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館鎮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下轄鎮

東館鎮,隸屬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位於撫州市東南部,東館鎮全鎮通行撫州贛語。北界嵩湖鄉,東南與騰橋鎮相連,西南與河埠鄉相接,西北與崇崗鎮為鄰。昌福鐵路、福銀高速公路、金撫高速公路和撫城公路構成了四條南北交通的大動脈。素有臨川南大門之稱,鎮政府所在地,距市政府所在地20公里。地處低丘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邊緣的馬鞍山海拔207.2米,為全鎮的最高點。東北邊的西溪港西堯家海拔40.5米,為全鎮的最低點。轄區面積83平方千米,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2018年末,東館鎮轄區有戶籍人口2.15萬人。全鎮有8個自然村,1個園藝場,96個村民小組,版圖面積81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5平方公里,鎮域人口2.05萬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鎮區人口5100人。

東館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無籽西瓜、南豐蜜桔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為主。2018年末,東館鎮境內有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家。

歷史沿革


1958年為東館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東館、橋下、下龔、下張、錢家、白竹、站上、西溪、玉湖、劉村、嵩源11個行政村。1999年撤鄉設鎮。(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1個園藝場,69個自然村,96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館鎮地處低丘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邊緣的馬鞍山海拔207.2米,為全鎮的最高點,東北邊的西溪港西堯家海拔40.5米,為全鎮的最低點,鎮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8.8℃,無霜期275天,年降水量1862.8毫米。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川環。憑藉著數不勝數的青山綠水、精製風光,臨川在歷史上曾吸引過無數的文人墨客,象名聞天下的王羲之、謝靈運、顏真卿曾鞏陸遊等等,都曾到這裡“揮毫水上,詠哦山間”。
東館鎮地處撫州城區東南方向,距撫州市區約20千米,距臨川區政府所在地上頓渡約26千米,北界嵩湖鄉,東南與騰橋鎮相連,西南與河埠鄉相接,西北與崇崗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2千米,總面積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館鎮地處低丘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邊緣的馬鞍山海拔207.2米,為全鎮的最高點。東北邊的西溪港西堯家海拔40.5米,為全鎮的最低點。

氣候

東館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5.1℃,極端最低氣溫-5℃(2008年1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9.3℃。
東館鎮於江西臨川的東南部,有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有宜黃水,有崇仁河、雲山河,有芙蓉山縱橫點綴,靈動多姿,氣象萬千。東館鎮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沛,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臨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吳越文化交匯於此,中原、閩粵文化滋潤其中。秀美的風光,發達的農業,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燦爛的臨川城鎮文化。

水文

東館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夢港河,從南向北流至撫河,境內長10千米,流域面積2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東館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風災、冰災等。水災年平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7月。
東館鎮風景
東館鎮風景

行政區劃


鎮政府所在地為東經116°27.6、北緯27°49.7。東館鎮11個村委會、1個園藝場,93個村小組,69個自然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75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245人。東館鎮轄東館街居委會、東館村、橋下村、下龔村、下張村、白竹村、站上村、玉湖村、劉村、錢家村、嵩源村、西溪村、梅林園藝場。
截至2020年6月,東館鎮下轄1個社區及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館村撫城北大道1號。
東館鎮區劃詳情
東館街社區東館村橋下村下龔村下張村
白竹村站上村玉湖村劉村村
郵編:344124
代碼:361002113
~001東館街居委會
~200東館村
~201橋下村
~202下龔村
~203下張村
~204白竹村
~205站上村
~206玉湖村
~207劉村村
~500梅林園藝場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總人口2.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26人,另有流動人口400人。總人口中,男性1.09萬人,佔54.4%;女性9192人,佔比45.6%。2011年,東館鎮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6.1‰。 
2017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常住人口2.17萬人。 2017年底總人口21294人,5688戶(其中非農746戶,1273人),鎮區人口5300人。有低保戶532戶848人(其中精準扶貧戶152戶343人)。 
2018年末,東館鎮轄區有戶籍人口2.15萬人。

政治


全鎮共有18個黨支部,776名黨員(其中農村黨支部9個,農村黨員644名),現有村(居)委會幹部42名。市人大代表1名(黃利元)、區黨代表4名(周雪榮、李友高、郄耀明、李雪剛),區人大代表4名(徐光明、朱婧芳、黃慧、廖光輝)、鎮人大代表53名,區政協委員1名(姚鳳蘭)。 
全鎮機關編製總數49個(其中行政編25個,事業編24個)。實有鎮幹部職工65人(其中行政編22人,事業編43人)。財政供養人口384人,其中鎮85人(在職65人,退休18人,遺屬2人),衛生院43人(在職35人,退休6人,遺屬2人),教師256人(在職教師158人,退休教師82人,遺屬16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末,東館鎮轄區有企業72家,企業從業人員1237人。
東館鎮山地7.3萬畝,其中林果地為64995畝,林地以濕地松馬尾松杉木林為主,果地以柑桔、桃、梨、柿等為主,山地土壤為紅壤酸性,森林覆蓋面積為89.03%。
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1462萬元,比上年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4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增長11%。2012年,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管理先進單位、全市信訪維穩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被省委宣傳部評為江西省十大魅力鄉鎮。 

工業

2017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工業企業8家。 
2018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工業企業8家。
東館鎮招商引資效果顯著。東館鎮利用糧管所廢舊廠房為工業載體,吸引眾多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同時著力打造東館小微企業創業園。該創業園總規劃面積400畝,家宜電子、嘉臨化工、龍邦木藝、永興米業、龍海實業等企業紛紛落戶,全鎮有大小企業30餘家,並建立了全區鄉鎮級工業展示廳。 

農業

2011年,東館鎮生產糧食2956.8噸;生豬飼養量1.58萬頭,年末存欄0.88萬頭;牛飼養量0.42萬頭,年末存欄0.41萬頭。
鎮主要以種植水稻、無籽黃瓤西瓜(約3000畝)為主,下龔、橋下兩村有小面積種植燈芯草,山地經濟作物主要有南豐蜜桔(約9800畝)、油茶(約1600畝)、栽種少量梨桃等果樹,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 
全鎮單季種植水稻100畝以上大戶約有10餘戶。有生豬養殖場11家(其中東館村1家、白竹村4家、下龔1家正在搬遷、下張1家、橋下1家、站上2家已環評、劉村1家已環評)、蛋雞養殖場14家(其中下張村4家已環評1家,劉村7家已關停1家,玉湖1家,橋下1家、站上1家)。 
農田灌溉方式以水庫流灌為主,現有小型水庫四座,豐水期水面達1880畝,山塘水庫143座,豐水期水面達2860畝,以提灌為輔,利用湖港河流之水,現有裝機容量140千瓦。農業特色以綠色種植為主,主產品有水稻、無籽西瓜、甘蔗、蔬菜、花生、大豆等,無礦山開發、造紙、化工等污染嚴重企業,全鎮生環境良好,山川秀麗,水質清澈,空氣清新。工業企業主要有天虹木業有限公司、建材板廠、玩具廠、大、中型糧油加工廠、蔬菜水果加工廠,畜牧養殖場,花卉基地和汽車運輸等企業。東館鎮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常年富餘勞動力1500人左右,還有農閑時的大量富餘勞動力,勞力工價具有比發達地區低成本的優勢。東館鎮治安環境良好,村風民風純樸,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各級組織的重視,村民居民熱情好客,舉止文明。東館鎮豐富的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吸引了一批獨具眼光的投資商到東館來投資開發,已有上海多木綠地公司、上海康高園林公司、江西福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閩贛彩印包裝有限公司,香港天順農業生態開發等一批有實力、有發展前景的招商引資項目在東館安家落戶,並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商貿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商業網點43個,職工310人。2011年,東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62億元,比2010年增長8.1%。 
2018年末,東館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1家。 

金融

2011年,東館鎮各類存款餘額達8729萬元,比2010年增長4%;各項貸款餘額達1659萬元,比2010年增長2%。

特色經濟

東館鎮無籽西瓜全省聞名,年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無籽西瓜的質量獲得全省西瓜甜果評比金獎,創出了品牌。黃梔子5000畝,花卉苗木1000畝,無籽西瓜10000畝,大棚蔬菜600畝。無籽西瓜經濟已成為東館鎮一大支柱經濟產業。

交通


東館鎮有鄉村公路11條,總長45千米。福銀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5.5千米,雙向4車道,境內有出入口。316國道過境,境內長10.5千米。
東館鎮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向莆鐵路、銀福高速、撫城公路和正在建設的金撫高速構成了四條南北通的大動脈,為東館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東館鎮交通
東館鎮交通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幼兒園(所)5所,在園幼兒200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11所,在校學生2470人,專任教師1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16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各類科技人才0.51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11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12萬人,技能人才0.23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05萬人。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文化站1個,村有文化活動室和農民書屋8個,藏書1.6萬冊。 

體育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體育場地1個,40%的行政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衛生院1所,專業衛生人員34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4人。 
2011年,東館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8萬人,參合率98.2%;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9‰、5.1‰、2.8‰。 

社會保障

2011年,東館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戶,人數43人,支出10.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月人均180元,比2010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人次,共支出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
2011年,東館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1戶,人數766人,支出82.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100元,比2010年增長34.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10.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6人,支出7.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2人次,共支出3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城鎮建設

2017年末,東館鎮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517公頃。
東館鎮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我鎮持續加大城鎮建設投入,著力打造“兩縱兩橫”的示範道路,實現了兩縱(撫城公路和東館老街)兩橫(東嵩公路和政府大道)路面綠化、亮化、美化、硬化;打造以“東方花苑”商住房為首的幾個精品居民住宅小區,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吸引周邊農民向集鎮靠攏,城鎮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 
東館鎮城鎮建設成效顯著,編製了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鎮區建設嚴格按規劃實施,鎮區建設管理機構健全。小城鎮的建設規劃工作有特色:一是形成了兩縱兩橫的城鎮建設框架,兩縱即撫城公路和東館老街,兩橫即東嵩公路和政府大道;二是正在規劃建設撫城公路和銀福高速之間的城鎮擴展建設使撫城公路成為鎮區的主要交通動脈,銀福高速成為鎮區建設的邊緣動脈;三是鎮區內現有江西省重點建設項目,撫州市500千伏變電站,有撫州市殯儀館正在開工建設,與這兩個項目為中心正在規劃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四是東館鎮擁有南半區最大的農貿市場,該市場已經進行翻新改造,改原來的棚架式結構為鋼混結構,到2010年春節即可投入使用,將成為南半區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五是鎮區內城鎮建設效果顯著,路面全部實現硬化,下水道暢通無阻,各種線路安裝規範有序,建立了城鎮垃圾中轉站;六是建立了工業園區,原糧管所廢舊廠房翻新改造吸引眾多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招商引資效果顯著。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館鎮轄區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268份、期刊113冊,業務收入17萬元。 
2011年末,東館鎮行動電話用戶達442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9%。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5萬元。

代表人物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北宋著名詩人,臨川城南人(今屬江西省撫州市東館鎮烏墩謝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宋代與饒節汪革、其兄謝逸,並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著有《謝幼盤文集》,《竹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