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縣城西北廟嘴坪南麓,始建於1953年,佔地2.67萬平方米。依山面水,與九龍廣場、馬蓮河大橋渾然一體,磅礴壯觀,肅穆和諧。
走近陵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懸掛在門柱上毛澤東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幅對聯和門上方“革命烈士陵園”6個鎦金大字。門樓兩側仿古建築環繞陵園,寧靜優雅,莊嚴肅穆。
整個陵園依山而建,呈階梯形,自下而上,共有四層平台。步入園門即為第一平台,一條林蔭緩坡式大道直通山下,兩旁松柏參天,濃蔭蔽日,東側建有“五八戰役徇難烈士紀念碑”碑樓。碑樓正背兩面分別刻有“烈士英名留萬古,人民紀念永千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人民功臣黨的典型”兩幅對聯。兩側山腳下安葬著30多名無名烈士及王豐義、李自珍、王勇等烈士的遺骨。
站在山腳下仰視山頂,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繁盛茂密,似有置身天然森林之感。沿著由石條砌築而成,共143級,寬5米,跨高40多米的山門石階拾級而上,即達第二平台。台上建有仿古式青磚牌坊,中間正面鑲刻著“功似巍巍青山千秋在,業若滔滔碧水萬古流”,上方雕有“氣壯山河”4個金色大字,背面題有“憶先烈抗暴除奸求真理,學英雄披荊斬棘拓大業”的對聯。站在牌坊前俯瞰山下,馬蓮、城北、九龍3河奔匯,馬蓮河大橋橫貫東西,九龍廣場宏偉壯觀,宛如一條巨龍蜷伏於兩河中間,大半縣城美景盡收眼底。
從牌坊過廳往裡,一座精巧別緻的花園將道路一分為二,各有18級台階通往第三平台,莊嚴雄偉的“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於此。用乳白色大理石鑲嵌而成的碑座上,雕刻著反映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軍民團結戰鬥,英勇對敵的4幅大型浮雕。碑身高14.5米,正面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背面碑文記載了寧縣革命先烈、尤其是五八戰役徇難烈士的光輝事迹。
第四平台建為“五八戰役徇難烈士公墓”。公墓長26米、寬10米、高1米,墓內安葬著城東門枯井內烈士遺骨63具,綠樹、鮮花簇擁公墓四周。
1948年4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發起西府、隴東戰役。對此,
胡宗南十分恐慌,急調大軍夾擊西野作戰部隊。為了擺脫敵人,西北野戰軍主動撤出西府地區,分別向
隴東、關中轉移。途中,第六縱隊的後勤部隊及支前人員1200餘人,在陝西彬縣被敵人俘獲,其中700多人被押解到寧縣,分別關押在縣城7個地坑院內,嚴加看守。5月8日,西北野戰軍一部從屯子鎮突圍出來后,向東轉移。路經寧縣時,先頭部隊與寧縣守敵接火。關押在城內的解放軍戰士聞迅立即行動起來,組織越獄行動,以期內應外合,消滅
國民黨守軍,奪取縣城,為主力東進掃除障礙。他們高呼口號,衝出窯洞,搭人梯爬上地坑,與敵人展開生死博斗。敵人用機槍、衝鋒槍猛烈掃射手無寸鐵的解放軍戰士,300多人光榮犧牲。5月9日,敵人為銷毀罪證,將烈士屍體分別投入城內幾口枯井,同時在全城搜查,將越獄戰士和傷員全部殺害或活埋。
解放后,寧縣人民為懷念烈士業績,陸續收集烈士遺骨,集中安葬於縣城西北廟嘴坪上,隨之修建了烈士陵園,並於1953年、1956年先後修建了“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五八戰役殉難烈士紀念碑”。1979年、1983年兩次搬遷城內西坡子和東門枯井內烈士遺骨228具,安葬於烈士陵園。1983年又擴地拓園,重建“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以慰烈士忠魂,垂教激勵後代。
走近陵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懸掛在門柱上毛澤東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幅對聯和門上方“革命烈士陵園”6個鎦金大字。門樓兩側仿古建築環繞陵園,寧靜優雅,莊嚴肅穆。
革命烈士墓碑
整個陵園依山而建,呈階梯形,自下而上,共有四層平台。步入園門即為第一平台,一條林蔭緩坡式大道直通山下,兩旁松柏參天,濃蔭蔽日,東側建有“五八戰役徇難烈士紀念碑”碑樓。碑樓正背兩面分別刻有“烈士英名留萬古,人民紀念永千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人民功 臣黨的典型”兩幅對聯。兩側山腳下安葬著30多名無名烈士及王豐義、李自珍、王勇等烈士的遺骨。
站在山腳下仰視山頂,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繁盛茂密,似有置身天然森林之感。沿著由石條砌築而成,共143級,寬5米,跨高40多米的山門石階拾級而上,即達第二平台。台上建有仿古式青磚牌坊,中間正面鑲刻著“功似巍巍青山千秋在,業若滔滔碧水萬古流”,上方雕有“氣壯山河”4個金色大字,背面題有“憶先烈抗暴除奸求真理,學英雄披荊斬棘拓大業”的對聯。站在牌坊前俯瞰山下,馬蓮、城北、九龍3河奔匯,馬蓮河大橋橫貫東西,九龍廣場宏偉壯觀,宛如一條巨龍蜷伏於兩河中間,大半縣城美景盡收眼底。
從牌坊過廳往裡,一座精巧別緻的花園將道路一分為二,各有18級台階通往第三平台,莊嚴雄偉的“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於此。用乳白色大理石鑲嵌而成的碑座上,雕刻著反映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軍民團結戰鬥,英勇對敵的4幅大型浮雕。碑身高14.5米,正面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背面碑文記載了寧縣革命先烈、尤其是五八戰役徇難烈士的光輝事迹。
第四平台建為“五八戰役徇難烈士公墓”。公墓長26米、寬10米、高1米,墓內安葬著城東門枯井內烈士遺骨63具,綠樹、鮮花簇擁公墓四周。
寧縣這塊具有數千年文明史的黃土地,這塊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那血與火的歲月里,全縣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奮鬥,許多優秀兒女,捨生忘死,不屈不撓,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烈士陵園這座無聲的豐碑,向人們默默地訴說著這些英烈們的光輝業績。從1927年王孝錫等先烈在太昌建立隴東地區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至1949年全縣解放,先後為革命獻身的烈士難以數計,其中犧牲烈士之眾多,獻身之慷慨壯烈,尤以1948年5月8日寧城慘案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