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代表中國香港的體育組織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港協暨奧委會)是代表中國香港的體育組織,屬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現時會長是霍震霆

協會簡介


會徽
會徽
港協暨奧委會的前身是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至1950年,1951年正式獲承認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1999年3月8日,正式易名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港協暨奧委會是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及東亞運動會總會會員,並負責籌組香港代表團參加世界性大型運動會,包括奧運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及中國全國運動會。港協暨奧委會合共有74個本地體育總會會員。港協暨奧委會設有1名會長,8名副會長,1名義務秘書長,兩名義務副秘書長和1名義務司庫,總部設於香港大球場側的香港奧運大樓
該會是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的成員,負責安排香港參加奧運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太平洋運動會和全國運動會等大型賽事。該會屬下有72個體育總會,在本港體壇的地位是眾所公認的。

義務委員


副會長鬍法光GBS太平紳士副會長江偉先生
副會長王華生先生副會長湯恩佳先生
副會長劉掌珠太平紳士副會長許晉奎GBS太平紳士
副會長郭志梁先生副會長余國梁太平紳士
義務秘書長彭沖先生,SBS義務副秘書長王敏超太平紳士
義務副秘書長梁美莉教授副會長霍啟剛先生
義務司庫黃良威先生

歷史沿革


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早於1949至1950年期間籌組成立,並於1951年正式獲認可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成員。1999年3月8日,中國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改名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港協暨奧委會)分別為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及東亞運動會聯會的會員,並負責籌組香港代表團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及冬季)、亞運會(夏季及冬季)、東亞運動會及全國運動會。
現時港協暨奧委會合共有74個會員(即本地體育總會),並且是香港體壇的代言人。另外,港協暨奧委會架構非常精簡,分別為一名會長,而下設八名副會長,再加上一名義務秘書長及兩名義務副秘書長和一名義務司庫,組成港協暨奧委會的領導階層。
作為國家奧委會,本會致力於發展推廣體育運動,由義務職員管理並依據社團條例辦事。港協暨奧委會的74個會員其實乃各國際體育聯會和亞洲體育聯會旗下的會員。各體育總會獲授權組織及管理所屬體育項目的本地活動,例如舉辦體育賽事、初學及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活動、組織及甄選運動員參加本地及國際比賽和訓練教練、裁判等等。
透過本會,香港的精英運動員可受惠於奧林匹克團結基金獎學金,資助他們在本地及海外的訓練。另外,在國際體育聯會及體育總會的推薦下,有傑出表現的教練經本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名后,可有機會到海外接受高水平的訓練。於2001年及2003年,霍震霆會長亦分別被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及再度獲選為亞奧理事會副會長;而彭沖義務秘書長及馮劉掌珠副會長於2002年亦分別被推選為亞奧理事會文化及教育委員會和女子委員會成員。
港協暨奧委會及各體育總會的義務職員均屬志願性質,且對所負責的體育範疇有專業知識和了解。他們同時捍衛國家奧委會和各國家體育總會的自主權,保證香港市民可享有高質素的體育及消閑活動。在2003年11月假澳門舉行的東亞運動聯會會員大會上,香港成功申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為香港體育事業揭開了新的一頁。

組織機構


香港體育協會暨奧委會屬下的多個體育總會,本身都是國際體育協會的會員,分别致力發展和推廣不同的體育活動。體育總會由經選舉產生的人員管理,受有限公司或註冊社團條例規管。總會獲授權統籌和進行多種與轄下體育項目有關的活動,例如為初學者舉辦康體活動;培訓精英運動員;籌辦在本港和海外舉行的各類比賽或錦標賽,並審核運動員的參賽資格;以及培訓教練和裁判等。
體育總會還負責執行本港和國際體育規則和規例,並代表香港出席有關國際協會的會議。總會每兩年舉行理事會選舉,理事會成員包括會長、八名副會長、義務秘書長、三名義務副秘書長和義務司庫。港協暨奧委會與屬下體育總會的理事,都是體育界出類拔萃的人士。他們義務參與會務,致力維護體育總會的自主權,並確保本港康體活動質素優良。
香港體育協會與兩個前市政局合辦香港體育節,2008年的體育節則與新成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體育節於二月舉行,為期一個月。協會亦免費為體壇領袖、體育行政人員、教練和技術人員舉辦多項教育計劃。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奧林匹克學院得到美國奧林匹克學院和印第安納大學的支持,免費為多個體育總會舉辦體育管理及體育科學課程和活動。這些教育活動質素優良,內容多元化,吸引了不少香港及世界各地人士參加,更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讚許。
港協暨奧委會正主力籌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2008年奧運會馬術項目全港運動會

組織宗旨


1.在香港推動公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2.推動民意,爭取社會人士支持來促使政府增設更多完善的體育設施,供各運動員使用。
3.審批及執行劃一的法規,藉此鼓勵及監管香港的體育活動,此外並處理任何違例事件,以及協調和或仲裁體育或組織之間的爭議。
4.協調所有本地體育組織,以及本著各方利益與各組織合作。
5.與矢志推廣國際體育競技活動的世界性或個別地區組織結盟。
6.提倡奧林匹克精神─透過運動建立跨越國界和種族的友誼。
7.籌備國際體育賽事及鼓勵更多香港運動員參與。
8.審批代表香港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中國全國運動會、中國城市運動會及所有其他地區及國際性運動會的運動員人選,以及全權負責決定關於香港代表隊的事宜。
9.執行所有其他合法的連帶或有關行動,以實現上述目標。

協會活動


中銀香港第五十一屆體育節開幕
由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的中銀香港第五十一屆體育節是每年香港推動全民運動的盛大活動。2008年,本會十分榮幸再次獲得中國銀行(香港)的鼎力支持,成為體育節的冠名贊助機構,令活動更添色彩。
為貫徹體育節推廣全民運動的精神,2008年將在全港十八區舉辦各具特色的體育活動,鼓勵市民體驗運動的樂趣,提高大眾對體育的熱誠和興趣。為慶祝體育節進入第五十一個年頭,港協暨奧委會於2008年3月15及16日假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行了一連兩日的盛大開幕活動。內容包括:體育運動試玩、運動示範、開幕典禮及文化表演。第五十一屆體育節大使翁嘉茵小姐及黃德森先生亦到場為市民大眾示範及講解運動的樂趣。
隆重的開幕典禮於2008年3月16日假時代廣場舉行,出席嘉賓包括: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先生、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女士、中國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李永鴻先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周達明先生、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彭沖先生及中銀香港第五十一屆體育節籌委會主席周冠華先生。
獎勵計劃及青少年獎勵計劃
為表揚運動員在多項運動會和國際/亞洲錦標賽中為香港取得優異成績,港協暨奧委會於2010年6月22日假奧運大樓會長辦公室特別舉行了「港協暨奧委會獎勵計劃及青少年獎勵計劃2009」的頒發儀式。2009年度之獎勵計劃及青少年獎勵計劃共有33個體育總會獲發由港協暨奧委會儲備中撥出的獎金,分別為港幣1,176,316和港幣297,940,總獎金金額為港幣1,474,256。獲得獎金之體育總會如下:
1.香港業餘田徑總會有限公司
2.香港羽毛球總會有限公司
3.香港籃球總會
4.香港桌球總會有限公司
5.香港保齡球總會有限公司
6.香港象棋總會
7.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有限公司
8.香港單車聯會
9.香港體育舞蹈聯盟有限公司
10.香港劍擊總會
11.香港足球總會有限公司
12.中國香港柔道總會有限公司
13.香港曲棍球總會
14.中國香港空手道總會有限公司
15.香港草地滾球總會
16.香港攀山總會有限公司
17.香港泰拳理事會有限公司
18.香港欖球總會
19.中國香港賽艇協會
20.香港射擊聯合總會
21.香港足毽總會有限公司
22.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23.香港弱智人士體育協會
24.香港壁球總會
25.香港業餘游泳總會
26.香港乒乓總會
27.香港跆拳道協會
28.香港網球總會有限公司
29.香港三項鐵人總會
30.香港排球總會
31.香港舉重健力總會
32.香港滑浪風帆會
33.香港武術聯會有限公司
慈善義賣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香港代表團制服慈善義賣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與adidas全力策動「第五屆東亞運動會」香港代表團制服慈善義賣計劃,並破天荒地將從不公開發售的香港代表團制服公開義賣,為早前受青海玉樹地震影響的災民籌款,藉此將代表團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聯同義賣籌得的善款傳送至當地,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6月4日,第五屆東亞運獎牌得主趙詠賢蔡曉慧林政達及泳壇新星劉彥恩一起參與了在adidas旗艦店舉行的慈善義賣活動,四位代表團成員在場率先擔任義工,並以臨時銷售員的身份,身體力行向市民推廣這次義賣行動,期望為災后重建盡一點力。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香港代表團制服將由今日起,在尖沙咀的adidas旗艦店以「慈善價」發售,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將交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轉交當地災民,作災后重建之用。本會期望透過今次義賣活動,能鼓勵廣大市民與代表團攜手籌集更多善款。
中國香港東亞運代表團於去年12月5日至13日期間舉行的「第五屆東亞運動會」為香港摘下26金、31銀、53銅合共110面獎牌的優秀成績。

工作成果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在每年三月開始,舉辦長達三個月的綜合性體育活動——“香港體育節”。港協暨奧委會亦為各體育界領袖、行政人員、教練及技術人員提供免費的培訓課程。當中最著名的,就是“香港奧林匹克學院”,免費向學員教授體育管理、運動醫學及科學課程、向中學生宣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奧林匹克主義推廣計劃及青少年運動營。在贊助商的支持下,港協暨奧委會自2000年起每年均會舉辦“香港傑出運動員”。
在推廣香港的體育活動方面,該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積極鼓勵其附屬的60個體育總會參加各種國際賽事。該會的目標之一是推廣運動教育,在過去20多年,先後贊助了不少體壇領袖、行政人員、教練、技術人員、運動員前往海外,和在香港修讀課程及出席會議。該會每月開辦有關體育領導才能、體育行政、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等課程,並聯同美國體育學院舉辦體育管理和體育教練課程。
協會派員代表香港參加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每年舉辦的課程,每年亦贊助在本港舉辦多個“團結為奧運”的課程。此外,該會又和俄勒崗大學撟手全辦了5項體育管理周末研究會。該會並聯同多個體育總會和兩個市政局合辦一年一度的香港體育節。這個促進社區建設的大型活動自1958年開始舉辦,每次為期超過兩個月,吸引很多市民參加。
香港為倫敦奧運會投入超過2000萬港幣
倫敦奧運上香港獲一枚銅牌,這是香港歷史上的第三面奧運獎牌,這個成績,令香港上下雀躍不已。在今屆奧運,香港投入了超過2000萬港幣,而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對如何做到體育發展“精英化、盛事化、普及化”並駕齊驅,已經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路線。

精英化

港府為倫敦奧運花出2135萬港幣
這次倫敦奧運會,香港共派出42名運動員參加13個項目比賽,除了奪牌的李慧詩,香港市民耳熟能詳的“五朝元老”黃金寶、打入男子乒乓球團體4強的乒乓球隊等,在14日的返港歡迎儀式上,都受到了香港市民熱烈的歡迎。
14日,香港民政事務署新聞發言人透露,參與這次倫敦奧運,港府透過“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撥出約1700萬元,資助香港運動員備戰2012倫敦奧運會。同時,基金又撥出約435萬元予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以資助特區代表團成員和運動員參與奧運的開支。而隨後的倫敦殘奧會,基金也撥出315萬港幣及243萬港幣作備戰及參加殘奧的開支。
亦即是說,未計殘奧的開支,港府為本次倫敦奧運會花出了2135萬港幣,平均到42名運動員身上,每人為備戰及參賽花了近51萬港幣。
70億助精英運動員成長
“目前香港的運動員中,大部分是全職運動員。”香港體育學院新聞發言人Nicky解釋,香港彈丸之地,只有700多萬人,如何培養精英運動員,根據港府現行的政策,搖籃為香港體育學院。由於精英運動員在體育事業上要取得最佳成效,必須依靠系統化的訓練支持,才能達到高水平的競技表現。
其透露,在對運動員的支持中,財政資助對運動員取得佳績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體院所有的收入中,政府撥款則是主要的來源。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去年7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70億元成立的“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已經投入運作,用以支持香港體育學院(體院)。
體院則通過四項資助計劃,分別向550名精英運動員、其他體育項目的92名運動員、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及香港弱智人士提月協會的57名運動員發放了相關資助。其中,精英培訓資助計劃則撥出款項約3687萬港幣,每名成年及青少年運動員的最高資助額度分別為30萬及7.8萬元港幣。
商界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持也並不手軟,本屆倫敦奧運奪牌的李慧詩,人還未飛抵香港,就已獲得了香港體育學院(體院)和恆生銀行發放75萬港元的現金獎勵。恆生銀行額外撥款港幣100萬元,獎勵在奧運比賽中取得第4至8名的運動員。同時,本次出戰奧運的42位運動員將每人獲恆生“財神金牌”一面。這項“恆生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已發放予優秀運動員的獎金總額超過2700萬港元。

普及化

90億投入體育設施建設
“香港體育發展的策略目標,除了要鼓勵精英運動員追求卓越、提升香港在國際體壇的地位,還要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的文化。”民政事務局新聞發言人解釋,香港的體育發展,除了要“精英化”、“盛事化”,還要“普及化”。
康文署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香港共有41個游泳池場館、93個體育場館、256個網球場、25個運動場及83個草地球場,同時提供19條單車徑或設施,設立了33條步行徑,而為鼓勵長者常做運動,康文署在其轄下239個場地提供908個長者健身站。
過去五年,香港增建和改善的體育設施有四十多項,耗資超過九十億元,包括18億元的香港體育學院重建工程以及多項社區體育設施。大型體育場館的籌劃推動更成為本屆港府的一個重點。探討籌劃多年的啟德體育園區,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體育建設,如今進入了建設與融資方式的研究。
公眾游泳池門票只需19港幣
有了方便運動的體育設施,更需要低水平的收費才能吸引市民健身。民政事務署新聞發言人表示,康文署維持各項體育設施的低收費水平,目的是確保收費釐訂在公眾可負擔的水平,以此鼓勵市民持續進行運動,有助推動“普及體育”。
以香港公眾泳池為例。目前香港由香港康文署管理的公眾游泳池場館共有41個。位於尖沙咀九龍公園的公眾游泳池,處於香港最為繁華的區域之一,門票卻只需19元港幣,兒童、學生、長者和殘疾人士則只需9元,這也是港島九龍區的公共泳池統一價。新界區的公共泳池則在工作日為成人17港幣,到節假日漲至20港幣,比內地大部分游泳池都要便宜。
2009年底“跳水皇后”郭晶晶與本屆奧運會跳水金牌得主吳敏霞,當年曾一起到九龍公園游泳池練習。而本周六,本屆倫敦奧運金牌代表團也將在這個游泳池為香港市民做跳水表演示範。這也是香港推動體育發展“精英化”與“普及化”並駕齊驅的手段之一,用精英運動員的魅力,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運動行列當中。
2010年到2011年度內,港府在各個社區舉辦的各種康體活動,數達36000項,參加者預計有200萬人次,包括各種體育項目的訓練班、體育計劃和比賽,供不同年齡及體能水平的市民參與。除此之外還會通過體育資助計劃,資助各體育總會舉辦體育推廣活動和比賽,該年度的活動會超過10000項,參加者預計約70多萬人次。
本次倫敦奧運會花出2135萬港幣
70億發展基金助精英運動員成長
90億投入體育設施建設

奧運港牌榜


奧運會運動員項目獎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滑浪風帆金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李靜高禮澤乒乓球男子雙打銀牌
2012年倫敦奧運會李慧詩單車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