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生觀

2005年馮友蘭所著的圖書

本書為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系統而又精到地闡述了他受新實在主義影響而形成的人生哲學觀念。1919年赴美留學的馮友蘭,師事的是新實在論者孟大格和實用主義大師杜威。他後來回憶道:“在我的哲學思想中,先是實用主義佔優勢,後來是新實在論佔優勢。”他的這種由實用主義到新實在論的思想轉變,在《一種人生觀》中已體現得頗為明顯。於其中,馮友蘭力圖把新實在主義同中國傳統哲學結合起來,而這一思想在他後來建構的新理學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內容簡介


一種人生觀
一種人生觀
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何在?怎樣獲取人生的幸福?每個人都會追問自己這些問題。馮友蘭先生從哲學的角度進入,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血脈之中攝取養分,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觀的別一種答案。
馮友蘭先生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為其研究人生哲學的專著。

本書目錄


一種人生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生之真相
第三章 人生之目的
第四章 活動與欲
第五章 中和與通
第六章 性善與性惡
第七章 理智之地位
第八章 詩與宗教
第九章 內有的好與手段的好
第十章 "無所為而為"與"有所為而為"
第十一章 人死
第十二章 餘論
附錄
人生哲學之比較研究(一名天人損益論)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一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哲學教學和研究,在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面自成體系,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著有《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筒史》(英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