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碼頭
寶慶府人在漢口建立的專用碼頭
寶慶碼頭
清嘉慶初年,寶慶人佔據龜山頭斜對面回水灣碼頭。從那時起到武漢解放的一百四十年中,寶慶人為了維護其在寶慶碼頭的利益,與其它幫派進行了幾場大械鬥,還建立起寶慶會館來對碼頭和旅居的寶慶人進行管理和服務,甚至漢陽鸚鵡洲和武昌白沙洲等地的寶慶人居民住區也算碼頭範圍。抗戰前,寶慶碼頭居民達四、五萬人,以新化為多,當時新化縣城只有三萬人,寶慶碼頭不論是地盤,還是人口都超過新化縣城,所以人稱寶慶碼頭為新化第一縣城,時有歌謠說新化人是“頭頂太陽,眼眸邵陽,腳踏益陽,身落漢陽,尾擺長江掀巨浪,手搖槳樁游四方”。由於寶慶幫船隻路遠,往返時間長,又沒有留人看守,徽幫便乘寶慶幫返船之機佔了碼頭,不讓寶慶幫船隻靠岸,由此引發了長達兩幫長達百年的碼頭爭奪戰,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大戰役”。
徽幫退出碼頭,並不甘心,其中的富商聯絡一批襄陽來的白蓮教船民,組織襄徽聯盟,想以武力奪回碼頭,經幾次械鬥,也沒能成功。咸豐六年(1856年),湘軍將領、雲貴總督劉長佑將曾國荃(曾國藩之弟,曾攻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請到寶慶碼頭,給寶慶幫壯聲勢,受到何元侖的盛情款待,后稱為“丙辰盛會”(1856年是農曆丙辰年)。丙辰會後,七十多歲的何元侖氣勢大壯,糾集船民,操練人馬,準備隨時找徽幫尋釁。徽幫也不甘勢弱,決定先發制人,率先襲擊寶慶幫,何元侖指揮寶慶幫分三路迎戰。此戰,雙方各被打死十人,傷者無數,最終以徽幫敗退結束。寶慶幫趁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擴張,將上至大水巷,下至沈家廟,內至廣福巷的區域全部划來自己的勢力範圍。
寶慶碼頭
抗戰勝利后,招商局和民生輪船公司及各地民船停迫寶慶碼頭,重返漢口的寶慶船隻插不起檔,寶慶會館交涉未果后,找到任國民黨軍五十五師(湘軍)的新化人梁子祿、副師長周先仁幫忙。梁、周等人調來一個機槍連,把外幫船隻通通趕走。可是輪船招商局因屬國民政府官辦,並不買帳,梁、周又派兵抓走船上的大副和輪機長,揚言槍斃,這樣招商局的船才開走。
此地奪碼頭、搶生意而發生的爭執在一百多年中數不勝數,這裡只講了重要的三次,直到1949年武漢解放,爭奪的歷史才結束。
在對兩幫爭鬥的初期,寶慶幫一直處於劣慶。清嘉慶中葉,寶慶幫船民何元侖(何元侖)獻計,運動新化籍待讀學士劉光南出面干預。(何元侖是新化縣黃牛山人,與劉光南同鄉。)恰巧劉光南乘船上京,路過漢口時,徽幫阻其船隻靠岸,將其激怒。劉通過自己的權勢,多方勾結,最後以射三箭的形勢(背靠漢水,向東、西、北三方射箭,以箭落地點為界),劃定了寶慶碼頭上游、下游和內陸的界限,並親書界牌,指定何元侖等二人看守碼頭,將界內的非寶慶船隻船民全部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