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彬

張茂彬

張茂彬,筆名蜀中人,生長於四川省巴中市,后求學荊楚,現居雲南昆明。系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傳統蒙學研究會會員,昆明市作家協會協會,龍源期刊網簽約作家。

人物簡介


曾先後在《九頭鳥》雜誌社、《咸寧日報》社、《雲南經濟日報》社任記者、編輯、評論員,在企事業單位做過文秘、內刊主編,搞過行政管理。提倡生存的功利性和生活的藝術化,總結出人生反覆經歷的三個階段:絕望、逃亡和創造。喜愛歷史古籍,著有《讀史雜記》。文學創作包括小說、散文、雜文、時事評論,以長篇小說創作為主。已出版長篇小說《蜀山教案》(中國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清明》(太白文藝出版社2009年12月)。《雲南日報》 、《春城晚報》 、《雲南信息報》 、《雲南經濟日報》、《昆明日報》 、《四川省招生考試報》、《華西都市報》、《巴中日報》 、《巴中廣播電視報》、《咸寧日報》 、《南鄂晚報》、《楚天聲屏報》等報刊及官方網路媒體對做過採訪報道。
背後就是滇池和西山
背後就是滇池和西山
中文名:張茂彬國籍:中國
筆名:蜀中人民族:漢
出生地:四川巴中市出生日期:1986年11月14日
現居地:雲南昆明畢業院校:湖北省咸寧學院
血型:O型職業:作家、記者、編輯、文秘、內刊主編、管理人員
星座:天蠍座代表作品:《清明》、《出奔》、《荒原》、《印象》、《雪狼劍》

個人履歷


1991年開始讀小學,雙鳳鄉中心小學。
與孔雀一起
與孔雀一起
閱讀的快感我是自小深有體會的,每年父親打工回家,帶回來的書我總是要搶著看完,記得有本《水滸後傳》,已記不清是哪個版本,作者是誰,雖然當時閱讀上很困難,仍然看得如痴如醉。還有一本《劍膽琴心》,一捧上手差點不能自拔,可惜沒有看完,最後一冊被人偷去,陸陸續續尋覓了十多個年頭,高中時候才知道是梁羽生的作品,趕快找出再續前緣。2002年—2005年,就讀於國家示範性重點高中——四川省巴中中學,先理後文。
這段時間閱讀量大增,看了不少古典名著,看完了所有古龍、金庸的作品,我的文學激情就是在這段時間,在武俠世界里正式噴發出來。所以我一直認為,閱讀要有選擇地讀,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興趣。當然,這段時間租來的書很多在課堂上被收繳,造成我一度的經濟緊張,但那是一段值得懷念的日子。
2004年4月被吸收為《第二課堂》雜誌“特約通訊員”。
2005年3月散文作品《驀然回首》獲四川省“三勒漿”杯徵文大賽二等獎,《華西都市報》及《四川省招生考試報》報道。
2005年6月高中畢業,考入咸寧學院中文系。
在西雙版納
在西雙版納
期間加強了社會活動能力,結識了一大批當地知名人士,包括政客、專家、學者、作家、詩人、企業家等。
2006年被吸收為咸寧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記者”,負責編輯《校園文集》及《都市傳媒》雜誌;組織成立了咸廣駐咸寧學院記者站,並出任第一任站長;4月受邀參加並組織了由咸寧人民廣播電台、《都市傳媒》雜誌、咸寧市新聞出版局及咸寧市文聯聯合發起的“中國向陽湖名人文化村文學採風”活動;同年被評為“優秀記者”。
體驗生活之一種:策劃主持大型活動
體驗生活之一種:策劃主持大型活動
2006年下半年發起並組織成立了咸寧學院“鳳凰文學社”,負責編輯部和網路部兩個部門,並負責社刊《二月》的編輯出版工作。
為企業農民工講課
為企業農民工講課
2006年散文作品《印象》被收入《中國詩歌,散文文集2006》,由國家圖書館收藏。
2006年10月小說作品《名劍愁》榮獲《星星文學》雜誌全國性徵文大賽一等獎。於2007年被吸收為“特約采編員”,曾負責該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
2007年下半年,被咸寧市文聯《九頭鳥》雜誌聘為兼職記者、欄目編輯。真正進入了體驗之一種,撰寫了大量新聞報道及人物專訪。
2008年1月,咸寧學院課題組推薦,原創諷刺批判小說《蜀山教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咸寧學院院長夏再興題寫書名。全書計24萬多字,“新儒林”題材。一經出版,《咸寧日報》、《南鄂晚報》、《楚天聲屏報》、《巴中廣播電視報》、《九頭鳥》雜誌及十多家官方媒體當先作了報道。
2008年3月,小說作品《斷愁劍》被《咸寧學院報》連載。被聘為《咸寧日報》編輯。
《蜀山教案》封面
《蜀山教案》封面
組織召開宣傳工作會議
組織召開宣傳工作會議
2008年4月,被聘為“咸寧恆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開始跨入行政管理領域。為生命體驗之另一種。
2008年8月,供職於咸寧市城市規劃管理局,辦公室文秘。
2008年10月,隨女友舉家遷往昆明,供職於雲南銅業集團某公司,任辦公室文秘、內刊主編、宣傳部部長。
從未放棄過對理想和知識的追求,在行政管理方面,在組織策劃方面,在新聞宣傳方面,在思想工作方面等等,在各個領域不斷努力。
《清明》封面
《清明》封面
2009年12月,長篇小說《清明》出版,《雲南日報》、《春城晚報》、《雲南信息報》、《雲南經濟日報》、《昆明日報》、《巴中日報》、《巴中廣播電視報》、《雲南銅業》等報刊以及官方網路媒體做了滾動報道。
長篇小說 《出奔》26萬字,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家族秘史,敘述了三代人的明爭暗鬥、嬉笑怒罵、悲歡離合。

寫作歷程


在創作思維形成的過程中,我覺得我是有先天的因素。當然,或許人人都有這種特質,只是沒有我這麼好運氣,找到一個過度的媒介。我們唯一的動作就是閱讀,但是不是調動了你的神經,這就是結果的差別。
小時候的限制,閱讀是很多少的,但陶冶卻是很淳厚的,所以上初中時我就經常寫些東西,尤其武俠之類,在一夥同學里竟然還有了一群讀者,小範圍的有些名氣。那時真是初出牛犢不怕虎,起步就是中長篇的小說,可惜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沒有一部寫完過,但發的作業本也基本上寫成小說了。我不敢想象,那時我竟然還寫得很快,大本大本的,做一會兒數學題或是背一會兒政治,拿起筆嘩嘩就是幾大頁,感覺上還真像那麼回事,令我甚至懷疑起創造力是不是在衰退。
高中時閱讀量大增,創作量也是大增,竟然完成了幾部中篇小說,記得其中有部叫《不解的風情》,還是武俠小說,二、三萬字的,當時高中的班主任也捧場看了,還高度評價,後來在情場廝混,被美女拿去看了,已經不見了屍骨,連草稿都找不到了,想來可惜。
我是最不喜歡投稿的,直到現在也是一樣。但有趣的是,每次搞什麼文學大賽,老師下任務什麼的,我投出去的稿件又沒有不中的,所以欣喜得了一個省級徵文大賽二等獎,撿回來點尊嚴,不然,別人看待我們這類人就是瞎折騰。
寫作是有犯錯的時候,雖然遠離了文革時代,但在中學里搞這一行有風險,一次我在作文本里大話武俠,被教務處領導看到了,還驚動了校長,令我當時的語文老師很尷尬,挨了批評,聽說我也是經歷了一次大風險,還好有人求情,不然就被開除了。
大學選了中文,當然是我最好發揮的時候了,這時接觸了不少好書,也結識了不少文人,當然,老師、貴人的幫助必不可少。那時我沉迷於明清小說,文字的提煉稍見火候,進入了魯迅、張愛玲、卡夫卡的精神世界,創造思維和藝術感覺上升一大步。
說來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促成,給我展現的平台也足夠大,結識的人多,渠道寬廣,發揮鍛煉的機會更多,所以大學里雖然是混出來的,但真正學到的東西不少,可能比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學到的還多。
當然,生命不停歇,創作無極限,過程是坎坷的,是複雜的,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是充滿了回憶,無論路上的風景是好是壞,最終還是過程,我們能做的只是去完善這個過程。
我曾經是書獃子,但也不是,創作之餘,我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民生,也拓展自己其它方面的技術領域。還是那句老話: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奇妙的,過程是值得回味的。我們不斷地去體驗和回味吧!
大學畢業后尤其喜愛歷史,收藏了全套《二十五史》和《資治通鑒》,閑暇時認真閱讀研究,並將歷史與文學結合起來進行藝術創造。
小說寫作漸已形成自己的表現風格,散文寫作多收到大師余秋雨的影響,平時經常為報刊寫些時評。

主要作品


《清明》封面
《清明》封面
《清 明》
出版社:陝西出版集團 太白文藝出版社
上市時間:2009年12月
“新儒林”題材,現實批判類
關鍵詞:新儒林 新都市 新青年 迷茫一代
內容簡介:這部文化關懷性質的小說,通過幾名大學生在與社會若即若離的融合中所發生的一切作為主線,再現了學生、名人及權威幾類人物充滿黑色幽默式的人性關係,把學校、社會及一類文化群體的生活方式及精神面貌進行了剝離並赤裸裸地展現。從而批判了一部分人,教育一部分人,引發人們思考,對當下“迷惘的一代”具有很強的啟發和教育意義。
《蜀山教案》封面
《蜀山教案》封面
《蜀山教案》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上市時間:2008年1月
內容簡介:這是一部關於文人的書,書中寫了一批即將大學畢業的實習生,在面臨新環境時的種種遭遇。主人公是一位酷愛文學的青年,他心高氣傲,有自尊,但他在面臨一些具體的事情時所表現出的迂腐,我們又不禁覺得好笑和同情。這是一個文人沒落的時代,無論是學生也好,興趣愛好也好,到頭來,終會被現實同化。即使是沈清明這類自視清高的人,在他感染到了一些社會經驗,也不得不欺騙一點社會閱歷也沒有的學生,以滿足他的生存慾望,同時,他又被另一種環境給欺騙著。在這個社會裡,有的儘是欺騙和玩弄。這是人性的悲哀,也確是一種現實。
《雪狼劍》封面
《雪狼劍》封面
《雪狼劍》
武俠新經典
關鍵詞:蜀中人 武俠經典 江湖情仇
殺手無疑是一類最為古老的人群。
以前有,仍然存在。
當然,殺手也分很多種,但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無疑是你給他錢,他幫你殺人。
《紅顏遺夢》封面
《紅顏遺夢》封面
《紅顏遺夢》
都市暢想曲
關鍵詞:蜀中人 都市 才子佳人 紅顏
內容簡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多情浪子,此身遭遇桃花劫。他的十二紅顏守護神,各賦風情,伴隨她們的郎君成就志向名揚宇內。每個女子一台戲,萬千佳麗奏響年輕人的風流韻事。
溫柔 賢淑 自信
美麗 性感 優雅
神秘 天真 風騷
放蕩 男人 多才多藝
《紅顏遺夢》,盡顯女人風情,開啟少女個性小說的先河。
《紅顏遺夢》,引領才子佳人小說的巔峰之作。

作品導讀


絕望之逃走
——《清明》自 序
我崇尚自由,所以尤其顯得自尊。後來閑時翻看《周易》,才知自己五行木旺,卻是水命,註定顛簸。卻也可笑,即是如此,我對水一直充滿了恐懼,只能作遠觀狀,而不能靠近。以致一次在武漢東湖的石柱上,人流如履平地,我越向里去越感恐懼,甚而不能舉步,終於蹲了下來,處於前後無援的孤立境地,引起眾人鬨笑。另則,我幼時便學游泳,也吃了不少苦頭,同伴輕易出師了,時至今日,縱有高師指點,我仍然是老頑固,一點不會,卻也奇怪,是自己都不明白處。
但我愛水的心性卻是不容置疑的,我出生在川北的一個偏遠山村,盆地狀,中有小河四季流淌,偶有深潭,但也不足人高,所以便是我們遊玩的場所。家鄉酷暑季節來臨,一行夥伴卻喜歡背起背簍顯勤快,因為若不如此,父母是很快就會來尋的,尤其對小孩子玩水是深惡痛絕,講了許多水怪的事,也震懾住了我們的膽量,但總有膽大的,一副就是去捉水怪的模樣,我們便跟著紛紛除掉身上的衣物泡在水裡,那種快感比什麼都值得,一泡就是一個下午。由於四面是山,視野極不開闊,我們也沒有膽量去追尋小河的盡頭,感到它本是沒有盡頭的,這種憧憬持續了近二十年,但水的親切我們感觸頗深,它和我光溜溜的身體本是一體,但它流淌不息,卻不知我將走向何處,它遠遠地將我給拋棄掉了。
小河的狹窄,群山的禁錮和對世界的無知,永遠給我造成一種壓力,我狠下心說要走出這個地方,到更寬闊的地方去。
後來,我輾轉到荊楚之地。當第一眼望見長江時,我那股興奮勁不由言說。當然,由此而來的滿足和失望並存,心裡不免有一點點失落,感到突然缺少了些什麼,反覺得先時的憧憬比現實更美好一百倍。我望著江濤,確是在想大海的味道,但總是少了些勇氣。至今,我仍未見到大海,是站在流水的旅程上,在奔波中彰顯的澎湃和氣勢才足以表現我的追求。當流水匯入汪洋,那是功成身退,個性泯滅的時候到了,對人生,則是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作此序的目的,我即是要說明一個道理:人生是在慾望中獲得成長的。當然,我們對於慾望的理解偶爾過於狹隘,當你受慾望的驅使一旦感到暈頭轉向,甚至喪失理智,一些人會忍不住通過莫名的行為或自慰來釋放能量,之後,你的慾火確實消減了,卻也真晰地感到其它方面的慾望淡薄了,包括學習、工作及事業上的,這時,你才知道慾望並不只是包括情慾的。
小說不外乎寫人記事,但從美學角度上,所寫之人要有代表性,所記之事要有戰鬥性。人的慾望衍生了創造力,通過創造力表現戰鬥性。作品所具有的較強的戰鬥力才使其更尖銳,更深刻,也更有價值。所以,慾望的形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就我的理解,強烈的慾望是在絕望中逃走而形成的。但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人生即是逃亡,生命的境界也即是在逃亡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我寫的人是一個文人,一個青年;所記的事包括校園生活、情愛價值、社會名腕、學術研究、文壇現象以及呈現出的一系列人情世故。這些都是最初的慾望,但同時也是一個圈套,敢於走進去,同時也要敢於及時地跳出來,就像馬戲表演一樣,有跳不完的圈,後面的危險更大,難度更強。若只是站在圈外觀望,便永遠是一個高度,永遠得不到其中的樂趣。清明便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好的榜樣。他一步步地踏進一個圈子裡,繼而看透人情世故,甚至悟到這一行的潛規則,充滿哀嘆的絕望,所追求的原來卻是一方糞土,自覺最高尚的原來卻是最骯髒的,他在不停地逃,在絕望中不停地哀號。在感到個人的無能為力和面對一切的腐蝕,他表現出的是一種冷靜的反省和思考。當故事即將進入尾聲,他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上,“這是一條返回的路,但在清明的心目中,前面分明又是另一個陌生的地方。”他的一切慾望伴隨著實現最終陷入了另一種困惑和迷茫中,他表現為這一代人的精神狀態,我們稱之為“迷惘的一代”。但他並不迷惘,他對社會,對生命有更深的認識,他的理性是知識分子的優越,也是生命群體獲得力量和光明的發源體。他被不良的學術及社會風氣腐蝕過,被文人欺騙過,被情感捉弄過,但他一直理性地審視這個社會,審視這個文化群體。他是一個失意的人,但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現實,看到的是對生命創造力的一種振奮。因為清明讀懂了生命,他既不畏懼也不恐懼,而是一直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他清醒地認識到他就是生活在他美好的追求上,只是,任何事看得太深刻,太透徹,也就少了它的迷惑性和趣味性,其實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的。但只要遭遇多了,而且能從容地放縱,臨駕其上,這就是修為和成功。在與世事的磨鍊中,他也望見了那璀璨的火花,他感恩於每一個人,因為被激怒,被受無奈,他在生命體的摩擦中看得更清醒,在逆境中,他生活得很充實,羽翼越豐滿,他們是在彼此的掙扎中一路同行。況且,總還有那麼一些人永遠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總有那麼一些人在最需要的時候指點迷津。人生從來便不渴望平靜,因為人生就是絕望、逃亡和創造。
記起作此書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我經受住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誘惑和更替變化。家鄉的寒季是非常富有詩意的,整個上午都是霧氣朦朧,我那時睡得晚,起得卻早,一覺醒來,裹上實在厚實的衣物,搬上書桌,拿上紙、墨、筆,便做起隱士來。我家附近有一片很大的楠竹林,小時便是我成長的樂園,這時在裡面舞文弄墨,我身心愉快,精力充沛,一坐就是一整天,婆娑的竹葉雖然淘氣,卻也正好遮擋了正午射下的刺眼的陽光,即使灑幾顆小雨也是無所謂的。酷暑的夏日,身在荊楚大地上實在是一種煎熬,我樂在其中,伏在書桌上,時常是揮汗如雨,我拿著一塊面巾在浴室沖了一陣涼水,再伏案寫作,不一時,全身又已成一片汪洋,我再沖入浴室,拿起自來水管……,如此反覆。謝絕一切社交活動,少了風花雪月,世人謂我多沉淪,卻不知我把他作風景看。書即作成,我的瘋癲寓意其中,但天底下的智慧,書寫者與沉默者,是不能簡單以高低分別的。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於昆明
永遠在路上
——寫於《清明》出版面世時
今日收到我的書了,以來一直伴隨著的心慌和眼皮跳的狀況終於有所緩解。
卻也奇怪,這次的收穫並沒有令我異常地興奮,心情意外平靜,並沒有見到我的第一部書《蜀山教案》時的那種癲狂。這也說明了,在這一方面我有了一定程度的成熟。但不可置疑的是,我的生理反應卻是前所未有的,證明了我始終是一個不能安於平靜的人。我的生理反應和我的心理狀態是協調的,是辨證而統一的,總是會令我顯得那麼不安寧,告訴我一步一步走得多麼踏實,而且踩出了節奏,伴隨著一陣陣優美的旋律。
《清明》的出版面世在我意料之中,我確定了它就是我早期的一部長篇力作,它給我帶來的,不只是金錢、榮譽和地位,更讓我找到了生命的成就感,對光明的前途看得更准、更到位,而不是2012的絕望和逃亡。
我曾將生命定義為絕望、逃亡和創造,因為個體生命多顯得迷茫,困惑於衣、食、住、行,糾纏於爾虞我詐,靈魂何時得過安寧?生命何時有過清凈?人在夾縫中生長。逃亡是一種精神狀態,有所依附,有所成就,才是人逃亡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的逃亡中,用馬拉松式的精神詮釋著成長的歷程,我從不拘泥於現實,被現狀所約束,我的生命就是多姿多彩,老師說了:人生最美麗的舞蹈就是戴著鐐銬跳舞。
危機感是常有的。我一向有準備,而且始終堅信一句話:方法總比問題多。領導的意思是讓我們負責任、不推卸、做結果,但我用這句話來理解人生,意義更為重大。
人最大的問題是思想的問題,最重的負擔是思想的負擔,這種問題能夠解決,其它任何事都不再是問題。我不是宣揚唯心主義,而是說信念引領成功,行動跟上想法。
我從來不能容忍單調重複地做同一件事情,但生活本身就是單調重複的。我一直在尋找和探索打開這一困境的方法,所以我一直在創新。我在做事上不只是做結果,我做的是驚喜,是給別人驚喜,也是給自己驚喜。而且我發現,能帶給自己驚喜的只有創新,不斷挖掘出自身的潛力。
老師說創造力是人生命的一部分,而我理解為創造力是人生命的全部。我將創造力融會貫通於生命的成長曆程,而且效果明顯,愈是堅定我的信念。擁有創造力,我能保持年青,能永遠心情愉快,能幽默機智,能博學多才,能與人友好。用創造力的心態去處事,我能帶給家人歡喜和和睦,能使愛情永遠像初戀一般,能讓友情常青。
逃亡其實是在尋找,創造也是在尋找。人生需要尋找的東西太多,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成就感。我每每忘懷於艱難困苦,因為我陶醉於這份成就感。人在獲得自身思維地震的同時,行動上的成就也是非凡的。
《清明》的出版面世,再次帶給我一次非凡的體驗。不過我異常的平靜和心靈的虛空,讓我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逃亡。面對成就,我在逃亡,不可思議。然而我很快明白了,我仍在追求更高的東西,逃亡無止境,追求無止境,創造無止境。所以總結為一句話:在路上。
本世紀初我理解最透徹、應用最廣泛的也就是這句話,無論是企業的動態管理,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甚至是對個人生存方式的思考,事件的進展變化,都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在路上。在路上,體現為一種拼搏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狀態。因為在路上,我們更加謙虛、謹慎、愛好學習;因為在路上,別人永遠不能阻擋你的步伐,因為他不可能看到你將走向何方;因為在路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風景,攀越了更高的山峰,抓住了更多的機遇。路上雖然風雨兼程,卻是趣味無窮,關鍵看你怎樣去品味和把握。
老師說人要製作夢想板,而且死盯不放,我一直是在這麼做。但我的夢想板不是掛在牆上,而是釘在心底
老師也說了,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這只是一聲當頭棒喝,目的是讓人保持清醒,其實理想就是理想化的。我總是凡事想得盡善盡美,才激發了我對美的追求。任何人對美的追求總是不能抗拒的,好像人就是一隻臭蟲,逃不掉骨子裡的那股虛榮。
在對待生命的態度,我確是永遠在做同一件事情:藝術化處理。我同時也推崇一句話,那是一位朋友出書後,寫在送給我的那本書上的一句話:生命是詩意的境界!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三日 於昆明

讀者評論


轉載:小婉的博文《校友的書》
新學期伊始,咸寧學院05級中文系張茂彬同學的原創長篇小說《蜀山教案》出版了,有幸能讀到這部來自於我們身邊人創作的作品, 發現這確實是一部文化關懷性質的小說。
本書以主人公沈清明的實習經歷為主線,寫的就是他們在實習期間所發生的一切。他們憑藉多年的書本經驗、局部經驗營建起來的價值觀和對於人的認識,不斷地接受真實世界的洗禮和衝擊。書的前一部分是以學校為背景,主要對校園生活,包括學校教育制度的局限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的功利化,學生情愛價值的扭曲等進行批露。後面擴展到社會主要是文化界,通過對各類文人入木三分地刻畫,使社會對學生的欺騙,文人的沒落和人性沉淪的危機等昭然若揭。在故事快結束時,作者花費了大量筆墨敘述了一個宴會場面,通過同學們的言談,從各個方面再現了社會上各類形形色色的人,各種不公正的現象,並探討了一些思想上的話題,最後又歸結到對文學青年命運的探索上,使此書的基調達到高潮。書中批判了一些人,引發一部分人的警醒。閱讀這本書,能讓人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看清這個文化群體,尤其是青年人。確實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青年人的教科書。
初讀此書第一印象就是文筆流親切流暢, 我想這大概與作者博覽群書,尤好明清小說有極大的關聯。作者用精鍊的文字,不急不徐地描繪和敘說著主人公沉清明在實習的兩個月中的生活經歷,以及出現他身邊的一些人,一些事,以及編織在生活場景中那些歡欣苦悶,振奮掙扎的複雜心情。作為一名即將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對書中所描繪的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人和事還有心路歷程都感到熟悉和貼切,很多場景似乎都是我大學生活真實的寫照。很佩服作者能用文學的方式刻畫了一個有獨特個性與價值取向的青年學生的同時,還折射出一個青年群體的生活,甚至還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與反思,在這個日趨浮躁也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作為對未來生活有許多美好憧憬,不甘平庸的青年們,往往對這個即將步入的社會缺乏深刻的了解,對人情世故缺乏必要的認識。讀完此書你將大致了解到一個真實的社會,而該以怎樣的方式來迎接新的生活的挑戰,如何在嘗試創造新生活力爭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的同時,有勇氣堅守自己的良知與內心真正的追求而不隨波逐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坐標,這就要涉及到個人價值觀甚至道德層面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人慎重思考的問題。
總之,這是一部能引發人做一些內心反省的作品,不管你對社會是持迷茫,困惑還是新奇感,只要你還徘徊在社會的大門外,你就有必要看看這本樸實的教科書,讓它給你一個更為明晰的答案,讓你冷靜而從容踏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