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後睾吸蟲的結果 展開

后睾吸蟲

后睾吸蟲

后睾吸蟲是由后睾科(Opisthorchiidae)對體屬(Amphimerus)、次睾屬(Metorchis)和后睾屬(Opisthorchis)的吸蟲寄生於鴨、雞、鵝等禽類的膽管膽囊內引起的。一月齡以上的雛鴨感染率最高。

病原


1.鴨對體吸蟲(A. anatis):多寄生於鴨膽管內。蟲體窄長,後端尖細,背腹扁平,
.
.
大小為14~24毫米×0.88-1.12毫米,口吸盤大於腹吸盤。兩個睾丸前後排列於蟲體後部。卵巢分葉,位於睾丸之前。生殖孔在腹吸盤前緣。蟲卵呈卵圓形,一端有卵蓋,另一端有個小突起,大小為26微米×16微米。
2.台灣次睾吸蟲(M. taiwanensis):寄生於鴨膽管和膽囊內。蟲體細小狹長,前端有小刺。大小為2.3~3.0毫米×0.35~0.48毫米。口吸盤與腹吸盤近於等大。卵巢呈圓形或橢圓形;受精囊發達。蟲卵呈橢圓形。其他與鴨對體吸蟲相似。
3.東方次睾吸蟲(M. orientalis):寄生於鴨、雞、野鴨膽管和膽囊內。蟲體呈葉狀,體表有小刺。大小為2.35~4.64毫米×0.53-1.2毫米。睾丸大而分葉;卵巢呈卵圓形。蟲卵大小為29~32微米×15~17微米。其他與台灣次睾吸蟲相似。
.
.
4.鴨后睾吸蟲(O. anatis):寄生於鵝、鴨等水禽肝膽管內。蟲體較長,兩端較細,大小為7~23毫米×1~1.5毫米。口吸盤大於腹吸血。體表平滑,缺雄莖囊。卵巢分為很多小葉,受精囊小,子宮發達。蟲卵大小為28~29微米×26~18微米。

生活史


成蟲在膽管和膽囊內產卵,卵隨膽汁進入腸腔隨糞便排出,落入水中,孵出毛蚴
.
.
毛蚴鑽入第一中間宿主紋沼螺體內,發育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尾蚴離開螺體,進入第二中間宿主麥穗魚及爬虎魚體內,在其肌肉或皮層內形成囊蚴;鴨、鵝等吃入含囊蚴的魚而感染。其他食魚水禽和鳥類也可感染。

臨床癥狀


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患禽表現貧血消瘦等全身癥狀,嚴重者常引起死亡。

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膽囊腫大,囊壁增厚,膽汁變質或停止分泌;膽管發炎,管腔狹窄甚至堵塞。組織變化可見間質性肝炎,血管內可見吸蟲幼蟲。

診斷


生前檢查糞便發現蟲卵,或死後剖檢在膽管、膽囊內查到蟲體可確診。

防制


1.預防:
禽糞堆積發酵,殺滅蟲卵,以免環境污染;消滅螺螄,切斷傳播途徑;流行區家禽避免到水邊放牧,以防止感染;及時治療患禽,防止病原散播。
2.治療:
硫雙二氯酚:每千克體重150-200毫克,一次內服。
②吡喹酮:每千克體重15毫克,一次內服。
③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75-100毫克,一次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