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館詞林
文館詞林
《文館詞林》是唐高宗朝中書令許敬宗奉敕編纂的一部大型詩文總集,自唐高宗顯慶三年(658)成書之後,一直深藏中秘。因為是敕修之書,加以千卷巨制,在印刷術尚未盛行的唐代,自然流傳不廣。宋時已散佚殆盡,僅有少數幾類單行本見於著錄。但在東鄰日本尚有殘本多種傳世,近代國門開放以後陸續回傳中土,並先後有《粵雅堂叢書》本、《古逸叢書》本、《適園叢書》本、《叢書集成》本及董康影印本、楊氏成都刻本等輾轉刊刻。
總集名。唐代許敬宗奉敕編纂。本書1千卷,分類纂輯先秦至唐初的各體詩文。原書宋初已散佚。民國間烏程張鈞衡輯刻《適園叢書》,據《古逸叢書》及他人在日本借得之書,共23卷(附“殘簡二卷”),共得完整詩文(西漢至後梁間)347篇,收入其叢書第三集中,它是此書輯佚篇幅最多的本子。因原書殘缺,其類目已不可考,據存卷有“四言”、“碑文”、“詔”、“雜”(如誡勉、貢舉、除授、黜免等)。今存各卷,有的已嚴重殘缺,如卷六百六十五,目錄29篇,僅存前3篇。僅今存23卷,據目錄計,約缺百篇上下。今存雖僅原書百分之二,但因其所載唐以前人詩文居多,其間雖略有見於史書、《文選》及本人文集者,而其不傳者殆十之八九。且此書殘本自日本傳入中國,已是清末。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時未及見,更遑採錄,故不少前唐人詩文,僅賴此傳世。此書因被時人稱為“藝林瑰寶”、“稀世之珍”。此書有《佚存叢書》、《粵雅堂叢書》本(殘4卷)、《古逸叢書》本(存14卷)、《適園叢書》本(存23卷)、《叢書集成初編》本存18卷)。
1969年,日本古典研究會就日本國內所能見到的全部《文館詞林》傳本(包括弘仁本的影鈔本、摹寫本、摹刻本及中土傳刻本)悉數搜羅,擇善而取,匯為《影弘仁本〈文館詞林〉》影印出版,是為迄今為止存世的日藏《文館詞林》傳本的集成之作。但因種種原因,此書在中國大陸少有流傳,學術界難於取用。有感於此,羅國威先生自20世紀80年代起著手《文館詞林》的整理,最終完成《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
宋朝曾廣徵天下佚書,《高麗史》宣宗八年(1091,宋元祐六年)條記云:“李資義等還自宋,奏云:帝聞我國書籍多好本,命館伴書所求書目錄授之。乃曰雖有卷第不足者,亦須傳寫付來。”這份“求書目錄”完整地保留在《高麗史》中,凡128種,其中集部21種,“《文館詞林》一千卷”名列其中(參見王勇、大庭修主編《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典籍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這是宋代《文館詞林》已經失傳的明證,更是流傳海外的《文館詞林》漫漫歸程的開始。
東傳日本的《文館詞林》1000卷,最早見於《本朝見在書目錄》(成書於876—884年間)的著錄,原本不知所終(一說現存卷六六五末有“儀鳳二年五月十日書手呂神福寫”題記者,即唐鈔原本)。據弘仁本卷末題記,可知現存者為日本嵯峨天皇弘仁十四年(823,唐穆宗長慶三年)校書殿轉鈔本。此書在日本同樣屬於皇室藏書,流傳未廣。承平年間(931—937)成書的源順《倭名類聚鈔》序云:“是故雖一百帙《文館詞林》……而徒備風月之興,難決世俗之疑。”(《唐文拾遺》卷七二)可見其時百帙千卷的《文館詞林》尚未散佚。此後逐漸流散,並被佛徒利用背面鈔寫佛經疏釋,憑藉背面的佛教文書在名山大剎中流傳。
《文館詞林》經過了數百年的沉寂,於江戶時代(1603—1867)重顯於世。據日人源弘賢《文館詞林》題跋(董康《書舶庸譚》卷三,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著名漢學家狩谷掖齋於寬政九年(1797)購得《文館詞林》卷六六八,並已獲知在京畿古剎尚存卷三三八、卷六六五。真正引起公眾的注意,要到林衡(述齋,1768—1841)《佚存叢書》的編輯出版(成書於1799—1810年間)。此書收入中土久佚的古籍17種,其中有《文館詞林》六六二、六六四、六六八、六九五共4卷。《佚存叢書》的回傳中土,適逢乾嘉樸學興盛之際,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高度重視。阮元《揅經室外集·四庫未收書提要》卷二《文館詞林四卷提要》,對古代史志中的相關記載首次作了全面的勾稽考證。清咸豐三年(1853),《粵雅堂叢書》第十二集據《佚存叢書》本收入《文館詞林》四殘本,這是中國第一個《文館詞林》刊本。後來《佚存叢書》在中土又曾先後兩度重刻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