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菊
菊科翅果菊屬植物
翅果菊(學名:Pterocypselaindica(L.)Shih)是菊科翅果菊屬植物,又稱為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頭狀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數沿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瘦果橢圓形,長3-5毫米,寬1.5-2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佈於俄羅斯(東西伯利及遠東地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西北部和中國。生長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葯,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可作為家畜禽和魚的優良飼料及餌料。
翅果菊
種拉丁名:Pterocypselaindica(Linn.)Shih
種別名: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拉丁名:Pterocypsela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坡,灌叢中,田間,路旁草叢中
命名來源:[Act.Phytotax.Sin.26:387.1988]
翅果菊
翅果菊
國外分佈:俄羅斯東西伯利及遠東地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印度西北部有分佈。
生長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適應性強,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壤生長良好。喜溫暖濕潤氣候,種子在20-25℃萌芽迅速,苗期生長緩慢,當氣溫達到15℃以上時生長速度加快,25-35℃生長速度最快;根系入土深,耐旱,但久旱生長緩慢。耐寒,幼苗能耐-2℃的低溫,成株能耐-5℃的低溫;耐熱性好,在中國盈江(南亞熱帶氣候)春播時能正常越夏。
翅果菊種子細小,直播種子用量較大,普遍採用育苗移栽,用種量1.5-3千克/公頃。苗床整地精細,施農家肥5-10千克/平方米,並與土充分混勻。將種子用溫水催芽,即用30℃溫水浸泡20分鐘左右,用紗布包裹,放置溫暖潮濕地方2-3天,在種子吐芽后拌上細土,均勻撒播於苗床內。用耙輕輕翻動使種籽與土接觸,覆蓋上作物秸稈,並澆足水。
移栽
最好選用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的地塊種植以獲得高產。在出苗后30天或苗長到4-5片葉時開始移栽。移栽前施足底肥,要求施用農家肥22.5-30噸/公頃;移栽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20厘米左右,每穴一苗,移苗前剪掉過長的根系,移苗后澆足定根水。
管理
苗期視墒情適時灌溉,及時補苗,中耕除雜。苗高50厘米左右或長出15片葉以上時,開始刈割或剝葉利用。刈割利用的第1刈需留茬3厘米左右,以後刈割留茬高度宜在5厘米以上,以利再生。各次刈割間隔以20-30天為宜,最後一次齊地刈割。每次刈割后,追施複合肥150-225千克/公頃或施農家肥以提高飼草產量。摘葉利用時,每次摘葉后至少要留8片葉,最後一次則將葉和菜心割掉。為了提高全年飼草供應的均衡性,宜採取分期播種。
收種
收穫種子宜在2月份或8月份以後停止刈割或摘葉利用,使其充分生長和抽苔開花結籽。滇西翅果菊的開花結實性好,但由於花期較長,種子成熟不一致,存在種子成熟即落,需分期收種。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葯,嫩莖葉可作蔬菜,也可作為家畜禽和魚的優良飼料及餌料。同期刈割條件下的翅果菊水分含量高於蒙早苦賣菜20.2%,其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同期生長的蒙早苦賣菜分別高14.1%和12.7%,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分別比蒙早苦賣菜低42.8%、29.3%和26.8%,而翅果菊和蒙早苦賣菜的莖葉比分別是1:3.72和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