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縣

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縣

宜黃縣,隸屬江西省撫州市,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南部,東與南城縣南豐縣相鄰,南與寧都縣接壤,西與樂安縣、崇仁縣毗鄰,北與臨川區相連,縣域面積1944平方千米,下轄8個鎮、4個鄉、2個墾殖場和1個省級工業園區,共有139個行政村、13個社區,總人口24萬,大多數為漢族,屬江右民系。

宜黃建縣於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因縣治設於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宜黃有“戲鄉”之稱,是二黃腔(宜黃戲)的發源地。宜黃曹山寺則是禪宗曹洞宗的祖庭。宜黃縣地形地貌特徵以山地、丘陵為主,概況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宜黃縣風景名勝有軍峰山曹山景區、觀音湖、棠陰古鎮、太極岩石鞏等。

2020年,宜黃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91億元,同比增長4.1%;財政總收入完成11.15億元,同比增長4.4%。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吳國,戰國初屬越,楚滅越后屬楚,秦統一后屬九江郡,西漢為南城縣域,東漢分屬臨汝、南城縣地。
吳太平二年(257年),分豫章郡之臨汝、南城立臨川郡。同年,析臨汝地立縣,是為建縣之始。因縣治在宜、黃二水匯合側,故名宜黃,屬臨川郡;晉元康元年(291年),析荊、揚十郡置江州,轄臨川郡,宜黃隸之;陳永定元年(557年),析江州立高州,宜黃仍屬臨川郡為侯國。
隋開皇九年(589年),宜黃併入崇仁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又析崇仁地置宜黃,隸撫州;武德八年(625年),復併入崇仁。
宋開寶元年(968年),南唐後主李煜割崇仁縣之崇賢、仙桂、待賢三鄉置宜黃場,場署設仙桂鄉長春里,仍屬崇仁。縣民胥仕隆等以“去崇仁甚遠,民苦之”為由,請於南唐後主升場為縣;開寶三年(970年),後主准其請,遂升場為縣,隸撫州,設縣治於黃填鎮(今鳳岡鎮);開寶八年(975年),南唐土地盡入於宋,改撫州為軍州,撫州軍歸宋。自此宜黃設縣及縣名均未變動;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撫州為撫州府,宜黃屬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撫州軍改撫州路,宜黃隸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撫州路改撫州府,宜黃屬之;洪武九年(1377年),廢行中書省設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府,宜黃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撫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各縣直轄於省;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省分4道,宜黃縣屬豫章道;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豫章道,宜黃縣直轄於江西省;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宜黃屬第八行政區;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宜黃縣屬第七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宜黃相繼隸屬撫州專區、撫州地區;2000年7月10日,撫州地區改為撫州市,宜黃縣隸屬撫州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宜黃縣
宜黃縣
宜黃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東側、撫州市南部,東與南城縣、南豐縣相鄰,南與寧都縣接壤,西與樂安縣、崇仁縣毗鄰,北與臨川區相連,介於東經116°01′03″—116°28′05″,北緯27°03′04″—27°43′06″之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0千米,總面積19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黃縣地處武夷山西翼,北部贛撫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由東南、西南向北傾斜。地形分為:中南部屬低丘陵地帶,海拔一般在60—100米之間;東西兩邊的邊緣及中南的部分地區屬中丘陵地帶,海拔一般在100—300米之間;其餘屬上丘陵地帶,海拔一般在300—500米之間;低、中、高三個亞類,占宜黃縣總面積的82.36%。主要山峰有魚牙嶂(1467.5米)、芙蓉山(1176米)、西華山(1287米)、大王山(1136.6米)、十八排(1370米),境內最高峰位於神崗鄉與南豐縣相連的軍峰山,海拔1760.9米。

氣候

宜黃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6℃—18℃,1月份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9.3℃,7月份平均溫度28℃,極端最高氣溫39.7℃。

水文

宜黃縣境內河道屬撫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宜水、黃水、曹水、梨水,總長度224.1千米,流域面積1808平方千米,佔總流域面積的98%。河網密度0.1千米,徑流總量20.2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2.6億立方米。
宜黃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宜黃河,從東南的新豐鄉流經境內的東陂鎮、黃陂鎮、二都鎮、鳳岡鎮、神崗鄉、圳口鄉、棠陰鎮、桃陂鎮,境內長度為148.7千米,流域面積138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8.2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安槎小溪、山前小溪、四都小溪、曹水小溪、梨水小溪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宜黃縣多年平均徑流量20.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約7.21億立方米。縣境內有溫泉兩處:嶺下溫泉和淡水溫泉。

土地資源

宜黃縣山林面積231萬畝,人均10.1畝,林水蓄積量650.9萬立方米,可年產商品木材8萬立方米。毛竹面積近40萬畝,毛竹蓄積量5367萬根,年產商品竹300萬根、鮮筍1萬多噸。

生物資源

宜黃縣生物資源有國家級珍貴保護動物華南虎、雲豹、蘇門羚水鹿等,有原始天然落葉灌木林、芭茅、紅豆杉群落、野生荔枝樹群落和紅豆杉、柳杉、香樟等38種珍貴樹種。

礦產資源

宜黃縣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屬礦鎢、鉍、鉬、銅、鉛鋅、鈮鉭、金、銀、鐵、磷礦非金屬礦灰岩、石英石、石墨及高嶺土等18種。其中鉛鋅礦5769噸,鐵礦4588噸,鎢礦636噸。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宜黃縣設3個鎮(鳳岡、黃陂、棠陰)13鄉(城南、二都、蘭水、中港、白竹、東陂、新豐、神崗、圳口、南源、潭坊、梨溪、桃陂)2場(黃柏嶺墾殖場、青年墾殖場),151個行政村和5個居民委員會,1079個村民小組和14個居民小組,有自然村1273個。
1997年,東陂鄉、梨溪鄉撤鄉設鎮。
2001年10月,二都鄉撤鄉設鎮;11月,撤銷城南鄉、潭坊鄉,併入鳳岡鎮;中港鄉、蘭水鄉合併為中港鄉;撤銷白竹鄉,併入黃陂鎮。
2011年11月,桃陂鄉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宜黃縣下轄12個鄉鎮及2個墾殖場,及黃柏嶺墾殖場、青年墾殖場。宜黃縣人民政府駐鳳岡鎮。
鳳岡鎮二都鎮黃陂鎮中港鎮
東陂鎮棠陰鎮梨溪鎮桃陂鎮
新豐鄉神崗鄉圳口鄉南源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宜黃縣轄區總人口22.9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9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1.98萬人,佔52.1%;女性11萬人,佔47.8%。2011年,宜黃縣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7.5‰。
2019年末,宜黃縣總人口24萬,大多數為漢族,屬江右民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宜黃縣常住人口為201127人。

政治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陳小青宜黃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理縣長

經濟


綜述

2019年,宜黃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13億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12.8:41.3:45.9調整優化為12.3:40.7:47;完成財政收入10.68億元,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
2019年,宜黃縣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1萬元和1.53萬元,分別增長7.9%和8.9%。
2020年,宜黃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85.9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4.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23億元,同比增長2.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4.93億元,同比增長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0.75億元,同比增長4.5%。三產之比為11.9:40.7:47.4。從貢獻看,第一產業拉動GDP增長0.3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5%;第二產業拉動GDP增長1.9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97%;第三產業拉動GDP增長1.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38%。
2020年,宜黃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1.15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4738萬元,同比增長4.4%。其中,工商稅收完成9.64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4254萬元,同比增長4.6%,其佔總收入的比重也由2019年同期的86.32%上升到2020年的86.46%。2020年,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8億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0.16%。
2020年,宜黃縣固定資產投資比2019年同期增長8.9%,增速比2019年同期下降2.2%。
2020年,宜黃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8萬元,同比增加1721元,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5萬元,同比增加1182元,增長7.7%。

第一產業

2018年,宜黃縣稻穀種植面積30萬畝,其中早稻6.8萬畝,中稻15.6萬畝、晚稻7.6萬畝,糧食產量15.5萬噸;生豬出欄8.7萬頭,家禽出籠41.83萬羽,水產養殖面積2.4萬畝;全縣制種面積達3.8萬畝,產量700萬公斤,種植規模連續15年位居江西省第一;白蓮、食用菌、茶葉、中草藥、稻蝦、苗木等六個“萬畝”產業格局基本成型,其中新興農業產業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示範面積達7000畝。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新增國家級、省級、市級合作社共15個,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申報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獲國家認證委受理,全年新增“三品一標”2農產品19個,總數達39個。
2020年,宜黃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72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農業產值9.86億元,同比增長0.37%;林業產值2.57億元,同比下降0.15%;牧業產值2.23億元,同比增長9.5%;漁業產值1.26億元,同比增長0.6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916萬元,同比增長10.04%。

第二產業

2018年,宜黃縣工業企業總數達160多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7億元,新增5000萬元以上固投項目入庫37個,新增個數撫州市並列第3位;工業稅收3.98億元、總量排名撫州市第五位,占財政收入比重39.2%、佔比排名撫州市第二位,占稅收收入比重47.2%,佔比排名撫州市第一位;工業用電量累計3.86億千瓦時,總量排名撫州市第四位,同比增長16.26%;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總數達80家;納稅過1000萬元企業8家。
2020年,宜黃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6.63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5.9%。利稅總額8.14億元,同比增長12.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工業產銷率96.74%。

第三產業

2019年,宜黃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億元,增長1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873萬美元,增長4.7%;出口總額1.12億美元,增長10%。
2019年,宜黃縣實現遊客接待量12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綜合收入4.06億元,同比增長19.7%。
2020年,宜黃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9.02億元,同比增長17.5%,增幅比2019年同期提升11.6%。從全縣市場看,城鎮市場強於鄉村市場。2020年,全縣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66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8%,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只有16.09%;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35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8%,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83.91%,比重高出鄉村67.82%。
2020年,宜黃縣對外出口總額7.67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438萬元,同比增長0.57%。
2020年末,宜黃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達118.53億元,比年初增加17.61億元,同比增長17.46%,增速同比提升8.2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79.43億元,比年初增加10.29億元,同比增長14.88%,增速同比放緩0.43%。2020年末,宜黃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4.11億元,較年初增加19.96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3.73%,增幅比2019年同期上升9.37%。其中,住戶貸款餘額45.74億元,比年初增加6.5億元,同比增長16.58%,增幅比2019年同期上升3.39%。2020年末,宜黃縣銀行存貸比為87.84%,比2019年同期提升4.46%。

文化


地名由來

宜黃縣因縣治設於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

禪宗文化

宜黃縣禪宗文化源遠流長,始創於唐代的曹山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祖庭,成立於2016年的曹洞佛學院是國內首個以宗派命名的女眾佛學院;創建於南北朝時期的石鞏寺,是馬祖第一道場,並被宋仁宗敕封為“江西第一名山”。

文化遺產

宜黃戲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京劇“二黃腔”的源頭,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最初由宜黃班演出;民間流傳的禾杠舞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方特產

● 南源烏豬
南源烏豬是南源鄉農戶經過長期飼養、挑選培育的地方種豬。南源烏豬全身黑毛,有的肢部有白毛,體形較小,體軀寬平,全向發育勻稱,屬肉脂兼用型。特點是毛稀、皮薄、骨細、肉嫩、耐粗飼料、抗病力和適應性強。
百合粉是神崗鄉封家山、軍溪、車庄、岳家莊和圳口鄉演溪等地的特產。舊時,農民上山採挖野生百合鱗莖,加工製成百合粉。百合粉加蜂蜜用剛沸的開水沖熟成半透明漿糊狀,是清熱、潤肺、止咳、解渴的上乘食品。

交通


2014年,宜黃縣境內有公路總里程1060.184千米。其中有省道176.942千米,縣道201.662千米,鄉道167.873千米,村道485.451千米,專用公路28.256千米。截至2014年末,全縣12個鄉(鎮)、138個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占鄉(鎮)、行政村總數的100%。1032個自然村(組)有700個村(組)通了水泥路,占自然村(組)總數的66%,農村水泥路建設總里程達到1000多千米。
2018年,G322宜黃黃陂至樂安鰲溪段工程完工。
2019年1月24日,撫州至宜黃城際公交開通。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宜黃縣境內有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3155人,專任教師136人;小學15所,在校學生1.75萬人,專任教師109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14所,在校學生8436人,專任教師567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635人,專任教師195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130人,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22所。
2018年,宜黃縣共有2252名考生參加中考,報考高中類考生1948人;報考高、中職類考生1人;報考師範定向類考生303人;梨溪、桃陂、南源、中港等鄉鎮幼兒園竣工。
2019年,宜黃縣一中招生規模100名學生,縣二中招生規模為950名學生,縣三中招生規模為950名學生。
宜黃縣
宜黃縣

醫療衛生

2014年,宜黃縣14個鄉鎮衛生院、135個村衛生室均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建立了居民健康紙質檔案13.99萬份,建檔率達67%。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宜黃縣境內有各類科技人才679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285人,經營管理人才1267人,技能人才1240人,農村實用人才2876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宜黃縣城鎮新增就業2392人,完成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754人,失業保險參保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分別完成參保任務的100%和100.32%。

旅遊


● 軍峰山
軍峰山,位於宜黃縣城南北偏東,與南豐縣境相接壤,與華南虎保護區魚牙嶂一脈相承,方圓山域30里,主峰海拔1760.9米,因漢代長沙王吳芮為討伐南越在此駐軍,以此得名;軍峰山700米以下為薪柴區,700米以上到1200米為原始森林區,1200米到1500米為芭茅區,1500以上為奇松怪石區。軍峰山絕頂處有約80平米的平地,有石殿石屋,始建於宋代,山腰上還有一古廟,建有大殿堂、佛堂和客房,供遊人休息。
● 曹山景區
曹山景區,位於宜黃縣鳳岡鎮陳坊村,距宜黃縣城8千米,規劃面積為9平方千米,主要景點包括曹山寶積寺、曹山農禪小鎮、曹山文創街區。旅遊布局分為“一拳五指”,即以曹山寺旅遊核心景區為領航功能,布局農禪小鎮度假區、曹山佛學院修學區、康療養生健康區、森林生態遊憩區、集散輔助功能區共五大旅遊功能區;2018年1月,宜黃曹山景區被江西省旅發委評為江西省4A級旅遊景區。

代表人物


侯叔獻(1023—1076年),字景仁,宜黃縣新豐侯坊人,宋朝水利專家。慶曆六年(1046)中進士。始任雍丘縣尉,改桐廬縣令。熙寧六年(1073年),遷河北水陸轉運判官兼都水監。熙寧八年(1075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運暢通。
譚綸(1520—1577年),字子理,號二華,宜黃縣譚坊人。明代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活動家。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黃爵滋(1793—1853年),清代官吏、詩人。字德成,號樹齋。宜黃縣城人。官至禮、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積極倡導禁煙的先驅者之一,與林則徐、鄧廷楨等均為禁煙名臣。
歐陽漸(1871—1943年),字竟無,江西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居士,歐陽竟無一生著述甚豐,晚年自編所存著作為《竟無內外學》,凡二十六種,三十餘卷,均由支那內學院蜀院刻印,今則有金陵刻經處新版本流通。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江西省水利廳授予宜黃縣“江西省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市、區)”榮譽稱號;3月12日,被江西省消防安全委員會評為“2019年度消防工作先進縣”;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11月,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區)名單。
宜黃縣
宜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