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4條詞條名為李旭的結果 展開

李旭

中國現代畫家

李旭 號恆全堂,1972年生於山東,現居北京, 08年畢業於北京畫院, 2012年考入國家畫院盧禹舜高研工作室。現為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中國畫院創研部副主任,北京容珍堂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藝術總監,國家畫院盧愚舜工作室畫家。北京畫院李小可工作室畫家。

人物簡介


作品著作
作品著作
李旭,號恆全堂,1972年生於山東,現居北京,2008年畢業於北京畫院,2012考入國家畫院盧禹舜工高研工作室。現為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中國畫院創研部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藝術總監,北京畫院李小可工作室畫家。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北京畫院李小可工作室畫家,北京容珍堂書畫院副院長,中紀委清風書畫協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

作品著作


出版有《當代書畫名家一李旭畫集》,《夢—道韻。李旭水墨作品集》作品發表於《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美術報》、《美術家》、《美術界》、《美術市場》、等學術性報刊雜誌。先後在北京、山東、廣東、香港、日本、韓國等地拍賣、被書畫家評為“21世紀最具影響力和收藏潛力的畫家”。
部分作品賞析:
李旭[中國現代畫家]
李旭[中國現代畫家]
《夢—道韻》
傳承與創新是任何藝術形式的必經之路。此集中《夢》系列作品可謂是給人以震撼之作。構圖上放棄了傳統的“天高地厚”,而是運用了范寬式的飽滿意象,滿而有韻。以沉重的黑色,緊緊地抓住觀者的視覺,然又匯以線情的筆墨結構,熔入團塊兒的筆墨張力,集凝重與幽雅於一體。可謂是傳承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根要,畫面氣勢恢宏,不可一呵。作品《夢幻哈尼》以精妙的線性筆墨,彩白相間的用墨手法,將觀者的思緒引導至靈魂深處,深不能暇。
《氣象神儀》
一個藝術家是善於發現感動生命事物的傳遞者。李旭傳統水墨功力深厚,構思新穎,在此基礎上,又抓住了梯田這一未被大眾所深入了解的題材,將水墨畫賦予了自己的內心共鳴。能感受到作者強大的內心能量和熱情。這也是一個中國畫藝術家走得更遠的動力。

個人畫展


“輝煌浦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李旭山水畫展(日照
山水名家李旭水墨展(廣州)
水墨道韻李旭作品展(東營)
2012年赴山東老家捐資助教

學術活動


2012年赴英國考察寫生作品被英國蘭格倫國際藝術節組委會主席收藏
2012年赴山東老家捐資助教
2010年中國書畫名家東南亞七國巡展
2012年前往阿布扎比做學術交流

畫家談寫生


早在南北朝時期的宗炳就“好山水愛遠遊”,且“每游山水,往輒忘歸”。唐代張璪甚至旗幟鮮明地提出“外師造化”口號。五代荊浩長期在太行山洪谷畫古松,“凡數萬本,方得其真”,並在其《筆法記》中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理論。宋代郭熙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論斷。元代黃公望則“皮袋中之妙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寫之。”所以他的畫筆“沉鬱變化,幾與造化爭神奇。”明代王履長期在華山寫生,總結出:“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清代石濤有雲“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更是道出了師法自然和山水畫創作的密切關係,這也是他實踐心得的總結。
近現代的山水畫家因為受西方繪畫觀念與技法的影響而更加重視寫生的作用,他們通過寫生提高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力和作品的豐富性。林風眠劉海粟傅抱石李可染石魯等大師,都對自然進行深入觀察與直接寫生。傳統型的山水畫家則依然遵從“外師造化”、“行萬里路”等古訓走向自然。黃賓虹游遍大江南北,留下了遊記式的山水寫生小品數千本。這些作品生動傳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白石老人曾說:“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也道出寫生之重要。劉海粟有一方印章曰:“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說明其寫生的深入程度以及寫生和創作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