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博
高級工藝美術師
高公博,1949年出生於浙江樂清。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首屆浙江省民間優秀文藝人才,首屆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副主席,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樂清市文聯副主席。
劉國通與高公博
2013年獲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
1965年考進了樂清黃楊木雕廠,開始從事黃楊木雕藝術創作,1978年師從浙江美院周輕鼎教授,1988年被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89年被國家輕工業部聘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委,1989年至今連續四輪被溫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專業拔尖人才”稱號,1993年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作品《蓑翁》等先後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希望杯”獎、“劉開渠根藝獎”金牌獎等幾十項國家級大獎。1994年,他創作的根、劈雕作品被文化部選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美術館參加國慶四十五周年展覽,並應邀進行現場技術表演。2001—2002年,應邀赴希臘、法國、阿聯酋、澳門進行文化交流與作品展覽及現場技藝表演。2004年,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博士在北京接見了高公博並收藏了他的代表作品仿古木雕《敦煌飛天》。《蓑翁》、《濟公》、《酒不醉人人自醉》3件作品被永久保存於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1999年人民日報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了《高公博黃楊木雕》藝術展。與此同時,作品被國家選送到美國、日本、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覽。
高公博
代表作品還有《紅綢舞》等優秀仿古木雕作品。著有論文《論黃楊樹根雕的創作藝術》、《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和《劈雕藝術創作雜談》等。
1986年,高公博計劃創作《濟公百態》,連續三年,將國人心目中那位外丑內美、寓庄於諧的濟公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他創新道路上承前啟後之作。一年冬天,他偶然發現鄰居家一塊被棄之灶堂的畸形樹根形狀獨特,他不斷琢磨著,樹根終於與濟公手舞足蹈的形象合為一體。隨著一件新作品的誕生,他想到變革雕刻用料。傳統雕刻用料,必須直而無縫,且無疤節,扭曲的根部被拋棄。他反其道而行之,棄直取曲,重視疤節,巧妙利用奇美的天然曲線與疤痕節孔,只作“點睛”式的雕刻,努力做到天人合一。數件黃楊木根雕作品誕生了,如《寶琴踏雪尋梅》等。此類作品大異於傳統黃楊木雕,完全是他自己的藝術。
高公博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的黃楊木根雕精品《同一個夢想》被中國奧委會收藏,這件作品將作為永久館藏被中國體育博物館珍藏。這件黃楊木根雕作品根據材料的特殊結構進行構思。左邊的希臘女性和右邊的中國女性交接火炬,共同相擁高高舉起火炬,象徵發展體育、渴望和平、熱愛友誼的心靈祝福。作品以浪漫與具象相結合的藝術造型,巧妙運用鏤、劈、敲、鑿雕刻技法,鑄就《同一個夢想》的主題。“在中國舉辦奧運會,是中國人多年來的夢想。”高公博說,開展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表達奧運期盼和美好祝願的最好方式。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中國奧委會新聞委員會主任張海峰評價說,這件作品將世界奧運會的歷史和北京奧運會相連結;將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友誼相連結;將東西方文化相交融,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作品。
高公博
劈雕藝術品《蓑翁》、《濟公》、酒不醉人人自醉》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高公博是個閑不住的人,他並不滿足於劈雕藝術的成就,積極探索創作材料的多元性和藝術品位的個性化。古話說:“朽木不可雕”,它們腐蝕、開裂,卻在高公博的眼裡“復活”了,他利用“朽木”飽經風霜的表情,根據它的自然姿態,還它們以藝術的生命。高公博稱它們為“天然根意造型雕”。《塞外啼聲》、《走出戈壁灘》、《點石成金》等充分利用枯木自然裂紋,進行藝術創作,表達了藝術家對滄桑歲月詮釋。高公博豐富了木雕藝術的內涵,使人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內心世界對人生的感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日前首次以黃楊木雕成功再現《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大名著(首組7件)。高公博進一步拓展創作思路,決定以黃楊木雕再現《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大名著。為此,他從幾十萬斤黃楊木中選取800年至1000年樹齡的上等原材,一改傳統黃楊木雕單一、靜止定格的雕刻、造型手法,首次以大件整體群雕和動態形式表現四大名著的主要人物和經典故事。如今已創作成功了《西天取經》《齊天大聖——花果山》《武松大鬧飛雲浦》《智取生辰綱》《關公黃忠雙雄會》《真假李逵》《三英戰呂布》等7件作品,歷時一年。
高公博對黃楊木雕藝術的執著追求,使他成為一代藝術大師,人們常常驚嘆他的藝術創造力,他的創作激情。那麼,高公博究竟處在怎樣的創作狀態?為什麼他總能從傳統藝術中發散開去,別出心裁,匠心獨運!
人們都知道高公博黃楊木雕的藝術成就,而他的書法藝術水平也不在名家之下。高公博對書法藝術也是愛之所至。他認為,書法藝術與黃楊木雕藝術,可以互為借鑒的,運刀與運筆,輕重與急緩,無不相通。他在書法藝術上得到了不少的樂趣和啟迪。他還有一個僻好是讀書,歷史的、現代的、中國的、外國的,都在他的視線之內。
他曾經多年探索。他從廢棄的樹根中發現了美的意境。藉助根的天然狀態進行點睛之作,使他大獲成功,並獲得劉開渠的根藝獎。受根雕的啟發,他首先創造了“劈雕”藝術,他巧借黃楊木剖開后的自然紋理走勢,採取“粗中有細”的對比手法,精雕人物的面部情,細膩生動,眉目傳情。劈雕,轟動了工藝美術界,評價他的劈雕“走出黃楊木雕數百年的局促”。
方江鴻,高公博,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