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菊

菊科翅果菊屬植物

翅果菊(學名:Pterocypselaindica(L.)Shih)是菊科翅果菊屬植物,又稱為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頭狀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數沿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瘦果橢圓形,長3-5毫米,寬1.5-2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佈於俄羅斯(東西伯利及遠東地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西北部和中國。生長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葯,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可作為家畜禽和魚的優良飼料及餌料。

物種簡介


翅果菊
翅果菊
種中文名:翅果菊
種拉丁名:Pterocypselaindica(Linn.)Shih
種別名: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拉丁名:Pterocypsela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坡,灌叢中,田間,路旁草叢中
命名來源:[Act.Phytotax.Sin.26:387.1988]

形態特徵


翅果菊
翅果菊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單生,高0.4-2米,基部直徑3-10毫米,上部圓錐狀或總狀圓錐狀分枝,全部莖枝無毛。全部莖葉線形,中部莖葉長達21厘米或過之,寬0.5-1厘米,邊緣大部全緣或僅基部或中部以下兩側邊緣有小尖頭或稀疏細鋸齒或尖齒,或全部莖葉線狀長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中下部莖葉長13-22厘米,寬1.5-3厘米,邊緣有稀疏的尖齒或幾全緣或全部莖葉橢圓形,中下部莖葉長15-20厘米,寬6-8厘米,邊緣有三角形鋸齒或偏斜卵狀大齒;全部莖葉頂端長漸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漸狹,無柄,兩面無毛。頭狀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數沿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總苞長1.5厘米,寬9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或長卵形,長3-3.5毫米,寬1.5-2毫米,頂端急尖或鈍,中內層長披針或線狀披針形,長1厘米或過之,寬1-2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全部苞片邊緣染紫紅色。舌狀小花25枚,黃色。瘦果橢圓形,長3-5毫米,寬1.5-2毫米,黑色,壓扁,邊緣有寬翅,頂端急尖或漸尖成0.5-1.5毫米細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條細縱脈紋。冠毛2層,白色,幾單毛狀,長8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佈範圍


翅果菊
翅果菊
國內分佈:分佈北京、吉林(安圖)、河北(具體地點不詳)、陝西(略陽)、山東(煙台)、江蘇(無錫)、安徽(全椒、舒城)、浙江(杭州、昌化)、江西(遂川)、湖北(合豐)、湖南(保靖、新寧、武崗、宜章)、廣東(樂昌)、海南(保亭、澄邁)、四川(廣漢、綿陽、萬源)、貴州(習水、遵義、江口、興義、貴陽)、雲南(金屏、西疇)、西藏(墨脫)。生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
國外分佈:俄羅斯東西伯利及遠東地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印度西北部有分佈。

生長繁殖


生長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適應性強,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壤生長良好。喜溫暖濕潤氣候,種子在20-25℃萌芽迅速,苗期生長緩慢,當氣溫達到15℃以上時生長速度加快,25-35℃生長速度最快;根系入土深,耐旱,但久旱生長緩慢。耐寒,幼苗能耐-2℃的低溫,成株能耐-5℃的低溫;耐熱性好,在中國盈江(南亞熱帶氣候)春播時能正常越夏。

繁殖方法

翅果菊種子細小,直播種子用量較大,普遍採用育苗移栽,用種量1.5-3千克/公頃。苗床整地精細,施農家肥5-10千克/平方米,並與土充分混勻。將種子用溫水催芽,即用30℃溫水浸泡20分鐘左右,用紗布包裹,放置溫暖潮濕地方2-3天,在種子吐芽后拌上細土,均勻撒播於苗床內。用耙輕輕翻動使種籽與土接觸,覆蓋上作物秸稈,並澆足水。

栽培技術


移栽
最好選用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的地塊種植以獲得高產。在出苗后30天或苗長到4-5片葉時開始移栽。移栽前施足底肥,要求施用農家肥22.5-30噸/公頃;移栽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20厘米左右,每穴一苗,移苗前剪掉過長的根系,移苗后澆足定根水。
管理
苗期視墒情適時灌溉,及時補苗,中耕除雜。苗高50厘米左右或長出15片葉以上時,開始刈割或剝葉利用。刈割利用的第1刈需留茬3厘米左右,以後刈割留茬高度宜在5厘米以上,以利再生。各次刈割間隔以20-30天為宜,最後一次齊地刈割。每次刈割后,追施複合肥150-225千克/公頃或施農家肥以提高飼草產量。摘葉利用時,每次摘葉后至少要留8片葉,最後一次則將葉和菜心割掉。為了提高全年飼草供應的均衡性,宜採取分期播種。
收種
收穫種子宜在2月份或8月份以後停止刈割或摘葉利用,使其充分生長和抽苔開花結籽。滇西翅果菊的開花結實性好,但由於花期較長,種子成熟不一致,存在種子成熟即落,需分期收種。

主要變種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葯,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可作為家畜禽和魚的優良飼料及餌料。同期刈割條件下的翅果菊水分含量高於蒙早苦賣菜20.2%,其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同期生長的蒙早苦賣菜分別高14.1%和12.7%,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分別比蒙早苦賣菜低42.8%、29.3%和26.8%,而翅果菊和蒙早苦賣菜的莖葉比分別是1:3.72和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