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底歌劇院

建於法國巴黎的綜合歌劇院

巴士底歌劇院是巴黎的第二個大歌劇院,也是歐洲最大的歌劇院之一,這是密特朗任內的建築大作。當初的建築要求並不是歷史紀念物或是巨型宮殿,而是一座實用且平民化的藝文觀賞場所,並且建在自古有名的巴士底平民階層區,這都有其象徵的意義。此外,巴士底歌劇院和加尼葉歌劇院是法國國家歌劇院指定的兩個歌劇演出場所。

名稱


巴士底歌劇院
英語名稱:L'Opera de la Bastille

簡介


巴士底歌劇院原址在介於里昂路(Rue de Lyon)與夏朗唐路(Rue de Charenton)之間的萬森舊車站,1985年在前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的主張下拆除,讓出這片廣大土地由建築師卡洛斯·歐特(Carlos Ott)設計,在這極富歷史意義的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上,建造一所屬於大眾通俗的新型歌劇院,並特地選在法國國慶200周年,也就是1989年7月14日當天正式開幕。
為了與古典的巴黎加尼耶歌劇院(LOpera de Paris-Palais Garnier)區分並意謂其取代作用,除了造型上突顯的現代幾何圓柱形之外,以金屬及大型透明窗戶合成的外觀則有連接裡外空間的作用,劇院大廳可容納2,700位觀眾,而多重功能性的舞台設施是它傲人之處。不過起初它的命運亦難逃像其他前衛建築物所遭受到的抨擊,都是要等到最後完工起用數年之後,得到人們實質的印證,大家才不得不讚歎它的壯麗美觀與實用價值。
這個由卡洛斯·歐特(Carlos Ott)設計的新歌劇院新潮而不失莊重,地上8層地下層,外表由鏡子般的玻璃帷幕所構成,大理石柱廊是深黑灰色的。

歷史


巴士底歌劇院是在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內建造的。1982年,密特朗下令在巴黎建造一個“現代化而平民化”的歌劇院,以減輕原有的加尼葉歌劇院的演出負擔。1983年,成立專門的 巴士底歌劇院公共專署( l’Établissement public Opéra-Bastille)負責建造事宜。
歌劇院的選址確定在里昂路( Rue de Lyon)與夏朗冬路( Rue de Charenton)之間已經停用的巴士底車站(後者在1969年停用后一直被用來舉辦各類展覽)。1983年,歌劇院設計的競標開始,最後加拿大建築設計師卡洛斯·奧特的方案拔得頭籌。1984年,開始拆除巴士底車站,歌劇院正式破土動工。
1989年7月13日,作為攻佔巴士底獄二百周年紀念,巴士底歌劇院正式投入使用。首場演出是羅伯·威爾森編導的音樂盛典《黎明前的夜晚》( La Nuit d'avant le jour)。首場歌劇則是1990年5月17日演出的埃克托·柏遼茲的五幕歌劇《特洛伊人》。
1993年,巴士底歌劇院公共專署解散。第二年,巴黎歌劇院改名為巴黎國家歌劇院,成為工商性質公立機構(EPIC)。

旅遊


景點地址:120, Rue de Lyon
公交:1、5、8號線/Bastille
開放時間:每日9.30-18:00

建造背景


從前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曾經從羅馬將建築大師貝尼尼召至巴黎,替自己擴建盧浮宮。那位當時已經年邁的大師,禁不住誇口道:“是個小工程的話,就請不必找我了。”
有一座新興的建築,就建在原來巴士底獄的舊址上,它耗費了納稅人天文數字般的金錢,引發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幾度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它就是巴黎巴士底歌劇院(Opera de Paris Bastille)。巴士底歌劇院,是已故的法國社會黨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內的產物。它耗資達4 億多美元,在全歐洲的劇院里,號稱裝備最完善。密特朗在1981年入主愛麗舍宮,為了要慶祝法國大革命200 周年,他提出了一攬子大型建築項目,其範圍,從盧浮宮開始,沿著香榭麗舍大街形成一條5 英里長的軸線,巴士底歌劇院是其中的九大工程之一。
這九大工程,引起的是非頗多,但後來漸漸也能得到法國人的認可。像位於起點處的盧浮宮地下入口擴建工程,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玻璃金字塔”,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在當初,它的成功就很來之不易,然而現在卻最受歡迎,已是舉世聞名的建築佳作。
貝尼尼大言炎炎,最後落得一場空歡喜,給法國人排擠走了。但這句話,不失為有識之言,法國政府的首腦,帝制時期的也好,共和時期的也好,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兒喜歡大興土木的“太陽王情結”。不管是拿破崙第三,還是喬治·蓬皮杜,他們身後,都留下了足以紀念自己執政時代的宏大建築物。

文化


大概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總統,從戴高樂德斯坦,哪一位也沒敢像密特朗這樣放手花錢,而法國的政壇,原本就動蕩多事,這一下子,可讓密特朗的政治對手抓住了一個絕好的把柄。所以從1981 年巴士底歌劇院破土動工之日起,就被人形容成是政治家的角斗場,輿論的笑柄,行政工作的泥潭和浪費納稅人金錢的一頭“白象”。據說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它卻能惹得人人怨氣衝天。法國現任總統希拉克,是密特朗的老對手了。他在台上當總理的時候,一直有奇怪的傳聞,說政府有意想把歌劇院改成一座游泳池。如此聳人聽聞的題目,巴黎的報紙照例不會放過。有個專欄作家提供的解決辦法就令人啼笑皆非——乾脆還把它改成巴士底監獄算了。
歌劇院另有一個移動伸縮自如的可變式歌劇表演中心,它的高度、座椅數和舞台前部裝置,全可以靠液壓機械裝置任意改動。這樣一來,無論是舉行小型的獨奏會、獨唱會、室內樂音樂會,還是有大型交響樂隊參加的演出,都能應付自如,觀眾的座位,可以從600 席一直加到1300 席。劇院還擁有面積4500 平方米的排練大廳,以及一應齊全的各式小演奏廳、展覽廳、圖書館、餐廳和書店等等附屬設施。至於歌劇院的觀賞大廳,則受非議頗多,尤其主廳的樓座,是一種螺旋式的傾斜狀,看起來危險萬分,座位太窄,台階又嫌小,所以有人打趣說,法國歌劇的愛好者,最好有羚羊般靈巧的身手,否則很有可能跌傷腿腳。劇院的設計者加拿大建築師奧托,原本藉藉無名,他能從全球700 余個競爭方案中脫穎而出,令很多人出乎意料。就有那麼一個頗懷惡意的說法在私下流傳:說是按評選規矩,評審團在裁定作品時,照例不知道作者的名字,而眾所周知,密特朗總統偏愛美國建築師梅耶的設計,於是評審團煞費苦心,挑了一個最像梅耶風格的作品,結果開出來一看,中者是不相干的加拿大人卡洛斯·奧托。這個傳聞,查無實據、事出有因,大概總因為奧托的參賽作品,有近似梅耶風格之處吧。
巴士底歌劇院大體完工,是在1989 年,也就在這年2 月,執掌劇院樂團的青年天才指揮家巴倫博伊姆,給劇院炒了魷魚。這次事件,引起了強烈的爭議,按美國《時代》雜誌的評論,巴倫博伊姆“表面上是跳槽到大洋對岸,接管了芝加哥交響樂團,成為喬治·索爾蒂爵士的繼承人,坐上了美國指揮界的頭把交椅,但明眼人不難看出,他褲子後面還印著巴士底後台老闆的鞋印呢”!的確,巴倫博伊姆才華橫溢,如今正在大紅大紫之際,他又是一向有名的聰明、會做人,最能討樂團的歡心和擁戴,要是連他都伺候不好巴士底歌劇院的話,其他人還用想嗎?當時整個巴黎都在翹首以待,看誰會傻到有勇氣來坐這個位子,結果又出人意料,中選者是韓裔青年指揮家鄭明勛。
劇院建築計劃伊始,政府就開宗明義,標榜要建一座現代化、大眾化的歌劇院,而不以加尼埃風格的皇室豪奢派頭為貴。現代化固然無可非議,但歌劇院這種建築,歷來是最富貴族氣息,於今竟要和大眾化的概念達成妥協,倒是一件創舉,難免要引得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加尼埃替拿破崙三世建造的巴黎歌劇院,是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奢華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與這座由加拿大建築師奧托設計的巴士底歌劇院相比,反差確實極為鮮明奧托的設計,以傳統的城市空間體系為依據,在建築材料上,則注重用石料、金屬和玻璃來構成建築物外部形象,可說是傳統與現代兼顧。最值得稱道的,是劇院的內部設施,不愧有歐洲第一之稱。舞台的進深有246 英尺,比那些深淵般的瓦格納式舞台有過之而無不及。靠著各種精巧完備的機械裝置,更換布景幾乎可在瞬間完成。一檯布置完畢的場景,能夠原封不動地從舞台上搬到排練劇場。
鄭明勛何許人也?此前他不過是個小有名氣的鋼琴家,指揮方面,至多在原西德一小城領導過一個廣播交響樂團,而他為人所知,多半因為他是著名女小提琴家鄭京和的弟弟。然而就是這位名頭不響,事前不被人看好的鄭明勛,卻率領歌劇院創下了輝煌成績,在他執掌之下,樂團不僅演出水平突飛猛進,而且灌制發行了一系列優秀的唱片,深得輿論界的好評。但是鄭明勛與院方的合作,卻搞得很不愉快,甚至一度憤而辭職。巴黎人素性詼諧幽默,於是就編出一則笑話,說是有人問:“巴士底歌劇院和初航就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豪華郵輪有什麼區別?”回答是:“泰坦尼克號還有一個樂隊。”儘管調查顯示,在法國人參加的公共文化活動中,歌劇被認同的程度最低,但是,或許可以認為,使巴黎成為世界歌劇的首都,是包括密特朗在內的許多法國人的心愿。在法國文化史、政治史上,這也是一個不斷浮現的主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參看拿破崙三世興建的巴黎歌劇院。

相關新聞


上演中國現代舞
國際在線報道:巴士底歌劇院是法國巴黎最大的歌劇院之一,也是目前巴黎最新的歌劇院。在中國的農曆新年來臨之際,該劇院邀請了北京芭蕾舞團和北京現代舞團前來演出,演出日期是1月7日至17日。
屆時,法國觀眾可以大飽眼福,因為這是中國的現代舞第一次登陸法國。這項活動也成為了“中國文化年”的一部分。
據北京現代舞團的藝術總監、香港人Willy Tsao介紹說,“我們來演出的目的就是為了向法國觀眾呈現今天的中國,要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年輕人如今和西方的年輕人過著同樣的生活。”他還表示,“東西方現在在很多方面互相滲透著,而現代舞作為一種無聲的世界通用語言,可以使不同文化的人們平等地進行對話。”

地理位置


原址介於里昂路與夏朗唐路之間的萬森舊車站,1985年在前法國總統密特郎的主張下拆除,讓出這片廣大土地由建築師卡洛斯歐特設計,在這極富歷史意義的巴士底廣場上。
這個由卡洛斯歐特設計的新歌劇院新潮而不失莊重,地上8層地下層,外表由鏡子般的玻璃幃幕所構成,大理石柱廊是深黑灰色的。
為了與古典的巴黎加尼耶歌劇院區分並意謂其取代作用。不過起初它的命運亦難逃像其他前衛建築物所遭受到的評擊。

門票信息


門市價:11.0歐元
成人11歐元,老人和學生9歐元,19歲以下6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