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梁羽生的結果 展開

梁羽生

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

梁羽生,男,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出生於廣西蒙山縣文圩鄉屯治村,畢業於廣東嶺南大學,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4-03-22

出生

1924年3月22日出生於廣西蒙山縣文圩鄉屯治村。

1948-01-01

擔任《嶺南周報》總編輯

1948年1月1日擔任《嶺南周報》總編輯,開始以“幻萍”“馮顯華”的筆名發表左傾文章。

1953-03-14

開《新晚報》“茶座文談”專欄

1953年3月14日,以“馮瑜寧”筆名,開《新晚報》“茶座文談”專欄。

1966-06

解除報社職務,開始創作

1966年6月,完全解除報社職務,保留“撰述員”頭銜,此後只創作武俠小說和期評。

2009

獲“澳華文化界終生成就獎”

2009年,梁羽生在悉尼榮獲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的“澳華文化界終生成就獎”。

2009-01-22

因病去世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

因病去世

人物生平


教育經歷

梁羽生生活照
梁羽生生活照
1938年十四歲,下半年間,因患瘧疾腹瀉,休學半年。閱讀了大量的名家詞集和兩份象棋棋譜,並補習數學。
1941年十七歲,夏季,轉學到桂林中學,廣泛接觸新文學,喜愛看電影。
1943年十九歲,冬季,中學畢業,到良豐租房自修,準備報考廣西大學。
1944年二十歲,考入嶺南大學化學系。
1946年二十二歲;年間,轉入經濟系。
一九四七年二十三歲秋季,任校報《嶺南周報》編輯。年間,奪得嶺南大學象棋比賽冠軍。
1948年二十四歲,元旦,擔任《嶺南周報》總編輯,開始以“幻萍”“馮顯華”的筆名發表左傾文章。

工作經歷

1950年二十六歲2月,任副刊編輯,負責《學習》《文綜》等等周刊。8月,任《大公報》社評委員會成員,是其中最年輕者。
1951年二十七歲,3月(至遲5月),任《新晚報》副刊“天方夜譚”編輯。
1953年二十九歲,3月14日,以“馮瑜寧”筆名,開《新晚報》“茶座文談”專欄。
1966年四十二歲,6月,完全解除報社職務,保留“撰述員”頭銜,此後只創作武俠小說和期評。
1984年六十歲,9月1日,至新加坡的南洋客屬會總禮堂,演講“從武俠小說到歷史小說”;3日,至新加坡的海世界活海鮮酒樓,演講“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12月29日,以“新派”武俠小說創始人身份,出席北京的全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並和“美國間諜”羅孚碰面。

寫作經歷

1942年十八歲,年間,向《力報》投稿。
1953年二十九歲,以“李夫人”筆名,開《新晚報》“李夫人信箱”專欄。年間開《新晚報》“一日一聯”專欄。
1954年三十歲,1月18日,被羅孚說服,決定創作武俠小說;19日,《新晚報》預告“本報增刊武俠小說”;20日,《新晚報》發表《龍虎鬥京華》,署名“梁羽生”。8月1日,《龍虎鬥京華》刊畢;11日,《新晚報》發表《草莽龍蛇傳》。9月,(香港)文宗出版社《龍虎鬥京華》,梁羽生小說的第一個版本。年底,(香港)偉青書店成立。
1955年三十一歲,9月,以“陳魯”筆名,負責《大公報》象棋專欄。1956年三十二歲;2月15日,以“馮瑜寧”筆名,和眾人同開《大公報》“上下古今談”專欄。1957年三十三歲;5月1日,和林萃如結婚,不久,回大陸蜜月旅行;月間,文宗出版社《三劍樓隨筆
1960年三十六歲,年間,《民報》開始轉載梁羽生小說,是首份獲得授權的新加坡報紙。
1962年三十八歲,5月,前往北京;和聶紺弩碰面。年間,游南京玄武湖。年間,隨香港記者代表團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並以《大公報》報社代表身份出席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酒會。
1964年四十歲,1月,主編《大公報》文史周刊“古與今”,至1966年5月結束。1965年四十一歲;11月,至香港大會堂演講“十五年來中國象棋之發展”。
1992年六十八歲;6月,文化藝術出版社《新武俠二十家》(陳墨),大陸首部詳論梁羽生的書籍。年間,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出版社“梁羽生系列”,大陸首套有授權的梁羽生小說集。

個人作品


小說作品

序號書 名連 載 時 間報 紙 名作品朝代備 注
01龍虎鬥京華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02草莽龍蛇傳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03塞外奇俠傳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周末報時名《飛紅巾》
04七劍下天山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大公報·小說林
05江湖三女俠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大公報·小說林
06白髮魔女傳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07萍蹤俠影錄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大公報·小說林
08冰川天女傳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09還劍奇情錄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香港商報·談風
10冰魄寒光劍至遲始於1960年,不知終於何時正午報時名《幽谷寒冰》
11散花女俠1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大公報·小說林
12女帝奇英傳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香港商報·談風時名《唐宮恩怨錄》
13聯劍風雲錄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大公報·小說林
14雲海玉弓緣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15大唐遊俠傳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大公報·小說林
16冰河洗劍錄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17龍鳳寶釵緣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大公報·小說林
18挑燈看劍錄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香港商報·說月又名《狂俠天驕魔女》
19風雷震九州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20慧劍心魔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大公報·小說林
21飛鳳潛龍始於1966年11月,不知終於何時正午報
22俠骨丹心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新晚報·天方夜譚
23瀚海雄風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大公報·小說林
24鳴鏑風雲錄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香港商報·說月
25彈鋏歌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新晚報·天方夜譚又名《游劍江湖》
26風雲雷電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大公報·小說林
27折戟沉沙錄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新晚報·天方夜譚又名《牧野流星》
28廣陵劍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香港商報·說月
29武林三絕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大公報·小說林修訂(未出版)
30絕塞傳烽錄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新晚報·天方夜譚31含《彈指驚雷》
32劍網塵絲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大公報33含《幻劍靈旗》
34武林天驕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香港商報
35武當一劍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大公報·小說林

其他作品

作品備註
《三劍樓隨筆》與金庸、百劍堂主在大公報的專欄結集
《筆花六照》香港天地圖書
《名聯觀止》香港天地圖書、台灣古籍出版社
《筆劍書》香港天地圖書
《梁羽生散文》台灣遠流,2008年
《統覽孤懷——梁羽生詩詞、對聯選輯》楊健思編,香港天地圖書,2008年12月
《梁羽生閑說金瓶梅》孫立川校編,香港天地圖書,2009年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09年1月22日八十五歲(未滿),病逝悉尼;25日,家屬向媒體發布消息。

獲得榮譽


2004年12月2日獲得香港嶺南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及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加入中國作協。
2009年,梁羽生在悉尼榮獲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的“澳華文化界終生成就獎”。

後世紀念


五律悼梁羽生先生翩躚樂未央,明珠暗樓堂。白髮水東去,紅巾飛北邙。殘弦難成曲,落木總斷腸。俠影何處覓,丹心照八荒。七絕悼梁羽生京華虎鬥復龍爭,武俠新派自羽生。白髮悲歌東逝水,要待江湖後人評。
悼梁公詩二首(一)絕塞驚聞變,牧野隕大星。萍蹤隨逝水,俠影永存心。雲海鎖玉弓,廣陵縈餘音。挑燈看劍處,長留天驕名。(二)南國消劍氣,青天墜長星。文成三足鼎,筆開一代風。長歌驚宇內,浩氣傳古今。桐枯鳳已逝,撫書更傷情。
七絕挽梁羽生東燕齋主人說俠慕羽有陳公,廿百千字卅六冬。星沉西海成絕響,俠影何處覓萍蹤。吊梁羽生——白狼流水驚聞噩耗淚涔涔,牧野流星划血痕。彈指驚雷猶未盡,萍蹤俠影尚餘溫。冰川天女悲不止,塞外奇俠意更沉。雲海玉弓忽已斷,霓裳白髮落紛紛。金庸悼梁羽生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人物評價


“以俠勝武”是梁氏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梁氏武俠的基本出發點,由此而產生的結果也是梁氏始料不及的。梁氏的“俠”是一個和當時政治觀念聯繫很緊密的概念,不是單單的行俠仗義。梁氏受左派思想影響很深,尤其是抗日救亡時那種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梁氏任職於《大公報》,屬於左派報紙而且基本上與大陸政府保持一致,梁本身在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屬於左派。所以梁氏小說中強烈的左派階級鬥爭的思想就不奇怪了,況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政治氣味很濃,金庸小說和政治往往也有很多的聯繫。左派的文藝創作思想的得失暫不去考慮,梁氏很強的政治與時代責任意識決定了“以俠勝武”。對俠義的宣揚是一種時代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一種積極的創作態度,梁氏三十載牢守這個理念,證明他是一個極其有責任感的作家,而且證明他在試圖開拓一條提升武俠境界的道路。只局限於江湖恩怨的武俠,沒有一個積極的思想理念的武俠,永遠不能突破武俠的平庸。
梁氏前期作品中俠義的宣揚還是比較成功的。儘管梁氏過於沿用左派“史論”,把俠義理解為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階級鬥爭,但天山七劍馳騁草原反抗異族的侵略,玉羅剎岳明柯等人反抗魏忠賢的鷹犬,營救忠良,尤其張丹楓的大俠之風,南霽雲段圭璋在安史之亂為國死難的豪傑之氣,真正把俠義與時代責任聯繫起來,開拓了武俠的境界。
梁羽生曾為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