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綸

明朝抗倭名將

譚綸(1520年—1577年),字子理,號二華,漢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黃縣譚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譚綸受命任台州知府,以防禦侵擾沿海的倭寇。徠譚綸在當地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倭寇。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撫,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隆慶二年(1568年),出任薊遼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史稱其“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明神宗即位后,被起用為兵部尚書,累加太子少保

著有軍事著作《說物寓武》二十篇。

萬曆五年(1577年),譚綸去世,年五十八。追贈太子太保謚號“襄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畫像碑
畫像碑
譚綸自幼飽覽詩書,思維敏銳,智力過人,性格沉穩。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進士。授職為南京禮部主事。歷任職方郎中,調任台州知府。
徠當時東南邊疆已經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議訓練地方鄉兵來抵禦倭寇。參將戚繼光請求給他三年的時間訓練地方鄉兵而後將他們派往前線。譚綸也訓練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約束隊伍的紀律,從副將以下節節相互制約。分配明確,進止整齊劃一,不久就成為精銳部隊。

三戰三捷

倭寇侵犯柵浦,譚綸親自帶隊迎擊,三戰三捷。倭寇又從松門、澶湖劫掠附近的六個縣,進而圍攻台州,沒有攻克只得離去。倭寇轉而侵犯仙居臨海,譚綸將他們全部擒拿、斬殺。他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東地區的良家子弟加以訓練,而且戚繼光所訓練的兵馬也已經到期,譚綸趁機收編了他們,罷除外地兵,不再調派他們。倭寇從象山衝擊台州,譚綸在馬崗、何家石覽接連打敗他們,又與戚繼光一起在葛埠、南灣打敗倭寇。他被加封為右參政,遇上父母的喪事而離職。

屢敗倭寇

後來,譚綸因為兵部尚書楊博的推薦而復出,又統率浙江的部隊,討伐饒平的亂賊林朝曦。林朝曦是大強盜張璉的餘黨。張璉已被消滅,林朝曦佔據巢穴不投降,並攻擊程鄉。知縣徐甫宰嚴陣以待,並且派遣主簿梁維棟到叛賊中去,告諭亂黨解散。林朝曦眾叛親離,棄巢逃走,譚綸與廣東軍追擊並擒獲了他。不久,他改任福建,請求回家守完喪事去職。戚繼光屢次擊敗倭寇,浙東略略安定。倭寇轉移到了福建。從福寧到漳、泉地區,千里之地儘是倭寇的穴窟,戚繼光逐漸剿滅了他們。部隊剛剛凱旋,倭寇又侵犯邵武,攻陷了興化。

轄治福建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朝廷再次啟用譚綸。升任右僉都御史,轄治福建。譚綸認為延平、建寧、汀州、邵武地區殘破不堪,請求緩期徵收已經蠲免的賦稅,又考察舊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推薦戚繼光擔任總兵官鎮守該地。倭寇又圍攻仙游,譚綸、戚繼光在城下大敗敵人。不久戚繼光在王倉坪、蔡丕嶺打敗倭寇,其餘的敵人逃跑了,廣東境內全部安定了。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冬天,譚綸出任原職,巡撫陝西。還沒上任,大足縣的民眾就起義了,攻陷了七座城鎮。朱厚熜詔令譚綸改任四川,他到任時,農民軍已經被鎮壓。雲南農民軍的首領鳳繼祖逃入會理,譚綸調集軍隊討伐並平定了他。譚綸被升任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統轄兩廣的軍務兼理廣西。將岑崗的亂賊江月照等人招降了。

分設三營

雕像
雕像
隆慶元年(1567年),給事中吳時來奏請徵召譚綸、戚繼光訓練兵馬。詔令譚綸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的軍務。譚綸上奏分設三營。嘉靖帝下詔全部同意了他的請求,仍指令譚綸、戚繼光商討分別成立三個營的事情。譚綸考慮邊地關隘、要道的險易,道路的遠近,將薊鎮分成十二防區,每個區設置一名小將,全軍總共分成三個營:東營駐紮在建昌守備燕河以東的地區,中營駐紮在三屯守備馬蘭、松太地區,西營駐紮在石匣守備曹牆、古石地區。各位將領時常率兵操練,互相聲援,管理辦法周到明了。當年秋季,薊鎮、昌平地區沒有警訊。過去調集陝西、河間、正定的兵馬進行秋季防衛,到如今就全部罷除了。他與戚繼光謀划制訂作戰的方針、策略,並報告給朝廷,修築了三千多個屯兵禦敵台,從居庸關到山海關,控制著要害地區。譚綸被召到京城擔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協助處理軍務,禦敵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駐守。邊防經過此番大整治,敵人不敢前來侵犯。他因功升任兵部尚書,兼任右都御史,協助處理原來的事務。同年冬,朱載垕允許他回鄉休假。

卒於任上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后,譚綸出任兵部尚書。
萬曆(1573年-1620年)初年,被加封為太子少保。給事中雒遵彈劾譚綸不稱職。譚綸多次上奏請求罷職,萬曆帝下優詔挽留他。
萬曆五年(1577年)四月,譚綸在任上去世。朱翊鈞命賜祭葬,追贈太子太保謚號“襄敏”,允許其子孫世襲錦衣衛百戶

為政舉措


軍事

譚綸任台州知府時,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倭寇。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任福建巡撫時,又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在薊遼總督任內,自居庸關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譚綸前後致力兵事三十年,殲敵二萬一千五百人,“亦一時干城矣”。人曾經酣戰,刀刃上的血浸染了手腕,多次沖洗才清除。他與戚繼光共事又共享聲譽,史稱“譚、戚”。

文化

譚綸酷愛戲曲,尤喜盛行南方的海鹽腔。于軍中設戲班,隨軍征戰、演出。任浙江台州知府丁憂回籍時,自浙江帶回海鹽腔戲班,命藝人傳授給本地藝人,還親臨排演現場。並將弋陽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黃腔”。由是該劇種落戶贛東,後有專業劇團30多個,成為一支重要的戲劇力量,活躍在江西省內。

個人作品


著作

《譚襄敏奏議》10卷《譚襄敏遺集》3卷《軍事條例類考》7卷
《書經詳節》《點將圖》

史籍記載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傳第一百十》

後世紀念


墓葬

墓地
墓地
譚綸墓位於江西省宜黃縣二都鎮簾前村,建於明朝萬曆七年(1579年)。墓座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體三部分組成。整個墓葬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視野開闊,山川村寨盡收眼底。
195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985年被列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86年列為江西省第一批名勝風景點,《中國名勝詞典》列有條目介紹。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福州府志》:綸素曉暢兵機,綽有文武才。

歷代評價

余寅:公伉慨負奇節,朝廷始終置公兵間,公亦始終以兵事自表豎,夫安所授韜鈐乎,乃擘畫運量,若玩弄諸酋股掌之上,初不經揣逆而卒無出彀中,將所謂天畀之無寧噫而得之耶。
張惟賢:綸自郎署至中樞,始終兵事者幾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可謂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矣。
談遷:始終以兵事顯,雖好色貨,用御女術,厚張居正,而明練倜儻,才自足稱,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
張廷玉:譚綸、王崇古諸人,受任岩疆,練達兵備,可與餘子俊、秦紘先後比跡。考其時,蓋張居正當國,究心於軍謀邊瑣。書疏往複,洞矚機要,委任責成,使得展布,是以各盡其材,事克有濟。觀於此,而居正之功不可泯也。
紀昀:史稱綸沉毅知兵,為台州知府時,即與戚繼光立束伍法,練兵破倭寇,禽斬殆盡。官浙江海道副使時,又連破之。再起為浙江右參政時,破饒平賊林朝曦。調福建參政時,郡縣多為倭所陷,力戰恢復,閩地以平。官四川巡撫時,滅雲南叛酋鳳繼祖於會理。總督兩廣時,岑岡賊江月照等望風而降。朝廷倚以辦賊,遇警輒調,居官無淹歲。后在薊遼,與戚繼光協力修邊備,三衛諸部迄不敢南牧。終始兵事垂三十年,積首功二萬一千五百。計其功名,不在王守仁下。……今特錄是集,以見其謀畫之大略,庶不沒其實焉。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2007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王宇
2015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