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下天山

梁羽生武俠小說

《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

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古龍,金庸。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內容簡介


該書上接《塞外奇俠傳
納蘭明慧與多鐸江南杭州大婚前夕,楊雲驄潛入將軍府,期望明慧和他出走,但明慧不能負累家族,楊一氣之下由她手中搶走女兒,在錢塘江畔遭遇仇家紐枯魯。楊雲驄一是心中鬱結,二是顧慮自己的女兒易蘭珠,出手不能施展全力,與紐枯魯同歸於盡。奄奄一息之時,正遇見被“天地會”(鐵槍會)女舵主劉郁芳誤會叛敵,含冤莫白,正要投江自盡的少年(梁穆郎)。少年看到雲驄的痛苦后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楊臨終時將女兒託付給穆郎帶上天山學藝。這是楔子。十六年後,“天山神芒”凌未風(即穆郎)得晦明禪師真傳,名震江湖。他當年帶上山的女嬰易蘭珠(寶珠,“易”是楊的右邊,“蘭”取自納蘭明慧,“珠”取自寶珠),學成天山劍法,立志殺多鐸以報父仇。
五台山,群雄聚會,“天地會”(鐵槍會)獲悉多鐸將前來五台山清涼寺禮佛,他們精心部署刺殺計劃,卻發現轎子中坐著的是鄂王多鐸)的王妃(納蘭明慧),又被半途殺出的易蘭珠,壞了大事,更因蘭珠的突然倒戈保護鄂王妃而使抗清名將張煌言之子張華昭負傷被擒。與此同時,傅青主和徒弟冒浣蓮無意中發現一樁驚人秘密,原來五台山老和尚竟是失蹤多年的老皇帝順治。康熙為保皇位,暗殺親父。冒浣蓮等以此秘密要挾康熙,放群雄下山。
易蘭珠因自己魯莽而誤大事,心懷歉疚,獨往京城營救張華昭。
凌未風因易蘭珠事件,重會十六年前的戀人劉郁芳,但抵死不承認自己便是穆郎,郁芳很痛苦,此時的未風臉上有刀痕,已經與當年的穆郎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郁芳雖然懷疑,倒也不敢確認。二人和天地會副舵主——喜歡郁芳多年的韓志邦共上京城。旅途之中,適逢清廷衛士搶劫西藏佛門聖物“舍利子”,凌未風仗義制止,力敗不肖師兄楚昭南,自己亦被大內衛士暗器燒傷。劉郁芳對凌未風關懷備至,韓志邦見此情景,黯然神傷,自行離去,卻在失望之中無意學得了上乘武功——達摩心法。
在雲南境內,凌未風、劉郁芳結識李闖王的後人李思永,會合傅青主與冒浣蓮,加上來自昆明的少年桂仲明形成五劍。桂武功奇高,卻因自以為殺死生父而神經錯亂,由傅青主指點冒浣蓮以愛心和耐心將他治癒,兩人成為愛侶。
易蘭珠久無消息。桂仲明、冒浣蓮奉命進京探訊。其間,滿族大才子納蘭容若被冒浣蓮的才學傾倒。鄂王妃明慧認出蘭珠是自己的女兒,懇求多鐸不要傷害她,多鐸對明慧一往情深,令明慧很感動,也很痛苦。幾經周折,熱戀張華昭的三格格,為情犧牲自己,使張華昭、易蘭珠雙雙脫險,在生死共患難的遭際之中,張華昭與易蘭珠永結同心。
其時多鐸(多格多)承旨出征,蘭珠刺殺多鐸,多鐸幾乎就要殺死蘭珠之時想起明慧的囑託,又見蘭珠很像少年的明慧,便不忍心下手,最後死在明慧懷中。然而易蘭珠亦被擒而打入天牢。鄂王妃明慧也和蘭珠母女相認,但蘭珠卻對於母親又愛又恨,終於使明慧在自己的女兒和丈夫中心力交瘁,絕望自盡。臨死前和趕來營救蘭珠的飛紅巾盡釋前嫌,結為姐妹。凌未風大鬧天牢亦功敗垂成。后得飛紅巾相助,這才把易蘭珠救出。
劉郁芳、傅青主等人潛入回疆,群雄聚會,幾歷生死,思永和武元英之女、白髮魔女弟子武瓊瑤相戀。
卓一航弟子辛龍子被楚昭南蠱惑,為虎作倀,但最終悔悟,力戰而死。
凌未風在惡鬥之際,突發痙攣症,被楚昭南所擒。楚昭南為迫使凌未風交出晦明禪師遺下的拳經劍譜,將凌未風關押到西藏布達拉宮之中,百般折磨。凌未風越獄不成,自度將死,便設法帶出血書一封,向劉郁芳承認自己便是那“死去”多年的少年穆郎。見劉郁芳悲痛欲絕,韓志邦鋌而走險,化妝入宮,說動活佛將已喪失功力的凌未風帶出,自己則假扮凌未風模樣,留在迷宮之中。后被楚昭南發現,韓志邦不敵身死。傅青主、劉郁芳等率眾殺入迷宮,楚昭南終於在易蘭珠的劍逼下無奈自殺。
天山七劍終於重整旗鼓,由飛紅巾、武瓊瑤、桂仲明、冒浣蓮、易蘭珠、張華昭、凌未風組成新七劍和“天山之友”劉郁芳光大天山劍派,仗義行俠,繼續著抗清鬥爭。
此後“天山七劍”便以天山為家,光大天山劍派,並經常下山仗義行俠。
卷首詞:
笑江湖浪跡十年游,空負少年頭。對銅駝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詩殘夢斷,南國正清秋。把劍凄然望,無處招歸舟。明日天涯路遠,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數英雄兒女,俯仰古今愁。難消受燈昏羅帳,悵曇花一現恨難休!飄零慣,金戈鐵馬,拼葬荒丘!
——調寄八聲甘州
卷尾詞:
已慣江湖作浪遊,且將恩怨說從頭,如潮愛恨總難休。
瀚海雲煙迷望眼,天山劍氣盪寒秋,蛾眉絕塞有人愁。
——調寄浣溪沙

作品目錄


每回標題
楔 子 一闋詞來 南國清秋魂夢繞 十年人散 繡房紅燭劍光寒
第01回 一女獨尋仇 十六年間經幾劫 群雄齊出手 五台山上震三軍
第02回 浪跡江湖 水盡萍枯風不語 隱身古剎 空靈幻滅色難留
第03回 劍氣珠光 不覺坐行皆夢夢 琴聲笛韻 無端啼哭盡非非
第04回 比劍壓凶人 同門決戰 展圖尋緝夢 舊侶重來
第05回 難受溫柔 豈為新知忘舊好 驚心惡鬥 喜從方窟得真經
第06回 霧氣瀰漫 荒村來異士 湖光澈湘 幽谷出征騎
第07回 劍膽琴心 似喜似嗔同命鳥 雪泥鴻爪 亦真亦幻異鄉人
第08回 恩怨難明 空山驚惡鬥 靈根未斷 一語酸迷茫
第09回 撲朔迷離 耐心詳怪夢 尋幽探秘 無意會高人
第10回 叱吒深山 黃衣藏隱秘 縱橫雙劍 幽谷會群豪
第11回 一女靈機 桂仲明無心獲寶劍 群豪懾服 凌未風賭技奪黃金
第12回 幽谷締良緣 喜育金環聯彩筆 江湖偕儷影 爭看寶劍配神砂
第13回 一劍敗三魔 寶玉明珠藏相府 清歌驚遠客 澄波碧海讚詞人
第14回 埋恨深宮 花迎劍佩星初落 揚威三峽 柳拂旌旗露未乾
第15回 俠骨結同心 百尺樓頭飛劍影 幽蘭托知已 一生恨事向誰言
第16回 雲海寄遐 思塞外奇峰曾入夢 血光消罪 孽京華孤女報深仇
第17回 睹畫思人 冒浣蓮心傷內苑 挾符闖獄 凌未風夜探天牢
第18回 孽債情緣 公主情多徒悵悵 淚痕劍影 王妃夢斷恨綿綿
第19回 生死兩難忘 半世浮萍隨逝水 恩仇終解脫 一宵冷雨喪名花
第20回 有意護仙花 枯洞窟中藏異士 無心防騙子 喇嘛寺內失寄書
第21回 情孽難消 獨上天山拜魔女 塵緣未斷 橫穿瀚海覓伊人
第22回 邊塞逃亡 荒漠奇緣逢女俠 草原惡戰 武林絕學駭群雄
第23回 詭計多端 毒酒甜言求秘笈 艱難幾度 痴情蜜意獲芳心
第24回 漠外擒凶 石窟絕招誅怪物 草原較技 天山神劍伏奇人
第25回 牧野飛霜 碧血金戈千古恨 冰河洗劍 金蓑鐵馬一生愁
第26回 品茗談心 喜有良朋永認夜 因詞寄意 永留知已在人閃
第27回 矢志復仇 易蘭珠虔心練劍 師門留恨 武瓊瑤有意試招
第28回 心愿難償 一紙斷腸愁絕塞 情懷依舊 十年幽夢禁迷宮
第29回 無限深情 捨己為人甘替死 絕招雪恨 闖關破敵勇除奸
第30回 生死茫茫 俠骨柔情埋瀚海 恩仇了了 英雄兒女隱天山

創作背景


卷首詞:
笑江湖浪跡十年游,空負少年頭。對銅駝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詩殘夢斷,南國正清秋。把劍凄然望,無處招歸舟。明日天涯路遠,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數英雄兒女,俯仰古今愁。難消受燈昏羅帳,悵曇花一現恨難休!飄零慣,金戈鐵馬,拼葬荒丘!
——調寄八聲甘州
卷尾詞:
已慣江湖作浪遊,且將恩怨說從頭,如潮愛恨總難休。
瀚海雲煙迷望眼,天山劍氣盪寒秋,蛾眉絕塞有人愁。
——調寄浣溪沙
設定解說
《七劍下天山》 第二十一回:
.....晦明禪師道:“她是白髮魔女的關門弟子,若她在內,同你一輩共有七人,只余了石天成一人沒有學劍。其餘六人再加上易蘭珠,你們七人倒可以稱為 天山七劍呢,只可惜你的師兄早死,骸骨也沒有運回!”“天山七劍”之名連凌未風也還是第一次聽到,正屈指細數,晦明禪師道:“我和白髮魔女分居天山南北兩高峰,卓一航則在天山一帶遊俠,居無定所。我們三人,傳下的天山七劍,只你全部見過,其他的可沒這福份了。”凌未風一算:“兩個師兄楊雲驄和楚昭南,再加上自己及自己替師授藝的易蘭珠,同門的共是四人,白髮魔女傳下兩個徒弟:飛紅巾與適才所見的紅衣少女(注);卓一航也傳下兩個徒弟,石天成和駱駝峰的那個怪人;除了石天成之外,果然是七個人。”.....註:這裡的紅衣少女,就是武元英的女兒武瓊瑤。
《七劍下天山》 最終回:
.....武林中人,以前本有“天山五劍”之說,“五劍”是指楊雲驄、飛紅巾、楚昭南、辛龍子和凌未風。楊、楚、辛三人死後,江湖把“五劍”擴大而稱“七劍”。天山七劍除了原有的飛紅巾和凌未風之外,又再加上了桂仲明、冒浣蓮、易蘭珠、張華昭和武瓊瑤五人。劉郁芳雖然不在天山,也被稱為“天山之友”。“五劍”中有叛徒楚昭南和介於正邪之間的辛龍子,“七劍”加上“天山之友”的劉郁芳,則都是英雄兒女。

人物介紹


主要人物
凌未風“天山七劍”之一,“天山神芒”,晦明禪師的關門弟子。
桂仲明“天山七劍”之一,石天成之子,后成為武當北支的開山祖師。
冒浣蓮“天山七劍”之一,冒辟疆之女,后嫁與桂仲明
易蘭珠“天山七劍”之一,楊雲驄之女。
張華昭“天山七劍”之一,張煌言之子,終南派第三代弟子,后列入武當門下。
武瓊瑤“天山七劍”之一,武元英之女,白髮魔女的關門弟子,后嫁與李思永。
哈瑪雅“天山七劍”之一,“飛紅巾”,回疆各族盟主,白髮魔女之徒。
劉郁芳“雲錦劍”,劉精一之女,天地會新任總舵主,凌未風的童年好友。
納蘭容若 納蘭明珠之子,著名詞人。
韓志邦天地會總舵主,后讓位與劉郁芳。
其他人物
李思永 李自成的侄孫。
宗達·完真 布達拉宮的喇嘛,清廷新立的活佛
納蘭明慧 納蘭秀吉之女,楊雲驄的戀人,多鐸的王妃。
多鐸“多格多”,鄂親王。
楊雲驄“塞外奇俠”之一,晦明禪師的大徒弟。
晦明禪師 一代劍法大宗師,原名岳鳴珂,少年時曾是熊廷弼的幕客。
卓一航 原武當派掌門弟子,世族子弟,後為追尋練霓裳追入塞外
白髮魔女 曾是西北劇盜,原名練霓裳,號玉羅剎,卓一航少年時的情侶。
傅青主“無極劍”,無極派老前輩,神醫國手。
順治 清朝的開國之君。
常英“喪門神”,天地會首領。
程通“鐵塔”,天地會首領。
通明和尚“怪頭陀”,魯王舊部。
武元英 終南派名宿,武家莊莊主。
武成化 武元英的小兒子。
楊一維 天地會中的智囊。
華紫山 天地會副舵主。
閻中天 康熙的心腹死士。
金崖 尚可喜的使者。
張青原 李來亨手下將領。
蔣壯 張青原的副手。
石天成 葉雲蓀的二徒弟,后拜卓一航為師。
竹君 石天成之女,桂仲明之妹。
於中 石天成之徒。
張元振“八方刀”,陝西獨腳大盜。
陶宏“黑煞神”,陝西獨腳大盜。
羅達 川北眉山寨主。
達三公 石砥土司。
盧大楞子 青陽幫舵主,峨嵋派俗家弟子。
石大娘 葉雲蓀之女,石天成之妻。
韓荊 川東武林之雄,曾是李定國手下“四傑”之一。
賀萬方 巧手匠人。
朱天木 李定國手下“四傑”之一。
楊青波 李定國手下“四傑”之一。
孟武威 南京武威鏢局的鏢頭。
孟堅 孟武威之子。
紫菊 蘇州城的歌女
三公主 順治的三女兒。
石振飛“躡雲劍”,北五省的老鏢頭,京城武林領袖。
辛龍子 卓一航之徒,石天成的師弟。
悟性 服侍晦明禪師的香火僧人。
麥蓋提 楊雲驄的盟弟哈薩克族有名的勇士。
伊士達 楊雲驄的盟弟,哈薩克族有名的勇士。
曼玲 麥蓋提之妻。
孟曼麗絲 孟祿之女,呼克濟的戀人。
呼克濟 哈薩克的酋長。
周青 清軍世襲武士。
馬方 回人,清軍衛士。
玄真 武當掌門,黃葉道人之徒。
何綠華 白石道人之女。
玄通 玄真的師弟。
玄覺 玄真的師弟。
反派人物
紐祜盧“鐵掌”,多鐸的師叔,齊真君之徒。
楚昭南 晦明禪師的二徒弟,吳三桂的“王府三傑”之一,後為清廷禁衛軍統領。
玄燁 康熙皇帝,順治之子。
張承斌 禁衛軍副統領兼神策營總管。
吳三桂“平西王”,引清兵入關的大漢奸。
張天蒙 吳三桂的心腹,“王府三傑”之一。
古天亮 河南點穴名家,大內高手。
郝大綬 大內衛士。
邱東洛 齊真君的三徒弟。
張魁
彭昆林
郝繼明
保柱 吳三桂的虎將。
范錚 吳三桂的“王府三傑”之一。
焦霸“八臂哪吒”,大內衛士。
張一虎 葛中龍的大徒弟,五龍幫的首領。
李二豹 葛中龍的二徒弟,五龍幫的首領。
趙三麒 葛中龍的三徒弟,五龍幫的首領。
錢四麟 葛中龍的四徒弟,五龍幫的首領。
唐五熊 葛中龍的五徒弟,五龍幫的首領。
洪濤 川陝總督府的衛士。
焦直 川陝總督府的衛士。
王剛 大內高手。
申天虎 大內高手
申天豹 大內高手,申天虎之弟。
郝飛鳳“人妖”,“江北三魔”之首,鐵扇幫香主。
沙無定“江北三魔”之一。
柳大雄“江北三魔”之末。
尚雲亭 鐵扇幫幫主。
陸明 納蘭明珠府中的武士。
陸亮 納蘭明珠府中的武士,陸明之弟。
胡天柱 禁衛軍高手。
成天挺“鐵筆判官”,內廷侍衛第一高手。
鄭鐵牌 內廷侍衛。
齊真君 長白山派開山祖師,清宮侍衛統領。
柳西岩 齊真君之徒。
刁四福
鄭大錕 成天挺的副手。
連三虎 成天挺的副手。
孟祿 喀達爾族的酋長。
天蒙禪師 天龍禪師的師弟。
孟山 孟祿之子。
天雄上人 天蒙禪師的師弟。
桑乾“西域三妖”中的大妖。
桑弧“西域三妖”中的二妖。
桑仁“西域三妖”中的三妖。
提到人物
納蘭秀吉 杭州總兵。
多爾袞 順治的叔父。
卓一航 武當名宿,數十年前的武當掌門。
冒辟疆 明末清初的大名士。
董小宛 江南才女,冒辟疆的侍姬,順治的貴妃。
吳梅村 詩人,先帝寵愛的文學侍叢之臣。
張煌言 抗清名將,統率魯王全軍的主帥。
張名振 擁立魯王的抗清軍民。
陳錦 多鐸麾下的大將。
劉精一 魯王部下的大將。
單思南 明代劍術名家,傅青主的師兄,劉郁芳的義父。
納蘭明珠 當朝宰相。
尚可喜“平南王”,降清的明朝叛臣。
耿仲明“靖南王”,降清的明朝叛臣。
耿精忠 耿仲明之孫,繼承“靖南王”之位。
尚之信 尚可喜之子。
趙良棟 川陝總督。
達摩 南北朝時期自印度來華的高僧,“禪宗”的創立者。
李本深 安西將軍。
朱國治 雲南巡撫。
李來亨 率領李自成殘部的總頭目,李錦的養子,李思永之兄。
李錦 李自成的侄兒。
桂天瀾 李定國手下“四傑”之一,桂仲明的養父,葉雲蓀的大徒弟。
羅森 四川巡撫。
葛中龍 滇南老武師。
吳世璠 吳三桂之孫。
葉雲蓀 川中大俠。
李定國 張獻中手下大將。
孫可望 張獻中手下大將,后降清。
張獻忠 李自成的結義兄弟。
洪四把子 申天虎、申天豹之師。
熊延弼 明朝遼東經略
朱由榔 桂王,明神宗之孫。
天龍禪師 西藏天龍派的開山祖師。
黃葉道人 卓一航的師叔。
白石道人 卓一航的師叔。
王輔臣 吳三桂的大將。
祺禎 三公主的大姐夫。
唐努 羅布族老英雄,哈瑪雅之父。
押不盧 草原歌手,曾是哈瑪雅的戀人,后叛變降清。
格欽努 一等侍衛總管。
無住禪師
呼圖努克 清軍大將。
格濟 成親王,清軍統帥。
允禵 康熙第十四子。
吳漢槎 顧梁汾、納蘭容若之友。
顧梁汾 吳漢槎、納蘭容若之友。
博濟 清軍將領。
王棟
張材

作品鑒賞


梁羽生之別賦:《七劍下天山》(作者:花無語)
年前去探望親戚,親戚家的小朋友拿著一把塑料寶劍玩耍,口中還念念有詞:“游龍一出,萬劍臣服。”一邊的我不禁啞然失笑。雖然沒有機會見到小說《七劍》風靡的情景,看到小朋友的游龍劍舞也算是一個補償吧。你可以認為梁羽生不太擅長講故事,也可以覺得他的很多小說很枯燥,但應該承認梁氏經常會有一些很不錯的書名。比如《七劍》,據傳徐克當初也是看到書名而對該書感興趣的。
《七劍》篇幅不算很長,卻是為群俠作傳。梁氏“群傳”小說不少,比較出名的自然是《七劍》和《江湖三女俠》。相比之下《七劍》的容量更大,名為《七劍下天山》,其實倒更像是七劍上天山,講述的是七劍成長的心路歷程,天山意味著他們成熟的一個標誌。梁氏武俠作品佼佼者當屬《白髮》,《萍蹤》,《雲海》,《七劍》。梁氏對武俠創作的看法是:“文學作品能夠感動讀者,主要的因素是人物性格塑造的生動和內心情感刻畫的深入,我個人寫小說並不很注重故事的情節,但有時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也不得不兼重情節的發展,唯在敘述時儘可能避免情理不通之處。使故事合理化而不流於神怪奇詭。”其他三部偏重於個人心靈的刻畫,《七劍》更注重講述世間兒女的悲歡離合。
提到《七劍》當然和《牛虻》脫離不開關係。作為《七劍》第一主人公的凌未風也是公認的武俠版牛虻。凌未風對牛虻借鑒到甚至是抄襲,耳熟能詳的一個耳光引起的生離死別的故事,諸多的細節梁氏也是照搬,比如劉郁芳小名也類似於瓊瑪的“瓊”,劉郁芳像瓊瑪一樣帶著穆郎的畫像,像瓊瑪一樣推算凌未風在天山的時間。凌未風外形上是如此類似牛虻,但凌未風只是披著牛虻的外衣而已。劉小楓的《沉重的肉身》中認為《牛虻》講的是倫理而不是革命。而劉小楓對神學的一向狂熱使得他的解讀,和以前的革命論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不過把革命換成了上帝。《牛虻》不單是革命的故事,當然也不只是倫理,講述的是很複雜特殊乃至極端的情感。所以凌未風只可能模仿牛虻的故事外形,幸好梁氏也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亞瑟與牛虻是牛虻靈魂的兩個極端,而牛虻的肉體承載著兩個靈魂極端的殘酷衝突。伏尼契的筆法充滿了宗教溫情與古典柔美,十六世紀肖像畫中的義大利少年,沒有利爪的馴服豹子比喻出了亞瑟的天使氣質,套用流行語就是典型的花樣男人。伏尼契的筆法又是極端的殘忍冷酷,她可以把唯美的人間天使亞瑟蹂躪成為畸形的地獄怪物牛虻。拋卻宗教信仰等眾多的複雜原因,牛虻之所以不肯回到亞瑟,恢復與瓊瑪的愛情,不是他不肯而是他不敢。當牛虻與瓊瑪看到路邊的小丑時,牛虻再也無法承受與他畸形肉體靈魂合為一體的恐懼痛苦。當牛虻與瓊瑪講述他在南美的地獄人生時,瓊瑪寧肯天使的亞瑟死於大海之中,而不願他是眼前被天下最骯髒恥辱的地獄蹂躪成傷痕纍纍的牛虻。旁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牛虻本身,他永遠不肯也不敢回溯到天使的亞瑟,因為他已經是墜落地獄的天使,永遠不肯不願回首墜落的極端殘酷。
伏尼契的極端溫情與殘忍是梁氏不可能具有的,當然梁氏也不可能有伏尼契把天使蹂躪成為怪物又瘋狂熱愛的極端情感。所以凌未風套用了牛虻的故事,卻沒有牛虻的巨大精神痛苦,他與劉郁芳的故事其實是有別於後者的。情人誤會了他,他是經歷了痛苦的折磨,歷經劫難再相逢,相愛的雙方都是傷痕纍纍,卻不能一笑泯恩仇,徒然繼續著各自的痛苦。梁氏給出了兩個理由,也是凌未風性格與靈魂的寫照。《在草原上誰是最倔強的人》的草原牧歌應該是梁氏賦予凌未風的倔強靈魂。深愛著人傷害了他的尊嚴,他在愛情與倔強中徘徊,在愛情的執著中依然保持著靈魂的倔強與人格的獨立。人格的獨立與愛情的獻身就構成了永恆的衝突,衝突的頂峰則最終造成了人格與愛情對立融合的悲劇美。《七劍》最為梁氏真正的武俠開端,這首草原牧歌則為梁氏以後的愛情悲劇,定下了始終貫穿的基調。梁氏高明之處也在於此,不一味地美化愛情,把愛情說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把人格與愛情對立融合的衝突寓於其中。《白髮》可以說是這種思路的經典之作。但在凌未風身上又有不妥,首先誤會凌未風並不是劉郁芳的錯,凌未風可以被人欺騙而泄密,劉郁芳也可以誤會凌未風。其次《七劍》的革命色彩很重,作為大無畏的革命者如此計較未免有失風範。最重要的是凌未風並不真正是如練霓裳那樣倔強驕傲的人,否則的話也不會說什麼臨死之前再說出真相云云的了。
梁氏賦予凌未風的第二個理由才真正是凌未風性格所在。在平西王府的地牢里,劉郁芳向凌未風述說自己的痛苦,凌未風借孩時舊事來解釋。
“我的母親很愛我,但有時她也很嚴厲。有一次有個大孩子欺侮我,我把他打了一頓。我的母親責備我,我覺得很委屈,我突然偷偷地離開了家,躺在附近的山頂,在那裡想:母親一定以為我死了,這時候她一定在哭泣了。這樣地想著想著,孩子的心好像是既感到快意,又感到凄涼”
大概是做過青少年男女心理諮詢的電台主持人的緣故,梁氏對心理學頗有心得。梁氏這段話說的很精準,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驗證。凌未風的倔強其實是孩子的倔強,那種快意與凄涼是對關愛的渴望。當年還是個大孩子的凌未風身遭誤會,懷抱楊雲驄的遺孤不遠萬里上天山,十年間與晦明易蘭珠一老一小相依為命。歲月成就了天山神芒的威名,卻彌補不了凌未風關愛的缺失。也許劉郁芳對於凌未風並不僅是愛人,還是心理上的長姐慈母,如同冒浣蓮之於桂仲明。凌未風在書中除了晦明禪師與白髮魔女之外,可算得上武林第一人。幾乎無所不能的凌未風有的還是顆孩子的心。彈指十八年,當年的穆郎成長為名震西北的天山神芒,那時的瓊姐也當上了天地會的總舵主,不過依然雲英未嫁。少年稚氣的倔強隱藏在人到中年的滄桑中,在愛與被愛的快意和凄涼中掙扎。回疆冰河大戰中,劉郁芳被大內衛士困在懸崖邊上,凌未風則被楚昭南等人圍攻,亂戰之中兩人已然相望卻又咫尺天涯。劉郁芳大聲叫道:“凌未風!咱們到底見著了!”似乎忘記了眼前生死大戰的險境,或許是預感到兩人愛情迷局破解的到來。劉郁芳跌下懸崖,人在半空猶自厲聲尖叫:“凌未風,你現在還不說實話嗎?”惟有凌未風在懸崖上狂叫著劉郁芳無法聽到的答案。無限的悲傷痛苦絕望中迸發出超越生死的力量與美麗,梁氏的這種獨門絕技旁人是很難企及,即使是金庸與古龍。梁氏雖然沒有模仿進行到底,最後改用《雙城記》,韓志邦代凌未風而死,但凌劉終究沒有終成眷屬。相忘江湖的革命道德升華論恐怕只是掩飾,很難令讀者信服。“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潮水有信,塵世蒼茫,自古皆然。錢塘江頭上幾度斜暉的不單是蘇東坡,也不會只多添上凌未風與劉郁芳。聚散離合之中,悲歡交織著希望與執著。
《七劍》中凌未風是第一主角,由於梁氏將牛虻的愛情與親情分別移植到了凌未風與易蘭珠身上。易蘭珠應該是第二主角,但梁氏對易蘭珠的刻畫是比較失敗的。凌未風雖然形式模仿了牛虻,卻有梁氏自己的東西,而易蘭珠的模仿太過露骨了。易蘭珠冒充老婦人行刺多鐸得手時。面對納蘭明慧束手就擒,照搬了牛虻面對蒙泰里尼時被捕以及牛虻扮作老人見蒙泰里尼的情節,甚至連說的話都一樣。比如易蘭珠低聲慘笑道:“尊貴的王妃,我,我冒犯你啦!”,只是把主教大人換成了王妃。而且易蘭珠在牢獄里與納蘭明慧相見,基本是照抄牛虻。牛虻與蒙泰里尼有著愛恨難辨的複雜感情,既有親情也有宗教,並且書中在前面做了充足的鋪墊。照搬到易蘭珠身上就顯得不倫不類。而且易蘭珠心頭上壓著楊雲聰的血書,幾乎成了復仇工具。楊雲驄在《七劍》中的形象是很失敗的,對比多鐸,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為何納蘭明慧會對楊念念不忘。多鐸的英雄氣概,多鐸對妻子的深情大度完全把楊比下去了。易蘭珠的愛情也有些拉郎配,張華昭除了有個有名氣的老爹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閃光點,武功稀鬆,又無謀略。和易蘭珠打個照面,兩人就速配上了。可笑的是梁氏讓冒浣蓮成為納蘭容若的知己也就罷了,張華昭也成了納蘭的知音。還弄出個什麼三公主對張一見鍾情。張華昭為了救易蘭珠,托冒浣蓮帶張紙條請求三公主幫助救易蘭珠,冒浣蓮一通革命大道理,傻兮兮的三公主偷出朱果金符,卻送了卿卿性命。書中張華昭絲毫未提及三公主的死。易蘭珠的命珍貴,三公主的命就一文不值了。梁氏的這種雙重標準令人很反感。
冒浣蓮是個很出色的人物,梁氏自個的版權,沒有借鑒別人的東西。除了偶爾會講一些革命大道理之外,冒浣蓮機智聰明,並有著古典女子的善解人意,溫柔多情。書中開頭魯王舊部刺殺多鐸時,冒浣蓮和傅青主上五台山是來尋找冒的生母董小婉的。冒浣蓮開始一直有著沉鬱憂傷,自幼失去父母,跟隨年長的世伯傅青主長大,心中自然會有身世之悲。如同程英,雖然跟隨東邪這位大宗師長大成人,溫文嫻靜中有著刻骨得憂傷。這也是冒浣蓮會喜歡上桂仲明的原因,看到那個身世茫然的黃衫兒,觸中冒浣蓮心靈最深處的憂傷與愛憐,所以才會情不自禁地去關心桂仲明,身世孤苦的同命鳥自然流露的同病相憐。而桂仲明在失憶迷茫無知中也會自然而然親近冒浣蓮。除了冒的溫柔善良,更多的是相同的身世憂傷使得雙方在心靈上找到真正的安慰,以及對生命欠缺的彌補。如同梁氏自己所說,他還是非常注重人物性格與內心的刻畫,書中冒浣蓮幫助桂仲明治療失憶症就運用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而冒浣蓮以愛憐的耐心幫助桂仲明找回記憶的過程非常的真實細膩,不知道是否梁氏做主持的時候遇到過這樣的事例。冒浣蓮幫助桂仲明找回了自己,也幫助自己找回生命的缺憾。所以儘管旁人看來桂仲明只是不解風情的傻小子,但冒浣蓮與桂仲明在相互的牽手中擁有整個世界。冒浣蓮與納蘭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一生一世都會相互懷念祝福,但卻與愛情無關。世上能把愛人與知音分得清的智慧女子很少,我看過的武俠中也許只有冒浣蓮與燕七擁有這份智慧,相對來說冒的難度更大一些,畢竟她的知音是風華絕代的大眾情人納蘭,可貴的是冒浣蓮與納蘭是知音而非情人並非是革命道德的要求。其實桂仲明開始還是很不錯的,武功奇高的黃衫兒,儼然演義評書中萬人敵的英雄少年,甫一出場就幾乎可以與凌未風一決高下。書中在武林豪傑與官府的對抗中,衝鋒在前當者辟易必有桂仲明,對比那個一出場必被捉的張華昭,還是相當光彩照人的。只是後來隨著納蘭的出場,桂仲明就成了只是武功高強的傻小子了。
提到《七劍》必然要說納蘭容若了,梁氏自認為是納蘭的粉絲,在書中不惜筆墨再現偶像的光輝形象。對於很多讀者來說《七劍》是因納蘭而出名的。但是《七劍》的革命氣息比較重,書中的納蘭因此也有些變了味。比如納蘭出場時,向納蘭明慧彈唱自己的新詞,而這首新詞雖然有名,卻是相當凄苦的悼亡詞。即使納蘭找姑姑述說心曲,也不會像是現今寫手發表作品那樣興沖沖。書中還交待納蘭當時已經喪偶,此時的納蘭應該已經沉醉在悼亡的精神世界中,書中的納蘭更像是天性真淳的書生。書中冒浣蓮還向納蘭灌輸革命理論,納蘭儼然成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同情者。包括納蘭與冒浣蓮相交,冒雖然聰明伶俐,充其量也只是個文學青年,與納蘭這位大師級詞人切磋交流成為知音,還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後來的納蘭要好一些,藏邊的帳幕之中納蘭與冒浣蓮秉燭夜談,相對如夢寐,冒浣蓮以詞相贈,婉拒了納蘭的一番情意,燭影搖紅之中納蘭握住冒浣蓮的雙手說道:“天快亮了,我送你出去。”此情此景直待成追憶了。冒桂新婚之夜,冒浣蓮還是不禁思念起遠在京華的納蘭,冒自嘆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或許內心深處隱隱覺得錯過了納蘭。京華倦客,對月懷遠的納蘭則是興起詞人的離思。總覺得《七劍》中的納蘭更像是結婚前的納蘭,沒有對榮華的徹底厭倦,沒有悼亡的刻骨沉痛,有著清純少年的善良憂傷,以及離別的相思。
《七劍》中人世間悲歡離合,生離死別隨處可見。桂仲明的父母義父恩怨情仇也是如此。
桂天瀾,石天成,石大娘師兄妹三人的故事在武俠已經是很常見了。師兄弟同時愛上了唯一的師妹,師妹選擇了一個,另一個只有默默地承受並且衷心地祝福師弟師妹。遭逢兵荒馬亂的年代,石天成與妻兒失散,桂天瀾帶著師妹母子三人輾轉於戰火中。石大娘在日夜的思念中沒能等來丈夫,亂世之中與師兄桂天瀾相依為命,石大娘再婚之夜卻等來日夜期盼的丈夫。脾氣暴躁的石天成與師兄妻子反目成仇,一心要報多妻之恨。石天成向師兄尋仇,卻被自己的兒子用暗器打落懸崖,得知真相的桂仲明痛苦不已離家出走,以至失憶。最終石天成重傷了師兄,導致師兄死於敵人之手。冒浣蓮與桂仲明重回劍閣,十幾年間歷經戰亂仇恨,離別失散的一家人終於團圓,石屋內的人述說各自離別之痛,石屋外的凌未風想屋中人悲慘的遭遇,又聯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悲從中來,無可斷絕。以及還有一生承載苦痛的桂天瀾,少年情場失意,中年與師妹作了挂名夫妻,又遭師弟誤會仇恨,老年抗清兵敗,背負著李定國的遺願,在劍閣的茅屋中沉默地注視眼前的大山,內心深處是無盡的痛苦還是飽經痛苦的漠然。後來冒浣蓮與桂仲明遵照石天成的遺願,將他們一個兒子繼承了桂天瀾的香火,那就是異國娶得公主的桂華生,才有後來的冰川天女。這些算是梁氏對桂天瀾的補償吧。
當梁氏後來修改《七劍》,寫到張華昭遵照卓一航的遺願,將兩朵憂曇送到白髮魔女面前,不知道作者又是怎樣的心情。梁氏最負盛名的愛情傳奇,終於在苦苦等待六十年的憂曇華開中緩緩落幕。百歲高齡的練霓裳面對眼前代表海枯石爛的憂曇花,想起與卓一航幾十年的難辨愛恨,所有的情感都凝注到天山無邊的雲海之中。無驚無懼,無喜無悲,無生無死。在無限的感慨中只有感動。別有深意的是在練霓裳與卓一航幾十年的愛情傳奇中還一直有一位看客,那就是岳鳴珂,後來的晦明禪師。練霓裳因卓一航一夜白頭,卓一航為練霓裳尋找憂曇花苦候至死。在這場蕩氣迴腸的愛情之外一直靜靜佇立著晦明這位看客。他們少年時的愛恨悲歡,姑且不提。想象一下練卓二人天山南北高峰星夜回首,守候憂曇花開。中間的晦明袖手天山雲海之中,見證兩位朋友在年華老去堅守著執著與痛苦,太上忘情長嘆一聲道出:“情孽”二字。心如止水的晦明旁觀練卓愛與痛時,心中是否也會泛起漣漪?當年的岳鳴珂,仗劍熊廷弼幕下,與鐵珊瑚許下白首約。故主熊廷弼慘遭閹黨陷害,傳首九邊;情人鐵珊瑚身遭不幸,死在岳鳴珂的懷中。從此有了天山獨居的晦明禪師,閑看天山的日落月出,見證旁人的悲歡離合。“憑欄一片風雲氣,來做神州袖手人。”,天山派開山祖師晦明禪師的太上忘情也許有太多的無奈。練霓裳卓一航苦候憂曇花開,生離畢竟還有希望;晦明禪師則是人鬼殊途的死別,所有的悲喜苦樂都已隨風而逝,只餘下見證一場傳奇愛情的平靜。數十載的天山傳奇中,練霓裳卓一航演繹盡了世間愛情的凄艷華美,晦明禪師一旁獨自靜靜見證。
天山七劍之中多數都是帶著憂傷,武瓊瑤算是個例外,與七劍中其他人黯盡生離死別相比,武瓊瑤的生命與憂傷絕緣。作為白髮魔女的關門弟子,武瓊瑤的爽朗陽光為師門的憂傷增光不少。陽光的武瓊瑤加上白髮魔女劍走偏峰的狠辣劍法,成為七劍中一道明快俊爽的風景線。冰河之戰中,劉郁芳被打落懸崖,武瓊瑤當機立斷跳下懸崖救出劉郁芳,白髮魔女的關門弟子確實不同凡響。面對含蓄內斂的李思永,武瓊瑤大膽直白,心上人手到擒來。本以為,武瓊瑤將會為充滿憂傷的天山派帶來更多的陽光歡樂,雖知後來李思永戰死,武瓊瑤帶著一雙兒女隱居天山。
江郎一篇《別賦》,道盡世間離別的黯然銷魂,《七劍》也充滿了悲歡離合的喜悅憂傷。誠然《七劍》之中並無如厲勝男,練霓裳,張丹楓這樣出彩並且梁羽生喜愛的人物,但注入了梁羽生回首人生感嘆境遷的喜悅憂傷。黯然銷魂唯別而已,真正離別的滋味也只有經歷離別的人才能體味。如凌未風劉郁芳回疆江南的思念,納蘭冒浣蓮天各一方的祝福,桂天瀾石天成一家的亂世離歌,還有練霓裳卓一航天上南北的相望,天山雲海邊晦明禪師的平靜凝眸。晏幾道的《小山詞自序》寫道:“考其篇中所記悲歡合離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忤然,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多情人痴情人如小山納蘭,像我輩凡夫俗子多半是姜夔的那句“人間別久不成悲。”,在微漠的希望中天涯海角相互思念,期待有生之年的相逢。

作者簡介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出生,祖籍:廣西蒙山縣,學歷:曾拜史學
梁羽生
梁羽生
家簡又文為師、廣州嶺南大學專修國際經濟.。因病於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歲。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及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2008年獲澳洲華文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澳華文化界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