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鎮

湖北省陽新縣下轄鎮

王英鎮地處幕阜山北麓,位於廬山與九宮山旅遊黃金線中心,處在鄂東“百湖之縣”的湖北省陽新縣西南。版圖面積276平方公里,山場面積35萬畝,水域面積4.8萬畝。

2020年6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王英鎮命名為“湖北旅遊名鎮”。

歷史沿革


明朝、清朝,屬興國州安豐鄉永福里、安樂里。 1926年,北伐軍攻克陽新后,稱鳳山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至1931年亦稱鳳山區。下轄彭氏祠鄉、太平鄉、杉木鄉、大湖地區、南宋鄉。1931年至1934年,稱太平區(十區)、有才區(十一區)。
抗日戰爭時期,稱第四區永慶鄉。1945年5月至9月,設中共陽(新)通(山)縣委及陽(新)通(山)抗日民主政府。
1946年6月,屬第四區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10月改第七區公所,1954年12月復稱第四區公所,1956年1月改稱三溪區公所。其區域內設有國和鄉(以烈士伍國和之名命名)、王英鄉、太平鄉、東源鄉(橫溪)、杉木鄉、谷保鄉、大湖鄉。
1958年11月改三溪區為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7月復稱三溪區,下轄國和人民公社、王英人民公社。
1984年2月,廢公社,設王英區,下下轄國和鄉、王英鄉、杉木鄉、東源鄉。1987年9月撤區,原王英區劃分為王英、東源、國和三個鄉,並成立鄉人民政府。
2001年4月,國和鄉、東源鄉划入王英鄉,成立王英鎮。同時成立王英旅遊開發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4°28'~115°46′;北緯29°52′~30°18′。地處陽新縣西部,東與三溪鎮交界,南臨龍港鎮,西接咸寧市高鋪鄉,北接大冶市劉仁八鎮。人民政府駐泉豐村,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236,東距陽新縣城22千米。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6千米,總面積27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42.3平方千米,佔88.8%,水域30.7平方千米,佔1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9人。

地形地貌

地處幕阜山向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峰巒疊翠,河湖交織。最高點南山海拔723.2米,最低點海拔9.8米。

自然資源


各類主要野生動物48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保護動物4種;省級保護動物25種;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7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時間政區沿革
1950年屬陽新縣第四區,1956年屬三溪區,1961年設鄉級王英公社,1975年設區級公社,1984年設王英區,1987年設王英鄉,2001年合併東源鄉、國和鄉設王英鎮。
2011年末轄毛坪、南宋、楊林、蔡賢、新街、團林、彭堍、大田、車前、附壩、王英、泉豐、新屋、隧洞、法隆、谷保、東山、杉木、大湖、橫溪、倪家、王文、添勝23個村民委員會。
全鎮現轄29個行政村,268個村民小組,13038戶,5.7萬人。
轄區詳情
泉豐村隧洞村附壩村新屋村魯山村谷貞村
法隆村谷保村添勝村谷才村鍾泉村楊林村
橫溪村大湖村杉木村東山村彭堍村團林村
王英村蔡賢村毛坪村大田村高山村車前村
新街村南宋村王文村倪家村下泉村

人口民族


【人口面積】2011年末全鎮總人口514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600人,城鎮化率38.7%。另有流動人口3300人。總人口中,男性26195人,佔50.1%;女性25287人,佔49.9%;14歲以下4119人,佔8%;15~64歲43527人,佔84.5%;65歲以上3836人,佔7.5%。人口全部是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3‰,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5‰。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21069畝,人均0.4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0.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4%。農民人均純收入3379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3.3萬畝,總產10128噸;其中水稻5964噸,小麥492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油菜播種面積3000畝,總產27000噸;花生種植面積1500畝,總產4500噸。畜牧業以飼養豬、家禽為主。飼養生豬2.2萬頭,出欄1.8萬頭,飼養家禽7.3萬羽,出籠7萬羽。淡水養殖面積1.6萬畝,水產品產量1815噸。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0.6億元。其中旅遊收入0.4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7.8億元。人均財政收入6087元,比上年增長11.9%。2011年末,鎮內信用合作社存款餘額5886萬,比上年增長0.7%;各項貸款餘額1456萬,比上年增長0.7%。

文化


地方特色

王英東源
王英東源
王英物寶天華、人傑地靈,革命戰爭年代英雄輩出。曾誕生了王平、伍修權、賀俊偵、彭方復等將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英模湧現,造就了全國十屆人大代表、全國優秀園丁王月娥,全國十佳公僕、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王賢田,當代活愚公楊裕忠,省再就業明星吳春蘭等全國英模。王英山川毓秀、景色迷人。境內1002個大小島嶼,形成了碧波萬頃載蓬萊的壯麗景觀。這裡植被優良、物種群集、景觀眾多。唐朝駱賓王歸隱陵聖跡依存。明末嘉靖甲寅歲“飛來種”保存完美。董山寺、仙姑殿、泗洲禪寺、白馬寺香火鼎盛。咸豐之年的“靈通仙島”石碑字跡分明。
鹿鳴島、石林公園、觀音洞、仙牛洞、王平將軍紀念園、《希望的天空》影視基地等旅遊景點。島上有休閑中心、避暑山莊、狩獵場、野戰俱樂部、遊樂場……各種服務設施俱全,是集休閑、娛樂、避暑、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是省級旅遊風景區。

名稱來歷

因境內地域王英畈得名。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3處,農家書屋55戶,各類圖書室50個,藏書30餘萬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84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23所,在校學生4450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學生3672人,專任教師11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2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4.5%,分別比上年增長55.6%、5.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6個,門診部(所)31個,有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118萬元。衛生人員62名,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00人次。23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9422人,參保率96%。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4個,看台設座椅525張。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8%。

廣播電視

2002年12月建成仙島湖電視台,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入戶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3戶,208人,支出38980元,比上年增長90%,月人均187元,比上年增長9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30人次,共支出96.3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68戶,4081人,支出29.4萬元,比上年增長77%,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9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床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02萬元,比上年增長46%;基金支出合計302萬元,比上年增長46%。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6萬人,參保率95%,享受待遇人員6503人,發放率100%。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5處,郵政業務總量15萬元,其中純收入10.2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普及率21.8%;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2.7萬元。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交通】2002年建成王英鎮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28班次,日均容量1400餘人次。
【給排水】2011年王英鎮自來水廠建成,鋪設幹線水管8.7千米,生產能力7000噸/日,污水處理能力7000噸/日,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下水管道5千米。
【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613畝,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被評為湖北旅遊名鎮。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