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鎮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下轄鎮

分水鎮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下轄鎮,位於杭州——千島湖——黃山的黃金旅遊線上,地處桐廬、富陽、臨安、淳安四縣(區)交匯腹地,是桐廬縣的副中心、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2.7億元。截至2019年末,全鎮總人口近7.4萬,其中戶籍人口約5.3萬、外來人口2萬。

分水鎮行政區域面積300.01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2個社區。分水鎮為原分水縣政府所在地,始建於公元621年,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曾湧現出施肩吾、徐凝等一批名士先賢,有“狀元故里、進士之鄉”的美譽。1929年前屬分水縣安定鄉,1930年置武盛鎮。1984年分水鄉併入,1992年東溪鄉併入,2004年印渚鎮、怡合鄉併入。

分水鎮為桐廬西部經濟、文化和商貿的中心,先後被評為“全國千強鎮”、“中國制筆之鄉”、“中國蜜蜂文化基地”、“中國詩歌之鄉”、“中國禮品筆集聚區”。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9年成為全省首批5個基層綜合執法試點鄉鎮之一。2021年1月,分水古城入選浙江省大花園耀眼明珠古城名鎮名村培育對象。

歷史沿革


夏商時分水屬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吳國屬地,后越王勾踐滅吳屬越,越國被滅又屬楚。三國吳黃武四年(225),以原富春縣的桐溪鄉設置為桐廬縣,分水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廬西北七鄉另外設縣 ,以分水江的中點分之意,故名分水縣。原分水縣城所在安定鄉,上到塘源、下至畢浦。
大分水的夜色(5張)
武德七年(624年),廢嚴州及分水縣。如意元年(692年)復置,並更縣名為武盛。神龍元年(705年)複名分水縣。
寶應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今合村一帶)置昭德縣。大曆六年(771年)廢昭德還屬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劃分水東北五鄉入臨安。
分水建縣后,屬嚴州府。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復屬兩浙西路睦州。元代,分水縣屬建德路。明、清時復屬嚴州府。
明朝時,分水全縣統編,共6鄉、10管、18圖。清雍正初,編行順庄,分水共編192庄。其後,經咸同兵燹,分水縣以管統圖,以圖統庄,清末民初,置10管、20圖、180庄。辛亥革命后,屬金華道。
中華民國期間,區劃設置變化較大。1928年推行村裡制,編製區村閭鄰。1930年,改為鄉鎮制,縣下設區,區下設鄉鎮、閭、鄰,分水縣未設區。1937年,分水划屬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區,1941年屬第一專區。1942年,分水縣轄武盛、怡善、永安3個鎮和東溪、南華、歌胥、招賢等14個鄉。
1947年,劃分水入第十一專區。1949年4月划屬第四專區。
1949年4月30日,分水縣城解放,廢保甲,實行縣、區、鄉鎮三級制,分水縣下置四區、十七個鄉鎮,屬建德專區(初稱第四專區);5月,中共分水縣委成立。
1950年3月,分水改屬臨安專區;5月,於潛縣長樂鄉(今印渚埠、保安一帶)划入分水縣;8月,淳安縣小源鄉、清平鄉部分村划入分水縣,分水縣歌胥鄉胥嶺劃歸建德縣。
1950年夏,分水置4區、29鄉鎮。
1953年2月分水改屬金華專區。1955年2月復歸建德專區。
分水小城市
分水小城市
1956年夏、秋,撤區並鄉,分水縣置1個鎮和15個鄉。
1958年9月撤武盛鎮建立紅旗公社。11月21日,撤銷分水、新登縣建制,所轄區域與桐廬縣合併。1961年復置富陽,同時將原新登縣轄地和分水縣的賢德公社劃歸富陽縣。 
1961年10月桐廬縣重建區級建制,分轄各公社。1961年,分水區下轄分水、百江、合村、印渚、保安等公社。1962年12月,畢浦區(畢浦、至南、高翔、百歲四個公社)併入分水區。
1969年5月,從分水區分水公社析城區部分另置分水鎮(此時分水鎮與分水公社並存)。1971年12月,撤銷分水區,至此仍行縣、社兩級制。
1984年3月,恢復鄉、村建制,分水公社改為分水鄉。同年5月,撤銷分水鄉,與分水鎮合併。
1992年5月,東溪鄉併入分水鎮。
2004年4月21日,浙江省批複桐廬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印渚鎮、怡合鄉,併入分水鎮,政府駐地玉華路1號不變。經過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后,分水鎮基本為原分水、東溪、怡合、印渚等鄉鎮轄地,全鎮轄1個居委會和縣東、縣西、東關、西關等61個行政村。
2005年3月,行政村規模調整,原下轄的61個行政村合併為26個(含庫區四村)。
2013年4月,庫區四村併入分水鎮(2004年~2012年,庫區四村為分水江水利工程管理局代管,2013年改由分水鎮直管。)。
2015年,為進一步加快分水鎮城市化進程,解決城區規模不斷擴大與社會自治、管理之間的矛盾,滿足廣大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撤銷分水居委會,新組建玉華社區和分江社區。
大分水入城口
大分水入城口

行政區劃


行政村:武盛村、城西村、東溪村、天英村、橋東村、新龍村、百歲坊村、保安村、富源村、磚山村、儒橋村、里湖村、怡華村、小源村、三溪村、三合村、塘源村、高聯村、三槐村、外范村、太平村、盛村村、徐橋村、朝陽村、大路村、后岩村。
社區:分江社區、玉華社區。
截至2020年8月,分水鎮下轄2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共有28個群眾自治組織;下設18個居民小組,383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地分江社區院士路98號。社區:分江社區、玉華社區。
序號名稱
1武盛村
2城西村
3東溪村
4天英村
5橋東村
6新龍村
7百歲坊村
8保安村
9富源村
10磚山村
11儒橋村
12里湖村
13怡華村
14小源村
15三溪村
16三合村
17塘源村
18高聯村
19三槐村
20外范村
21太平村
22盛村村
23徐橋村
24朝陽村
25大路村
26后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分水城區中心地帶處於北緯29°55′37.81,東經119°26′46.93,位於杭州市西部,地處桐廬、富陽、臨安、淳安四縣交匯腹地,北距杭州80公里,西距千島湖57公里,東距桐廬縣城35公里,距瑤琳仙境僅有10公里,距杭黃高鐵千島湖站也僅30分鐘車程,轄區面積300.01平方公里。

地貌

分水城區地貌以“一江兩岸”為最大特徵,整體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屬浙西中低山丘陵區。四周群山聳峙,中部為狹小河谷平原,山地與平原間則丘陵錯落。分水江自西北向東南匯入富春江。在全鎮土地面積中,山地丘陵佔86.3%,平原、水域佔13.7%。故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

氣候

分水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基本特點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春夏雨熱同步,秋冬光溫互補;氣候垂直變化明顯,災害性天氣較多。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空氣負離子平均濃度達到753個每平方厘米,空氣污染指數良好以上天數達343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花崗石是分水鎮優勢礦產資源。主要分佈在分水鎮的外范村大山腳一帶。礦產地有大面積分佈,約109平方公里,資源潛力大,石材礦將持續增長。

森林資源

分水全年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鎮域森林覆蓋率達78.0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0.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33平方米,全鎮有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138株(國家二級保護樹種7種),主要品種為香樟、榧樹、金錢松和苦主楮和銀杏。

水資源

全鎮人均水資源量4113立方米,高出全國人均水資源近一倍,每平方公里水資源量80.06萬立方米,超出全國平均水平3倍多。水質均達到三類以上標準,大部分河道達到二類水質標準。

旅遊資源

分水旅遊區塊由天溪湖旅遊度假區、范蠡休閑養生區、武盛古街、天子地、珊瑚嶺鄉村旅遊景區、合村生仙里景區、高聯村山灣灣激流探險、富源村懷源谷紅色教育基地以及儒橋村、新龍村、保安村、里湖村等村落景區組成。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9年桐廬國民經濟統計年報簡要本》數據,2019年末分水鎮戶籍人口52906人,其中男性25878人,女性27028人,另有流動人口2萬人。
2021年,杭州市分鄉級普查區域常住人口情況,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56716人。

經濟


綜述

截至2015年,全鎮共有制筆及配套企業739家,各類制筆注塑設備5321台,吸納從業人員2.1萬餘人,具有年產180億支筆的產能。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5.36%;完成財政總收入2.68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第三產業增加值9.1億元,比2012年增長6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974元,比2012年增長61.8%。

第一產業

分水鎮全鎮有蠶桑19572畝、毛竹34368畝、山核桃3887畝、香榧437畝、茶園12705畝、黃花菜3000畝、水產2900畝。全鎮有浙江省優秀農技推廣項目1個,浙江省高效生態園區2個,省級黃花菜標準化基地1個,縣級以上農業專業合作社27家,蠶桑示範園區省級1個、市級2個、縣級2個,縣級畜牧園區2個。

第二產業

分水境內佔地3060畝的制筆工業功能區(東溪、西關區塊),基礎設施完善,達到了“六通一平”,訖今已有253家企業落戶。被命名為“省級特色工業功能區”、“省級鄉鎮工業專業區”、“市優秀工業功能區”,2007年被命名為“省小企業創業基地”,2010年被命名為“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制筆經濟快速發展。全鎮有工業企業1239家,其中制筆企業551家,制筆配套企業276家,佔全鎮工業企業的66.7%;制筆機達4497台,固定資產達到9.5億元,直接從業人員2萬餘人,制筆產量實現了世界人均一支筆(65億支),產值達到63億元,佔全鎮工業產值的67.8%。分水制筆業已形成了從原料供應、元件配套、模具設計、加工生產到產品包裝、銷售、物流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抓住杭州市妙筆特色小鎮的發展契機,依託中國筆業博覽中心、東溪文創園、天英文具產業園發展平台,分水將堅持實施產城融合戰略,著力“富春山水.現代筆城”。制筆年產圓珠筆60多億支,2016年工業銷售產值為868004萬元,完成年度目標91.7%,規模工業增加值62161萬元,比上年增速1.2%。

第三產業

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形成了以休閑旅遊、現代物流、飲食服務、連鎖超市為重點的發展格局。以妙筆特色小鎮、工業旅遊以及鄉村休閑旅遊為重點發展旅遊業產業,以嘉凱城、天合廣場、城南商貿綜合體為重點推進商貿服務業迅猛發展,以物能國際大酒店、歐凱爾、霞客商務酒店等賓館的全面提升改造,提升住宿接待能力。人居環境日趨優化,房地產平穩推進,新建住宅小區17個,商品房超50萬平方米,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得到進一步提升。2016年分水鎮農業總產值62057萬元,增長率為11.3%;糧食播種面積14028畝,糧食總產量5699噸。2016年分水鎮服務業增值111073萬元,完成目標106.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2430萬元,外貿交易104127萬元,同比增速10.8%,自營出口11808萬美元,同比增加6.1%。

社會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轄區有1家綜合性醫院、分水鎮衛生院以及下屬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9所村級衛生室,其中“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為二級綜合性醫院。2013年8月,桐廬縣人民政府與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緊密型合作辦醫關係,同時在原縣二院的基礎上新成立“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桐廬分院”。2019年3月,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第二輪5年全面託管合作辦醫,讓分水及周邊地區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市專家的醫療技術,讓基層社區醫院與省市醫院的雙向轉診更加便利,大大改善了群眾就醫條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造福分水片百姓。同時成立以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由分水鎮衛生院、瑤琳鎮衛生院、百江鎮中心衛生院、合村鄉衛生院組成的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服務共同體,形成管理、服務、利益、責任和文化共同體。

教育事業

2006年,分水地區6所農村初級中學(百江、東輝、合村、嶺源、怡合、保安)合併成立“桐廬縣分水玉華初級中學”,新校址位於分水鎮南門大道(現院士路),佔地面積100畝。為解決“擇校風”帶來的教育不均衡問題,玉華初級中學與分水初級中學合併成立教育集團,分設玉華和玉泉(原分水初級中學)兩個校區。
2015年,桐廬縣分水初中教育集團與杭州江南實驗學校合作辦學,並在玉泉校區建立“杭州課改實驗班”,教學質量和社會口碑有明顯提升,並且在桐廬縣內有一定優勢。2016年,分水高級中學與杭州長河高級中學合作的“勵志班”開班,2019年高考分水高級中學實現近年來文化類一段線“零”的突破。
2020年,分水地區5所小規模學校進行撤併,在原分水初中玉泉校區成立桐廬縣玉華小學(原玉泉校區初中併入分水初中教育集團玉華校區),實現分水地區(分水、百江、合村)3個鄉鎮的小學、初中生全部在分水鎮主城區就讀,為分水的教育均衡發展打下了堅厚的基礎。
截至2020年10月,分水鎮轄區內有公辦幼兒園教育集團2所(下轄若干教學點、園區),公辦小學4所,公辦中學2所,成人學校1所。
幼兒園
分水幼兒園教育集團分水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
小學
桐廬縣分水實驗小學桐廬縣玉華小學
桐廬縣徐凝小學桐廬縣分水東溪小學
中學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桐廬縣分水初中教育集團

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8月,分水鎮擁有“五館一中心的”分水文體中心,原為“桐廬縣第二招待所”,是分水縣歷代縣衙、民國分水縣政府所在地,於2014年改建而成。分水鎮擁有公共圖書館1座(分水文體中心內),市民廣場上還有一台自助圖書館。
2019年,分水鎮新(改)建文化禮堂10家,創成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示範鄉鎮,省五星級文化禮堂1家、市四星級文化禮堂(家園)2家。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后岩村、玉華社區獲全縣第二、三季度文明實踐站PK大賽第一名,打響“美家美德”“八個一”志願服務品牌。

基礎設施

近年來,分水鎮相繼對東門大道、白沙路、廣電路、分江路、九龍路、新淳路、新淳東路、新淳西路、武盛東街、玉華西路、玉華東路、玉泉路、縣前街、天英廟路、縣前街、文化路等多條道路進行立面改造。市民廣場地下停車場、江邊綠化景觀、兒童娛樂、休閑廣場商業設施等設施已投入使用,改造提升東門大道、院士路、新淳路等沿街廠房,提升整體形象。
分水大橋、7個偏遠山區村城鄉公交全面通車,完成客運中心項目建設並正式投入使用,天然氣管道鋪設擴面通氣,800輛城區公共自行車投入使用,推進小區加裝電梯升級工程,完成怡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建設,實現鎮敬老院項目“公建民營”。合作辦學成效突出,分水高中實現文化一段上線六年來零突破。合作辦醫繼續深化,完成市一醫院與縣二院第二輪合作辦醫簽約。率先完成56家非法安裝電梯整治。新增企業智慧消防設備安裝395個,實現噴塗、規模企業全覆蓋。為獨居老人、出租房等安裝智能煙霧探感器等1000個。全面完成全鎮54個地質災害重點監控點位排查及179座廊橋涼亭的檢查掛牌整治工作。

城市綠化

分水鎮山水相間、植被豐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地形,鎮域森林覆蓋率達78.01%,城鎮綠地面積達到21.6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07平方米,為廣大市民提供了眾多休憩的場所,豐富了城鎮景觀,極大地改善了生態、人居環境。
2020年1月,分水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分水鎮將以縣域副中心型為定位,圍繞三擁(擁高、擁江、擁園),聚焦產業集聚力、城鎮輻射力、便民服務力、環境承載力、綜合競爭力“五力”提升,著力打造產業之城、文旅之城、魅力之城、溫暖之城、生態之城,實現五力共提,五美共融,全域提質,爭創省級美麗城鎮樣板鎮。

綜合治理

分水鎮綜合執法全省首試,審批服務全縣首推,試點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從“多領域”向“全領域”覆蓋。成立全省首支鄉鎮綜合執法隊,承接23個領域416項執法事項,開展各類行政執法60餘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造提升便民服務中心。高標準建成綜治中心,設立信訪代辦服務站,推行“鎮村兩級幹部代跑”機制。創新建立武盛綜治工作站,制定“1+1+X”工作機制。與同期相比,全鎮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分別下降46.4%和33.33%。三是從“人工化”向“智能化”轉變。建成綜合信息指揮管理平台,發揮綜合信息指揮室作用。同步推進智慧城鎮建設,創新推進城區智能公共自行車、智慧停車和智能安防小區建設,重點企業智慧消防煙感系統全面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城鎮管理水平。

交通


綜述

2020年10月28日,位於南山路的分水客運中心正式啟用。分水客運中心是集長途班車、旅遊包車、縣內班車和鎮城區公交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建有客運大樓、旅遊集散、大巴停車場及配套站務、配套服務、檢測維修、加油站等設施,是二級公路客運汽車站。
分水鎮域內S302、S208兩條省道和分老線、樂老線、里盤線、法橫線等公路穿境而過,臨金高速在建設中,並在瑤琳鎮永安村設有分水互通。杭淳開高速公路已經納入省市規劃,規劃分水互通位於分水鎮天英村附近,並將在瑤琳鎮永安村與臨金高速相交設分水樞紐。

旅遊


旅遊景點

綜述:
分水處於杭州—千島湖—黃山的黃金旅遊線上。分水旅遊區塊內景區自然景色多姿多彩,旅遊風光得天獨厚,雄居桐廬縣各區塊旅遊之冠,分水鎮就因桐廬富春江中分點的分水江而得名。
景點:
分水初中玉泉校區千年古迹
分水初中玉泉校區千年古迹
·天溪湖:該度假區位於分水江原印渚所在地,將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休閑度假勝地,進一步推動桐廬旅遊休閑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實現旅遊業態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分水龍潭百合基地:分水龍潭百合基地位於分水鎮新龍村,在分水江西南岸,是一處集江南山水與自然風光於一體的綜合性渡假公園。龍潭百合基地一面環江,三面環山,是一個渡假休閑的好地方。
·珊瑚嶺鄉村度假區:珊瑚嶺度假區坐落於分水鎮,山巒重疊,溪澗縱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比城市氣溫低落10-15攝氏度,造就了充足的對人體有益氣態物質,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野趣妙然。形成了天然的避暑山莊。
·儒橋村落景區:儒橋村,作為分水鎮制筆發源地而被世人所熟知,經濟較為發達,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被列入杭州市中心村建設后,該村聘請了中國美院規劃設計院專家對該村進行全方位進行了規劃設計。
·富源谷紅色教育基地:富源轄區現有中共分水縣黨支部成立舊址、抗日戰爭時周恩來二過分水故址、方誌敏舊部作戰犧牲時的富家紅軍墓、五雲山革命烈士墓、三槐村鐵帽山烈士墓、磚山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等革命時期的遺留物品。
分水八景:南堡紀念公園、分陽公園、分水市民休閑中心、分水文體中心、新龍大道、九龍山、玉華泉、江東瞭望台。
分水鎮
分水鎮

風俗民情

場館:截止2016年8月,分水鎮擁有綜合文化站分水文體中心,公共圖書館1座,鄉鎮首台自助圖書館1台。
精神:1969年7月5日,分水江暴發了一場罕見的特大洪災,洪水瞬間吞噬了桐廬縣南堡村:219名村民被奪取寶貴生命,1500畝良田被沖毀,全村只剩下一個灶頭、半間屋架、一棵苦楝樹。面對泰山壓頂般的自然災害,南堡人民沒有退縮,他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園,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糧食生產一年自給,兩年有餘,三年建設新南堡”的錚錚誓言。1970年6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為題的長篇通訊,報道了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毛主席稱之為“南堡精神”。一時間,全國掀起了學習“南堡精神”的熱潮。40多年來,“南堡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桐廬人民勇往直前,改天換地。

方言

分水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與吳語太湖各片、桐廬片、南鄉片、北鄉片、新合片都能夠互通。分水話並非桐廬話,分水片方言分佈在原分水、印渚、恰合、東溪、保安、百江、東輝、羅山、合村、嶺源、三源等鄉鎮(即原分水縣轄地)。分水話主要分為5片,分別是:分水片、百江片、合村片、嶺源片、印渚片。
分水話生活常用語
普通話方言拼音本地方言
厲害(cieh-kun)結棍
快點(ghau-sau)熬掃
完蛋(u-dzau)倒灶
女孩(nve-a-zi)女阿子
時候(zen-kuan)晨關
睡覺(kun-gao)困告
不要(biao)
今早(zao-gan)早干
街上(gah-lih)該染
鼻子(pieh-dei)別逗
吃飯(qie-fuan)妾凡
幹活(zuo-sen-we)做森為
廣場(guan-zan)關咱

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

唐朝狀元施肩吾唐朝詩人徐凝南宋名臣王縉
明朝進士何雲雁著名教授吳世法工程院士王三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

獲得榮譽


所獲榮譽時間
桐廬縣副中心1997年
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998年
中國制筆之鄉2002年
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鄉鎮2002年
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
全國重點鎮2004年、2016年
浙江省五好鄉鎮黨委2004年
浙江省衛生城鎮2004年
全國文明鎮2005年
全國千強鎮2006年
中國筆類出口基地2009年
浙江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2010年
浙江省中心城鎮2010年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10年
中國圓珠筆生產基地2011年
浙江省園林鎮2012年
浙江省科普示範鎮2012年
浙江省第二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2012年
浙江省文化、體育強鎮2013年
國家級宜居小鎮2014年
浙江省森林城鎮2014年
中國最美宜居休閑小鎮2015年
浙江省最美小城市2015年
中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之一2016年
浙江省首批千年古鎮2016年
2020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百強榜第八十一名2020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