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陳錦江的結果 展開
- 廣西老年書畫家協會理事
-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 龍岩籍烈士
陳錦江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陳錦江,筆名陳子寒。福建安溪人。1988年2月23日生。現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法學專業。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會員。2006年度全國新星作家銀星獎獲得者。曾以慕藍、聖拉為名發表作品。作品入選《中國80後文學散文精選集》。福建《海峽都市報》曾以《這年頭,我在寫散文》為題刊發專訪。著有散文集《風從魚的身上經過》。
筆名:陳子寒
籍貫:安溪
身份:書境文化傳媒總監、80后散文家
出生日期:1988/02/23
現讀學校: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陳錦江[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最懷念的人:爺爺
最珍惜的人:媽媽
最尊敬的人:喬老師
最喜愛的書:平凡的世界
最大的理想:真實、開心地生活
理想中的情人典型:善良,賢淑、不刻薄
出版的書:散文集《風從魚的身上經過》、主編《麥田裡的十二根筆》、主編《時光文叢》(14本)、策劃《紫風鈴文叢》(18本)
曾獲獎項:
第六屆慈恩文學獎
泉州市讀書徵文一等獎
2006年度全國新星作家銀星獎
首屆泉州市青年文學創作獎·優秀作品集獎
2009年度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三等獎
散文集《風從魚的身上經過》簡介
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青春,每個人的青春都會留下刻痕。《風從魚的身上經過》了,遠逝了,留下的悲歡停留在魚的心裡。
散文集《風從魚的身上經過》,記錄了一個男孩在花季泥濘的路上留下的每一步足印。或許走得蹣跚,但每一腳都那麼堅定。
此書飽含了作者從高中到踏入大學校園這段時光里成長中的辛酸與甜蜜,其中不乏作者對人生理想的思考,對兒時生活的追憶,以及萌動與懵懂愛情的回味。那段日子是夾在幼稚與成熟間的小路。當你把那段日子裡的傷痛拋在腦後走向成熟時,心裡便會不免失落與悵然。
願此書獻給經歷過又想去追憶那段日子的朋友們!
海都報:這年頭,我在寫散文
近日,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07級經法系的陳錦江同學被正式接納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他也是目前福建省內年齡最小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陳錦江愛好散文創作,已在《散文詩》等刊物發表作品近50篇,2006年獲得全國新星作家銀星獎,即將出版散文集《風從魚的身上經過》。
陳錦江[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陳錦江筆名聖拉,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筆名:慕藍。藍色是一種憂鬱的顏色,正像他的人一樣。高二時喜歡的一個女孩子突然離去后,他開始不停地把對童年,對親人,對女孩的回憶和思念訴諸筆端。作品發表后,他開始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很多同齡的女生寫信來,說看了他的文章后很感動,因為有相似的經歷。有一個女孩子甚至以“夢”(陳錦江喜歡的女孩)的筆名給他寫信,鼓勵他坦然地面對生活。
錦江說高三的時候壓力非常大,因為寫文章或多或少影響了學習,但即使是高考臨近,他也沒有放棄寫作。他說最要感謝的是爸爸,因為爸爸雖然也擔心他的學習,但卻一直在支持他。“我父母是農民,沒什麼文化,甚至我寫什麼他們也不懂,但他們相信我,所以我堅持下來了。”曾經有人勸他寫小說,因為“這年頭,寫小說才比較容易出名”。但錦江覺得自己的積澱還不夠,散文更適合自己。
“80后”不一定叛逆,要敬畏
陳錦江這個20歲的男生,有時候早熟得彷彿歷經滄桑,有時候又單純得像不諳世事的小孩。但與很多特立獨行的“80后”作家不同,他絕不叛逆。
“我一直很聽爸爸的話,高二文理分科,他說理科就業容易,我就選擇理科了。”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爸爸建議錦江讀法學,他也照做了。當被問到不讀中文是否會遺憾時,他說:“真正熱愛寫作不一定要讀中文,讀中文有時候反而就寫不出來了,特別是分析作品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肢解文章。豐富的經歷,敏感的心,寬廣的胸懷有時候更加重要。”
對老師,他始終十分尊敬並且保持一顆敬畏的心。陳錦江認識很多文學院的老師,有空時他會去旁聽。“他們都有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人品,跟他們聊天我能收穫非常多。”大一上學期,和許多剛進大學的新生一樣,他對什麼都感興趣,也參加了很多活動,寫作也就慢慢放一邊了。後來有一次和院長聊天,院長告訴他,不要太浮躁,要沉得住氣。錦江說當時“震撼很大”。他退出了許多活動,重新開始寫散文。大一下學期,他終於連續發表了十幾篇作品。
連跳三級入散協,有壓力
陳錦江說他收到中國散文學會的入會通知后還是不太相信。“因為我還太年輕,而學會裡很多都是資深的散文家。而且我是連跳縣、市、省三級直接進入國家級的散文學會,有點受寵若驚。當時只是寄了幾篇作品到北京,沒想到就被選上了。”
加入散文學會後,開始有一些媒體注意他了。有一次參加活動,主持人介紹道:“聖拉已發表近百萬字的作品。”錦江說當時自己都嚇到了,馬上站起來說:“沒有啦,只有幾十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