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DAP的結果 展開

DAP

幼兒教育術語

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即發展適宜性教育實踐,是一個幼兒教育術語,是由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提出,針對美國近幾十年來學前教育出現的較為嚴重的小學化趨勢,倡導尊重兒童自身發展規律,對其進行適宜性教育,使兒童在不斷進行適宜性實踐和完成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中發展成長。

美國學者格斯特維奇在《發展適宜性教育實踐:早期教育課程與發展》一書中介紹了DAP教育的相關理論。

起源


1983年,美國一家教學質量研究機構發表了《國家處在危機之中》的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對1973-1982年間美國高中畢業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揭示了美國高中畢業生成績正在大幅下降的趨勢。由此美國開始了20世紀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在這次改革的推動下,美國開始由之前的以兒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讀寫算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到如今的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發展出發的學科融合式教學教育模式。在此次改革中,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提出了發展適宜性實踐這個新型理念,以此指導美國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教育改革,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即發展適宜性教育實踐的幼兒教育理念自此誕生。

特點


DAP教育,即發展適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簡稱DAP),由全美幼教協會(NAEYC)提倡的關於適宜嬰幼兒發展的一系列核心觀念與重要原則組成,現已成為美國幾乎所有托幼機構的教育實踐指南,並受到世界各國幼教界的重視。DAP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適宜嬰幼兒發展的教育。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DAP教育的核心是發展適宜性實踐。以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為基礎,提出學前教育實踐應該符合兒童自身發展特點,全面考慮兒童的個性、家庭環境、文化背景、智力水平的差異性,強調有效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持續發展。
DAP教育強調發展適宜性實踐“並不是課程,也不是一套可以用於支配教育實踐的僵死標準。相反,它是一種哲學,一種模式,或者說是一種如何與幼兒一起工作的方法。”

基本原理


DAP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適宜嬰幼兒發展的教育,DAP教育突出幼兒教育的適宜性、目的性和開拓性,它的教育方式是體驗式教學。

教育交流


DAP教育起源於美國,是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幼兒教育理念,與蒙台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和福祿貝爾教育並稱為‘世界四大幼兒教育理念’。此次合作將極大推動中美兩國幼兒教育事業在DAP教育理論和實踐教學上的共同發展。
2015年9月,中美台全球首次DAP教育學術交流在青島舉行。
發展適宜性實踐
發展適宜性教育是指能夠滿足0~8歲嬰幼兒發展需要的教育,既要兼顧兒童的年齡群體特徵和個體特徵,又要幫助兒童盡量努力挑戰其可能達到的下一個發展目標,還要考慮兒童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教師要創設適宜兒童發展的學習環境,設計適宜兒童發展的課程,實施促進兒童發展的教學,及時觀測兒童的發展狀況,與兒童家庭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關係,促進兒童發展。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發展適宜性實踐由全美幼兒教育協會(NAYEC)提出,是在尊重兒童的基礎上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一套教育哲學、理論框架、行動指南和評估標準,發展適宜性實踐對美國乃至世界學前教育都產生了重要影 響。在我國十八大報告中將"辦好學前教育"作為新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的政策背景下,在國家關注兒童的"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努力為兒童提供更加適 宜的學前教育實踐的價值追求下,發展適宜性實踐的教育哲學與基本原則可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適宜性課程提供借鑒。

主要觀點


強調遊戲的重要性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認為“遊戲是促進幼兒在所有領域獲得適宜性發展的手段。”遊戲為幼兒所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模擬情景,這些遊戲情景可以促進幼兒的合作意識、觀念分享、解決問題、身體發展和傾聽他人。遊戲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一個主動和互動的交流過程,遊戲的過程鼓勵兒童進行社會互動,在這些互動中兒童可以獲得相關經驗,從而獲得相關技能。由於DAP教育鼓勵兒童自主選擇有意義的遊戲,所以遊戲能提升兒童的學習動機。同時DAP教育批判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不適宜性,蒙台梭利用教具規定了特定的操作方式,使兒童失去了自我選擇和創造的機會。DAP教育的遊戲允許兒童在能力發展、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遊戲為兒童提供了選擇性,是單獨遊戲還是團體遊戲,促進兒童的個體適宜性發展。有趣的遊戲可以使兒童愉快,使他們充滿好奇心、力量和熱情,提高完成任務的堅韌意志力,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最後,DAP教育認為遊戲能幫助兒童獲得基本技能,如語言表達技巧、問題解決能力、觀察能力、移情能力,這些能力是兒童在遊戲中主動獲得的,而不是傳統的教師填鴨式教學。遊戲是學習的媒介,使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相互聯繫起來,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使幼兒獲得多元化、適宜的全面發展。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有效教師”是遊戲環境的創造者
DAP教育要求“有效教師”是遊戲環境的創造者,時刻留意兒童的需要、能力和興趣,對環境設置進行不斷變更。教師是課程實施中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兒童的個體差異只有通過教師細緻入微地觀察才能了解的到。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教師對課程的設計來自於對課堂環境的觀察和對幼兒發起的活動的參與和支持,在這個支持過程中,教師對材料和活動進行設計,以幫助幼兒從現有水平出發朝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和興趣方向前進。教師與幼兒時刻的交往互動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決定性因素,因此“有效教師”需要有目的性地使用方法和策略不僅去適應整個班級團體也要去適宜每個個體兒童的發展特徵。

課程方案


DAP(即發展適宜性實踐“)不是課程,也不是一套可以用於支配教育實踐的僵死的標準。但是發展適宜性實踐作為一套完整的幼兒園課程方案,涵蓋了一個幼兒發展的所有領域:身體,情感,語言,審美和認知。
全美幼教協會在第一個有關課程指導方針的聲明中.就開始了對適宜性課程的設計:發展適應性課程應該為兒童所有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持,包括身體的、情感的、語言的、審美的和認知的;課程內容應涵蓋社會相關的原則、從事智力活動的原則和對兒童的有意義的原則:課程的內容要適當綜合。因此,發展適宜性實踐課程內容的選擇以兒童的發展適宜性為標準,課程內容涵蓋了兒童發展的所有領域,並以生成性綜合課程的模式組織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
全美幼教協會在發展適宜性實踐的指導方針中指出要構建既關注內容又關注方法的適宜性課程。發展適宜性實踐的課程內容的選擇主要依據以下三方面。
1. 兒童發展階段的知識。
發展是按照一種相應的順序進行的,後來能力和知識的獲得建立在已經掌握的能力和知識的基礎之上。全美幼教協會在關於發展適宜性實踐的立場聲明(1997年修訂版)中指出,儘管年齡相關性數據只用於一般性預測,統計指標並不能反映出有關個體的發展水平和能力或不同文化群體中的發展等效值的全部,但是不同年齡的人所具有的明顯差異性依然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兒童發展理論是幫助教師了解兒童如何學習的最重要的依據。為此,全美幼教協會在兩次聲明中都對0~8歲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劃分。以便根據每一階段兒童發展的理論,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提供不同的適合其發展的環境。
2.兒童個性特點的知識。
有關兒童年齡特點的知識並不能解釋年齡同的兒童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能力和行為差異。因此在關於發展適宜性實踐的立場聲明(1997年修訂版)中,全美幼教協會對兒童個性的問題做出了解釋。個性與遺傳和經驗有關,包括兒童所處的文化和背景。“從兒童到成人,發展以不同的速度進行;同樣,對於每一個兒童來說,不同領域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將同齡童的發展程度互相比較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險的。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式和發展速度,眾多因素如遺傳基因、身體狀況、個性和性格、學習方式、經驗和家庭背景使不同個體間具有眾多的差異性。”要促使兒童成長和發展,教師必須理解每個兒童的學習方式和喜好、興趣、個性以及脾氣、能力和不足,“這些知識使得教師以及他們設計的教育項目能夠幫助所有兒童全面發展,包括那些身有殘疾的兒童和發展遲緩的兒童。關注每個幼兒的特點可以避免教師將差異視為缺陷”。有關兒童個性的知識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構建個體發展適宜的學前課程。
3.文化差異的知識。
群體文化差異性與個體差異性之間的不同開始被研究者們意識到,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時間內,個體兒童的發展既與自己的個人經歷有關,又受到所處的文化背景中群體共享的行為預期的影響。“文化由價值、權利和行為預期組成,通過家庭和社區群體的力量若隱若現地代代相傳。”要促使兒童的健康發展,文化差異的知識必須要考慮進來,這樣可以幫助構建文化適宜的學前課程,使得課程內容真正地尊重兒童所屬的不同文化和語言群體。

課程組織形式


1.鼓勵兒童自由選擇的生成性課程。
發展適宜性實踐認為生成性課程是一種發展適宜的課程。觀察兒童的遊戲和操作是發現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問題以及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關鍵。在分析觀察記錄時.教師應該思考這些問題:“我看到和聽到了哪些特殊的事情?我應該把這些經驗稱作什麼?兒童知道些什麼及怎樣去做?他們對哪些事情感到迷惑或懊惱,覺得哪些事情是有意義的或具有挑戰性的?他們是如何認識自己的?在遊戲或探索的過程中,他們試圖做些什麼呢?兒童正在獲取哪些經驗、知識和技能?兒童正面臨著哪些疑問、創造和問題?在兒童下一步的活動中,我或同伴可以為他們提供哪些幫助?”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幫助教師確定兒童自己選擇的活動主題和認識到正在真實實施著的課程。
2.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綜合課程。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綜合課程的概念來自於對發展本身的綜合性考慮,發展的綜合性表現為發展的某一方面,比如身體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其他領域如社會性或情感領域的發展。因此,整合課程應包括各個學科.如科學、數學、社會、藝術和讀寫等,這些學科都融合於普通的課程活動中,而不是作為知識的分支。
綜合課程通過圍繞兒童的學習主題,將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融合在一個課程中,並激發兒童從多個角度去探討感興趣的話題。精心設計的主題是兒童形成觀念和態度、學習概括、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催化劑,在一段時間內深入學習一個主題,能使兒童的理解力獲得真正的發展。發展適宜性的課程設計往往跨越了傳統的學科劃分,幫助兒童在各個學科間進行有意義的連接,同時也給他們提供獲得概念發展的機會。

課程特徵


有關發展適宜性實踐的課程特徵,全美幼教協會有關課程的立場聲明是這樣建議的:教師要實旌經過精心規劃、富有挑戰、有吸引力、發展適宜性的、符合文化和語言背景的、綜合的並使所有幼兒都獲得積極結果的課程。
立場聲明的目的並不是要選擇出一個“最好”的課程事實上,沒有最好的課程,而是要發現證明課程有效性的成分。一個有效的課程的特徵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1)兒童是主動的和投入的。(2)課程目標清晰,並且得到管理者、教師和家庭的認可。(3)課程是有依據的。(4)通過調查、探究以及有目的的教學使兒童學到重要的內容。(5)課程建立在兒童先前的學習經驗之上。(6)課程內容是廣泛而全面的。(7)課程的學科內容是科學的、正確的。(8)課程對於兒童來說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