有的傾聽,有的注視,神情姿態彼此呼應,成為有機的整體。服飾冠戴華麗輝煌,衣紋多用吳道子“蒓菜條”線條,長達數尺,緊勁貫氣,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採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爐等處瀝粉貼金,更覺絢爛眩目,此風格遠承唐宋壁畫傳統,在元代畫壇上獨樹一幟。這裡選取《朝元圖》中的二個畫面,其一為主像之一的金母,溫柔嫻雅,高貴富麗;其二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莊嚴肅穆,形神兼備。

作品鑒賞


永樂宮原在山西省永濟縣永樂鎮,相傳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宅。唐時將其建為呂公祠,宋金改祠為觀。元中統二年毀於大火,后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純陽萬壽宮,通稱萬壽宮。1959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利工程,全部建築和壁畫整體遷移到芮縣龍泉村五里廟附近。
永樂宮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至今仍保留著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畫800餘平方米,規模宏偉,精美壯麗,燦爛輝煌,是世界上罕見的藝術瑰寶。永樂宮遺留的宗教壁畫作品,是道教壁畫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壁畫藝術的高度成就,在美術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樂宮各殿中,以三清殿和純陽殿的壁畫最為精彩。在純陽殿,以52幅壁畫演繹著呂洞賓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同時也折射著宋、元時代的社會生活。壁畫中官吏、平民、農夫、乞丐的服飾裝束,使用的器皿、設施,居住的亭台樓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為了極有價值的圖文資料。
三清殿為永樂宮的主殿,集中了永樂宮近一半的壁畫,《朝元圖》為其主要內容。“朝元”即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畫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馬君祥、長男馬七待詔等題記,由此可見這幅圖的作者是名不見經傳的民間畫工。
畫面上共有人物290個左右,以8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後土、金母)為中心,其餘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牆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前導,分別畫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圍繞主神,28宿、12宮辰等“天兵天將”在畫面上徐徐展開。畫中主像莊嚴肅穆,群像環立,形象豐滿圓潤,個個神采奕奕,無一雷同。他們之間有的對語,有的傾聽,有的沉思,有的注視,神情姿態彼此呼應,成為有機的整體。
整個畫面,氣勢不凡,場面浩大。但在這人物繁雜的場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中,營造了一種莊嚴的氣氛。
壁畫中人物服飾冠戴華麗輝煌,衣紋多用吳道子“蒓菜條”線條,用筆勁健而流暢,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帶飛舞飄逸,有如滿牆風動,充分發揮了線條的高度表現力。用色方面,採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豐富,絢爛而協調,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裝飾性,在冠戴、衣襟、薰爐等處瀝粉貼金,絢爛奪目。我們來看一下在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層的一幅奉寶玉女像,來體會一下這幅壁畫中用筆用色的妙處。奉寶玉女在金母元君的身後。玉女面相俊俏,雙目前視,嘴唇微閉,極具溫柔嫻雅的神韻。她頭戴花冠,上身穿廣袖衫,雙手端裝有龍旃的圓盤,儀態端莊。面部和衣紋的線描都疏密有致。土黃色的衣裙,綠色的飄帶,瀝粉貼金的髮飾和龍旃,給人高貴富麗之感。總之,《朝元圖》是永樂壁畫中的精品。

作者簡介


朝元圖為泰定二年(1325)洛陽馬君祥、馬七等人所作,皆元代畫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陽)人,生平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