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萵苣
菊科萵苣屬植物
野萵苣就是俗稱的“指南草”。科學家的考察發現,越是乾燥的地方,其生長著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準確。在草原或沙漠上旅遊,如果了解了指南草的習性,就不會迷路了。
一年生草本,高50一80厘米。莖單生,直立,無毛或有時有白色莖刺,上部圓錐狀花序分枝或自基部分枝。中下部莖葉倒披針或長橢圓形,長3—7.5厘米,寬1一4.5厘米,倒向羽狀或羽狀淺裂、半裂或深裂,有時莖葉不裂,寬線形,無柄,基部箭頭狀抱莖,頂裂片與側裂大等大,三角狀卵形或菱形,或側裂片集中在葉的下部或基部而頂裂片較長,寬線形,側裂片3—6對,鐮刀形、三角狀鐮刀形或卵狀鐮刀形,最下部莖葉及接圓錐花序下部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或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全部葉或裂片邊緣有細齒或刺齒或細刺或全緣,下面沿中脈有刺毛,刺毛黃色。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圓錐狀花序。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2厘米,寬約6毫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及最外層小,長1—2毫米,寬1毫米或不足1毫米,中內層披針形,長7—12毫米,寬至2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15—25枚,黃色。瘦果倒披針形,長3.5毫米,寬1.3毫米,壓扁,淺褐色,上部有稀疏的上指的短糙毛,每面有8—10條高起的細肋,頂端急尖成細絲狀的喙,喙長5毫米。冠毛白色,微鋸齒狀,長6毫米。花果期6—8月。
喜溫,適合在溫暖、乾燥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下生長。野萵苣的適應能力較強,可適應乾燥或濕潤的氣候,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繼續生長。野萵苣的生命力很強,多生長在山地、荒地、草地、林地、路邊或是石縫等位置。
分佈新疆(塔城、沙灣、瑪納斯、阜康、尼勒克、新源、昭蘇、鄯善、吐魯番)。生於荒地、路旁、河灘礫石地、山坡石縫中及草地,海拔502一l680米。歐洲、俄羅斯(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高加索、伊朗、哈薩克、烏茲別克、印度北部及蒙古有分佈。
野萵苣在春天長出的嫩葉可以當野菜供人們食用,它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碳水化合物,也能讓人體吸收一定數量的植物蛋白和多種維生素,除了這些以外,他還能讓人體吸收一些煙酸,膽鹼和微量元素,鋅與磷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可以促進人體代謝,也能維持人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野萵苣中有一些天然藥用成分,它們能直接作用於人類的中樞神經,能起到鎮靜安神和止痛作用,它對人類的焦慮和抑鬱以及身體出現的不明疼痛,都有一定調理和緩解作用。野萵苣安能祛風除濕,也能消腫止痛,他對人類的風濕骨痛和關節炎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野萵苣還能增強人體的抗氧化能力,這種野生蔬菜中不但含有黃酮類化合物,還含有一定數量的三萜類化合物以及揮發酸,這些物質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阻止人體內氧化反應發生,而且能加快人體內乳酸代謝,人們食用它以後能緩解身體疲勞也能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
鎮靜安神和緩解失眠也是野萵苣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含有的膽鹼和煙酸以及其他活性成分都能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能促進人體內褪黑色素分泌,經常食用能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也能預防緩解失眠。另外野萵苣還能提高記憶力,預防記憶力減退,堅持食用可以健腦益智預防老年痴獃。
小知識
為什麼指南草會指南呢?
原來在內蒙古草原上,草原遼闊,沒有高大的樹木,人煙稀少,一到夏天,驕陽火辣辣地烤著草原上的草,特別是中午時分,草原上更為乾燥,水分蒸發也更快。在這種特定的生態環境中,野萵苣練就了一種適應環境的辦法:它的葉子,長成與地面垂直的方式,而且排列呈南北向。這種葉片布置的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中午時,亦即陽光最為強烈時,可最大程度地減少陽光直射的面積,減少水分的蒸發;二是有利於吸收早晚的太陽斜射光,增強光合作用。科學家的考察發現,越是乾燥的地方,其生長著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準確。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在草原或沙漠上旅遊,如果了解了指南草的習性,就不會迷路了。
在墨西哥的崇山峻岭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指南草”。其葉片總呈南北方向,因而當地土著居民在狩獵時均*指南草辨別方向。
野萵苣是菊科萵苣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也被稱為毒萵苣或黃花萵苣。野萵苣較為矮小,全株都有毒,誤食後會使人中毒,若食用的量過少,會出現昏睡或煩悶的現象。若是食用的量過多,會出現心臟麻痹的現象,嚴重可致人死亡。
野萵苣的繁殖能力較強,含有大量的毒素,屬於檢疫植物。野萵苣在誤食后,對人體的危害較大,除此之外野萵苣還會危及植物的生長。將蔬菜等農作物的周圍若是有野萵苣,後期作物的產量會降低,野萵苣可以使用農藥等藥劑將其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