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1994年在成都市建立的科技園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建於1994年,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依託,利用其人才、科技、試驗設備、文化氛圍和綜合創新資源優勢,旨在、科技企業孵化。西南交通大學科技園已建有孵化園區、研發基地、培訓基地、產學研示範基地及產業園,其中孵化園區用房面積1萬平方米、、培訓基地4000平方米、產業園區153萬平方米、蛾眉校區中藥產業基地16萬平方米;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和服務功能。
在各級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科技園經過資源整合註冊了科技園管理公司,經過近四年的滾動發展。不斷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建立了規範的管理體系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完成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科技園區各項功能和服務體系的建設。初步構建起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融合技術、資金、管理和市場,對軌道交通領域和地方經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創業園區。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辦園方針及園區文化
西南交大科技園以 “加速 發展、規範管理、開拓創新“作為辦園的基本方針。
西南交大科技園區倡導以“平等寬容、和諧創業、精進卓越”作為科技園區的園區文化。
辦園思路及功能定位
西南交大科技園以“統一規劃、政策激勵、企業運作、多元開放 ” 作為辦園的基本思路,以轉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
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的孵化器功能,以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為重點,把西南交大科技園建成:科技創新與成果的轉化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以及產、學、研相結合的示範基地。
——科技創新與成果的轉化基地
積極組織交通運輸及其相關領域內的基礎研究,開展原始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建立技術交易、產權交易機制,將科技成果作為技術資產,培育並發展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科技市場。
——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
建設和完善孵化園區的孵化功能,孵化高新科技創新企業。凝聚創新人才,營建創新、創業文化氛圍。不斷孵化、培育高新科技企業。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
通過完善科技園區的軟硬體創業環境和服務功能,吸收教師、學生和社會力量入園創業,在創業過程中鍛煉和培養創新、創業複合型人才。
同時,面向社會和市場,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提供培訓基地。
——產、學、研相結合的示範基地
以科技園為紐帶和平台,密切和強化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之間的配合及相互促進。以高水平的教育體系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由創新人才研究開發出高新技術,以完善的成果轉化體制完成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創造效益的同時提升學校影響,反過來又促進教育教學的健康持續發展。西南交大科技園的建設將瞄準構築這樣一個產、學、研相結合的示範基地。
西南交大科技園通過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依靠西南交通大學的人才、科技、實驗設備等綜合資源優勢,結合國家交通運輸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大膽探索符合高科技企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展規律及運行機制,認真摸索結合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多種資源進行科技園建設的有效途徑,努力培育園區創新、創業環境。
辦園目標
西南交大科技園的目標是 依託西南交大的科技、人才優勢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 3 - 5 年時間的滾動發展,不斷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建立起規範的管理體系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基本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技園區各項功能和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與完善現代企業運作機制、技術轉移服務機制、風險投資機制、孵化與退出機制。 把西南交大科技園建設成設施完善、信息暢通的技術創新基地、高新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培訓產、學、研示範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基地以及自主知識、技術創新基地。 把西南交大科技園建成國內一流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區。
辦園宗旨
通過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並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交通領域為需求和應用平台,以機械、土木、信息、環保、新材料、光電子技術等科技企業為孵化重點,大力扶持轉化校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努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軟硬體設施,把西南交大科技園建設成各項功能健全、服務體系完善、融資渠道暢通、具備公共商務中心平台的國家大學科技園。
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為區域經濟及四川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軌道交通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994 年,西南交大科技園創建,註冊成立了 “西南交通大學科技園實業總公司”。該公司掛靠西南交大科研處,其任務是發揮學校的創新和科研能力,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和發展格局,並開始對校內科技含量高、市場化前景好的重點項目和科技成果進行孵化和市場轉化。
1995 年,西南交大科技園建立了科技園培訓中心。為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人才培養服務,滿足社會對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近十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
1998 年,西南交大科技園和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簽訂協議,共同創建了西南交大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佔地 300 余畝。
1999 年,西南交大科技園和深圳市簽訂協議,參與了深圳市虛擬大學園區孵化器的建設。
2000 年,在樂山市和峨眉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南交大科技園峨眉校區中藥園區開始籌建和運作。
2001 年,西南交大科技園建立了校內孵化園區。 2002 年初,重新裝修的科技園孵化樓 A 座投入使用,並同時全面啟動了科技園的孵化器功能。
2002 年底,西南交大科技園經過近十年的滾動發展,經過整合資源,優化結構,重新註冊了 “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 。對科技園的長遠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003 年 , 為加快科技園建設,成立了西南交大科技園建設領導小組,學校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學關於大學科技園建設的暫行辦法》等有關校內激勵政策。同時,園區的各種機構、功能及運作機制也得到了全面地建設和完善,峨眉校區中藥園區的建設進展順利。並與四川風投公司進行了有效的合作,成功地解決了科技園孵化資金來源等問題。
2003 年 6 月,四川省科技廳和教育廳聯合對西南交大科技園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正式評審和驗收,對西南交大科技園已經取得的成績給予 了充分的肯定和 高度的評價,對科技園進一步申報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工作提出 了 許多建設性意見。省科技廳、 教 育廳正式發文 ( 川科高 [2003]25 號文 ) 積極支持我校申報國家大學科技園 。
2004 年 6 月,在成都市科技局、金牛區科技局、成都市高新西區管委會、成都雙流縣科技局等單位的支持下,西南交大科技園與成都市科技風險開發事業中心等 4 家企業聯合創辦了西南交大技術轉移中心,與西南交大科技孵化園合處辦公。 2004 年 6 月,孵化樓 B 、 C 座由原工業中心劃歸科技園使用, 2005 年 1 月,孵化樓 D 座由原工業中心劃歸科技園使用。孵化園區的成果轉化與孵化服務功能得到顯著加強。
2005 年 6 月,科技園與五糧液集團的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我校提供技術和部分資金、五糧液集團提供部分資金組建了合資公司。同時,五糧液集團還承諾為園區入孵企業提供必要的孵化資金。
西南交大科技園由孵化園區、研發基地、培訓基地、產業園及產學研示範基地等組成,校內園區主址位於成都市西南交大九里校區,含孵化園區、研發基地、培訓基地、產學研示範基地等。校內專業園區設在西南交大峨眉校區,建設有中藥材園區。校內產業園區為西南交大校產集團,校外產業園區為與金牛區政府共建的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在深圳市虛擬大學園中,有深圳市政府和西南交大共同建設的高科技孵化園。
建築主體
孵化園區主體位於原西南交大工業中心內,由學校對原工業中心進行改建而成。因原工業中心場地所限及部分入孵項目對實驗設備和實驗場所的需求,九里校區內還散布有中低速磁浮、客運專線道岔、列車運行預警系統、表面改性生物醫學材料等入孵項目的孵化基地。
孵化樓 A 座, 2002 年整修並劃歸孵化園使用。二、三樓為入駐公司、園區內各種中介機構、科技園管理公司各部門,一樓為各公司共享的生產基地,面積約 1200m 2 。
孵化樓 B 座, 2004 年由原工業中心車間廠房改建而成,與科技園產學研示範基地合一,主要由孵化園出園公司運達公司使用,兼有少量入駐公司共用,面積約為 2600 m 2 。
孵化樓 C 座, 2004 年整修並劃歸孵化園使用。一樓加工車間、二樓為現代工業技術培訓中心、三樓為培訓基地教室、四樓和五樓為入駐公司使用的場所,孵化區域面積約為 2400 m 2 。
孵化樓 D 座, 2005 年初整修並劃歸孵化園,主要供入駐孵化園的公司使用,面積約為 400 m 2 。
中低速磁浮列車項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於 3 號教學樓 3 層和磁浮研究所內,供城市中低速磁浮列車孵化項目使用,面積約為 500 m 2 。
客運專線道岔項目孵化基地, 2005 年建成,位於水力學實驗室 2 樓,孵化用房面積約為 500 m 2 。
列車運行安全預警系統項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於牽引動力實驗室 2 樓,孵化用房面積約為 500 m 2 。
表面改性生物醫學材料項目孵化基地, 2004 年建成,位於先進材料實驗室內,孵化用房面積約為 500 m 2 。
孵化園區已經建成的園區使用房屋面積超過 86 00 平方米。
2004 年入園孵化企業和項目總收入約 3 億 元,創稅收 1500 多萬元。 孵化園具有完善的軟、硬體設施。園區企業涉及交通運輸行業、傳統項目的高新技術改造、高新技術企業等 , 正在孵化的企業和項目有 32 家。
即將孵化出園的有以工業監控為主要產品的成都瑞頂特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開發 光電檢測技術為主要產品 的成都主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液壓驅動泵為主要產品的成都西南交大驅動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取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它們的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研發基地
科技園研發基地以西南交大各科研機構和實驗中心為基本核心,包含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中心等 3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10 個,同時覆蓋有學校的工程中心和實驗開發機構 26 家。研發機構共 39 家,總面積超過 40000m 2 。
研發基地的各種研發機構均具有很強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產品開發實力,長期以來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發活動,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在國內相關行業、尤其是軌道交通行業內享有較高聲譽。如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磁浮列車與磁力應用工程實驗室、表面工程與摩擦學實驗室、機車車輛研究所、光電工程研究所、熱噴塗研究所、道路與鐵道工程實驗室、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不僅研發出大量高新技術和新產品,同時帶動了大批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在研發基地從事研究工作。
在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和科技園管理公司綜合部內,設專門的負責人和聯繫人,負責參與學校關於各種研發基地的建設方向論證、投資決策及與各種研發機構的日常工作聯繫。
2003 年,由學校正式發文,明確了科技園入園單位和個人,無論其所屬關係是否為學校,均可與學校其它單位和個人同等待遇地使用各類研發機構的設備資源。
培訓基地
科技園培訓基地主要有:鐵道部繼續教育西南基地、四川省專業技術繼續教育基地、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培訓中心、鐵路機車司機培訓考試中心、西南交大現代工業技術培訓中心、學生創新製作中心、經濟管理學院進修培訓部等組成。
培訓基地具有多種功能、設施齊全的培訓大樓,具有多媒體教室、宿舍樓、餐廳、會議中心等,主體辦公場地與成教院合一。培訓基地面積超過 40 00m 2 。
培訓基地為學校員工和學生提供多種培訓機會,培養創新、創業的精神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有 3000 多人進入創新製作中心進行生產實踐。同時培訓基地還面向社會,幾年來承擔舉辦了鐵道部綜合管理幹部班、廠長總工程師班、工商管理培訓班等各種層次的培訓班,為企業的複合型管理人才提供高層次的培訓,每年為社會培養 13 00 余名科技型專業人才。
在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和科技園管理公司人力資源部內,設有專門的負責人和聯繫人,負責制訂培訓計劃、對外宣傳及招收學員、聯繫與協調各類培訓機構的日常工作,申報新的培訓機構等事務。
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
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由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和西南交大共同創建,佔地 300 畝。入駐的企業有 13 家, 2004 年產值 8 億多元,稅收 4000 多萬元。其中入駐的有以基因晶元為主要產品的成都砝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投產的成都百信蜀漢葯業有限公司,以電力開關為主要產品的中意合資企業通力維益電氣公司,正在試生產的交大晶宇科技公司等,都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峨眉校區產業園
中藥產業是四川省重點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受到四川省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作為西南交大科技園區分址的峨嵋校區中藥產業園孵化基地 12 畝、中藥生態園中的種植 基地 240 畝已經完成, 如圖 2 所示。孵化基地其中包括核心園圍欄、溫室大棚、資源圃和 GAP 試驗基地等設施。園區設有中藥研發中心,主要以中草藥基地的中草藥作為園區主營業務。利用峨眉山地區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和峨眉山、樂山地區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中藥和旅遊中藥。同時配合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生態中藥旅遊園區,因此該園區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深圳市虛擬大學園建設
深圳市虛擬大學園是由深圳市政府和國內多所大學共同創建的大學園。西南交大作為主要參與的學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積極參加了虛擬大學園的建設,而且在孵化園建設過程中加強了西南交大科技園與深圳市虛擬大學園的聯繫和協作,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999 年,經深圳市政府批准,交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為首批入駐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的企業。 2001 年,以西南交大為依託的深圳市永達電子有限公司已入駐深圳市虛擬大學園的孵化園,並獲得深圳市信息化辦公室頒發的軟體企業認定證書。
將深圳市虛擬大學園的孵化園作為西南交大科技園的建設窗口,必將極大的推動西南交大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
西南交大科技園自 1994 年創辦,經過了 1994 - 2001 年的經驗積累和 2002 - 2005 年的加速發展過程,十多年來,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形成了以下鮮明的辦園特色。
1 .以雄厚的工科研發優勢為背景
西南交通大學是一所建校 110 周年的“ 211 工程”重點大學,其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工程建設領域。在國內工科為主體的高校中,西南交通大學憑藉其為工程界培養大量優秀人才、解決諸多工程技術關鍵性難題而蜚聲海內外。
在西南交通大學每年超過 1.5 億元的科技經費中, 70% 以上是直接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解決生產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的科技立項。這些科研項目中,有許多項目在研究過程中就已形成新技術和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產品需要試用過一段時間后才能進行項目鑒定或結題,因此形成了一大批成熟度較高可供直接轉化或經一定數量中試后即可轉化的科技成果。西南交通大學為西南交大科技園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大部分成長起來的校產高科技企業都直接源於相關的科研項目立項。
2 .以交通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為孵化重點
西南交通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主要集中在交通領域內。特別是在軌道交通領域,擁有 3 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一大批優勢學科,科技研發的基礎、設備和人員在國內具有突出的優勢。在 2003 、 2004 年全國學科排名中,我校的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綜合實力連續兩年在全國排名第一。
在我國能源緊缺、軌道交通行業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背景下,西南交大科技園以軌道交通領域內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孵化為重點, 積極參與相關行業和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傳統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建設和發展。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搭建服務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努力地發展具有鮮明軌道交通特色的高科技產業。
3 .獨立發展、定位中游、有機聯動
為明確科技園的獨立地位,為科技園創造一個獨立發展的空間,在 2003 年,學校不但出台了有關科技園發展的激勵政策,還正式下文明確了科技園(管理辦公室)在學校的二級實體地位(見附件)。鑒於科技園與學校科研處緊密的業務關係,科研處對科技園存在業務指導關係,科技園與科研處應就轉化的成果、入 孵項目的遴選、入園創業的教職工業績考核等事務進行 銜接。鑒於校產集團負責對學校股權統一管理,科技園應與校產集團就有關畢業(出園)企業中學校所持主體股權的交割進行銜接。
在科技成果向產品轉化直至形成產業的過程中,將科技園明確地定位為中游緩衝地段。有關教師和科技人員入園創業的政策,也是基於這一基本思路制訂。
在制訂相關政策時,最重要的是明確了教師和科技人員入園創業也是一種崗位。創業崗位具有與教學、科研崗位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晉陞職稱和工作量考核時,創業崗位和科研崗位間可以相互換算。
由於正確處理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孵化與產業化三者之間的關係 ,也就明確了學校(科研處)、科技園、校產集團三者間的關係為獨立發展、功能和定位不同、且又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科研處開發並提供具有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進入科技園后,在孵化園區通過必要的二次開發、轉化和孵化,將入孵項目變為企業,將小企業變成規模生產的企業;當企業實現規模產業化后,根據企業的意願,在明確產權關係並將學校股權主體轉至校產集團后,畢業企業可選擇進入校產集團或高新產業園區。從而實現科技成果開發、孵化和轉化及產業化上、中、下游三者間的有機聯繫和互動發展。
4 .強有力的校產優勢和企業運作機製作為科技園的借鑒和支持
西南交大校辦產業具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其中很大一部分企業是直接通過學校的科研成果孵化和轉化形成的,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一部分科技型企業還是科技孵化園的畢業企業,校產的發展與科技園的發展密切相關。
西南交大的校辦產業的業績十分突出,校產規模連續 8 年在四川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西南地區名列前茅,在全國高校校產中也排在前列,具有較大的影響。
近年來,西南交大校產集團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管理機制、明晰企業產權、清理債權和債務、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等重要舉措,對校產集團所屬企業進行了逐一清理整頓,進一步加快了校產企業的發展,使校產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台階,為科技園畢業企業提供了一個更為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西南交大校產集團豐富的企業化管理經驗,一直作為科技園管理公司和入園企業管理的重要借鑒。校產集團因其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還是科技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參股企業之一,也一直肩負著為科技園區內入孵企業提供部分孵化資金的任務。
2021年10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發布國家大學科技園績效評價結果,該科技園被評價為優秀 。
國家大學科技園 全國名單
序號 | 國家大學科技園名稱 | 建設地點 |
1 | 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2 | 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4 | 北京化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5 | 北京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6 | 北京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7 | 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8 | 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9 | 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0 | 京師葯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1 | 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2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3 |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4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北京市 |
15 | 吉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長春市 |
16 | 湖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長沙市 |
17 |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 | 長沙市 |
18 | 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 常熟市 |
19 | 常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 常州市 |
20 | 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成都市 |
21 |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成都市 |
22 |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成都市 |
23 | 大連理工大學-七賢嶺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大連市 |
24 | 大慶石油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大慶市 |
25 | 中國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東營市 |
26 | 福州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 | 福州市 |
27 |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廣州市 |
28 | 中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廣州市 |
29 | 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哈爾濱市 |
30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哈爾濱市 |
31 | 哈爾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哈爾濱市 |
32 |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杭州市 |
33 |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 | 杭州市 |
34 | 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 | 杭州市 |
35 | 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 | 合肥市 |
36 |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濟南市 |
37 | 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蘭州市 |
38 | 蘭州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蘭州市 |
39 | 蘭州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蘭州市 |
40 |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綿陽市 |
41 | 南昌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南昌市 |
42 | 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南京市 |
43 | 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南京市 |
44 | 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南京市 |
45 | 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南京市 |
46 | 寧波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 寧波市 |
47 | 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秦皇島市 |
48 | 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 | 青島市 |
49 | 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0 | 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1 | 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2 |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3 | 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4 | 上海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5 | 上海電力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6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7 |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8 | 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59 | 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上海市 |
60 | 深圳虛擬國家大學科技園 | 深圳市 |
61 |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瀋陽市 |
62 | 瀋陽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瀋陽市 |
63 | 蘇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蘇州市 |
64 | 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 | 蘇州市 |
65 | 中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太原市 |
66 | 河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天津市 |
67 | 南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天津市 |
68 | 天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天津市 |
69 | 新疆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烏魯木齊市 |
70 |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無錫市 |
71 | 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 | 武漢市 |
72 |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武漢市 |
73 | 武漢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武漢市 |
74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西安市 |
75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西安市 |
76 | 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西安市 |
77 | 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廈門市 |
78 | 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徐州市 |
79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楊凌(西安) |
80 | 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 | 鄭州市 |
81 | 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重慶市 |
82 | 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 | 重慶市 |
83 | 遼寧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鞍山市 |
84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阜新市(葫蘆島) |
85 | 昆明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昆明市 |
86 | 雲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 | 昆明市 |
87 | 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 | 鎮江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