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判官的結果 展開

判官

古代傳說陰間官名

長的凶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絕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決大部分是判處人的輪迴生死,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判官寫照: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

冥府判官


長的凶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絕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決大部分是判處人的輪迴生死,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於酆都(陰曹地府)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魏徵、罰惡司鍾馗、察查司陸之道、陰律司崔鈺。

賞善司魏徵

執掌善薄,身著綠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據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獎賞。在六道輪迴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須在孟婆處喝一碗迷魂茶,忘卻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間煙火。

罰惡司鍾馗

身著紫袍,怒目圓睜。雙唇緊閉,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凡來報到的鬼魂,先經孽鏡台前映照,顯明善惡、區分好壞。生前作惡的壞鬼全部由他處置,他根據閻羅王的“四不四無”原則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輕罪輕罰,重罪重罰,再交陰差送到罰惡刑台上,送往十八層地獄,直到刑滿,再交輪迴殿,拉去變牛變馬,變蟲變狗等等,重返陽世。

察查司陸之道

宋時人,《聊齋志異》之“陸判”原型。雙目如電,剛直不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職責是讓善者得到善報,好事得到弘揚,使惡者受到應得的懲處,並為冤者平反昭雪。
崔判官
崔判官

陰律司崔珏

是馳名陰曹地府的頭號人物,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西遊記》記載,此公姓崔名珏,在唐太宗李世民駕下為臣,官拜茲州縣令,后升至禮部侍郎,與丞相魏徵過從甚密結為至交。生前為官清正,死後當了閻羅王最親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賞善罰惡,管人生死,權冠古今,你們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筆,只需一勾一點,誰該死誰該活便只在須臾之間。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后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當年唐太宗因牽涉涇河老龍一案,猝然駕崩,前往陰司三曹對質。於是魏徵修書重託,崔珏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在還陽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掃蕩的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草寇中慘死的成千上萬的冤魂前來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糾紛,幫助李世民代借一庫金銀安撫眾鬼,太宗方得脫身。崔珏也因此名聲大震,並從中發了一筆橫財。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判官鍾馗


陝西西安戶縣鍾馗故里的鐘馗的判官身份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北宋中後期就已出現。
鍾馗又是怎樣成為判官的呢?
始建於唐宋時期的儺廟,裡面鍾馗塑像與眾不同:他不是通常所見揮舞金鐧或寶劍的威猛形象,而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廟前戲台上常演不衰的劇目是《老爺升堂》,這裡的鐘馗有另外一個尊稱,名為判官老爺。
民間故事的解釋是這樣的:鍾馗蒙受的冤屈感動了神界的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本來鍾馗死後也和所有人一樣,要去陰曹地府經受煎熬,被閻王爺管轄。但玉皇大帝聽說了鍾馗的冤情非常同情,於是大發慈悲。速派使者通報下界,一路放行不得刁難。玉帝似乎對鍾馗剛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讚賞,還有意委以重任。在黃泉路上,鍾馗接到一紙聘書,被玉帝任命為陰陽兩界的判官。
這判官職務,並非無中生有。在人間朝廷官場,判官也是實力派人物。北宋官制系統中,判官協助三司使工作。三司使是政府的最高財政長官,總持國家財政大權,地位僅低於宰相。那麼協助他工作的判官自然也是官場的實力派人物。由於判官財權在握,極易產生貪污腐敗現象,所以歷來都是選擇德高望重,鐵面無私的官員擔任。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曾擔任判官一職。在儺舞中有一種現象,那就是鍾馗和包公難分彼此。他們的面具通常是可以互換使用,在很多人觀念里他們有著相同的性格特徵,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一位是人間的清官包青天,一位是陰間的判官鍾馗。但這陰間的判官鍾馗似乎權力更大。
北宋以來,民間故事成功的賦予鍾馗貧苦讀書人身份,以其現實意義而得到民眾認同。他剛烈不屈的性格造就他成為鐵面無私的判官,而與人間清官包拯形象的融合,最終使他成為最值得信賴的神明。
考察鍾馗早期形象的變遷,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鍾馗形象所具有的兩重性。他既有儒雅、莊重的傳統文人品格;也有詼諧風趣世俗一面。
在北宋《大儺圖》中,宮廷畫家為當時鐘馗立此存照。他面帶花哨的面具,載歌載舞。整個場面充滿節日娛樂喜慶氣氛,全然沒有一位斬鬼判官的威嚴氣度。這是北宋蘇漢臣《五瑞圖》,判官鍾馗和其他四位神仙一起執笏作舞。也是一派和氣神仙風度。
這是南宋的水陸畫《三官出巡圖·地官》中迎接地官大駕光臨的景象。鍾馗位於圖畫的下方,比地官的地位要低很多。
這也是鍾馗作為神的獨特之處:雖然歷朝歷代鍾馗的形象在各種繪畫作品中頻頻出現,有關他的傳說故事也多得數不勝數;但由於他的確於史無據,事出無典,加之相貌醜陋鬼氣十足。從來沒有得到哪一朝皇帝賜給封號,也更沒有中央政府親自出面主持給鍾馗建廟的記載。然而也正因如此,民間塑造鐘馗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這使鍾馗獲得了與眾不同的世俗品格。
楊柳青鍾馗門神畫,是典型的"武判"樣式。鍾馗揮舞寶劍做出種種威武姿態,四周襯滿流雲、八寶、雙喜等圖案,活潑中帶有吉祥寓意。
蘇州桃花塢門神中有風度瀟灑的騎驢鍾馗,侍從小鬼撐破傘相隨,他手執牙笏目視前方空中飛舞的蝙蝠或吊系的蜘蛛,象徵"福自天來"、"喜從天降",洋溢著喜慶色彩。北京更有畫店別出心裁,去除鍾馗手中的武器,增添了一枚超大銅錢,謂之託錢判。
老北京讀判官後面加兒話音,稱判官兒,或簡稱判兒。於是又有人把鍾馗懷裡的大銅錢換成了胖娃娃者,寓意"盼子得子"。
就這樣鍾馗可為人間祈福得福,盼子得子,求財得財。人們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鍾馗最終成為古代民間諸神中的萬應神祇。

崔判官傳說


崔判官介紹

判官
判官
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后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曆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崔判官故事

判官
判官
閻羅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這崔判官是誰呢?豐都有人傳為崔畔,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西遊記》第十、十一回里敘述了涇河龍王袁守誠打賭,錯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要唐王還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寧,最後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徵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以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雲道:“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豐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誰?”征雲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后升禮部侍郎。再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豐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李世民死後來到酆都陰司,崔珏跪拜路旁相迎。小說對他的描寫是:頭頂烏紗,腰圍犀角。手擎牙笏,身著絡袍。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髮蓬鬆飄耳上,鬍鬚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民間有關崔判官的傳說中,說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西遊記》里描寫得淋漓盡致。崔珏看了魏徵的信,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進了“幽冥地府鬼門關”接受十殿閻王審查時,十王要看生死簿,審查李世民陽壽是否已終。崔判急轉司房,將天下王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州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添了兩畫,才將簿子呈上。十王看后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就這樣,崔判官親自把李世民送還了陽間,讓他又枉登了二十年皇位。

崔判官評價

傳說陰間判官最正直無私,如此看來的確如此,並非是趨炎附勢之徒。
民間傳說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說得最正直無私的,既是判官,與己無關的,那他還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間傳說,吳承恩才寫進《西遊記》?還是有了《西遊記》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兩句是難以說清的。但有一點可以說明,在明代,酆都被傳為“鬼城”已很有聲勢了,吳承恩能這麼完整地寫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個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相關小說人物

《世事無常》:石卿。
相關詞條:鍾魁、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閻羅王
1998年電視劇《東遊記》:坤成飾演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