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廟子鎮
草廟子鎮
草廟子鎮地處風景秀麗的膠東半島東部,威海市區南部,東部和北部與橋頭鎮和溫泉鎮毗鄰,西、南與威海市文登區接壤。
草廟子鎮總面積82.6平方公里,耕地1414公頃,下轄46個行政村、6個居民委員會,人口3萬。201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8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9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8億元。有高標準幼兒園1所,省級規範化小學、初中各1所,還有高中、韓國語學校、職業學校各1所。新建1所高標準醫院,基礎設施齊全。區域內交通便利,是連接威海、榮成、文登的交通樞紐,有城市道路60餘公里,與威海市區實現同城化。2015年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基層雙擁創建模範單位、威海市第三次經濟普查市級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這裡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工業基礎、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惠的招商政策,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近年來,草廟子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對自身的發展形式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定位,確立了“突出重點,多措並舉,兩區聯動”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使全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草廟子鎮位於環翠區南部,距市區20千米。東鄰橋頭鎮,北臨溫泉鎮,西、南分別與臨港區苘山鎮和文登營鎮接壤,下轄草廟子、北黃山、小七夼、西黃山、南黃山、小北山、叢家屯、馬家屯、大木嵐、郝家山、馬家口子、向陽、金沙嶺、打鐵、林泉、徐家溝、褚家崖、於泉庄、大庄、畢家莊、周家屯、北大疃、李子、北郭格庄、羅家莊、下庄、郭家莊、上庄、蔣家莊、曹格庄、林家疃、隋家疃、張家疃、南郭格庄、垛嶺、周家莊、東宋家、陽泉、北台、南大疃、賈家莊、大東疃、興山、泉東、西李家夼、東李家夼46個行政村,地勢東高西低,多丘陵。煙即高速、青(島)威(海)公路和俚(島)李(格庄)公路縱貫境內,桃威鐵路在境內通過。東北部正棋山脈為風景名勝區。
清末屬辛汪都十里。1930年屬威海衛行政區第六區。1950年3月,草廟子區劃入文登縣。1956年划入威海市。1958年末屬錦旗公社,后改為草廟子公社。1965年5月,復歸文登縣。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89年12月撤鄉設鎮。1990年末,面積80.9平方千米,人口7017戶、22083人,其中鄉村6828戶、21594人,轄草廟子、北黃山、小七夼、西黃山、南黃山、小北山、叢家屯、馬家屯、大木嵐、郝家山、馬家口子、向陽、金沙嶺、打鐵、林泉、徐家溝、褚家崖、於泉庄、大庄、畢家莊、周家屯、北大疃、李子、北郭格庄、羅家莊、下庄、郭家莊、上庄、蔣家莊、曹格庄、林家疃、隋家疃、張家疃、南郭格庄、垛嶺、周家莊、東宋家、陽泉、北台、南大疃、賈家莊、大東疃、興山、泉東、西李家夼、東李家夼4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草廟子村東,距文登市區15千米。1994年6月23日,魯政字[1994]113號文批准,由文登市劃歸環翠區,2013年起與苘山鎮,汪疃鎮組成臨港區。
鎮域規劃
鄉間小路
草廟子鎮擁有鎮村企業52家,外資企業11家,培植了齊全木工機械有限公司,金通燈具有限公司、金泓化工有限公司、金威化學有限公司等多個銷售收入過億元、利潤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形成了以化工建材、電子、木工機械、燈具為主導產業的工業生產體系,為全面實施工業強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是草廟子的巨大優勢資源,經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學規劃,實現了“三區一體”的工業園區大格局,必定為這片熱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必將大大帶動現代物流業、商貿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三區一體”的萬畝工業園區,即威海中玻科技工業園區、威海化工科技工業園區和台商工業園區。三區一體連塊成片,總面積達16000畝。
“兩區聯動”的萬畝高效農業園,即威海都市農業示範區和威海愷霖花卉園藝區。總面積達15000畝。威海都市農業示範區:是高效生態農業的示範,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溫泉療養、娛樂健身為一體,樹立了土地增值、農業增效的新觀念。威海愷霖花卉園藝區:依託愷霖花卉的大花蕙蘭項目,開闢威海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
彙集8大山泉,容量達1400萬立方米的郭格庄水庫,水質清純甘冽,有力的保障著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水溫高達80攝氏度,日開採量達15000立方米,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礦物質的洪水嵐溫泉不僅是水療、休養的聖地,更是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草廟子鎮充分發揮作為威海大腹地的優勢,在全鎮掀起了大搞園區建設的熱潮。從園區規劃到標準廠房的建設,從水電配套到道路硬化,從園區綠化、美化到城鎮的亮化,這一切為您創造了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投資氛圍。不驚喜於這裡素質高且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草廟子人受教育程度較高,青年人中大都受過高中等教育,地靈人傑的草廟子為投資者的創業發展儲備了龐大的人力資源
重點企業
特色產業
鎮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擁有全省第一家鎮級污水處理管網、通訊大樓、35千伏安變電站、文化娛樂中心、醫院大樓、自來水公司、標準的中小學校、房地產開發公司、商貿區等。二橫三縱主幹道全部硬化、綠化,並安裝了路燈,鎮區人均佔有綠地12平方米。
鄉鎮一瞥
1、道路建設
投資200萬元,修建鎮路6條,共8公里,4萬平方米。
2、配套設施
投資120萬元,增設自來水管道8000米(為項目區服務);投資120萬元,增設污水管道10000米,建污水沉澱池5個,使項目區內及鎮駐地的生產、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污水泵站,送入威海市第二污水處理廠。
3、公共設施
投資60萬元,在園區內安裝路燈100盞。
4、綠化工程
投資80萬元,建綠化帶6000平方米,建綠地8000平方米,植行道樹2000棵。
5、舊村改造
累計對17個村進行了舊村改造,新成立悅泉、林泉、嘉和、上河小鎮四個社區,近1萬多人受益
6、市場建設
投資200萬元,正在進行搬遷農貿市場改造。
目前,我鎮的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載體作用明顯增強,不僅有利於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還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我鎮集聚,草廟子堅持工業強鎮,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狠抓骨幹企業發展,形成了以新材料、化工、電子、紡織、建材等行業為主體的鎮域工業體系,產業布局日趨完善。幫助農村剩餘勞動力1500人轉移,形成更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促進鎮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山東威海草廟子鎮黨委書記于志寧、鎮長徐建忠竭誠歡迎國內外賓朋來這裡投資興業。
黃山3村 明永樂時,馬姓由陝西扶風、劉姓自文城鴨兒灣來居,環冊多柞,秋冬春皆黃葉覆蓋,稱黃庵山,演作黃山。以方位稱北黃山,南黃山和西黃山,分別為108戶、200戶和107戶。
小七夼 明末,馬姓由北黃山來居,周有7處小夼。180戶。
小北山 明末,李姓由宮家莊來草廟子北面小山之陽立村。142戶。
叢家屯 清道光時,叢姓自冶口村來居。65戶。
馬家屯 清乾隆時,馬姓由今環翠區望島馬家疃來赤洪溝立村,以溝名村。后易今名。43戶。
大木嵐 明初,欒姓自陝西來居,近大片山嵐,稱大木欒。清初,欒姓絕,演為今名。210戶。
郝家山 清康熙時,馬姓自黃山來居,山丘多貉,稱貉家山。演作郝家山。55戶。
馬家口子 明初,宋姓來居,西山口附近有灣,行人歇息飲馬,稱飲馬灣,演作馬家口子。55戶。
向陽 明末,姜姓由威海衛來黑石硼山嶺之陽居住。109戶。
金沙嶺 明初,孫姓來窪處居住,稱小窪。1981年以村東有嶺改為今名。84戶。
打鐵 元末,劉姓由杏樹夼來建劉家庵。清時,龐、殷、孟3姓來合辦紅爐,遂名打鐵。311戶。
林泉 明末,吳姓自吳家灘來居。此地林木茂密,泉水清澈。113戶。
徐家溝 明初,李姓自江蘇來溝谷北建溝李家。清中期,徐姓自今環翠區壁子來居,遂易名。181戶。
褚家崖 清初,褚姓由溝褚家來山崖之北立村。64戶。
於泉庄 明初,于姓由文城來居,稱於家莊。1981年更今名。203戶。
大庄 明末,李姓自今榮成市來居,為興旺稱大庄。156戶。
畢家莊 清初,畢姓自架子山來居。116戶。
周家屯 明末,周姓由牟平來居,村多白馬,稱白馬屯。清初,易今名。67戶。
北大疃 明朝,洪姓自(正文第59頁)上洪家來居,在鄰村中戶數多,稱大疃;相對南大疃稱北大疃。306戶。
李子耩 清末,李姓兄弟自益都逃荒來土(同上)居住。50戶。
郭格庄2村 明後期,叢姓由文城來郭格庄遺址西側建庄,襲稱郭格庄。1960年修郭格水庫分為南郭格庄(87戶),北郭格庄(215戶)。
羅家莊 清康熙時,羅姓由今環翠區溫泉鎮羅家來居。102戶。
下庄 元初,叢世祿自叢家峴來居,地勢低而多樹,稱下林庄。簡稱下庄。127戶。
郭家莊 明萬曆時,郭姓由濟南來居。168戶。
上庄 清順治時,詹姓從西府來下庄之北較高處立村。188戶。
蔣家莊 元末,蔣姓自今榮成市來居。410戶。
曹格庄 明初,曹姓自青州來居。339戶。
林家疃 宋末,竇姓立村,稱竇家頭。明末,林姓自林村來居。清末,竇姓絕,遂稱今名。219戶。
隋家疃 清初,隋姓由九里水頭來竇家頭居住。清末易今名自治。179戶。
張家疃 清末,張姓來竇家頭居住,不久易名自治。149戶。
垛嶺 明萬曆時,詹姓自今榮成市垛夼來居,襲原稱。1981年以近山嶺易今名。63戶。
周家莊 明末,周姓自今榮成市周家泊子來居。124戶。
東宋家 清康熙時,宋姓自村北2公里之石峽口來建宋家莊。1981年易今名。196戶。
陽泉 明中期,叢姓由今環翠區港頭來洪水瀾河北岸居住,稱洪水瀾河北。1981年以近溫泉更今名。118戶。
北台 清道光時,劉姓自萊陽西關鎮來洪水瀾北土台之上居住,稱洪水瀾北台,簡稱北台。160戶。
南大疃 清初,王姓由馬家嶺來居,此處數河交匯、多樹,附近村皆稱洪水瀾。該村較大,又別於北5公里同名村,簡稱南大疃。80戶。
賈家莊 明末,叢姓僱用賈姓拳師來守莊園,人口漸眾,稱洪水瀾賈家莊。簡稱今名。38戶。
大東疃 明中期,叢姓自今環翠區來洪水瀾東頭古名松林庄處立村,稱洪水瀾大東疃。簡稱今名。150戶。
興山 清初,張姓來興山西側立村。142戶。
泉東 明末,王姓由今環翠區廟口來洪水瀾南岸立村,稱河南。1981年以位溫泉之東而易名。177戶。
李家夼2村 清初,李姓來寺廟之東窪處立村,稱李家夼。清中期,西里許又建李姓村,遂分別稱東李家夼(66戶),西李家夼(90戶)
威海市齊全木工機械有限公司
威海金通燈具有限公司
威海市萬通化工有限公司
威海金燕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威海永泰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威海可研電子裝配有限公司
威海瑞元木業有限公司
威海愷霖園藝有限公司
威海市區宏遠複合材料廠
威海區加祥標準件廠
威海市環翠南郊標準件廠
威海市中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市三角集團華茂分公司
威海市金威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威海市金弘集團
威海市金馬筆業有限公司
威海市隆江筆業有限公司
威海市第二熱電集團南郊熱電有限公司
威海多晶鎢鉬有限公司
威海建設集團製造業分公司
威海東方神參有限公司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威海廣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威海百鴻電子有限公司
威海金弘電子有限公司
威海金弘化工有限公司
威海市威高集團
威海市首爾產業園
威海市林苑木業有限公司
山東省清藍市政公司
威海市園林建設集團綠苑公司
威海魯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威海怡和專用車有限公司
威海迪尚華綺有限公司
威海迪尚華芳有限公司
威海第二毛紡織廠有限公司
威海大洋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