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又稱周召(shao)共和,國人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逃跑,政權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為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參見:國人暴動
周厲王
厲王逃亡在彘后,這時,周朝東邊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了鎬京。於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厲王的舊臣請衛武公暫時代行執政,自己和另一個大臣周公(周公旦的後代)等組成奴隸主貴族會議輔政。因為衛武公名和,他的封地在共(河南輝縣),因此又稱共伯和。 (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便從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紀年。這也使中國的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紀年。按照中國傳統紀年,自共和時期開始,中國的中原歷史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體系。
國人暴動后,周王朝中央政權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下,王位虛懸十四年,其間周召行政與諸侯干王位是並存於中原大地的。這種紛亂狀態一直持續到宣王即位,周王才又一次獲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宣王並非厲王長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共和時期局勢混亂的結果。
厲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前的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進行推斷,十分的模糊。
以史記為首的正史傳統說法卻是,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其中召公謚穆,名虎。至於這個周公被清代學者斥為偽書的《今本竹書紀年》則說是周定公。
但是,孔穎達的《史記正義》則認為共伯與和是兩個人,共伯是衛釐侯太子,而和是他的弟弟。和攻共伯,共伯入衛釐侯墓道而自殺,而和立為衛國國君,是為衛武公。也就是不承認共伯和的存在。
二相共同執政周公
根據彝銘分析升職時間應在周厲王三年至五年期間。《師(詈犬)簋》銘文載,“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謂“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無法與厲王紀年正月丁亥日對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紀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則正恰初吉,一些學者據此判定簋銘“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共和行政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後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說,共和行政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