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

國際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鎮

北京大學哲學系始建於1912年(壬子年),於1914年開始招生,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學系。創建之初為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亦稱“中國哲學門”,1919年更名為哲學系。

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最早的宗教學系,現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鎮。北京大學哲學系和宗教學系合併招生,共同培養。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學院系。

歷史上,著名學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熊十力、唐鉞、鄧以蜇、湯用彤梁漱溟金岳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馮定、陳康、賀麟沈有鼎、洪謙、張岱年、胡世華等先後在這裡執教。北大哲學系培養了張申府、孫本文、羅常培顧頡剛楊晦潘菽、朱自清、朱謙之牟宗三何其芳等大學者和鄧中夏等革命志士。

歷史沿革


1912年,北大哲學系的前身“哲學門”正式建立,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標誌著現代中國哲學學科的開端。
1937年,由於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哲學系隨校內遷,在雲南昆明與清華、南開的相關科系合組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抗戰勝利后,1946年北大復校,哲學系也隨校北上,恢復為北大哲學系。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部分高校哲學骨幹教師匯入哲學系,進一步壯大了哲學系的陣容。1978年,心理學專業從哲學系分出,獨立成為心理學系。
1978年以來,哲學系在改革開放的環境里快速發展,學科門類逐步完備,教師配備漸趨合理,圖書資料日益豐富,科研條件極大改善。
1981年,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美學成為第一批博士學位授權點。
1988年,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等三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北京大學哲學系
北京大學哲學系
1994年起列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1995年,宗教學系成立。
199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哲學的全部8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哲學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美學等四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由於學科發展的需要,1995年9月宗教學由原來與哲學、邏輯學並列的專業獨立成系。按照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宗教學系與哲學系聯體運作,以求協力發展。
北京大學哲學系對20世紀中國哲學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並且還將在21世紀對人類文明繼續作出應有的貢獻。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本科分成三個專業:哲學專業始於1912年,培養具有高等哲學素養的複合型人才,畢業生具有豐富的哲學史知識和縝密的哲學思維能力;哲學專業(科技哲學與邏輯學方向)始於1987年,培養兼具自然科學和哲學知識背景的綜合型理論人才和科技傳播、科技管理人才;宗教學專業始於1982年,培養宗教學理論人才和宗教事務管理人才,畢業生熟悉各大宗教的主要教義和歷史,善於分析複雜的宗教現象。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5月20日,根據北京大學哲學系官網,北京大學哲學系現有教師70名,其中馬克思主義教研室8人、中國哲學教研室10人、外國哲學教研室16人、邏輯學教研室6人、倫理學教研室5人、美學教研室4人、佛教與道教教研室7人、基督教與佛教原理教研室6人、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8人,具體名錄如下: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楊學功
T.Rockmore人文講席教授馬克思哲學、德國哲學
豐子義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理論
楊學功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社會理論
仰海峰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大眾文化研究
徐春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理論、人學、環境哲學
聶錦芳教授馬克思文獻學、馬克思與西方思想傳統
方博助理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法與政治哲學
張梧助理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社會發展理論、人學理論
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鄭開
安樂哲人文講席教授中西比較哲學、美國實用主義哲學
張學智教授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近現代哲學
王中江教授中國哲學史
張廣保教授中國經學史、中國道教史
鄭開教授早期思想史、道家哲學、道教心性學
干春松教授儒家思想與典籍、近現代思想與人物、中國政治哲學
王博教授中國哲學史、道家、早期經學
楊立華教授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
孟慶楠副教授中國哲學史、早期儒家哲學、早期經學
王鑫助理教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日本近世儒學
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吳天岳
趙敦華教授西方哲學、基督教哲學、中西比較哲學
尚新建教授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
葉闖教授語言哲學、知識論、科學哲學
韓水法教授德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政治哲學
韓林合教授西方哲學(分析哲學,維特根斯坦哲學),老莊哲學;形而上學,心靈哲學,語言哲學
李超傑副教授現代西方哲學、德國哲學、解釋學
先剛副教授德國古典哲學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史
劉哲長聘副教授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和法國現象學,心靈哲學和主體性理論
吳天岳長聘副教授中世紀哲學,希臘哲學
李麒麟助理教授(分析哲學傳統)知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特別關心在分析哲學研究傳統下的跨學科研究
南星助理教授18-19世紀歐洲哲學(特別是康德哲學)、維特根斯坦哲學、哲學基本問題與形而上學、心靈哲學等
項舒晨助理教授比較哲學、西方哲學史、形而上學、中國古典哲學、種族批判哲學
S.S.Grève助理教授美學、認識論、倫理學、分析哲學史、邏輯學、心靈哲學
J.Schoenherr助理教授道德心理學、情感、社會心理學、規範倫理學、認知科學哲學
A.Schipper助理教授形而上學、哲學方法論、思想哲學
程煒助理教授古希臘哲學、近代德國哲學(特別是早期浪漫派和尼采)、心靈哲學
邏輯學教研室主任:邢滔滔
劉壯虎教授符號邏輯
周北海教授符號邏輯
陳波教授邏輯哲學、邏輯史、分析哲學
邢滔滔教授邏輯學、數學哲學
王彥晶長聘副教授模態邏輯、動態認知邏輯、認知協議
鍾盛陽助理教授量子邏輯、模態邏輯
倫理學教研室主任:李猛
何懷宏教授倫理學原理、應用倫理學、中西倫理思想史
陳少峰教授中國倫理學史、應用倫理學
吳增定教授近代政治思想、德國哲學
李猛教授倫理學,政治哲學,西方近代哲學,古希臘哲學
陳斯一助理教授古希臘羅馬哲學、基督教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
美學教研室主任:寧曉萌
葉朗資深教授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
朱良志教授中國美學、中國藝術
王錦民長聘副教授中國美學史
寧曉萌長聘副教授西方美學史,梅洛龐蒂,現象學
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李四龍
姚衛群教授佛教、東方哲學
王宗昱教授道教、中國民間宗教
李四龍教授中國佛教史;佛教哲學;比較宗教學
王頌教授佛教
程樂松教授魏晉道教史、道教經典、宗教學研究方法
周學農副教授中國佛教史、近現代佛教
趙悠助理教授早期大乘佛教(思想史與藝術史)、印度哲學(時間理論及語法哲學)
基督教與宗教學原理教研室主任:張志剛
張志剛教授宗教學、宗教哲學、基督教、宗教與文化、中西哲學與宗教比較研究、當代中國宗教與政策研究
徐龍飛教授基督教史,中世紀神學和哲學
徐鳳林教授東正教、俄羅斯哲學
孫尚揚教授中國基督教史,宗教社會學
吳飛教授基督教哲學宗教人類學
沙宗平副教授伊斯蘭教、阿拉伯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主任:孫永平
周程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創新管理與科技政策
王駿教授科學的社會研究、科學與公共政策
劉華傑教授科學哲學、科學傳播學、科學思想史
任元彪副教授科學社會學、科技政策
孫永平副教授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西方哲學
蘇賢貴副教授科學社會學,科學與宗教,環境倫理學
朱效民副教授科技政策與科學傳播
陸俏穎助理教授科學哲學、生物學哲學、進化論相關議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行政 黨務 學術委員會 學位委員會 
主任書記主任主席
仰海峰束鴻俊韓水法外國哲學仰海峰馬克思主義哲學
副主任副書記副主任副主席
程樂松劉哲仰海峰馬克思主義哲學程樂松宗教學
王彥晶李林尚新建外國哲學委員
孟慶楠委員王博中國哲學
劉哲束鴻俊黨委書記楊立華中國哲學
趙敦華外國哲學楊學功馬克思主義哲學
豐子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鄭開中國哲學
朱良志美學吳天岳外國哲學
周北海邏輯學邢滔滔邏輯學
張志剛宗教學李猛倫理學
王中江中國哲學寧曉萌美學
韓林合外國哲學張志剛宗教學
王博中國哲學李四龍宗教學
李四龍宗教學周程科學技術哲學

歷任領導

時間系主任備註
1918.02-1919.03陶履恭
1919.03-1919.11陳大奇
1919.11-1921.09蔣夢麟
1921.09-1923.02陶履恭二任
1923.03-1926.04陳大奇二任
1926.04-1929.03徐柄昶
1929.04-1930鄧以蟄
1930-1933張頤
1934-1937.08湯用彤
1937.08-1938.04馮友蘭
1938.04-1943.07湯用彤二任
1943.07-1944.08馮文潛
1944.08-1949湯用彤三任
1949-1952鄭昕
1952-1956金岳霖
1978-1981馮定
1981-1987黃楠森
1987-1993朱德生
1993-2001葉朗
2001-2009.12趙敦華
2009.12-2017.12王博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實體機構
外國哲學研究所
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
虛體機構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
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
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
北京大學邏輯、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儒商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知名校友


科學家、教育家和著名學者
朱自清馮友蘭張國燾牟宗三
張岱年任繼愈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江蘇揚州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著作有《詩言志辨》、《略讀指導舉隅》(與葉聖陶合著)、《經典常談》、《標準與尺度》、《語之零拾》、《論雅俗共賞》、《新詩雜話》,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出版有《朱自清全集》。
馮友蘭(1895-1990)
河南唐河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建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張國燾(1897-1979)
北京大學哲學系
北京大學哲學系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又名張特立,江西萍鄉人。1916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來曾參加五四運動。原為無政府主義者,後轉信馬克思主義。1920年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49年移居香港後轉赴巴西和加拿大。1979年12月因病去世於多倫多。
牟宗三(1909-1995)
宇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27年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入哲學系。1933年畢業后,曾先後在華西大學、中奪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等校任教,以講授邏輯學和西方哲學為主。1949年去台灣,任教於台北師範大學、台灣東海大學。1995年4月病逝於台北。
張岱年(1909-2004)
字季同,別署宇同。河北省獻縣人。1933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1933年秋在清華大學哲學系任教,後任教於私立中國大學,1946年任清華大學副教授,1951年任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問題史]》、《中國哲學發微》、《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和《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等著作。
任繼愈(1916-2009)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42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擔任教師。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從1987年至今,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兼北京大學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老子今譯》和《墨子》等。

獲得榮譽


2021年7月23日,北京大學哲學系2019級碩士生黨支部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