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朱雀的結果 展開
朱雀
中國作者葛亮所著小說
《朱雀》是葛亮所著小說,作者將自己對歷史與現實、時尚與傳統、人性與宿命的思考凝結在跨越近一個世紀幾代人曲折豐富的人生遇合中。
六朝煙水,盛世流離。
他來自異邦,因為她,無盡的陌生打開了缺口。
她遊走民間,背負家族宿命,默然成長。
他們的身後,是人性的地圖,觸碰間彼此溫暖與傷害。
滋生交錯,豐盛為城市的聲音。
《朱雀》故事發生在千禧年之交,蘇格蘭華裔青年許廷邁回到父親的家鄉南京留學,在秦淮河畔邂逅了神秘女子程囡,由此引生了三個世代的傳奇。故事回到一九二三年,女孩葉毓芝隨著父親來到南京繼承祖業。一九三六年,亭亭玉立的毓芝與日本人芥川熱戀,在戰爭前夕生下一個女嬰。毓芝在南京大屠殺中慘死,她的女兒輾轉由妓女程雲和收養,取名程憶楚。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憶楚已經是大學生,愛上馬來西亞僑生陸一緯。然而好事多磨,一緯被劃為右派,發送北大荒。“文化大革命”爆發,程家無從倖免,雲和自殺,憶楚下嫁給強暴她的一個工人。“文革”結束,憶楚守了寡,舊情人陸一緯卻又不期然的出現……
叢書信息
“葛亮”作品 (共2冊), 這套叢書還有 《北鳶》
序言 歸去未見朱雀航 | 第九章 阿爾巴尼亞年代 |
第一章 格拉斯哥V.西市 | 第十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 |
第二章 大興的拉斯維加 | 第十一章 依舊煙籠十里堤 |
第三章 古典主義大蘿蔔 | 第十二章 母親與一個喪禮 |
第四章 她與她的羅曼司 | 第十三章 龍一郎的圖畫夾 |
第五章 無情最是台城柳 | 第十四章 錯落的五月八日 |
第六章 基督保佑著城池 | 第十五章 洛將軍守衛墓園 |
第七章 雅可或著褲的雲 | 第十六章 歸去未見朱雀航 |
第八章 布拉吉與中山裝 | 後記 我們的城池 |
近年難得一見的長篇小說精品,無論是敘述故事之從容、語言之華美、視角之開闊、意象之豐富,都表現出同一代青年作家中難得一見的成熟。無怪乎獲得眾多成名作家、評論家的一致推崇。
從老舍的《駱駝祥子》,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賈平凹的《廢都》,王安憶的《長恨歌》到葛亮的《朱雀》,中國現當代文學最引人注目的一道血脈“城市小說”得以傳承。可以說,一部《朱雀》,讓葛亮登上了與前輩大師比肩並立的高度。
在古老的南京和青春的南京之間,在歷史憂傷和傳奇想象之間,葛亮尋尋覓覓,寫下屬於他這一世代的南京敘事。而連鎖今昔的正是那神秘的朱雀。彷彿遙擬六朝那跨越秦淮河的朱雀航,葛亮以小說打造了他的“夢浮橋”——跨過去就進入了那凌駕南方的朱雀之城,進入了南京。
旅美文學評論家 王德威:從《謎鴉》到《朱雀》,葛亮短短几年的成績令人驚艷。徘徊在南京的史話和南京的神話之間,《朱雀》展現的氣派為葛亮同輩作家所少見。
台灣文學評論家張瑞芬:葛亮的故事裡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闢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他的語言,乾淨洗鍊,節奏迅疾,有三月陽春的颯爽與清奇,冬雪落在地上般鮮明的印子,帶領著讀者步步尋向不可知的徑外人世。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石曉楓:整體而言,慈悲的質量以及節制的書寫,構成葛亮作品里最動人的質素。他的文字極有敘事魅力,每每能逗引讀者的閱讀興味;而作為一名聰慧的創作者,葛亮亦擅於在故事的結尾力求平淡收斂,是高潮以後刻意的低調。
香港作家、批評家馬季:葛亮作品的重要價值,在於把文字轉化成一種衡器,用以衡量時空變遷中人的心靈變化,並將此作為一種指標體系,互為因果地評價時空緯度對人的影響。這彷彿科學研究一樣的方法,令他的寫作充滿了歷史感。
葛亮 原籍南京,現居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文字發表於兩岸三地。著有小說集《七聲》、《謎鴉》、《相忘江湖的魚》,文化隨筆《繪色》等。曾獲2008年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台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中國小說排行榜”及台灣“2006年度誠品選書”。長篇小說《朱雀》獲“亞洲周刊2009年全球華人十大小說”獎。作者也是這一獎項迄今最年輕的獲獎人。![葛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2/m5206ef83634ea0fb56846f0b24cbb87b.jpg)
![葛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2/m5206ef83634ea0fb56846f0b24cbb87b.jpg)
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