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

中腹足目骨螺科動物

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軟體動物門。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食品。

物種簡介


海螺屬軟體動物腹足類。貝類主要分為五大綱,全世界有7萬多種,海生的種類可通稱為海螺。
海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10厘米左右,螺層6級。多屬軟體動物腹足類,數量極少,極其罕見。多生殖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沿海深層海水裡面,至中、晚寒武世,始漸繁盛,早奧陶世大量輻射進化,出現許多新的屬種,廣泛分佈於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沿海深層海水裡面。

烹飪方法

海螺不同部位的肌肉在鮮活和加熱(100℃)過程中組織構造及其流變學特性的變化,並進行了質地剖面分析(TPA),為海螺深加工製品的開發及加工工藝的優化提供了依據。通過Van Gieson染色法觀察及質構儀測定,結果表明:鮮活海螺足部肌肉的彈性模量(E0、E1、E2)和破斷強度明顯高於內臟肌肉的對應值,而足部肌肉的應力鬆弛時間(τ1)則略低於內臟肌肉的測量結果;對鮮活海螺進行適時加熱處理,其足部肌肉的硬度和彈性更大,咀嚼性更佳,而內臟肌肉的黏著性和柔嫩性更好。
營養分析
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等營養元素。
海螺
海螺
醬爆海螺
1、海螺用刷子清洗凈,將其浸泡在加少許香油或食鹽的涼水裡2小時左右,讓其吐凈腸里的泥沙
2、青紅椒、蔥、姜切絲備用
3、海螺放沸水中焯水,迅速撈起備用
4、鍋里放油,待油溫5成熱時放入蔥、姜炒爆香,然後放入醬,醬炒出香味後下入海螺翻炒
5、翻炒過程中淋少許料酒,待海螺的蓋開始張開時,加入糖、雞精翻炒,出鍋前放入青紅椒即可
溫拌海螺
1、海螺洗刷乾淨,放入蒸鍋蒸12分鐘,取出螺肉
2、去掉螺腦(紫色的部分),將螺肉切片
3、青紅椒和大蔥分別切成細絲
4、將螺片、蔥絲、青紅椒絲放入盤中,加入陳醋、生抽、芝麻香油、白砂糖和少許鹽拌勻即可
薑汁海螺
1、買回的海螺用流水沖洗乾淨,在水裡泡著的海螺,會慢慢的把上蓋頂開,用手戳一下就縮回去
2、蒜切片、姜切片,再切一點薑末,倒上米醋,待用
3、鍋里加水,放入蒜片、薑片,中火燒至水溫六成熱,把海螺口朝上放進去,中火加熱,同時用筷子翻個,等鍋里的水燒開,快速撈出來
4、海螺裝盤,用筷子或者是牙籤,把海螺肉慢慢的挑出來
5、沾著薑末醋汁吃
涼拌海螺
1、將海螺表面洗凈,備用
2、將鍋內倒入適量水,大火煮沸后,將海螺倒入沸水中煮5分鐘左右取出
3、將海螺肉取出洗凈晾涼,切成片,備用
海螺
海螺
4、將蔥,姜切絲,蒜切末,放入海螺肉,加入鹽,糖,醋,香油,拌勻即可
白灼海螺
1、半鍋水加薑片、蔥段、料酒燒開,放進海螺燙煮4-5分鐘,撈起后馬上泡進冰水五分鐘
2、用小叉剔出肉,去除中段的黃、綠色腸肚
3、肉切片擺盤,尾部回鍋再燙3-4分鐘后撈起擺盤
4、撒上蔥絲、嫩薑絲、青紅椒絲,淋上生抽一大匙,白鬍椒粉少許,潑上兩大匙滾油即可火侯掌握恰當,螺肉柔軟爽脆,味道清甜滋美。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海螺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30 千卡
蛋白質26.3 g
脂肪1.2 g
膽固醇65 mg
飽和脂肪酸0.4 g
多不飽和脂肪酸0.3 g
單不飽和脂肪酸0.3 g
碳水化合物1.7 g
葉酸179 μg
153 mg
238 mg
217 mg
163 mg
98 mg
1.4 mg
1.71 mg
維生素A7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8 mg
煙酸(煙醯胺)1.04 mg
維生素B60.06 mg
維生素B125.25 μg
維生素E6.33 mg
維生素K0.2 μg

形態特徵


海螺
海螺
螺貝殼邊緣輪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堅厚,殼高達10厘米左右,螺層6 級,殼口內為杏紅色,有珍珠光澤海。最大可達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因品種差異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黃色不等。海螺殼大而堅厚,呈灰黃色或褐色,殼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齊而平的螺肋和細溝,殼口寬大,殼內面光滑呈紅色或灰黃色,主要用於水產捕撈也可做工藝品。

生活習性


海螺為暖海產種類,主要生活棲息在低潮線、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質的淺海。
海螺
海螺
和其他動物一樣,海螺等軟體動物已經適應千變萬化的生存環境。從海水日夜沖刷的岩石到陰暗泥濘的深海底,各種形態的棲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軟體動物群。潮汐影響生長在海邊的軟體動物的特性和分佈,它們所生活的 地質表面特性也有同樣的影響力。不過,充足的陽光所提供的食物顯更為重要。軟體動物最適合棲息於熱帶,所以這個區域的海貝種類繁多,令人嘆為觀止。珊瑚是鮮艷的芋螺寶螺、渦螺的故鄉;在紅樹林中,牡蠣寄居與根部,蜇螺喜歡攀枝附葉,蟹守螺則靜靜地在泥灘上爬行。當然,溫帶海域同樣會讓收藏者大開眼界。沙灘是許多雙殼貝以及穴居腹足類,如玉螺的避風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雜,造就了食物豐盛的環境,常可發現大量鳥尾蛤。岩岸腹足類的大好獵場,它們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海螺活動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為食,它們一般棲息於淺海海域,嗜食棘皮動物。殼體的外唇部極度外展,且雌螺的體型明顯大於雄螺。肉可食用,殼供觀賞,可用於雕刻。夜間活動。足位於身體的腹面,為塊狀,肌肉極發達,適於爬行。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動物等為食。這些軟體類成員通常生活在淺水或平坦的泥地,可見於深達600英尺(200米)的深水中。多數海螺使用誘捕箱或拖網捕撈,它們也可是其它產品的順帶捕撈品。

分佈範圍


海螺主要產於沿海淺海海底,遍布世界各地。大都種群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在中國主要以山東、遼寧、河北居多,
南黃海中西部的海螺資源比較豐寓,以香螺為最多,紅螺次之;香螺分佈範圍較廣,較偏北,多分佈於北緯 34。線以北的3O米等深線以外海區,喜棲息於軟硬適中的泥沙質海底;紅螺分佈範圍較窄,較偏淺水區。多在禁漁線以外至4O米等深線之間的硬泥質海底被拖獲。
旋型螺,珍貴海螺是一種貝類軟體動物,在白堊紀以前,出現於早寒武世,就存在的一種腹足類(gastropod)動物,包括左旋螺和右旋螺等旋型螺,特別是指有一個封閉的殼,可以完全縮入其中以得保護的腹足類動物。螺和蝸牛共同組成了腹足綱,多屬軟體動物腹足類,形成了少量的旋型螺。
唐冠螺
唐冠螺
大型海螺。貝殼大而厚,唐冠螺厚重,長和高都可以達到30厘米,灰 白色到金黃色,具金屬光澤,形狀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個角狀突起。內、外唇擴張,呈桔黃色的盾面。外唇內緣有5~7個齒。現存80多種。這種軟體貝類動物通常螺塔低,貝殼膨脹,體層豐滿,一般具有結節、肋或縱脹肋。雌雄形態有別,喜棲息於砂底。大多數以海膽為食。因其內唇擴張如帽緣,體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後有一個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厴,當身體縮入殼內后,可用厴完全關閉殼口。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在近殼口處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貝殼大而堅厚,殼的頂端較尖。
分佈地區 中國台灣、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世界分佈地點 西沙、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棲所環境 低潮線下
分佈範圍
國外分佈在東非沿岸、加羅林群島、薩摩阿群島、夏威夷群島、日本南部等。在中國分佈於台灣和西沙群島,產於小琉球,台灣南部海域、南海一帶。
生長繁殖
多生活在水深1~20米的沙質海底。夏季繁殖。
種群現狀
屬於國家II級保護動物。在中腹足目中有一科動物的貝殼十分珍貴,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螺殼個體大,形狀獨特而美麗,是居家陳設和把玩的珍品,其市場價格也不菲。
等角螺螺線
螺旋線屬線粒體恰型線,生物斜型螺的維度區,在腹腔型軟體動物,有DNA數據線中存在線粒體恰型線一條或更多。
螺旋線,或者稱為螺線,等角螺有一條或更多的螺旋線構成了等角螺螺線,屬海螺。
斜型螺螺線
斜型螺螺線,別名旋型螺螺線,是一種貝類軟體動物,在白堊紀以前,出現於早寒武世,就存在的一種腹足類(gastropod)動物,包括左斜螺螺線和右斜螺螺線等斜型螺螺線,特別是指有一個封閉的殼,可以完全縮入其中以得保護的腹足類動物。
法螺
法螺
法螺
法螺是腹足綱、法螺科、大法螺屬動物,貝殼多呈紡錘形,殼質堅實,殼表面常具雕刻或結節突起。
肉食性殼類,主要分佈於印度洋、紐西蘭、菲律賓、日本等地。法螺喜歡棲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過附著生活,喜歡吃海參和水螅。多在春、夏季進行繁殖。法螺(學名:Charonia tritonis),又名大法螺,是一種異足目法螺科大法螺屬的海生軟體動物。分佈於印度洋、紐西蘭、菲律賓、日本、海南島、西沙群島、加勒比海、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常棲息在淺海珊瑚礁、岩石底、低潮線下。
萬寶螺
萬寶螺
(學名:Cypraecassis rufa),是異足目唐冠螺科萬寶螺屬的一種。主要分佈於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淺海。
萬寶螺是屬於鬘螺科的螺類,萬寶螺是該屬螺類中最具觀賞性的,萬寶螺產地比較廣,大多生成於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熱帶區域內的珊瑚礁周圍,靠捕食細微海藻等海洋植物及海洋浮游生物為生。中國的萬寶螺絕多部份產於海南島東北海域。萬寶螺殼厚而沉,整體色彩主要由紅褐色和少量白色交叉溶合。世界四大名螺之一,萬寶螺的殼厚而沉,前端還有些翹,像是撅起的小嘴,整個螺殼兩種顏色,白色和咖啡色紅色縱橫交錯,顏色鮮艷,光澤度很好,螺唇厚而圓潤,顏色淺咖啡色,靠近螺的裡面色澤顏色變深。殼重而厚,螺塔低,殼口大,末端的前水管小且翹,殼表有三到四列鈍瘤,越向前端越小,列間有較小的瘤和凹槽,在前水管溝的上方有分散而明顯的縱肋,並被同樣強度的螺肋一分為二。沿外唇內緣有22-24枚齒,體層和螺塔上有紅色式褐色斑紋,縱肋和螺肋白色,軸唇褶白色,褶間深褐色。且螺塔無縱脹肋。
鸚鵡螺
鸚鵡螺
萬寶螺分佈於熱帶印度洋--太平洋。棲息地為珊瑚礁附近,一般尺寸為15厘米。以海膽等棘皮動物為食。屬大型貝類。整體顏色金黃,尊貴無比,手感光滑而溫潤,數量稀少難捕捉。
海洋軟體動物,僅存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北至日本南方,南至大堡礁,西至安達曼海,東至斐濟等地區均有發現。位於鸚鵡螺主要產地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還以鸚鵡螺做為國徽的主要圖案。
現存種群數量少。因生活環境須有數個大氣壓的水壓,故難人工飼養。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
大枇杷螺
大枇杷螺
大枇杷螺
大枇杷螺(學名:Ficus gracilis),是異足目枇杷螺科枇杷螺屬的一種。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下帶。
英文名Nassariidae,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織紋螺科。織紋螺的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為1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厘米
織紋螺
織紋螺
,約指甲蓋大小。盛產於廣東、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螺體細長,長度約1厘米,寬度約0.5厘米。
炒熟的麥螺顏色層次分明,外形小巧,螺口白色圓潤,較易吸吮,吃起來肉質嫩滑,略帶筋道,絲絲鮮香。
鳳凰螺
分佈很廣、從日本奄美島以南、澳洲以北、東非以東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皆有其蹤跡。海南、西沙、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
緋袖鳳凰螺
緋袖鳳凰螺長40 - 95毫米,殼形中型,厚鈍而粗糙的外觀,
螺塔有很發達的小結節,螺體及體層都有發達的螺紋,肩部有小肩瘤,
體層有二。三列小瘤。殼口外翻,在相近種類中較狹窄,
且在後端有一些齒狀襞,有時前端也會有。外唇加厚,後端有一短翼。
軸唇滑層厚且常延伸到螺塔。鳳凰螺缺刻很明顯。前水管反曲。
殼色乳白色,底有灰色螺紋,尚有一些深棕色的斑或條紋,軸唇白色,翼為白色,殼口橙色,邊緣淡黃色,外唇最外圍尚未淺棕色條紋。
俗名蛇皮螺。拉丁學名;Entemnotrochus rumphii、plerurotomaria rumphii。命名者;Schepman, 1879。英文名稱;Rumphius's slit Shell。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
分佈範圍:台灣東北角,釣魚島,東沙島東北方,南中國海,日本,印尼沿岸。
將軍芋螺
學名:Strategoconus generalis,貝殼厚實,體螺層為較瘦長的圓錐形。具有外殼和水管溝。神經系統集中,食道神經環位於唾液腺的後方,沒有被唾液腺輸送管穿過;胃腸神經節位於腦神經中樞附近。口吻發達,食道具有不成對的食道腺。外套膜的一部分包卷而形成水管。雌雄異體,雄性具有交接器。嗅檢器為羽毛狀,齒舌狹窄。為典型的熱帶種類,從潮間帶、淺海至較深的沙、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棲息。肉食性,以蠕蟲、魚類或其他軟體動物為食。
分佈範圍:印度-西太平洋。

生長繁殖


自然繁衍

海螺等貝類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動物(是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的一個過渡品種,鯊魚也有部分種類是卵胎生的)。海螺的產期大概在5~8月,這段時期海域水溫較高,適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種類主要是向海水中集體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樣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著上,在礁石縫隙待孵化,有的種類是在體內自行孵化,類似於蝸牛等的繁殖。

人工養殖

海螺是發展海水池塘養殖的一個優良品種。為了實現其人工養殖,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殖環境
遠離池塘內的其他貝類,選擇一塊約5-6畝相對平整的地方,用22畝網圈圍,處理好底腳,防止發生逃逸影響其他貝類生長,圍網中間要分散插有小竹竿,為高溫缺氧季節海螺上爬呼吸做準備;養殖過程中要經常對網具進行清洗,保證圍網內外水源對流暢通無阻,以確保有足夠的藻類,縮短養殖周期。
二、苗種選擇
苗種的來源主要是海洋捕撈,人工育苗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頭、柘汪、城東等碼頭漁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種最好選用20粒/斤,健康,無破損,洗凈用筐裝運輸。放苗時,均勻將苗種播灑在已整理好的圍網內。
三、管理和餵養
海螺所適應的海水理化指標如下:鹽度10‰-30‰,PH值7.5-8.8,亞硝酸鹽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標內水溫在10-35℃時海螺生長較快。海螺的食性廣,飼料投喂以小雜魚和低價貝類為主,同時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濾食硅藻,日投餌量根據池塘水質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餌,反之少投。2-3天檢查一次海螺攝食情況,防止投餌過多造成底質惡化,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防止底泥發黑,引發病變,發現爬桿時要及時使用粒粒氧,潑灑底改,定期使用EM調水王,調整水質,保持池塘內的有益菌群為優勢種群,從而促進水生動物的生長。海螺養殖中後期投喂的低價貝類相對較大,可以選擇池塘其他地方,在放養海螺苗種時也可放養一些低價貝類,以備需要時起捕,作為飼料投喂。由於混養池塘中底層貝類較多,日濾食量大,故而養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產品,保證藻種數量和藻類的繁殖量。
四、增產增收
海螺養殖主要是圈養,所佔池塘面積小,屬密集型養殖,每畝的苗種量應控制在1.2萬粒左右,中秋節后可以間斷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時節達不到規格的海螺,應放於環溝中暫養,次年可作苗種亦可提前上市。總而言之,海螺養殖是混養池塘的一個附屬,也是降低混養池塘風險性的一個條件。雖然海螺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適的環境中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且混養池塘其他養殖品種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質的變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質變化,定期清洗圍網,適量投餌,保證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發生時要及時就診,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