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虔陀

唐代官員

張虔陀是唐代官員,有的書稱張乾陁。任雲南別駕。天寶八年(749年),任雲南太守。

人物簡介


張虔陀,唐人。一作張乾陁。任雲南別駕。天寶八載(749),為雲南郡太守。屢辱南詔王閣羅鳳,奏請以閣羅鳳弟誠節代之為王,且多所徵求。閣羅鳳不應,乃使人詈之,又暗奏其罪。閣羅鳳憤怨,發兵圍姚州。九載,姚州破,被殺(一說飲鴆死)。

歷史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天寶四載,歸義遣孫鳳迦異來朝,授鴻臚卿。歸國,恩賜甚厚,歸義意望亦高。時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遣使至雲南,與歸義言語不相得,歸義常銜之。
七年,歸義卒,詔立子閣羅鳳襲雲南王。無何,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鮮於仲通領劍南節度使,卞忿少方略。故事,南詔嘗與妻子謁都督,過雲南,太守 張虔陀私之,多所求丐,閣羅鳳不應。虔陀數詬靳之,陰表其罪。由是忿怨,反,發兵攻虔陀,殺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
異牟尋世為唐臣,曩緣 張虔陀志在吞侮,中使者至,不為澄雪,舉部惶窘,得生異計。
據《南詔德化碑》:“越嶲都督張虔陀,曾任雲南別駕。以其舊識風宜,表奏請為都督。”《蠻書·附錄·異牟尋獻狀》:“天寶九載,被姚州都督張乾陁等離間部落,因此與漢阻絕。”由此可知,張虔陀原任越嶲都督,后調任姚州都督府都督。在唐朝與南詔發生衝突時,張虔陀必首當其衝。
《南詔德化碑》又載:“越嶲都督張虔陀嘗任雲南別駕,以其舊職風宜表奏請為都督,而反誑惑中禁職起亂階。吐蕃是漢積仇,逐與陰謀擬共滅我,一也。誠節,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貶在長沙,而彼奏歸,擬令間我,二也。(爨)崇道蔑盟構逆,罪合誅夷,而彼收錄與宿,欲令仇我,三也。應與我惡者,並授官榮,與我好者,咸遭抑屈,務在下我,四也。築城收質,繕甲練兵,密欲襲我,五也。重科白直,倍稅軍糧,徵求無度,務欲敝我,六也。於時馳表上陳,屢申冤枉,望上照察。降中使賈奇俊詳覆。屬豎臣無政,事以賄成,一信虔陀,共掩天聽,惡奏我將叛。”

古城遺址


張虔陀城遺址
唐代樊綽蠻書》載:“弄棟城在故姚州川中,南北百餘里,東西三十餘里。廢城在東岩山上。當川中有平岩,周回五六頃,新築弄棟城在其上,雜管蠻數部落,悉無漢人。姚州百姓陷蠻者,皆被移隸遠處。”明代李元陽雲南通志》說:“唐古城在州城東十五里,唐太守 張虔陀築。”清代王塏《姚州府志》云:“在城東十五里飽煙蘿山之南。”
天寶七年(748年)至九年(750年),張虔陀任姚州都督。
張虔陀城遺址,位於姚安縣城東南八公里飽煙蘿山諸葛武侯祠下黃蓮箐彝族村北面,分佈在地勢突起的緩坡上,東面靠山狹窄細長,其餘三面地勢開闊平坦。自東往西,沿坡緩緩而上,幾個延綿的土丘清晰可辨。北部邊緣一條橫亘東西的土埂,被當地人稱為“城埂子”,明顯具有人工夯壓痕迹。走到開闊平坦地段,舉目遠眺,姚安平壩,盡收眼底;俯首近觀,雜草叢生,瓦礫遍地。瓦質堅硬,呈灰褐色,瓦面有字,難辨其意。曾有資料介紹說,有字瓦“凸面有陽文印出,即‘官諾’、‘白雲’、‘元年’、‘四年’等,多為正字,少數為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