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始建於1956年,是遼寧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

經過兩次改革優化,重新組建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增加了林業、漁業和農機等相關研究領域,原有種植業領域研究也由產前、產中延伸到了產後,一改過去以種植業為主的單一局面,成為涵蓋種植業、林業、漁業、農機、畜牧五大領域的綜合性省級農業科研機構。

據2019年3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下設6個內設管理機構、10個內設業務機構、22個分支機構;有在職職工225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66人;取得科技成果3655項,獲獎成果2523項,育成1183個新品種。

發展情況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主要從事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高粱、穀子、棉花等農作物以及蔬菜、花卉、果樹、柞蠶、食用菌等新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生物技術、農副產品貯藏、保鮮、加工、植物保護、節水技術、農村能源、農業標準化以及農村經濟、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諮詢工作,同時編輯出版《遼寧農業科學》、《雜糧作物》、《園藝種苗》等9種學術刊物。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確立了加強應用研究和產業開發,全面服務於遼寧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並在“八五”期間,重點圍繞解決遼寧糧、棉、油的自給能力,提高副食供應水平開展科研和推廣工作。
13年來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總面積達77073.67萬畝,增產糧食246億公斤、大豆8.25億公斤、蔬菜2.4億公斤、水果21億公斤、柞蠶繭3000萬公斤、棉花1300萬公斤,獲得社會經濟效益180億元以上,為遼寧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優質、高產、多抗水稻新品種遼粳294、遼粳454等占遼寧省水稻面積的60-70%。
優質春小麥遼春10等系列新品種,品質優、極早熟、產量高,佔全省水澆麥種植面積的80%。遼豆11號含油量高達22.84%,比遼寧省主栽品種平均高近4個百分點,是目前全國第一個高油大豆品種,被農業部確定為種植結構調整推薦品種。番茄L402、多麗等系列新品種,抗病、高產,在遼寧省年種植面積15萬畝,佔全省番茄種植面積的80-90%,佔全國番茄面積的30-40%,目前已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番茄品種。
高飼料效率柞蠶新品種大三元,是三十多年來我國柞蠶生產中首次取代傳統品種“青六號”的新品種,目前全國覆蓋面積已達到50-60%。主持承擔的全國水稻節水增效技術推廣課題,僅“九五”期間就在全國19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4.23億畝,總增產稻穀124.88億公斤,總節水503.73億立米,節省水電費32.26億元。
“十五”以後,面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與挑戰,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重點轉變到在三個層面上展開工作:一是為省委、省政府當好科技參謀,為遼寧省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二是搞好農業高技術的跟蹤研究和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三是加強農業科技產業開發與成果轉化。
2018年7月20日,根據遼寧省省直事業單位改革方案,新組建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正式掛牌成立。新組建的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整合了省農業科學院及其所屬農作物海南育種中心、省水稻研究所、省經濟作物研究所、省蠶業科學研究所、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省糧食科學研究所、省鹽鹼地利用研究所、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省林業廳所屬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楊樹研究所、省森林經營研究所、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省乾旱地區造林研究所、省經濟林研究所,省海洋漁業廳所屬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省海洋環境監測總站)、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省淡水漁業環境監測站)、省淡水水產良種場,共23家單位。

科技攻關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累計承擔國家攻關、農業部、省科委等各級科研課題833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成果184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科技論文3000餘篇,學術專著及科普圖書55部,發行136萬餘冊。
“十五”以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跟蹤國際科技動態和市場趨勢,確定了十個重點研究領域,實行技術資源的優化重組。
包括糧油作物、蔬菜、花卉、果樹四大作物的育種,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技術,工廠化農業、精準農業配套技術,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現代旱作節水農業綜合技術及生態建設,綠色農業科學與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農產品深加工與食品安全、農產品流通與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村能源與農業工程,農業科技園區與農村經濟發展,農業信息化與遠程農業科技培訓。
新品種選育成果顯著
累計審定包括遼粳9、遼粳294、遼茄5號、番茄L-402、遼棉15、遼豆11、遼單33號、遼單37號、葡萄品種—紫珍香、優質麵包小麥遼春10號等在內的農作物、蔬菜、果樹新品種138個。
其中玉米雜交種—遼原1號、大豆優良種質—5621、番茄雜交種—L402、柞蠶抗病品種—抗病2號等7項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種遼棉17號、水稻品種—遼粳326、黃瓜雜交種—露地2號等55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目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將雜交稻的發展列為重中之重,遼豆11成為國家大豆振興計劃首選高油大豆品種之一,還有一批新品種即將推出。
高新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新品種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新品種
含氯化肥科學施用和機理研究、以春小麥為前茬下茬不同複種類型高產高效益開發、遼伏蘋果選育及推廣應用等獲得國家級獎勵3項。番茄灰霉病災變規律及防治新技術研究、蘋果優新品種及其主要配套技術推廣、稻水象甲種群動態及綜合防治配套技術研究等獲得省、部級獎勵119項。近些年,我院主持的水果新品種選育、新興小漿果引進與開發、大櫻桃產業化開發和李杏反季節栽培等項目對重新振興遼寧果業意義重大;
設計的節能型智能聯棟溫室和智能日光溫室Ⅰ型、Ⅱ型填補了省內空白;探索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及中草藥防治手段取得初步進展;採用生物技術開展玉米、水稻、切花菊等作物的總DNA轉導、基因重組和輻射育種工作;結合工廠化育苗、生產和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進行果、蔬栽培新技術研究;購進16萬居里鈷源開展誘變育種和輻照滅菌工作;
通過信息網站建設開闢宣傳窗口和交流渠道;開展野蠶高效育種與蠶蛹生物孵化和深加工利用;進行球根花卉脫毒和快繁等。一大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自主知識產權成果不斷增加
結合市場需求自立項目,注重專利申請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科研工作的新內容。研製的微生物殺蟲劑鞘翅綠僵菌、綠色化學農藥新配方、新型種衣劑、蔬菜、食用菌、花卉的貯藏保鮮技術等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正在申請國家專利,為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開發提供了充足技術儲備。

科技開發


自從1985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第一家科技開發公司成立以來,歷經18年的發展壯大,從事開發的企業已達20餘家,年創利潤數千萬元。
為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內部分配製度,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發揮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成果優勢,資源優勢,實施“打品牌、創名牌”的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科研為基礎,以成果轉化為目標,經過新整合,組建具有農科院特色的十大重點高科技產業。
做大做強遼寧種業
在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蔬菜的種子繁育、品種定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等方面統籌規劃,推進種子產業向一體化和集團化發展。確定三大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與遼陽博豐集團進行高油大豆產業化開發合作;與內蒙多家油脂廠合作油用葵產業化開發項目;與美、日、韓及歐洲十幾個國家建立蔬菜種子貿易關係。
發展壯大優質稻米業
發揮粳稻育種優勢,在瀋陽、盤錦本溪建立優質米基地;引進大型優質米加工生產線,打出“遼星”品牌,與安徽豐樂種業公司等多家公司達成水稻合作育種及優質米產銷合作協議。
整合外向型花卉產業
組建以瀋陽花卉育種研究中心、大連菊花鮮切花出口基地、凌源球根花卉種苗繁育基地、與台灣合作的蘭花生產基地為主體的花卉產業集團,出口切花菊、百合、月季、康乃馨、蘭花等花卉品種。其中,大連金州外向型花卉生產基地已向日本出口菊花150萬支,訂單375萬支正在組織生產,供不應求。陳慕華副委員長、聞世震書記、孫春蘭書記、楊新華副省長多次視察,均給予高度評價。
發展優質新興(小漿果)果業
建立遼寧省名特優新果樹苗木繁殖中心,開展藍莓引進品種的組培、繁育、生產基地建設與產品加工,深化漿果產業開發;引進超大葡萄新品種——超藤,在全省布置試驗網點進行產業化開發。
發展草牧業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員工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員工
在加強草牧業研究力量的同時,成立阜瑤牧業公司和肉羊繁育中心,建立林、草、畜產業化生產基地。引進牧草新品種100餘個,進行適應性評價、飼料營養配方研製和產品開發;建植科技型草地400畝近40個品種,與全國第二大草業公司——阜新天照金草業公司開展合作;引進種羊7個品種680隻。牧草及肉羊產業化鏈條已見雛形。
開發食用菌產業
牽頭組建瀋陽市食用菌研發中心,完善新品種引進、選育,野生菌馴化、菌種提純複壯,優質、穩產栽培試驗示範,菌需物資供應,工廠化模式化生產和菌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及物流配送等產業鏈條,促進瀋陽地區乃至全省的食用菌產業發展。
發展設施與工廠化農業
開展溫室設施的諮詢、設計、建造工作,進行果、蔬、花卉等珍稀作物的工廠化育苗和規範化生產。與台灣合作進行名貴花卉的研究及生產,二十幾個品種40多萬株蝴蝶蘭進入溫室生產;成立瀋陽惠農園藝設備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連棟溫室、新型日光溫室設計方案;建立風沙所阜新現代設施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引進200多個蔬菜新品種進行展示;與北京蔬菜批發市場簽訂購銷合同,通過工廠化育苗帶動1000畝保護地綠色蔬菜訂單生產。
深化農產品加工業
在生產高粱紅色素、葉綠素鋅等天然食品添加劑的同時,進行特種玉米、大豆、小麥、雜糧、小漿果及山野菜等特色功能性飲品、食品開發;與瀋陽豪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綠色、無公害、低硝酸鹽酸菜系列產品研發。
進一步發展蠶業
保持蠶種、蠶葯、獸葯等柞蠶相關產品良好的產業化勢頭,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充分利用野蠶資源優勢,在病毒疫苗孵化器蛹蟲草、製藥、蠶油、絲肽等方面進行深加工利用,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
開發生物農藥與生物有機肥
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作物種衣劑,新建加工生產線,產品供不應求;實施新型肥料產業化項目,開發生物有機肥和新型專用緩釋長效肥料;生物農藥“綠僵菌”、“木黴菌”的產業化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基本成型,已進入中試生產階段。

建設與創新


堅持“面上整體推進,點上產業突破”的基本方針,始終圍繞全省農村、農業工作重點及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開發,調整科技共建工作,當好省委、省政府農業上的決策參謀。
將產業扶貧作為科技扶貧的切入點
堅持“四帶”原則:帶科技、帶思路、帶項目、帶訂單。與貧困地區的50餘個科技企業建立聯繫;組織180名科技人員組成18個科技扶貧工作隊深入農村巡迴指導。我院與阜新市政府簽訂的“7520”、“8525”、“9530”工程科技集團承包合同均超額完成指標。1984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的李慶文同志任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科技副縣長,在全國開創了科技人員任科技副職的先例,並得到全面推廣。省委《探索與決策》內參、科技廳《科技扶貧簡報》、《遼寧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分別對我院科技扶貧工作進行了報道。13年來有2人獲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稱號,5人獲香港振華扶貧基金獎,4人獲得王義錫科技扶貧獎。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扶貧先進集體稱號以及遼寧省定點扶貧先進單位。
積極參與全省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
對全省農業科技園區工作提出重要建議並積極參與建設。在生態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畜牧、果樹、蔬菜、花卉、雜糧、專用大豆以及制種、環評、質量監測等學科領域,為阜新、遼陽等13市、縣(區)計16個農業科技園區提供技術支撐。提出“建立東陵農業高科技產業園區”的建議,受到聞世震書記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並做了親筆批示,已準備著手運作。
科技共建工作全面鋪開
在全省14個市、38個縣、區建立綜合基地7處、專業基點56個,每年有80餘名科技人員長年在農村蹲點,從事科研和科技推廣工作,參與巡迴技術指導的有近200人。平均每年召開新技術推廣現場會和培訓班210餘次,培訓農民300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30000餘份。與阜新市、朝陽市聯辦農業科學院,全方位參與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工作。2002年李嵐清總理視察阜新風沙所時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工作還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聞世震書記為我院果樹工作題詞:“依靠科技進步,振興遼寧果業”。

交流與合作


轉換觀念,全面開放,領導帶頭,全員努力,科研項目合作與經貿項目合作相結合,產業開發和產品出口相結合,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對外開放。累計派出培訓、進修、考察團組304個,700餘人次,接待來訪外賓團組116個,1000餘人次。承擔12個農業部948項目和13項外專局引進技術、人才項目,項目資金1000餘萬元人民幣。
多次參加省農業經貿代表團。簽訂菊花出口合同,引進20多個菊花新品種,2萬株菊花母苗;引進兩種稀有蘭花品種、30個名特蔬菜新品種、4個藍莓品種、2個醋栗新品種;引進各類作物資源165份、抗病資源42份、果樹資源61份;引進種衣劑4種。
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國際向日葵會議;與韓國京畿道農村振興院、西班牙塞米拉斯種子公司、印度絲綢中心、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等就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引進農作物品種資源開展廣泛合作;UNDP組織的高粱良種繁育項目在該院執行順利;同日本草地研究所簽署飼用高粱品種技術轉讓合同;同法國利馬格蘭公司達成協議,合資建立玉米研發中心和法式麵包生產廠;作為荷蘭安祖公司的東北總代理,開發日、韓安祖花市場;同韓國京畿道技術研究院實施農業科學技術交流計劃;同日本、美國、捷克等國簽署玉米、藍莓、花卉、蘋果等合作協議;派人赴國際種子檢驗中心法國實驗室學習種子檢驗技術。
加入亞太種子貿易協會APSA,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技術顧問,在生物技術、藍莓栽培、花卉、玉米、觀賞用向日葵育種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設立駐日本辦事處,開展引進、培訓及經貿項目合作。
自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建院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1156項。獲獎成果891項,其中國家發明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2項,取得社會經濟效益400億元以上,為遼寧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興農


以科技引領農業綜合開發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充分發揮綜合性科研院所的優勢,以項目為紐帶,以千餘項科研成果為依託,從22個研究所選派258名高級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新農村建設,工作面涉及全省14個市,55個縣區。
遼寧省農科院一直作為遼寧省農業綜合開發的技術依託單位,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科學規劃、技術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在全省13個市的14個縣建立了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範縣。
在示範縣推行了在一個或幾個鄉鎮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選派10名科 技人員開展10項以上的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聘任科技人員兼任科技副縣長、副鄉鎮長,組織科技人員與地方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密切配合,開展技術推廣等措施,其推廣方式對推動全省農業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在國家、省級4個新農村試點區示範推廣水稻、果菜、畜禽、優良品種28個,新型農藥6種,實施新技術26項,新工藝6項,建立核心試驗區597畝,生產示範區4840畝,輻射推廣區28.72萬畝。增加水稻、蔬菜和水果4500萬公斤,蛋雞、鵝和生豬存欄75萬隻(頭)。新增經濟效益4218.8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03元。
發揮科技服務功能,提升農民科學素質
遼寧省農科院在指導各項目實施過程中,把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實施內容來抓,有效地保證了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活動的開展。一年來,實施的開發推廣項目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300餘場次,發放技術資料(技術手冊、光碟等)51萬份,培訓技術骨幹和農民達14萬人次,促進了全省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
該院果樹所實施“果樹優良品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全年在各項目區舉辦不同類型技術培訓班28次,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示範134人次,共培訓果農4682人次。發放《梨樹無公害病蟲防治》等技術手冊和各類技術資料23150餘份。
遼寧省農科院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扶貧工作,促進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組建了5支科技扶貧工作隊,深入對口幫扶的5個扶貧縣開展技術服務,同時,組織編寫了1套30多萬字的《科技扶貧叢書》,指導科技扶貧工作。
創新合作模式,開創科技共建新局面
遼寧省農科院科技處處長史書強介紹說,近年來,遼寧省農科院與阜新市、遼陽市、朝陽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等5個市,法庫北鎮東港清河等20個縣(區)開展了科技共建工作。
2008年11月,遼寧省農科院與瀋陽市人民政府共同簽訂了“科技共建協議”,通過院府合作,開啟了與瀋陽市攜手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將協助瀋陽市開展包括玉米、水稻、花生、設施蔬菜、葡萄、山鷹椒、樹莓、食用菌、設施果菜等10個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省農科院通過整合科技資源,與瀋陽市農業科研和推广部門組成10個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通過發揮團隊優勢,實行團隊包鄉、專家包村,以示範區建設為核心,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帶動區域農業的發展。
到2012年,將在瀋陽市推廣100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及綜合配套生產技術,大力推進中低產田改造,使項目區糧食作物平均畝增產7%~10%,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到550萬畝,畝效益提高20%~30%;農產品加工率提高10%,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3~5個百分點……。

院屬科研機構


1. 創新中心
2. 作物研究所
3. 玉米研究所
4. 植物保護研究所
5. 耕作栽培研究所
6. 環境資源與農村能源研究所
7. 農村經濟研究所
8. 食品與加工研究所
9. 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10. 鈷源輻照中心
11. 天然色素開發中心
12. 稻作研究所
13. 蠶業科學研究所
14. 果樹科學研究所
15. 經濟作物研究所
16. 水土保持研究所
17. 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18. 生物技術研究所
19. 農作物海南育種中心
20. 信息中心
21. 微生物工程中心
22.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園藝分院
23. 食用菌研究所
24. 花卉研究所
25. 蔬菜研究所
26. 開放實驗室
27. 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28.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