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集
昌谷集
昌谷集,唐李賀撰。賀事迹具《新唐書·文學傳》。案賀系出鄭王,故自以郡望稱隴西。實則家於昌谷。昌谷地近洛陽,於唐為福昌縣,今為宜陽縣地。
名稱:《昌谷集》
卷數:四卷、《外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作者:紀昀 等
唐李賀撰。賀事迹具《新唐書·文學傳》。案賀系出鄭王,故自以郡望稱隴西。實則家於昌谷。昌谷地近洛陽,於唐為福昌縣,今為宜陽縣地。集中屢言歸昌谷。宋張耒集有《春遊昌谷訪長吉故宅》詩。又《福昌懷古》詩中亦有《李賀宅》一首。其明證矣。《幽閑鼓吹》稱賀遺詩為其表兄投溷中,故流傳者少。然但謂李藩所收耳。其沈子明所編、杜牧所序者,實未嘗亡。牧序述子明之書,稱“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厘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則卷帙並賀所手定也。唐、宋志皆稱賀集五卷,較牧序多一卷。檢《文獻通考》始知為集四卷,外集一卷。吳正子《昌谷集箋注》曰:“京師本無後卷。有后卷,鮑本也。嘗聞薛常州士龍言:‘長吉詩蜀本、會稽姚氏本皆二百一十九篇,宣城本二百四十二篇’云云。蓋外集詩二十三首,合之則為二百四十二,除之則為二百一十九。實即一本也。惟正集較杜牧所序少十四首,而《外集》較黃伯思《東觀餘論》所跋少二十九首,則莫可考耳。《樂府詩集》載有賀《靜女春曙曲》一首、《少年樂》一首,今本皆無之。得非伯思藏本所佚耶!”正子又謂外集詞意儇淺,不類賀作,殆出後人摹仿。然正集如《苦篁調》、《嘯引》之類,句格鄙率,亦不類賀作。古人操觚,亦時有利鈍。如杜甫詩之“林熱鳥開口,水渾魚掉頭”,使非刊在本集,誰信為甫作哉!疑以傳疑可矣。
李賀(790~816),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宜陽縣三鄉)。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雖家道沒落,但李賀志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順利通過河南府試,獲得了“鄉貢進士”的資格,但因避父諱,不得舉進士。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他的母親見他作詩辛苦,責怪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一生愁苦多病,體貌細瘦,巨鼻,通眉,長指爪。27歲病卒。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人物。其詩作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但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新唐書·藝文志》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南宋本《李長吉文集》(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南宋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註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註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明代徐渭董懋策評註的《唐李長吉詩集》;明代曾益註釋《昌谷集》;明代餘光解《昌谷詩集;黃淳耀評註的《李長吉集》;明末姚佺箋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孫之蔚等七人評註的《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清代姚文燮注《昌谷集注》;;清代王琦箋注之《李長吉詩匯解》。此作為李賀詩歌評點集大成者,分為校注、匯解兩大部分,錄詩分卷,均依吳正子的注本。明清以來成就最高,流傳最廣。四卷並外集共收詩二百四十一首,又從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女春曙曲》和《少年樂》,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為李賀集各種舊注本中存詩最多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新一版,改名《三家評註李長吉歌詩》;今人葉蔥奇疏注之《李賀詩集》。此作十分重要,與南宋吳正子的《李長吉詩箋注》,清代王琦的《李長吉詩匯解》為三座里程碑。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今人劉衍箋注之《李賀詩校箋證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清代方世舉批點《李長吉詩集批註》(方世舉的評點也值得一讀,所評點的長吉詩,過尋於姚佺等人箋注《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評詩一百九十首,有總批數則,批語中特以“以長吉之近律者與律同為標明”);清代黎簡評點黃淳耀評本《李長吉集》;清代陳本禮注《協律鉤玄》;清代李裕辯注《昌谷集辯注》;陳弘治《李長吉歌詩校釋》,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8年版。研究專著有:張宗福《李賀研究》,巴蜀書社2009年版;李卓藩《李賀詩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李德輝《李賀詩歌淵源及影響研究》,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胡淑娟《歷代詩評視野下的李賀批評》,學林出版社2009年版;朱自清《李賀年譜》及《補記》。研究資料彙編有陳治國《李賀研究資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吳企明《李賀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94年版。