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家評傳
外國教育家評傳
外國教育家評傳(第1卷)
《外國教育家評傳(第1卷)》共收入古希臘、古羅馬、義大利、法、英、德、西班牙等國的教育家20多位,介紹了他們的生平,並評述了他們的教育思想。1995年,《外國教育家評傳》第1-3卷分別獲全國第三屆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和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並由台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分成4卷出版,在港台地區和海外發行。第4卷於2002年12月出版。
智者派
奧古斯丁
維多里諾
拉伯雷
伊拉斯謨
蒙田
莫爾
馬丁·路德
羅耀拉
培根
康帕內拉
誇美紐斯
彌爾頓
洛克
盧梭
拉夏洛泰
愛爾維修
康德
費希特
傑斐遜
洪堡
人名索引
教育是人類文化自我持續更新的過程,也是“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種”。正因為這樣,教育這個課題歷來就吸引著不少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不惜付出巨大的精力或奉獻自己的一生,從事教育理論的探索和實踐。一部外國教育思想史就是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不同時代里,對教育人的事業提出的種種理論相互交織起來的一幅幅歷史圖景的集中表現。
教育是科學還是藝術,這是教育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翻開教育思想史,可以看到,不少教育家對這個問題都曾經在不同程度上表述了自己的觀點。誇美紐斯宣稱:“教學論”就是“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他說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而“描繪藝術中的藝術是一種煩難的工作,需要非凡的批判;不獨需要一個人的批判,而且需要許多人的批判;因為沒有一個人的眼光能夠如此敏銳,使任何問題的大部分不致逃脫他的觀察”。康德認為“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實踐必須經過許多年代才趨於完善。
盧梭根據他對婦女天性和天職的理解,提出以培養賢妻良母作為女子教育的目標或方向。他說女人是為男人而生的,因而女子必須針對男子的需要而受教育。他認為,在女人身上去培養男人的品質,把女人造就成一個好男子,是違反自然的。
如何實施女子教育呢?盧梭以為女子教育首先應當養成婦女強健的體魄。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促進心智的發展,才能生育健壯的子女,才能使婦女有健康的精神和容顏。他提倡女子從幼年起就練習跳舞,參加遊戲,盡量活動,盡情歡笑,使身體靈巧而康健,心情愉快而舒暢。其次,女子教育應當養成婦女柔順的品德。他說:女子“一生必須屈服於最嚴格最須忍受的壓制,這就是禮俗的壓制”①。又說:“這種習慣的壓制產生了順從之德,這種順從之德是女子一生所需的。因為她永須屈服於男子,或屈服於男子的判斷,她永不能隨意用自己的意見制服男子的意見。”②盧梭建議,在訓練女子柔順品德時,應當出以慈祥的手段,顧及她們的發育和興趣,由母親把她們所能理解的事物,安排她們去練習,逐漸地便可養成她們順從的習性了。值得一提的是,盧梭並不是叫女子完全奴性地順從男子,必要時婦女不僅可以依賴品德和智巧而約束和駕馭丈夫,而且應該成為丈夫的助理、導師或監護人。再次,女子教育應當養成婦女治家的能力。他相信相夫治家是女子的天職,能盡這種天職,才是理想的婦女。他所設想的蘇菲既能縫紉、烹飪,又善管理、調度,既能從事各種雜役,又能掌握家庭經濟,不愧為治家能手。他不主張愛彌兒入學校,更不主張蘇菲人女學。最後,盧梭以為,女子教育應當養成婦女優美的風格。這些風格包括優良文雅的風度,美好而不妖艷的容貌,高尚的智慧和清晰的頭腦。盧梭所說的智慧,主要指婦女掌握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分析和判斷事物的能力,藝術欣賞和表現的能力,語言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等。他認為智慧是女子的真正的財富。
(五)國家教育和公民教育
盧梭在《愛彌兒》中所強調的是培養自然人,認為自然人與公民是對立的;同時,在《愛彌兒》中只談家庭教育,未談學校教育,尤其未談由國家設置學校和由政府管理教育。實際上,這並不能全面反映盧梭的教育思想。他早在寫作《愛彌兒》之前的1755年,在為《百科全書》撰寫的《論政治經濟學》條文里,就曾提到培養公民的必要,而且指出人們從小就應接受這項訓練。他於1758年給特朗琴(Tronchin)的信中也提及學校教育的需要。那時他正撰寫《愛彌兒》,而《愛彌兒》乃是大力鼓吹家庭教育而否定學校作用的;然而,在這封信里,盧梭卻說日內瓦的家庭和學校不僅培養出能幹的工人,還培養了善良的人和公民。他說:“你對於古希臘教育跟法國教育作出極明智的區分;但這並不是說不允許公共教育在日內瓦存在,而且不管人們願意與否,都必須被強迫接受這種教育。……我接受過這種公共教育,不是靠教學形式,而是假手於傳統和成訓,這種代代相傳的傳統和成訓,在我童年時代給了我應有的知識和感情。”①在《愛彌兒》出版11年後,他於1773年為波蘭政府草擬的規劃里,更建議波蘭政府選拔德高望重的人領導教育事業,培養優良公民。在這裡,盧梭並不否認,教育是社會的職責,應該按照社會需要培養公民,絕不能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聽任個人天性泛濫。
出現在盧梭教育思想中的上述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盧梭反對封建國家和它的教育,認為“國家和公民這兩個名詞應從現代語言中取消”①。他又怎能贊成國家興學和培養公民呢?另一方面,盧梭有他的理想國家,他描繪的日內瓦和他幫助波蘭所設想建立的新國家,就完全不同了。他認為,由國家興學培養公民可以實現理想的社會和國家。顯然,盧梭前後的矛盾是因為他針對的問題不同所致的。
三、教育思想的影響和評價
在世界教育史上,盧梭是劃時代的教育思想家,他不僅充當了封建教育的爆破手和掘墓人,而且成為資產階級教育的先驅和奠基人。有的教育學者說,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盧梭的《愛彌兒》在200年前提出過了。更有的教育學者說,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兒》留存於世,縱令其他教育著述全都焚毀,教育園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無疑,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批判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