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椿
劉少椿
劉少椿(1901—1971),名紹,字少椿,號德一。我國現代古琴家,廣陵琴派第十代傳人,現代廣陵琴派的集大成者。陝西省富平縣北陵堡人。幼讀私塾,1914年隨父南下揚州學習作生意。1928年從孫紹陶習琴,前後約三年。琴風厚重沉穩、跌宕大度,右手下指剛健,左手吟猱細膩圓滿,弘揚了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相濟﹑音韻並茂的廣陵琴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廣陵琴派審美韻味。因善奏《樵歌》,又被稱為“劉樵歌”。如今留存的《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梅花三弄》、《梧葉舞秋風》、《墨子悲絲》等音響資料,收於龍音製作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的《劉少椿古琴藝術》。著有《廣陵琴學之源流》等文,是研究廣陵琴派的重要資料。除古琴外,愛好崑曲、書法、繪畫、竹雕、武術、笛、簫、道家養生等。
古琴
古琴音樂是文人的音樂,它的主要特色是線性的,對聽眾而言,它呈現出的是聲音藝術在時間中的一種流動。當我們聆聽古琴音樂時,往往會發覺它的旋律若有若無,若斷若續;而這無聲處的精彩,正是古琴音樂的神韻所在。這種神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兩家思想對古琴音樂藝術的影響,也形成了廣陵琴派的細膩柔和的意趣,使其風格寧靜而深沉,瀟灑而飄逸。
1901年劉少椿生於陝西省富平縣北陵堡的一個鹽商家庭。十五歲時隨其父至江西南昌做食鹽生意,其時經常來往於江西南昌和江蘇揚州兩地。1915年,劉家定居揚州,開“裕隆泉鹽號”謀生。
1928年,劉少椿拜廣陵琴派第九代傳人孫紹陶為師學習古琴,開始了他的古琴藝術生涯。後來,他又邀請孫紹陶到自己家中擔任家庭教師,為自己的兒女補習古文,自己則繼續從師學琴,為時約三年之久。除認真鑽研古琴藝術外,劉少椿還愛好崑曲,其他如書法﹑繪畫﹑竹雕﹑武術等等,他無不潛心鑽研。拳友劉襄谷,畫友吳笠仙﹑金建吾,曲(崑曲)友潘嘯岩﹑徐仲山﹑江石溪﹑吳白陶,琴友張子謙﹑高治平﹑史蔭美﹑翟筱坡﹑胡斗東等都與他交往甚密。
1936年6月底,剛剛學琴不久的劉少椿赴蘇州參加今虞琴社第五次月集,獻奏《樵歌》一曲,贏得在場琴界同行的一片讚歎之聲,也讓今虞琴社的創建人之一、古琴活動家查阜西先生終身難忘,從此,“劉樵歌”的美譽就響徹了大江南北。少椿先生與今虞琴社的交遊從此綿延。
1937年,任鎮江省立師範附小的圖書管理員,以補家用。
1942年之後,歷任南通裕華鹽業公司職員、國民政府南京民航局主任、江西26臨教院軍需官等職。
1949年5月,劉少椿返回揚州。
1950年代中期,劉少椿先後打譜了《酒狂》、《瀟湘水雲》、《秋月照茅亭》等琴曲。
1955年6月,劉少椿應同門張子謙先生邀請,由揚州赴上海參加今虞琴社活動並與今虞琴社的琴友在南京會晤。由査阜西等三人組成的採訪小組在南京採錄了劉少椿彈奏的琴曲,劉少椿亦因此留在南京。
1956年,劉少椿欣然應邀去南京為查阜西先生等組織的全國琴人採訪錄製廣陵琴派名曲。後由張正吟先生策劃,留在南京,在南京樂社為青少年傳授古琴,每月付以微薄酬金,聊以補貼生活。
1963年,劉少椿返回揚州,同時受聘為江蘇文史館館員。
1971年10月,劉少椿在揚州逝世,享年70歲。
劉少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