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濘列島
沱濘列島
“沱”作滂沱大雨解。“濘”是爛泥,即廣州話的“湴 (音同板)”。沱濘,原意是指經常下雨、土地濕爛的島。沱濘列島是舊名,是地圖上的官方名稱。其實,近幾十年來被人稱得更多的名字是“三門島”,但“沱濘”二字勾勒出巍巍座落在太平洋上的這座小島獨特的風韻。纏綿的愛情,總讓人想起沱濘列島,既沉醉於纏綿的愛情,亦陶醉於沱濘列島的風韻。
大三門島(俗稱三門島)位於深圳東部海域,大亞灣與大鵬灣的交匯處,面積5平方公里,離深圳1.5海里,距香港海域8.7海里。島上共有三個村,分別是媽灣村、北扣村和小三門村。島上有淡水、沙灘,並修建有遊艇會和酒店。大三門島是惠州境內稱沱濘列島中的一個島。
得名來源
浩瀚的海面上,由深圳的四姑娘山、惠州的大、小三門島這“兩島一山”構成了中國海事邊關的“三重門”,“三門島”因此而得名。在大亞灣的盛名之下,小島猶如碧海上的世外桃源,千百年來靜靜存在,卻一直“養在深閨無人識”。島上酒店和海的距離近在咫尺,一推開窗就可以看到滿眼的海天一色,而被稱為活化石的紅樹林就坐卧在酒店的背面,溫柔且不失矜持地迎接遊客的到來。
由深圳、香港、東莞、惠州出發抵達三門島只需二個小時。根據國際旅遊組織制定的度假地規劃原則,為了達到度假者轉換心情的需要,出發地與度假地之間的距離應在60英里(約100公里)以上,三門島正好適合這一標準。同時,這也是歐美人士購置用於度假的第二居所的標準。
軍事要地
島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