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庭

廣州市知名歷史建築之一

“楚庭”,位於廣州越秀山南麓百步梯上(越秀公園內)。現在廣州市越秀公園內,中山紀念碑下面有一個石牌坊,始建於清朝順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清朝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重建,牌坊正面(東面)書“粵秀奇峰”,其背面書“古之楚庭”。

建設背景


由來

“楚庭”(或稱楚亭),是傳說中中國廣州最早的名字。相傳周夷王八年(前887年),楚國國君派人來到今天廣州,為紀念粵、楚人民來往的友誼,特設置“楚庭”紀念。現在越秀山百步梯東側,有一個刻著“古之楚庭”的石牌坊,記載了這個史實。
楚庭是廣州的別稱,通常被認為是廣州建城之始。據方誌記載,古代南越“臣服於楚”,故廣州有楚庭之名。至今,廣州市越秀山頭尚有清代建立的“古之楚庭”石牌坊存在。至於“楚庭”(或作楚亭)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一、有的說,楚庭是城市。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州城條引唐《通曆》:“楚伐楊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
楚子熊渠伐楊越事見《史記·楚世家》:“周夷王時,熊渠興兵伐庸、楊越,至於鄂地(今湖北武昌縣東的鄂城縣)。”他的足跡還未越過荊州。直言之,周夷王進(公元前九世紀)楚的勢力還未到達今湖南境。至於“楊越”一詞,古籍中往往是泛指百越之地。如《史記·南越列傳》的“略定楊越”。古屬楊州,所謂“揚州之南,越地也”;又如《史記·貨殖列傳》“而楊越多焉”。這泛指百越之民。還有“南海”一詞,也是對南方各族居地的泛稱。《國語·楚語上》有“撫征南海”一句,這個南海指的是江南地。又如《左傳·僖四年》:齊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也’”。這個“南海”是指我國江南的廣大區域而言,因此,“伐楊越”事無論從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的內容來說,都與嶺南的南越毫無相干。《通曆》的原文我們未得見,僅就引文而論,也不能證明“南海事楚”的“南海”指的就是廣州。顧祖禹把它寫入廣州城條內,以致將廣州城市的興起提早到西周時期,楚庭成了廣州最早出現的城市的名字,這是前人在地理概念上的模糊而產生的誤解。
二、有的說,楚庭是宮室。屈大均《廣東新語·宮語》楚庭條:“越宮室始於楚庭。初,周惠王賜楚子熊惲胙,命之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於是南海臣服於楚,作楚庭焉。……地為楚有,故築庭以朝楚。”
屈大均認定楚庭是南越最早的宮室建築。他引證的周惠王賜楚子熊惲胙事,亦見《史記·楚世家》。原文只是說:“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這個“南方夷越”指的是哪個族?地望在哪裡?對姬姓來說,楚本身就是一個少數族,楚王也自稱蠻夷。境內種族眾多,主要是南蠻、東夷西戎越族。夷在東,越處江南、楚對夷越用兵,一下子把版圖擴大到地方千里。原文本身就帶有誇張的語氣。不妨用考古資料驗證一下,看看當時楚國的勢力已經到達什麼地方。楚成王熊惲在位時(前671—前626年)正是春秋中葉之初。據考古資料得知,新中國成立后在湖南境內發現的一百餘座早期楚基,年代屬春秋中期,分佈地點主要集中於長沙,再往南則為數甚少。就整個湖南地區來說,已發掘楚墓有兩千餘座,其年代至今仍未見有屬於春秋早期的。雖然往南的湘潭、湘鄉衡陽等地已發現有春秋早期的墓,但不是楚墓。這就表明春秋中期楚的勢力只到達湖南長沙一帶,還未到達南嶺。約當楚悼王時,楚的勢力才控制今湖南全境。屈大均以為“南方夷越”就是嶺南的南越。為什麼“越宮室始於楚庭”?屈氏以“地為楚有”作為理由,而得出“築楚庭以朝楚”的結論性解釋,未免牽強一點。
三、有的說,楚庭是官衙。王謨《漢唐地理書鈔》引晉裴淵《廣州記》:“廣州廳事樑上,畫五羊,又作五穀囊,隨羊懸之。云:‘昔高固為楚相,五羊銜谷萃於楚庭’。故圖其象為瑞。六國時,廣州屬楚”。
“楚庭”或作“楚亭”,在哪裡?先弄清“庭”或“亭”的意義很有必要。亭和庭指的是什麼?《古文字類編》收有戰國“亭”字陶文。西漢官工業中的制陶作坊所產陶器常常印有某“亭”、某“市”的印記。如洛陽河南縣城遺址出土的陶器,印有“河亭”、“河市”字樣,河南陝縣漢墓中出土陶器印有“陝亭”、“陝市”字樣,還有邯鄲發現的“邯亭”,山西安邑發現的“安亭”,都把簡稱的地名冠在前頭,亦發現過“市亭”合稱的陶文和“亭市”連稱的碑銘。《周禮·地官·司市》鄭註:“若今市亭”,是古代管理市廛的官署。這是一義。《說文》:“庭,宮中也”。段註:“宮者室也,室之中曰庭”。依此說來,則堂寢、正室都可稱庭。引申為宮室、衙署亦未嘗不可。這是另一義,至於秦的基層組織亦有鄉、亭,但年代、國別實與楚無關。
《廣州記》中的“楚庭”,無論所指是前一義或后一義,都發生在都市或都城中。此外,該文還引出一個五羊銜谷的神話故事。廣州大概在唐以後就有羊城、穗城、仙城等別稱。僅就我們所見到的材料來說,“五羊”和“楚庭”一詞見於最早的古籍記載是裴淵《廣州記》。這段晉人的記述材料,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楚庭為楚的宮室或官署或市亭,地點是楚的城市而不是在廣州。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以後的史志中記述到楚庭時,愈說愈玄,牽強附會,原因就是離開了這個根本點而望文生義一番。晉時廣州的州治在番禺(即今廣州市),治所的梁架上畫有五羊圖,懸掛五穀囊。為什麼要畫五羊圖?裴淵引用了當時人們對古老傳說的記述:從前高固(按清人梁廷枏《百越先賢志》說他是越人)為楚相(令尹)時,出現過五羊銜谷聚集到楚庭的事。因為戰國時廣州屬楚,所以把這農牧豐收的祥瑞象徵也畫在州廳的樑上。高固既然是楚相,必然在楚,他不可能身居嶺南越地而為楚相的。換言之,五羊聚於楚庭是出現在高固為楚相的時候,因此,這個楚庭所在地就只能是楚的都城內或楚的某一城邑之中。照文義來說,它就是高固的令尹府衙亦無不可,根本與廣州無涉。二是五羊銜谷的神話雖然成了廣州歷史文化悠久的一個象徵,又是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一個美好傳說。但故事的發生據載最先在楚而不在廣州。
太平御覽》引沈懷遠《南越志》說:“任囂、尉佗之時因楚時有羊五色以為瑞,因圖之於府廳矣”。可見直到五世紀中葉,五羊的神話傳說仍與《廣州記》所載基本相同。唐李群玉《登蒲澗寺后二岩》詩有“五仙騎五羊,何代降斯鄉”之句(見《全唐詩錄》卷84),大概到唐以後不但把五羊銜谷故事的發生地點移到廣州,還加了個五仙進去。以後,隨著這個神話傳說的建祠立祀(北宋時建五仙觀),廣州的古之“楚庭”一名就逐漸讓位於“羊城”這個別稱了。《廣州記》這段有關楚庭,五羊的記述,本身也是傳聞,沒有文獻與史實可供徵信的。故事流傳久遠,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全都與楚掛上鉤,正是楚與南越關係密切,淵源久遠的一種反映。

傳說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現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楚庭”又與一個古遠的傳說相連,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裡永無飢荒。說完后,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傳播優良谷種的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