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硬幣
由香港政府發行
香港的硬幣均由香港政府發行,英國皇家鑄幣廠鑄造。19既年起,香港推出了生肖紀念幣系列,發行量一般在2萬枚左右。1993年開始推出新款硬幣。其最大特色是用紫荊花圖案取代了英王肖像圖案,其面值由原來的6種增加到了7種,即增發10元面值硬幣取代10元紙鈔,1997年6月還推出了同款同面值的香港第一套流通紀念硬幣,售價168港元。香港所有的紙幣硬幣都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出的,當然就不會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字了。香港硬幣都是由金管局發行的,10元紙幣是香港政府發行,其他紙幣是由滙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發行,每個面值紙幣都有這3家銀行不同設計圖案的版本。
(圖)香港硬幣
(圖)香港硬幣
幣值: 5、10、20、50分和1、2、5、10元
所屬洲: 亞洲
國家名稱: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國家中文簡稱: 香港
面積: 1084平方千米
幣值換算:1元=100分
輔幣名稱: 分
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側。香港地區(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舊屬廣東新安縣(今深圳市)管轄。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締結《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乘列強瓜分中國之際,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個大小島嶼(后統稱“新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圖)香港硬幣
香港硬幣於1863年開始發行,曾由銅鑼灣糖街的香港鑄幣廠鑄造,但產量少,最後於數年內倒閉。
1992年及之前發行的硬幣(面額分別有$0.1、$0.2、$0.5、$1、$2、$5),背面鑄有英國君主頭像。後來因應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1993年起發行的硬幣,背面改為香港市花洋紫荊,而背面為英國君主頭像的舊硬幣,則逐步回收,但仍為法定貨幣,至今仍與洋紫荊硬幣一起流通,並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後來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硬幣(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六種幣值的紀念幣,正背面均鑄有特色圖案。
1997年9月,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需求量大減。因此,自1999年至今,香港再沒有新硬幣發行,現時流通的香港硬幣,最新的是1998年發行。
(圖)香港硬幣
之後,又鑄造了1元、2元、5元的硬幣,使香港硬幣逐漸完善。其硬幣的面值計有:5仙、2毫、2元、5元,每種硬幣正面均為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頭像和英文名;背面均為中、英文“香港”和面值,以及發行年份,其中1元、2元中心為坐立雄獅圖,獅圖下方為發行年份,四周中、英文間隔環繞“香港”、“壹圓”和“香港”、“貳圓”字樣,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發行的硬幣正面女皇頭像戴的皇冠和後期發行的不一樣,早期的皇冠較小,後期的較大,因此集幣者便稱其為“大皇冠”、“小皇冠”。
在香港即將回歸之前,香港地區還發行了過渡硬幣。
香港流通硬幣造型頗為別緻。如一千、一文幣直徑僅1.5厘米,為圓形、方框、圓孔。第一套前期發行的硬幣及第二、三、四套中的伍圓幣都是條齒形夾層圓邊;貳毫、貳圓則為荷葉邊。1976年、1978年、1979年發行的伍圓為多邊10角形。1993年發行的拾圓為黃芯白邊鑲嵌幣。
在鑄幣工藝上,港幣製作工藝極為精細。以第一套前期鑄幣為例,條齒形圓邊夾層中間幣芯四周滿布小圓球,其中壹圓幣在幣芯四周每顆小圓球之間還有直條相隔,這在世界鑄幣中堪稱絕無僅有。
在製作材料上港幣採用金銀銅鎳等多種質材。除紀念金幣和鑄有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頭像的早期五仙、一毫、貳毫、伍毫(半圓)及壹因為銀幣外,其餘多系銅幣或鎳幣。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幣作為地方流通貨幣,簡稱港幣;香港硬幣的銘文也常以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標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因此,香港的流通硬幣,也隨之成了收藏愛好者的熱門收藏品之一。
香港的硬幣種類繁多,不下數百款。某些品種因發行量少或戰亂、回收、損毀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現已成為珍品,比如1905年的一毫銅幣等、1941年一仙銅幣、1964年的五仙銅幣以及1980年的一毫銅幣等。這些稀有品種在海外市場的價格高達數百元、數千元乃至數萬元。1990年起,香港政府就有意減少“女王肖像”硬幣的發行量,並從1993年起,港英政府對有英女王頭像的流通硬幣進行回收,現已收回數億枚,可以預言,今後的回收量將不斷加大,某些品種的存世量可能變得稀少,因而有收藏價值。此類硬幣中,以1984年的一毫幣流通量最小,其鑄造量只有3001.6萬枚,而1980年一毫幣的鑄造量也只有2400萬枚。
另一類值得注意的是密爾(MIL)幣,這是香港最早的錢幣之一,是面值最小的幣種(10密爾=1仙),於1883―1886年發行流通,現在幣市上見到的大都是1884年發行的。該幣材質好,既有中國古錢幣的結構特點,又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因而深受集幣者的喜愛。
香港的硬幣均由香港政府發行,英國皇家鑄幣廠鑄造。19既年起,香港推出了生肖紀念幣系列,發行量一般在2萬枚左右。1993年開始推出新款硬幣。其最大特色是用紫荊花圖案取代了英王肖像圖案,其面值由原來的6種增加到了7種,即增發10元面值硬幣取代10元紙鈔,1997年6月還推出了同款同面值的香港第一套流通紀念硬幣,售價168港元。
香港所有的紙幣硬幣都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出的,當然就不會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字了。香港硬幣都是由金管局發行的,10元紙幣是香港政府發行,其他紙幣是由滙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發行,每個面值紙幣都有這3家銀行不同設計圖案的版本
(圖)香港硬幣
香港所有的紙幣硬幣都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出的,當然就不會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字了。香港硬幣都是由金管局發行的,10元紙幣是香港政府發行,其他紙幣是由滙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發行,每個面值紙幣都有這3家銀行不同設計圖案的版本。
(圖)香港硬幣
歷史
在香港,港元原本亦跟西班牙銀圓一樣,為銀本位貨幣,港幣1圓之重量亦與西班牙銀圓及中國之龍洋一樣。1866年至1933年間的5仙硬幣均以白銀鑄造。1903年的五仙硬幣重1.37克,約相當於3分6厘(即0.036兩),因而被稱作“三六”。當時在香港的果菜欄所用的暗語與廣州一樣,故此港幣5分亦稱為“斗零”。種類
香港97回歸紀念幣
幣值: 伍圓
年份: 1997年
直徑: 2.66cm 厚度: 0.26cm
香港97回歸紀念幣
幣值: 伍圓
年份: 1997年
直徑: 2.66cm 厚度: 0.26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2.70cm 厚度: 0.16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2.5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2.2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1.83cm 厚度: 0.10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1.72cm 厚度: 0.09cm
香港硬幣
幣值: 一仙
年份: 1925年
直徑: 2.75cm 厚度: 0.12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51年
直徑: 2.34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50年
直徑: 2.20cm 厚度: 0.19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49年
直徑: 1.63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66年
直徑: 2.32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65年
直徑: 1.63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80年
直徑: 2.68cm 厚度: 0.26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88年
直徑: 2.70cm 厚度: 0.18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0年
直徑: 2.5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77年
直徑: 2.2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78年
直徑: 1.83cm 厚度: 0.12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0年
直徑: 1.72cm 厚度: 0.09cm
香港硬幣
幣值: 拾圓
年份: 1993年
直徑: 2.40cm 厚度: 0.28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3年
直徑: 2.68cm 厚度: 0.26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3年
直徑: 2.70cm 厚度: 0.18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3年
直徑: 2.5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3年
直徑: 2.20cm 厚度: 0.15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7年
直徑: 1.83cm 厚度: 0.12cm
香港硬幣
年份: 1994年
直徑: 1.72cm 厚度: 0.09cm
香港硬幣
香港的硬幣從1毫到10圓
1毫、2毫、5毫、1圓、2圓、5圓、10圓
香港硬幣
其中2圓是12辦梅花形
5圓則採用了邊部凹槽滾字技術
香港硬幣
香港硬幣
趣談香港流通硬幣(藏品大觀園)
從1863年到1997年這130多年時間裡,香港先後發行了64個版別、近350個品種(包括不同年代的幣種)流通硬幣。香港流通硬幣因其刻制精湛,造形多變,布局合理,文字流暢而著稱於世,深受廣大集幣愛好者的青睞。香港回歸祖國前,香港政府在1993年到1997年間先後發行了以香港市花紫荊花為圖案的新硬幣。隨著新港幣的發行,老港元硬幣遂於1995年停止發行,從那時候起香港銀行只收不兌,集中回收,爾後回爐溶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港元硬幣越來越少,絕大多數品種的收集難度也越來越大。
老港元硬幣圖案以人物肖像為主。除一文、一千最小面值硬幣外,其他硬幣均有英國君主頭像。有趣的是,每當英王駕崩或其他原因更換新的國王之後,硬幣上的君主側面像的朝向就會與前國王相反。老港元硬幣幣形絕大部分為圓形。最早發行的一文、一千硬幣,中間有圓孔,製作精美;凡是貳字頭面值的硬幣,如貳毫、貳圓,都是十二“峰谷”的裙邊形,精巧別緻。1976年、1978年和1979年三年間發行的伍元硬幣,呈十邊形,形狀特別,發行量小。從降低成本和美觀、防偽的需要出發,老港元硬幣的圓邊裝飾考究,有平邊、齒邊、間歇齒邊,還有珠(點)橫線組成的保險邊和刻有文字的保險邊,這些都給硬幣增添了不少“光彩”。伍元硬幣不論是哪一種版別,其圓邊裝飾都嵌有中、英文面值。老港元硬幣面值單位分別是文、千、仙、毫、元,不是鎊制,而是元制,以十進位。文、千為一元的千分之一;十文或十千等於一仙,十仙等於一毫,十毫等於一元。老港元硬幣的材料有銀、青銅、黃銅、銅鎳、鋼芯等。從1993年開始發行的新港元硬幣,由於鑄幣技術的提高,壹毫、伍毫為鋼芯鍍黃銅,拾元為雙金屬鑲嵌複合硬幣,十分美觀。老港元硬幣文字,正面是英國君主名及世序號,按順時針旋讀,一般以中間皇冠尖合理地隔開;背面中間或邊上有中文“香港”二字及面值,英文由“香”、“港”二字或連字元號隔開,排列相當對稱,下面就是英文面值和鑄制年份。
(王志榮) 《市場報》 (2001年11月10日第五版)
隨著自動售票機、售貨機的廣泛應用,硬幣的防偽要求日趨高漲。
目前使用的防偽技術
1. 異形技術:
除常見的圓形硬幣外,外型特殊的硬幣,如方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加孔幣,邊緣帶字幣等;
2. 熒光防偽技術:
先印白色底漆,再印無色或有色熒光油墨,要求油墨耐磨、耐酸、耐鹼,難度在於防偽墨與硬幣本身的結合。目前僅適合於紀念幣,對流通幣的使用要求會更高; (彩色硬幣;熒光防偽幣如新加坡緬甸虎紀念銀幣;)
3. 金屬局部鑲嵌技術:
此技術在歐洲已廣泛採用,我國紀念幣亦有採用。製作方法為壓延法擠住或金屬薄片在一定壓力下冷焊。其難度在於鑲嵌的牢度。如新加坡慈善紀念銀幣--以鑲嵌科技鑄制的"金心"特徵。
4. 隱形圖像技術:
將凹印印刷中的隱形圖像技術應用於硬幣。西班牙,新加坡等國已採用的造幣技術,如新加坡緬甸虎紀念銀幣;
5. 激光全息圖壓印技術:
硬幣或紀念幣加工完后再一枚一枚製作,它要求幣本身有邊緣輪廓線,而且對幣的鏡面光潔度有一定要求;
6. 其他技術:
鏤空技術:
規範造型:圓形、方形等對稱式鏤空;不規範造型:偏心等不對稱式鏤空;以上對模具的製作要求高。
對幣:
兩枚一套的幣。通過設計來解決圖案一正一反,一凸一凹;即以凹代凸的辦法形成對幣,二者造型一樣,可合二為一。如羅馬尼亞曾發行馬術運動紀念幣。
高浮雕硬幣:
主要製作方法:用軟金屬直接壓制,如鋁;對硬幣進行預壓處理后,再進行精壓;在製作坯餅時預先作出外型。
微型雕刻技術:
對模具的要求高,且單模生產率低。
特種材料技術。
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1. 如何與傳統的印鈔造幣防偽技術結合:如與水印、安全線、OVI油墨、雕刻凹印等的結合。
2. 原材料自身的技術:如特殊金屬材料,特殊製作工藝,特殊模具,精細雕刻技術等。
3. 更有利於自動識別和大眾識別的技術:重量識別;光譜識別;化學檢驗;要求可重複識別。
4. 其他高新技術在硬幣上的應用等。
有關國外硬幣的消息
據新華社99年11月22日消息:日本財政部正加緊研製新的500日元硬幣,這種新硬幣的正反面由不同顏色和質地的材料製成,以提高防偽性。原因是截止到99年9月,在日本全國的自動售貨機內共發現了50萬枚冒充500日元硬幣的500韓元硬幣,兩種硬幣外型、重量相似,但500元韓幣只值1日元。在流通的500日元硬幣約有25億枚。
為迎接歐元的到來,法國受歐盟委託鑄造的10生丁和50生丁硬幣因不便盲人和自動售貨機識別而不得不全部銷毀。
法國財政部長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不無遺憾地說:"我們鑄造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雖然不至於影響歐元的啟用,但是使歐盟啟用歐元單一貨幣的費用比預期要高。法國光10生丁樣品就鑄造了900萬枚。將這些樣品全部銷毀、重鑄,據估計,僅這一項就要損失33萬美元(約合30萬歐元)。
歐盟已確定的歐元硬幣共8種:1生丁、2生丁、5生丁、10生丁、50生丁和1元、2元。但是盲人抱怨:法國現已鑄造的10生丁硬幣樣品沒有像原來所承諾的那樣,在近邊緣處隆起便於盲人觸摸辨認,而且各種歐元硬幣不易區別。歐洲盲人協會向歐盟財長會議反映了這一情況。
另外,自動售貨機經營者也叫苦不迭。他們說:"自動售貨機常常把50生丁硬幣和20生丁硬幣混淆,因為它們是有同一種金屬鑄造的,而且重量差不多。不僅如此,50生丁硬幣無論是對自動售貨機還是對停車場的自動交費機都過重。
歐盟財政部長會議6日已決定,重新設計和鑄造10生丁和50生丁硬幣。這一決定意味著歐元硬幣的鑄造工作將被推遲幾個月。因為必須等待歐洲議會批准新的10生丁和50生丁的設計后才能重新開始這一工作。
硬幣的防偽要素包括硬幣的外形尺寸(直徑、厚度等)、重量、顏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屬成份還有硬幣正、反兩面上的圖案和文字的形狀(字體、字型)、位置、大小和錯落起伏的規律,特別是有註明著微小字元(錢幣生產廠、地點和設計家的縮寫字母)和圖樣中隱匿的標識等。
硬幣的防偽要素包括硬幣的外形尺寸(直徑、厚度等)、重量、顏色、手感、表面光亮程度,以及金屬成份還有硬幣正、反兩面上的圖案和文字的形狀(字體、字型)、位置、大小和錯落起伏的規律,特別是有註明著微小字元(錢幣生產廠、地點和設計家的縮寫字母)和圖樣中隱匿的標識等。
近一個世紀以來,普遍採用的防偽技術大致有以下四種:
一、在硬幣邊側壓花、壓字的技術。
在大面值硬幣邊側壓花、壓字是較早採用的防偽技術。由於在一個較窄的邊側上壓花、壓字的加工過程並不容易,同時通過邊側花紋、文字的形狀(字形)、位置和深淺達到防偽的目的。如早在1898年西班牙發行的5比塞塔銀幣邊側壓制著27個"砝碼"狀的凸起。近代硬幣如西德的1馬克銅鎳合金幣的邊側上滾制有6組凹狀花紋。
在硬幣邊側壓制文字的硬幣較多,文字的內容也比較廣泛,有國名或地區名、發行銀行名、面值、幣重、發行時間、紀念內容和銘文、箴言等。較早壓制邊文的硬幣見於1848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發行的 5法郎銀幣,文字是突起的。近代硬幣如1924年前蘇聯發行50戈比銀幣,該幣邊側壓制有俄文"純銀 9克"的凹狀字樣,前蘇聯在1990年以前的長期穩定時期所發行的50戈比、1盧布流通幣,1盧布、3盧布和5盧布等流通紀念幣都壓制有邊文,如50戈比銅鎳合金流通幣的邊文為俄文面值和發行年份,該幣是所見壓制邊文最簿的硬幣,其厚度僅為1.3毫米。我國最早在硬幣邊側壓印邊文是在1993年,在這一年發行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鋼芯鍍鎳幣的邊側壓印有"中國"的漢語拼音文字和五角星。
1985年新加坡發行的1元流通幣,在邊側壓制了細直齒之後,又壓制了英文"新加坡共和國"凹狀字樣。
更為安全的是在硬幣邊側制有溝槽,在溝槽內壓制邊文,這種做法更為困難,因而具有較高的防偽性。香港回歸祖國前發行的三版 5元硬幣(伊麗莎白女王中、老年頭像幣和紫荊花圖樣幣)就是這樣製作的,該幣厚度為3.3毫米,邊側中間的溝槽寬 1.4毫米,溝槽深0.2毫米,溝槽內豎向橫排有中(繁體)、英文"香港伍圓"的凹狀字樣,溝槽兩側的兩個窄邊還壓制有細直齒紋。有趣的是不同版別邊側壓制文字的方向有所不同,女王中年和紫荊花兩版硬幣邊文方向是順時針排列的(圖樣面朝上),而女王老年版硬幣則是反時針排列的。
二、雙全屬鑲嵌式硬幣
雙金屬鑲嵌式硬幣是兩種不同的金屬(或合金)通過一定的壓力鑲嵌到一起而成的硬幣(以下簡稱雙金屬幣)。
製作雙金屬幣首先要分別製作內芯和外環,然後把內芯壓合在外環中,使其成為一體,最後在壓合后的組合硬幣幣面上壓印圖案和文字。製作雙金屬幣的關鍵在於解決內芯與外環壓合的可靠性和合格率,就是要確定內芯與外環配合面的合理尺寸及精度(過盈量的大小、配合面的粗糙度)和外環寬度與配合面直徑的比例,使得壓合而成的組合件既不會因壓合不緊而鬆動或脫落,也不會因壓合過緊而使外環開裂或變形。
到目前為止,一般雙金屬幣的外形都是圓的,內芯絕大多數也都是圓的。而由貴金屬製作的雙金屬幣,其內芯已突破了圓形的框框,現已出現了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圖案,使其製作更加複雜。
早在1982年,義大利、聖馬利諾和梵蒂岡同時發行了500里拉的雙金屬幣。雙金屬幣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和有鮮明的色澤反差(一般為黃、白兩色)而有很強的防偽性能。在雙金屬鑲嵌式硬幣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由法國和摩納哥同時發行的20法郎 硬幣,該硬幣在原雙金屬幣的內芯(不鏽鋼)中又鑲嵌了一個與外環材質(銅鋁鎳合金)相同的內芯,使其成為一種兩環一芯的雙重金屬鑲嵌式硬幣,更具防偽性。
三、彩色硬幣
彩色硬幣是在製造一般硬幣的最後,增加一道彩色烤漆的工藝。這種硬幣色澤鮮艷,甚為美觀,其不同色澤的分佈、過渡,以及對光的反射程度,都很難仿製。
彩色硬幣最早出現在1992年,這一年位於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西端的貝勞共和國(有譯為帛琉的)發行了一枚5美元的彩色銀幣(該國使用美國貨幣單位),該幣為"海洋生物保護年"紀念幣,幣正面為海神像,背面為海洋動物圖案。幾年內,彩色硬幣就已風行各國,但主要還是用在紀念幣上,在流通幣上使用彩色烤漆工藝的尚未見到。我國也已有了彩色烤漆生肖紀念銀幣和迎春園紀念銀幣等。
四、帶有專門防偽標識的硬幣
在硬幣上專門為防偽而設計的標識,是通過立體斜鑄的方法,使標識中的細密條紋,從不同方向看會有完全不同的字元或圖案。
1993年西班牙發行了兩枚面值分別為 500比塞塔和1000比塞塔的流通硬幣,該幣的防偽標識,從左側看是一個字母"M"(西班牙造幣廠的代號),從右側看是硬幣的發行年份"93"(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