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蕀

百合目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

商蕀。草名。《爾雅.釋草》"髦,顛蕀"晉郭璞注:"細葉有刺,蔓生,一名商蕀。《廣雅》雲:'女木也。'"《本草綱目》作"顛棘",謂即天門冬。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天虋冬》。天門冬為多年生攀緣草本,全株無毛;花期5~7月,果期8月。一般在秋、冬季採挖,洗凈,除去鬚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曬乾備用。葉狀枝的形狀、大小有很大變化,但可以根據莖攀援有刺;葉狀枝一般每3枚成簇,扁平或稍呈銳三稜形;花梗較短;根的中部或末端具肉質膨大部分等特徵,區別於其他種類。

形態特徵


商蕀
商蕀
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紡錘狀膨大,膨大部分長3-5厘米,粗1-2厘米。莖平滑,常彎
曲或扭曲,長可達1-2米,分枝具棱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於中脈龍骨狀而略呈銳三棱形,稍鐮刀狀,長0.5-8厘米,寬約1-2毫米;莖上的鱗片狀葉基部延伸為長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較短或不明顯。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綠色;花梗長2-6毫米;關節一般位於中部,有時位置有變化;雄花:花被長2.5-3毫米;花絲不貼生於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佈範圍


中國、朝鮮、日本、寮國和越南等地。

主要價值


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有滋陰潤燥、清火止咳之效。

綜述

圖片
圖片
商蕀(jí),《爾雅·釋草》:“髦,顛蕀”。註:“細葉有刺,蔓生。一名商蕀。”郝懿行疏:“本草雲天門冬。”《本草綱目》釋名:顛棘,又稱天門冬。虋(mén)冬、天棘、萬歲藤、顛勒。又,“天門冬”條後有“百部”,釋名:野天門冬。實則天門冬和百部,在古人那裡本為同一種植物(見下圖,采自《本草綱目》)。其名稱天,天之本義指人的頭部,準確地說就是人的眉骨以上半球體的顱骨,俗稱天靈蓋或腦瓜蓋(見天字說解),它位於人體最上處且呈半圓形,以此比植物中最上部呈半圓形的種類為天,故稱天門冬。天又引申為顛,所以又稱為顛棘,棘指其莖上之刺。稱之為冬,冬是螽的本字,是古人觀察螞蚱產卵而創造的文字(見冬字說解),一有短刺義,二有紡錘體的卵形義。天門冬不但有短刺,而且其根部所結的塊徑,不但多,還是紡錘體狀,半透明,與蝗蟲的卵很相似,故而古人以蝗蟲產卵作比,稱之為天門冬。此說法還可以得到旁證。《本草綱目》有草藥叫麥門冬。其根有數根,每一根都有數個半透明的紡錘體狀塊莖相連,所以也稱冬;這種塊莖也象麥粒,故又名麥門冬(見下圖)。天門冬和麥門冬又都稱為虋冬。《爾雅》郭璞注引《三蒼》云:“梁,好粟也。”好粟則籽粒飽滿、透明,天門冬和麥門冬的根部塊莖皆象好的米粒,故稱為虋。字讀音為門,李時珍曰:“俗作門冬,便於字也”。可從。天門冬又稱顛勒,勒者繩義(見勒字說解),天門冬的莖作藤條狀,且上部彎曲,如繩套,所以又稱勒。
綜上所述,天門冬的各種稱謂,均與其自身屬性有關。可以斷定,因其莖象滴漏上有刻度的刻箭,所以稱商蕀,商即刻度,蕀即棘、刺也。又稱百部,是因為刻箭上的刻度之數常以一百為標準。

功效

塊根(天門冬):甘、苦,寒。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
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白喉。
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內服:煎湯,2-4錢;熬膏或入丸、散。虛寒泄瀉及外感風寒致嗽者忌。
治肺癆:多兒母、百部、地骨皮各15克,麥冬9克,折兒根30克。煨水或燉肉吃。

藥理作用

中藥材使用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該藥材(根)性平,味苦,無毒。具有以下藥理作用:
(1)抗氧化、延緩衰老天門冬提取物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天門冬多糖有清除自由基及
抗脂質過氧化活性。
(2)降糖天門冬降糖膠囊能明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
(3)抗菌煎劑體外對炭疽桿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類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4)抗腫瘤體外試驗(美藍法及瓦氏呼吸器測定),天門冬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脫氫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能抑制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的呼吸。
(5)鎮咳祛痰經動物試驗驗證,有鎮咳和去痰作用。

營養成分

塊根含澱粉33%,蔗糖4%及其他多種營養成分。天門冬全草含天冬醯胺(天門冬素)、β-谷固醇、固體皂苷、黏液質、糖醛衍生物、17種氨基酸、豐富的維生素、無機元素、豆固醇、內酯、黃酮、蒽醌及強心苷等成分。塊根含瓜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19種氨基酸、β-谷固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葡萄糖果糖。塊根尚含多種低聚糖: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7-8月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色時採收,搓去果肉,清洗乾淨,選籽粒大、飽滿、烏潤發亮的作種。春播在3-4月;秋插在8-9月,在無霜或霜期短的地區,以秋播發芽率高,生長健壯。春播種子用2-3倍濕沙貯藏過冬;播種前選蔭蔽度30%樹下作畦,也可搭棚遮蔭。於畦面開橫溝,行距17-20cm,播幅8-10cm,深3.5cm;將種子勻撒溝中,蓋細土或混有草木灰的土雜肥,再蓋薄草保濕。培育1-2年,在10月或春季萌芽前移栽,行株距(30-40)cm×(20-25)cm。分株繁殖,3-4月植株未萌發前,將根挖出,分成3-5簇,每簇有芽1-2個;穴栽,每穴1簇,行株距30cm×(20-25)cm,保持濕潤,10-15d出苗。

田間管理

每年進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月,追施人畜糞水,也可適當施用硫酸銨和尿素;第3次在9-10月,施土雜肥。當蔓莖長到50cm左右時,設支架或支柱,使其纏繞,以利生長。

病蟲防治

短須蟎,5-6月為害葉部,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