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施詠的結果 展開
- 唐代王維創作的五言古詩
- 清代金和詩作
西施詠
清代金和詩作
《西施詠》是清代詩人金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說在同一村子里溪水流淌、溪花盛開,但生長在同一村子里的東施與西施差距甚遠;后兩句說東施最大的錯誤是事事模仿西施,反而令自己更加醜陋了。詩人在這裡借詠西施批評當時詩壇上東施效顰式地一味摹擬的風氣,缺乏創造精神。此詩借典論理,用一個盡人皆知的故事,批評詩壇上復古摹擬的詩風,筆調輕鬆灑脫,寓鋒芒於敘議之中,似褒似貶,似贊似諷,富有幽默感。
西施詠
溪水溪花一樣春,東施偏讓入宮人。
自家未必無顏色,錯絕當年是效顰。
2.溪水:西施故里薴蘿鄉的浣紗溪。
4.讓:不及,遜色。
5.入宮人:指西施。
6.錯絕:大錯特錯。
7.效顰(pín):《莊子·外篇·天運》載,美女西施因心口痛,經常按著胸口,皺著眉頭,鄰居中一醜女見了覺得很美,也學起這個樣子,結果反倒增加了她的丑相。
一樣住在溪邊,一樣欣賞春花。一樣是豆蔻年華的東施女,卻徒讓徐西施佔盡了風光。
東施未必不嬌嫩不美麗,錯就錯無病呻吟,學人病態,弄得貽笑大方了。
此詩是作者借東施效顰的典故表達詩學見解而作。清朝中期,由於沈德潛等人的詩論主張,迎合了當時盛熾的考據學風,引導文人鑽入考據之中、故紙堆中,把詩歌創作當作堆垛學問的工具,使詩歌創作遠離現實,喪失了文學獨創性的特色。以致於在清朝晚期的詩壇上更是一味復古摹擬的風氣。金和深感於此,因此他借詠西施提出批評,鼓勵人們求真求實求自己的風格,獨創新路,不要學東施效顰。
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諷刺詩,作者借用東施效顰的典故,來表達自己的一種學術見解,哲理性很強,富於幽默感。
起句“溪水溪花一樣春”,先從景物著手,極力渲染事情發生的環境。你看,浙江諸暨縣的薴蘿村,真是天下美麗的地方。溪水流淌,清澈明凈;溪花盛開,絢麗多彩,都同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然而,就在這美麗的薴蘿村裡,出現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東施偏讓入宮人。”這一句承前而來,由景及人,正式引出本詩所要評論的對象東施。詩人通過“偏讓”二字,為東施惋惜和鳴不平。意思是說,同受薴蘿村山光水色的陶冶,又都在青春妙齡,東施為什麼自甘暴棄,偏讓西施得以入宮,成為寵妃,留芳千古。這就為後面的議論先作好鋪排。
詩的后兩句展開議論,評判東施的錯誤做法:“自家未必無顏色,錯絕當年是效顰。”金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東施並非沒有一點值得可愛的地方,她的最大錯誤就在於模仿西施,結果是適得其反使自己更加醜陋了。十分明顯,詩人是借題發揮,批評當時文壇上那股復古模擬的風氣,“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正如東施效顰一樣,亦步亦趨,缺乏創造精神。
這首詩的最為可貴之處,就在於作者通過對東施效顰的評論,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文藝創作,都不可機械模仿,應獨立思考,發揮創造精神。
此詩借人人皆知的故事,諷刺那些對古人亦步亦趨的詩人,筆調輕鬆灑脫,寓鋒芒於敘議之中,似褒似貶,似贊似諷,富有幽默感。
遼寧省作協主席王充閭:詩人說,浣紗溪畔的綠水和紅花,為東施與西施裝點出同樣的春光,就是說,兩人有著同樣的環境條件。可是,偏偏東施就比入宮邀寵的西施大為遜色。依我看,東施自己未必就沒有姿色,當時最大的錯誤是失掉了自己而盲目效顰!借詠嘆東施效顰,講出“不能失掉自己”的做人道理。寓哲理於敘事、論述之中,見解高明,說服力也很強。(《詩性智慧》)
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鍾賢培:詩人在這裡借詠西施批評當時詩壇上東施效顰式地一味摹擬的風氣,缺乏創造精神。此詩借典論理,用一個盡人皆知的故事,批評詩壇上復古摹擬的詩風,筆調輕鬆灑脫,鋒芒寓於敘議之中,諷刺性頗強,也很有幽默感。(《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