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的結果 展開
- 唐代裴迪創作的五言律詩
- 唐代詩人王維所創的五言律詩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代裴迪創作的五言律詩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是唐代詩人裴迪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描寫禪師所處的幽靜環境;頷聯描寫禪師的高深佛法;頸聯和尾聯則是詩人在聽禪之後的所見所感,雖然外面還是炎熱的夏天,詩人自己卻感受到了舒適,清涼也不求了。全詩語言工整,充滿禪意,情感真摯動人。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
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
2.安禪:指僧人打坐修心靜慮而人定的境界。
3.法:此指佛法、佛理。不染:指不沾染世間塵欲之法。
5.蟬噪:蟬的叫聲。
6.茲:此。
禪師在房間里安心坐禪,左右竹林亭苑也很幽靜。
世間法不再沾染,像維摩詰一樣不說話誰敢酬答。
鳥兒爭著向夕陽飛去,蟬鳴聲預先透出秋天之感。
煩惱的暑氣自此適應,清涼的感覺已經不追求了。
位於長安新昌里的青龍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塏,有登眺之美。天寶年間(742-756),裴迪常與王維等朋友結伴遊覽,至遲不過天寶末安史亂前,裴迪和王維舊地重遊(因安史之亂后裴迪即離開長安),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夏日拜謁青龍寺的一位禪師。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詩人來到青龍寺,看見操禪師正在室內坐禪入定。萬法由心生,所以在禪師的攝受下,禪室左右的竹林小亭,也顯出一股幽寂。頷聯是對禪師高遠境界的刻畫。操彈師以精進的修行,不再染著世間法。“無言”一句,暗用“維摩一默”的典故,維摩詰是出名難以酬答,詩人此處把禪師無言比作“維摩一默”,也顯出難以酬答,從而體現彈師智慧廣大,境界高遠。“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鳥兒飛去,蟬鳴感秋。這時正是夏天,外面天氣炎熱,令人心躁,詩人卻感知到了秋意。此處全體呈現,無欠無餘。“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悟得此意,自然是涼暑不二,能適的主體與所適的客體,也是不二,所以是適而無適,清涼自生。
在詩人筆下,青龍寺的景象有著與外界迥異的清涼。並非青龍寺的環境發生了變異,這樣寫是在強調人的主觀感受。之所以出現這種季節上的錯覺,一方面是詩人使用側面描寫的方法,極寫操禪師道行之妙,化育所及之處,彷彿能夠帶來清幽涼爽;另一方面也是詩人拜謁禪師、意有所得的內心體會。這時詩人沉浸在聽禪的喜悅之中,排除了一切雜念,心境當然清涼自得。佛家強調安禪,有寒暑不知、物我兩忘之境界,詩人一語便吐露禪家精妙所在。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心靜自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