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隆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湖南攸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23年南下廣州,加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教導團軍士連學習。1924年11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任教導團和第一軍第一師排長、連長、營長等職。先後參加第一次東征、平定劉楊叛亂、第二次東征、北伐。
1928年以後,歷任團長、旅長、師長,先後參加二次北伐、蔣桂戰爭、蔣唐戰爭、中原大戰及“圍剿”紅軍。1936年10月22日任陸軍少將。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后,開赴上海,參加抗戰。此後,又先後參加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並歷任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中將總司令。
1945年3月8日晉任陸軍中將,並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中央訓練團將官班主任、副教育長。西安綏靖公署幹部訓練團中將副團長,湘鄂贛邊區綏靖總司令部副司令等。
1949年赴台灣。1996年在台灣病逝。
丁德隆書法
1924年11月畢業后,丁德隆留校任校本部副官處少尉見習官,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四團第六連中尉排長,參加第二次東征,在惠州之役中,身先士卒,身受重傷,送入廣州東山醫院治療,出院后,任第五連上尉連長,后隨軍北伐。1927年9月26日,孫傳芳的三個師乘大霧偷渡長江,迅速佔領南京以東的棲霞山、龍潭車站,27日,第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塗思忠)師部和六十六團在棲霞山遭孫部猛攻,戰況吃緊,第六十五團團長李默庵派第一營營長丁德隆增援,打退孫部的多次進攻。在援軍的支援下,於30日下午5時,國軍克複龍潭。
1928年,丁德隆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六團團長。隨後,丁德隆參加了第二次北伐和蔣桂戰爭。1929年12月1日,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在鄭州通電反蔣,率劉興、龔浩兩師和門炳岳的騎兵旅,沿鄭州、許昌南進至駐馬店地區,唐軍的騎兵襲擊第十一師陳誠的指揮所,丁德隆部增援將唐軍騎兵擊退。1930年5月,丁德隆隨部參加中原大戰,身負重傷。11月,丁德隆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黃傑)第六團團長。1931年,胡宗南在整編中將第一師獨立第一旅旅長彭進之調為第一師副師長,獨立第一旅旅長由丁德隆接替。1932年2月,桿首洪泰昌聚眾2000餘人,盤據泌陽東部山區。河南省主席劉峙令丁德隆率部進剿,洪部退據銅山頂憑險抗拒。丁部用迫擊炮轟擊,洪部全被殲滅。同年7月,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丁德隆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區與紅軍作戰。10月9日在湖北黃安(今紅安)河口鎮戰鬥中,將紅軍優秀將領紅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擊傷陣亡。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大巴山區,建立以通(江)、南(江)、巴(中)三縣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1934年春,胡宗南任第一師師長。同得夏,蔣介石調第一師第一旅旅長丁德隆、副旅長曾日暉率三團進駐廣元。丁德隆因所部武器精良,十分輕視紅軍。紅軍乘其不備,分兩路襲擊廣元,丁令副旅長曾日暉指揮一團守城,以另一團阻擊南山紅軍,丁自己則率一團搶奪烏龍堡,紅軍居高臨下,與丁部激戰。丁部官兵畏縮不前,丁槍斃20多人亦無法前進半步。紅軍完成襲擊廣元任務後撤走,丁旅受到重創后,調回陝南漢中整頓補充。1935年1月,丁德隆獨立旅接替了廣元、昭化地區的川軍防務,旅部率2個團駐防廣元,1個團駐防昭化。22日,紅四方面軍發起廣昭戰役,俘敵800餘人,繳獲槍600餘支。作戰中,紅25師副師長潘幼卿、紅88師副師長丁紀才、紅三十一軍政委張琴秋犧牲。紅一方面軍北上時,胡宗南命令丁德隆旅沿涪江北岸西進,搶佔松潘城,從平武到松潘300里,大都是高山峽谷,急流險灘,並有岷山主峰橫亘其間,丁德隆旅與紅軍隔江而行,紅軍向丁旅射擊,丁旅反擊。胡宗南命令他不要與紅軍糾纏,不管官兵傷亡,不分白天黑夜,向松潘急進。如此,丁旅前進速度大為加快,甩掉南岸紅軍襲擾,越過涪江上游,翻越小雪山,搶先一步進入松潘,紅軍轉從毛兒蓋北上。
1936年初,第一師南調湖南鎮攝三湘,威懾何鍵。4月,胡宗南升為第一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丁德隆升任第七十八師師長,下轄兩旅,以廖昂、李用章分為第二三二、二三四旅旅長。不久,丁德隆部回駐陝西,丁任國民黨軍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第一路(總司令朱紹良)第二縱隊(司令胡宗南)第七十八師師長,10月22日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駐山城堡一帶,11月20日,丁德隆部進點山城堡,被同學左權擊敗,紅軍經過一天激戰,全殲該師一個旅又兩個整團,取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的第一次大捷。丁德隆受到撤職處分,以第一師副師長李文調任七十八師師長。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攸縣老家養傷的丁德隆受蔣介石電召,抱病重返前線,抗擊日軍入侵,率部參加淞滬會戰、蘭封會展和武漢會戰。1940年在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以成績第一名畢業后,當時胡宗南對第一軍軍長陶峙岳不放心,保薦陶為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剛好丁德隆在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胡想讓丁長第一軍,向蔣介石保舉,6月15日,蔣介石特任丁德隆為第一軍軍長。次年5月25日,丁德隆出任第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七軍軍長。1942年6月25日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4月20日,丁德隆升任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轄第六十六、第八十三軍和新編第七軍。1945年3月8日晉任中將,並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中央訓練團將官班主任、副教育長。同年5月,丁德隆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后,丁德隆專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主管軍官訓練工作。1946年秋,丁德隆出任西安綏靖公署幹部訓練團副團長。
1949年5月,第十六綏靖區改編為第十一兵團,霍揆彰任司令官,丁德隆任副司令官,下轄九十七軍(軍長蔣當翊)和第一零三軍(軍長王中柱),6月12日,改編為湘鄂贛邊區綏靖總司令部,霍揆彰任總司令,丁德隆仍任副司令。1949年冬,丁德隆赴台灣后,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受訓於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二十—期,被遞補為“國民大會”工人團體代表、並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1991年1月1日,丁德隆和鄧文儀等100多位退役將領發起成立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丁德隆任監察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1996年2月24日,丁德隆在台灣病逝,終年92歲,安葬於台北國軍示範公墓。
丁德隆晚年退役后,潛心研習道、佛、儒、耶各教之哲理,擅長篆、隸、楷、草各體書法,並有繪畫技能,曾在台北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在著作方面有《大同大道》、《易經原理》、《心物一元觀》、《道性真理》、《天人合一》、《自然循環定律》等著述付梓。
丁德隆與左權同時進入廣州的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學習,同年11月,又一起轉入黃埔軍校,編入第一期第六隊,既是湖南老鄉,又是同學。
1935年11月,丁德隆升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第一路第二縱隊第七十八師師長,“圍剿”陝北紅軍。11月20日,丁德隆部進點山城堡,紅軍決定在山城堡伏擊丁德隆部。戰前,左權以同學名義給他寫信,勸他以民族大義為重,泯息內戰烽煙,攜手抗日,以免玉石俱焚。丁德隆對左權的好言勸告置若罔聞,反而回信左權,要紅軍放棄階級鬥爭,捲起蘇維埃旗幟。21日,紅軍突然向從山城堡東出的丁德隆師發起攻擊,將他們大部壓迫在山谷中,經過一天激戰,全殲該師一個旅又兩個整團,取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的第一次大捷。後來,丁德隆在戰鬥詳報中不得不承認徹底敗在了他的老鄉、老同學的手下。他講道:此戰“損失極重,混亂不堪”,“以現計約損失三分之二以上”。山城堡戰鬥后,丁德隆被蔣介石撤了職。
抗日戰爭勝利后,丁德隆專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主管軍官訓練工作。1945年底,國民黨開始整編軍隊,把軍整編為師,師改為整編旅,編余軍官無論將級還是校級,分別編在西安、重慶、南昌、蕪湖、武漢、杭州等12個軍官總隊內。1946年春,從各戰區陸續集中將領張際鵬、賀光謙、張君嵩等300多人到中央訓練團,為中將、少將團員,每月僅發120斤大米,生活十分窘迫。1947年2月中旬,黃埔一期同學陳天民病逝,張際鵬、鍾煥全等50多位同學決定為他舉行公祭,3月19日上午10時,300多將領身穿將軍服,胸掛勳章,齊集靈前,由丁德隆主祭,他要大家振作革命精神,守住軍人氣節,決不輕舉妄動,以負先總理的期望。與陳天民妻握別時,陳妻大哭,多數人亦哭,釀成震驚中外的哭靈事件。蔣介石大罵陳誠,陳誠召集黃傑、何應欽等議定:50歲以下軍官改為文職,到地方任職,40歲以下入陸軍大學深造,50歲以上則遣散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