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神祇的結果 展開

神祇

漢語辭彙

神祇,漢語辭彙。拼音:shén qí,釋義:1、天神與地神。2、謂司中、司命、風師、雨師。3、泛指神靈。

簡介


神祗(zhī)系對神祇(qí)的誤用,凡表“地神”義或泛指神靈意義的都應寫作“祇”而不是“祗”。

引證解釋


1、天神與地神。
《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祇。”孔 傳:“並告無罪稱寃訴天地。”
《史記·宋微子世家》:“今 殷 民乃陋淫神祇之祀。”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天曰神,地曰祇。”
韓愈 《與孟尚書書》:“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誣也。”
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八回:“當下儐相贊禮,全羽 與 瓊英 披紅掛錦,雙雙兒交拜神祇,后拜 鄔梨 假岳丈。”
2、謂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乃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鄭玄 註:“天之神祇,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3、泛指神靈。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吾自 禹 之後,承 元常 之德,蒙天靈之祐,神祇之福,從窮 越 之地,籍 楚 之前鋒,以摧 吳王 之干戈。”
晉 葛洪 《神仙傳·郭璞》:“向見日月星辰之精靈,五嶽四海之神祇。”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木工蔡榮》:“﹝ 榮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潛祝土地,自總角至於不惑,未嘗暫忘也。”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上祭天,下祭地,中祭神祇。”
馮至 《伍子胥》:“他們懷念著故鄉的景色、故鄉的神祇,伍尚 要回到那裡去…… 子胥 卻要走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