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葯院

歷史文化

御葯院yù yào yuàn

官署名稱,宋太宗至道三年(977)始置,隸屬入內內侍省,掌按驗秘方,秘製藥劑,以備皇帝及宮廷需用。勾當官無常員,以入內內侍省宦官充任。崇寧二年(1103)併入殿中省

金屬宣徽院。掌為皇帝準備葯,有提點、直長,以親信宦官充任。

元屬太醫院。掌接受各地各族進獻珍貴藥品,製造湯藥。達魯花赤、大使、副使等官。

初始職能


北宋太宗三年,將尚藥局的內葯院更名為“御葯院”,隸屬內侍省,崇寧二年又改歸殿中省。這樣便形成了尚藥局、御葯院共同供奉御葯的局面。御葯院以入內供奉官掌管。宋徽宗二年,增置內臣監官為御葯院的奉御,以院官使為醫師,以醫官使為御醫;醫官副使為醫正,醫官為醫佐;雜役秤子、搗碾子類為葯工。
御葯院主要職能有:保管、加工、炮製國內外進貢到宮廷的藥物,組織採購藥材;奏敕出使頒賜施散藥物,若大臣有病,皇帝常派出御葯院的醫官前去賜葯,在疫病流行之時,御葯院也經常和翰林醫官院共同派醫官赴災區送葯;有時御葯院掌禮文兼受行典禮及貢舉之事;御葯院和尚藥局共同負責御葯的供奉。御葯院之設立,使得北宋全國性藥材管理工作獲得加強,這與設立翰林醫官院同樣是北宋醫藥管理機構改革的成果。

歷史沿革


金朝宮廷內設有尚藥局、御葯院,其中尚藥局隸屬宣徽院。金朝攻佔北宋汴京,擄回宋徽宗、宋欽宗的同時,還擄回北宋宮廷的諸科醫生數百人,還有不少醫書及藥品,其中僅北宋太醫局的靈寶丹便有28700貼。
元朝初期,隨著貢來的藥品增多,遂在至元六年設立御葯院,負責管理藥品製作及儲存,“秩從五品,掌授各路鄉貢,諸蕃進獻珍貴藥品,修造湯煎。”這時仍然設有尚藥局,後來由於尚食局和尚藥局常在葯膳方面發生聯繫,故在至元二十年(1354年)省並尚藥局為尚食局。此後御葯院和太醫院共同形成了元朝醫藥管理的最高機構。
明朝未設御葯院,而設有御藥局,后改稱聖濟殿,清朝設御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